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这地方有眼睛、有耳朵,视神经跟耳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很多幻觉,他们看得很高兴,光彩耀目的;其实就生理而言,只是气血通过产生的幻觉,对我们真正的修行没有什么帮助,可是他们看得很着迷。
也就说对整个身心的反应都不懂,在用这样的方法,会有很多的误导;这是讲到,只是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但这只是治标的方法,不能拿来作为长期用功,或者一般人所讲的念佛的方法,甚至持咒,是不是好方法?
一般念佛,或持咒,就修定而言,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的目的是在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具足信愿就另当别论;如果单就修定而言,不是最好的方法,为什么?如果就理论而言:每一种方法也是妄念,你观身体一个部位,用心去观这样一个念头,就是妄想,你念佛持咒,也是妄想。
所以修定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用最小的妄念,妄想有粗有细,念佛也是妄想,而且就某种程度而言,还是比较大的妄想,如果是用大妄想用功,对我们本身心识妄想的起伏,就看得不太清楚;有很多人对这种观念不清楚,会说我打坐好象没有什么妄念,我说:那应该入定了!他说:也没有啊!没有入定!那至少时间应该过得很快,他说也没有!那他为什么说自己没有妄念?其实妄念是有,而是自己的反省能力不够,所以觉得自己没有妄念,很多人也是这样子,在没学打坐之前,自己好象没有妄念,一学打坐,觉得自己妄念很多,那是因为我们对妄念觉照的能力比以前敏锐,不是打坐后妄念变多了!
所以我们要用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能够很快的把我们的妄念看得很清楚,在天台或者农禅寺所讲的,大概都是从数息法开始讲的,用看呼吸、数呼吸的方法,来调伏妄念、集中注意力!
¨ 数息法的好处:
小妄念:刚才讲到是妄念没有错,但是小妄念。我想有一个观念要知道,就是修定最好的方法,愈单纯的方法就是愈好的方法;很复杂的方法,本来就是一大串的妄想集合起来的。对于刚开始学者好象比较会有用,为什么?因为太复杂,已经没有时间打妄想,已经忙不过来了,没有时间打妄想,所以他觉得这方法很好,但因为这个方法,本身就是一大串的妄想,所以要进步,会变成障碍!我刚才说: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最单纯的方法,可是很多人,刚开始会觉得不太适应,这么无聊的方法,这么单调的事情,真没趣!可是修定本来就是为使心定下来!如果用太复杂的方法,心根本不容易定下来,这是一种观念。很多人希望修定,可是心里还是希望有很多异样的变化,才觉得我这样坐起来才有价值,坐很那久没有进步、没有变化,自己好象很沮丧!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颠倒,对不对?如果你修定,还要有什么变化呢?变化就不叫做定了嘛!所以我们要克服这种观念,就是修定,要能够安于很单调,甚至说要把那些无聊的方法,用得很津津有味,这样你才可能上路的,念佛,念念阿弥陀佛!他也不跟我放光、摸头,太无聊了!这样就没办法念了;数息,从一数到十,从一数到十,再来还是从一数到十,没什么变化。
所以这观念首先确定就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最简单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因为太单调!可是单调的方法,你慢慢去用,反而让我们的心能够安定!所以数息法第一个方法就是说它是比较小的妄念,因此对我们内心妄想的起伏,会看得比较清楚,因为看得清楚,所以妄想一出现,能够很快就把它截断。
调呼吸:数息法另外的好处,就是他能够调呼吸,能够对我们的呼吸状况比较清楚。心能不能定跟呼吸的粗细有很大的关系,气愈粗心就愈粗;呼吸气愈细、愈缓慢,心愈能够定。所以数息法兼能够调息也能够调心。
我们现在讲数息法,一般人对呼吸比较敏感的部位,都是从鼻子开始的,注意鼻端,呼吸,有呼也有吸,我们在数息法而言:数呼不数吸;数吸不数呼,不呼吸同数。我们要数哪一个呢?只能说自我反省,在呼跟吸这两个过程里面,哪个过程比较稳定?譬如在气吸进来,呼出去时,从两者中比较哪个过程较长、平稳,就数那一个!对一般年青人而言:都是呼气的时间比较长,呼气的时候比较稳定,自己稍微注意一下,看看自己的状况;我们教过很多禅训班,也有人刚好相反,他们是吸的时候比较稳定,吸的时间比较长,属于年老或体质较弱者,吸气较长。如果呼的时间比较长,就数呼息,不数吸息;如果是吸气较长,则数吸息,因为心要稳定!当然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较长、比较稳定的那个时间来数!我现在就以最呼息为例来说明:─我们打坐经常说到一句话:『眼观鼻、鼻观心』,其实眼观鼻,鼻观心,我们在农禅寺,从来不讲这种话。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鼻端,跟眼睛并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要看呼吸,看着我们的呼吸,就像猫跑得远远的,等着老鼠出来再抓它,同样我们用心数呼吸,守鼻端,你不要把它盯得紧紧的,喔!快出来了!反而出不来!所以这松跟紧之间的这种界限,很难拿捏恰当,太松了─就像刚才讲的容易昏沉,打瞌睡;太紧─呼吸困难,胸闷、头痛。
所以想抓好松紧的大原则:圣严法师常说:『功夫要紧,心情要松!』功夫紧就是,我们对这个方法,当下要做得很好,但不想到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进步、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我们还没坐,就等着要开悟!要成佛!要如何?你的心就不能够很平稳的坐。
刚才我们讲到数息的时候,只注意鼻端,不要注意身体。有很多人以前练过气功,或练过什么腹式呼吸,就很自然想到气吸进来,吸到那里?到底是胸部?还是腹部?如何?粗浅!这些问题;就会很自然因为过去的经验,而会注意到气在身体里面的反应。而我们说数息只是注意鼻端,不管是注意呼出来的,还是吸进来的,只注意鼻端就好了!所以那句话,『眼观鼻,鼻观心』,怎么观的?如果就数息法而言,没有什么太太的意义!
