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小止觀》講記 打坐之姿勢▪P2

  ..續本文上一頁爲這地方有眼睛、有耳朵,視神經跟耳神經受到刺激,産生很多幻覺,他們看得很高興,光彩耀目的;其實就生理而言,只是氣血通過産生的幻覺,對我們真正的修行沒有什麼幫助,可是他們看得很著迷。

  也就說對整個身心的反應都不懂,在用這樣的方法,會有很多的誤導;這是講到,只是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某一部位,但這只是治標的方法,不能拿來作爲長期用功,或者一般人所講的念佛的方法,甚至持咒,是不是好方法?

  一般念佛,或持咒,就修定而言,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的目的是在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具足信願就另當別論;如果單就修定而言,不是最好的方法,爲什麼?如果就理論而言:每一種方法也是妄念,你觀身體一個部位,用心去觀這樣一個念頭,就是妄想,你念佛持咒,也是妄想。

  所以修定最好的方法是:盡可能用最小的妄念,妄想有粗有細,念佛也是妄想,而且就某種程度而言,還是比較大的妄想,如果是用大妄想用功,對我們本身心識妄想的起伏,就看得不太清楚;有很多人對這種觀念不清楚,會說我打坐好象沒有什麼妄念,我說:那應該入定了!他說:也沒有啊!沒有入定!那至少時間應該過得很快,他說也沒有!那他爲什麼說自己沒有妄念?其實妄念是有,而是自己的反省能力不夠,所以覺得自己沒有妄念,很多人也是這樣子,在沒學打坐之前,自己好象沒有妄念,一學打坐,覺得自己妄念很多,那是因爲我們對妄念覺照的能力比以前敏銳,不是打坐後妄念變多了!

  所以我們要用一種比較好的方法,能夠很快的把我們的妄念看得很清楚,在天臺或者農禅寺所講的,大概都是從數息法開始講的,用看呼吸、數呼吸的方法,來調伏妄念、集中注意力!

  ¨ 數息法的好處:

   小妄念:剛才講到是妄念沒有錯,但是小妄念。我想有一個觀念要知道,就是修定最好的方法,愈單純的方法就是愈好的方法;很複雜的方法,本來就是一大串的妄想集合起來的。對于剛開始學者好象比較會有用,爲什麼?因爲太複雜,已經沒有時間打妄想,已經忙不過來了,沒有時間打妄想,所以他覺得這方法很好,但因爲這個方法,本身就是一大串的妄想,所以要進步,會變成障礙!我剛才說: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最單純的方法,可是很多人,剛開始會覺得不太適應,這麼無聊的方法,這麼單調的事情,真沒趣!可是修定本來就是爲使心定下來!如果用太複雜的方法,心根本不容易定下來,這是一種觀念。很多人希望修定,可是心裏還是希望有很多異樣的變化,才覺得我這樣坐起來才有價值,坐很那久沒有進步、沒有變化,自己好象很沮喪!這是一種觀念上的顛倒,對不對?如果你修定,還要有什麼變化呢?變化就不叫做定了嘛!所以我們要克服這種觀念,就是修定,要能夠安于很單調,甚至說要把那些無聊的方法,用得很津津有味,這樣你才可能上路的,念佛,念念阿彌陀佛!他也不跟我放光、摸頭,太無聊了!這樣就沒辦法念了;數息,從一數到十,從一數到十,再來還是從一數到十,沒什麼變化。

  所以這觀念首先確定就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最簡單的方法,最簡單的方法,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因爲太單調!可是單調的方法,你慢慢去用,反而讓我們的心能夠安定!所以數息法第一個方法就是說它是比較小的妄念,因此對我們內心妄想的起伏,會看得比較清楚,因爲看得清楚,所以妄想一出現,能夠很快就把它截斷。

  調呼吸:數息法另外的好處,就是他能夠調呼吸,能夠對我們的呼吸狀況比較清楚。心能不能定跟呼吸的粗細有很大的關系,氣愈粗心就愈粗;呼吸氣愈細、愈緩慢,心愈能夠定。所以數息法兼能夠調息也能夠調心。

  我們現在講數息法,一般人對呼吸比較敏感的部位,都是從鼻子開始的,注意鼻端,呼吸,有呼也有吸,我們在數息法而言:數呼不數吸;數吸不數呼,不呼吸同數。我們要數哪一個呢?只能說自我反省,在呼跟吸這兩個過程裏面,哪個過程比較穩定?譬如在氣吸進來,呼出去時,從兩者中比較哪個過程較長、平穩,就數那一個!對一般年青人而言:都是呼氣的時間比較長,呼氣的時候比較穩定,自己稍微注意一下,看看自己的狀況;我們教過很多禅訓班,也有人剛好相反,他們是吸的時候比較穩定,吸的時間比較長,屬于年老或體質較弱者,吸氣較長。如果呼的時間比較長,就數呼息,不數吸息;如果是吸氣較長,則數吸息,因爲心要穩定!當然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較長、比較穩定的那個時間來數!我現在就以最呼息爲例來說明:─我們打坐經常說到一句話:『眼觀鼻、鼻觀心』,其實眼觀鼻,鼻觀心,我們在農禅寺,從來不講這種話。我們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鼻端,跟眼睛並沒有關系,因爲我們要看呼吸,看著我們的呼吸,就像貓跑得遠遠的,等著老鼠出來再抓它,同樣我們用心數呼吸,守鼻端,你不要把它盯得緊緊的,喔!快出來了!反而出不來!所以這松跟緊之間的這種界限,很難拿捏恰當,太松了─就像剛才講的容易昏沈,打瞌睡;太緊─呼吸困難,胸悶、頭痛。

  所以想抓好松緊的大原則:聖嚴法師常說:『功夫要緊,心情要松!』功夫緊就是,我們對這個方法,當下要做得很好,但不想到未來!會有什麼樣的進步、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如果我們還沒坐,就等著要開悟!要成佛!要如何?你的心就不能夠很平穩的坐。

  剛才我們講到數息的時候,只注意鼻端,不要注意身體。有很多人以前練過氣功,或練過什麼腹式呼吸,就很自然想到氣吸進來,吸到那裏?到底是胸部?還是腹部?如何?粗淺!這些問題;就會很自然因爲過去的經驗,而會注意到氣在身體裏面的反應。而我們說數息只是注意鼻端,不管是注意呼出來的,還是吸進來的,只注意鼻端就好了!所以那句話,『眼觀鼻,鼻觀心』,怎麼觀的?如果就數息法而言,沒有什麼太太的意義!

  只是我們先注意鼻端,知道它有呼吸,然後順著呼吸來數息,有一點數息的重點,不在看呼吸而在數數字。最初我們當然是先注意呼吸才能數息、才有數字,可是慢慢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數字上面。數字,我們說從一到十,其實一般人而言,一到十只是一個觀念而已,可是有人要去注意這個觀念,比較沒辦法掌握,所以退而求其次,我們就是注意一到十之間的聲音,譬如:一 ──的聲音來數,不需要注意其形象。如果你沒辦法掌握它的觀念,就注意這個聲音!一─二─的這個聲音!也就說我們注意力是集中在數字,如果你可以集中得很好,可以把身體忘掉;最初我們是看身體、看呼吸來數數字,但數到後來,我們就會自然配合呼吸來數數字,但注意力會慢慢集中在數字上;當我們注意力能愈集中時,就可以把身體忘掉。如果像前面講的,有人習慣上會注意身體,身體忘不掉,則要談入定、連輕安都不用談了!

  要能先把身體暫時擺下去,只是注意這個數字;很多人都會說,我妄想太多,不能打坐,坐不好。我想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說:打坐,首先要求的不是進步,要先求能夠安坐、安心,你先能夠老實安心的去坐,進不進步是後來的事,不要剛開始就急切的想進步;急著想進步的人,反而不能安心,不能安于方法,反而進步不了!所以很多人,不管是學佛,剛開始都很急切的,精進拚命;本來精進是應該的;可是在心態上,如果你太急躁,反而會退轉!心態不能夠穩、太浮了!可能過了一段時間,覺得自己花了很大的心血、花很多的時間,沒有進步!爲什麼?因爲你的功夫不紮實。雖看來很用功!只是死花力氣,沒有真正的把心調好。所以我們要先求的是安心,安心在方法上,甚至安心在一種困苦逆境裏面,打坐一剛開始要吃甜頭的不容易,都是吃苦頭的多!酸痛麻,妄想很多,一大堆問題,所以如果一剛開始就想求進步,反而是障礙。這是一種觀念上的問題。

  我們說數息是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另外有一種人在數息外,就是還兼數妄想,我們說有的人認爲妄想很多,爲什麼?因爲你在數它,如果你不去數它,就不知道妄想的多少,我們在打坐,剛才講到說,對妄想要能夠去覺照,知道我現在在打妄想,然後就很快把這妄想放下,丟掉!而趕快回到數息的方法。你不需要把打妄想的事情,印象留在心裏,我剛才打了兩個妄想,說待會不要再打妄想,可是又打妄想了;說:你這人太糟糕了!一支香數下來,我今天打了十七八個妄想,或二叁十個?你在數妄想!那些在數妄想者會把自己數得心焦,很累!因爲妄想愈積愈多,被妄想壓得扁扁的,不能用功。很多人都說我妄想很多,我沒辦法用功,其實不會,這只是心態上的問題。你現在妄想還沒有來,你就好好用功,不要想到等一下,會不會打妄想,如果發現到妄想出現了,很快就像倒垃圾一樣,把它倒出去!就沒事了,不要在心裏上想著妄想去留的問題;有人一開始就准備要跟妄想打戰了;然後是跟腿酸痛打戰,然後一大堆戰要打,這稱爲打坐!這樣的打坐也就太辛苦了。

  所以我們不要去數妄想,妄想還沒來之前,不要想到妄想有沒有的問題;妄想已過了,當然就沒有事了;如果當下發覺到,就趕快把妄想放下,你數息就好!它不會賴著不走的,除非你放不下!有人想到說,嘿!我現在想到一個好點子,不把它想清楚再來數息,實在太可惜了!如果你這麼想,當然就沒辦法。事實上,我們大部分人的妄想,你一發覺到,就可以讓它很快的過去了。所以認爲妄想會幹擾到數息用功者,其實是觀念上的偏差;爲什麼?他妄想還沒來就想與之作戰,妄想已經走了,還沒放下!當然老是覺得妄想太多、太亂,讓自己沒辦法安心用功。如果我們知道妄想跟數息方法,就像翹翹板一樣,這邊起,那邊就落!你數息數得好,妄想就自然減少了,所以重點不在于,你要把妄想減少,而是在于能夠把數息的方法把握得比較好!這邊把數息的方法推高,那邊自然就降低了!如果我們不斷地想,你一天到晚在看妄想,在數妄想,這樣打坐,會非常痛苦,這是一種觀念上的誤導所致。

  剛才講到有人最初打坐,因爲心態太緊了,所以造成呼吸上的不順,如果碰到這樣的狀況,我們應該先告訴他,先不數息;輕松的坐著,看著有呼吸蠻平常、穩定了,然後再來數息。有人一剛開始就要抓,然後就不見了,就沒辦法數,所以先放松身體、放松你的得失心,讓呼吸有進有出再來數,慢慢把數息的要領、數息的方法能夠掌握住。我們今天所講的數息,打坐的姿勢,和數息的方法,各位現在先坐十分鍾!

  剛才講到打坐,還有幾點需補充的是:我們打坐,盡可能在打坐前,把所有的手表:眼鏡等等零件都拿下來!穿寬松的衣服。

  ¨ 下坐的方法

  我們在打坐時,心是向內收攝,身體是靜態的;所以要動時,也不能夠太猛;我們平常的心是向外攀緣,而因爲在打坐時,心是處于向內收攝狀態,你要從收攝的狀態,一下子變成向外,要讓身心有緩沖的時間,太快─身體容易受傷,有些地方念佛,在引磬一響,就起坐了,這很容易受傷;也就說在你准備下坐,從放腿到下坐,要有足夠的時間;方向相反,而慢慢做。

  首先在心裏自我暗示,我時間到了,要下坐了!

  吐氣的時候:觀想氣從全身毛細孔、四肢向外散,剛才講到打坐時,身心是向內收攝,對不對?現在你要放腿下坐了,方向是相反的,是要向外去散,一方面吐氣,從嘴巴、鼻孔裏面,從嘴巴慢慢吐,不要急,想象氣血往你的手腳四肢,毛細孔擴散,這一方面吐氣,一方面散,做叁到五次,乃至更久,如果打坐的時間愈久,其相對時間也要愈長!身體慢慢動:下半身─從腰部先轉(順轉,逆轉)→ 再將肩膀左右搖動→然後頭頸→ 再把雙手放開。

  有人打坐時閉眼或睜二叁分眼,因爲眼睛太久沒有看,剛開始可能會有錯覺,在農禅寺所教的是,以大姆指的第二指節指背相互摩擦生熱、發燙,再貼于眼球上方上下左右輕輕的揉,也可以多做幾次,按摩過眼睛之後再放腿。我們正常而言,不管腿怎麼酸、痛、麻,發青、發紫,放腿叁五分鍾,放下也就好了。

  有一種狀況是:打坐時身體會發熱,會流汗,所以腿放下來之後,最好是讓汗幹了,熱退了,再起來走動;不要汗未幹,熱未退,就到外面去了,這時候很容易感冒!因爲我們在打坐時全身毛細孔是張開的,有人打坐的時候,會把膝蓋蓋好,這邊包,那邊裹,一下坐就噗通一丟,就出去了,其實下坐最危險!因爲在打坐時,氣還比較足,大致上來講我們是在室內打坐,而一下坐,雙臂就一丟,人就出去了;反而在下坐的十分鍾之內,在那段時間很容易感冒;因爲毛細孔張開的,氣又慢慢退了,而涼風一吹就感冒了;在我過去有一段時間也是這樣!所以一下坐,趕快用毛巾包起來,因爲上坐的時候還好,而下坐之後,氣慢慢散了,身體反而會比較怕冷。

  這是首先講到下坐時,不要太快!要等到熱退了!汗幹了!再起來走動!然後在短時間之內,不要上廁所,最好廿分鍾之後,那有人會問:那下坐之後能不能吃飯、喝水?可以吃飯、喝水!但我建議不要喝涼水;因爲我們打坐時,氣血已經比較順了,你再喝涼水,我們說熱脹冷縮,一縮就沒有了,又卡住了!所以喝溫水比較好,不要喝涼水,尤其不喝冰水;並且下坐的時間,不要很快的去碰水。如果你必需去碰水,像有人早上下坐後,要進廚房做飯做菜,尤其是家庭主婦,或是各位輪典座的,這時候先把要碰水的部份,好好搓一搓,因爲毛細孔按摩之後,就會收縮,再碰水就比較沒有關系。這是講到下坐時的狀況,不要太急!首先自我暗示然後吐氣、觀想,身體慢慢搖動再起來!

  打坐時間要多長呢?沒有一定!如果你能夠坐,就坐一天好了!對于初學者而言,甯可打坐的次數多一點,時間則不宜太長;如果你廿分鍾就很痛,那就坐上二叁十分,然後放腿一會兒,讓他緩沖一下!如果你的時間夠,腿很痛,甯可換腿,而不放腿,就是不要起來走動。

  

《《天臺小止觀》講記 打坐之姿勢》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