只是我们先注意鼻端,知道它有呼吸,然后顺着呼吸来数息,有一点数息的重点,不在看呼吸而在数数字。最初我们当然是先注意呼吸才能数息、才有数字,可是慢慢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字上面。数字,我们说从一到十,其实一般人而言,一到十只是一个观念而已,可是有人要去注意这个观念,比较没办法掌握,所以退而求其次,我们就是注意一到十之间的声音,譬如:一 ──的声音来数,不需要注意其形象。如果你没办法掌握它的观念,就注意这个声音!一─二─的这个声音!也就说我们注意力是集中在数字,如果你可以集中得很好,可以把身体忘掉;最初我们是看身体、看呼吸来数数字,但数到后来,我们就会自然配合呼吸来数数字,但注意力会慢慢集中在数字上;当我们注意力能愈集中时,就可以把身体忘掉。如果像前面讲的,有人习惯上会注意身体,身体忘不掉,则要谈入定、连轻安都不用谈了!
要能先把身体暂时摆下去,只是注意这个数字;很多人都会说,我妄想太多,不能打坐,坐不好。我想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说:打坐,首先要求的不是进步,要先求能够安坐、安心,你先能够老实安心的去坐,进不进步是后来的事,不要刚开始就急切的想进步;急着想进步的人,反而不能安心,不能安于方法,反而进步不了!所以很多人,不管是学佛,刚开始都很急切的,精进拚命;本来精进是应该的;可是在心态上,如果你太急躁,反而会退转!心态不能够稳、太浮了!可能过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花了很大的心血、花很多的时间,没有进步!为什么?因为你的功夫不扎实。虽看来很用功!只是死花力气,没有真正的把心调好。所以我们要先求的是安心,安心在方法上,甚至安心在一种困苦逆境里面,打坐一刚开始要吃甜头的不容易,都是吃苦头的多!酸痛麻,妄想很多,一大堆问题,所以如果一刚开始就想求进步,反而是障碍。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问题。
我们说数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另外有一种人在数息外,就是还兼数妄想,我们说有的人认为妄想很多,为什么?因为你在数它,如果你不去数它,就不知道妄想的多少,我们在打坐,刚才讲到说,对妄想要能够去觉照,知道我现在在打妄想,然后就很快把这妄想放下,丢掉!而赶快回到数息的方法。你不需要把打妄想的事情,印象留在心里,我刚才打了两个妄想,说待会不要再打妄想,可是又打妄想了;说:你这人太糟糕了!一支香数下来,我今天打了十七八个妄想,或二三十个?你在数妄想!那些在数妄想者会把自己数得心焦,很累!因为妄想愈积愈多,被妄想压得扁扁的,不能用功。很多人都说我妄想很多,我没办法用功,其实不会,这只是心态上的问题。你现在妄想还没有来,你就好好用功,不要想到等一下,会不会打妄想,如果发现到妄想出现了,很快就像倒垃圾一样,把它倒出去!就没事了,不要在心里上想着妄想去留的问题;有人一开始就准备要跟妄想打战了;然后是跟腿酸痛打战,然后一大堆战要打,这称为打坐!这样的打坐也就太辛苦了。
所以我们不要去数妄想,妄想还没来之前,不要想到妄想有没有的问题;妄想已过了,当然就没有事了;如果当下发觉到,就赶快把妄想放下,你数息就好!它不会赖着不走的,除非你放不下!有人想到说,嘿!我现在想到一个好点子,不把它想清楚再来数息,实在太可惜了!如果你这么想,当然就没办法。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的妄想,你一发觉到,就可以让它很快的过去了。所以认为妄想会干扰到数息用功者,其实是观念上的偏差;为什么?他妄想还没来就想与之作战,妄想已经走了,还没放下!当然老是觉得妄想太多、太乱,让自己没办法安心用功。如果我们知道妄想跟数息方法,就像翘翘板一样,这边起,那边就落!你数息数得好,妄想就自然减少了,所以重点不在于,你要把妄想减少,而是在于能够把数息的方法把握得比较好!这边把数息的方法推高,那边自然就降低了!如果我们不断地想,你一天到晚在看妄想,在数妄想,这样打坐,会非常痛苦,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导所致。
刚才讲到有人最初打坐,因为心态太紧了,所以造成呼吸上的不顺,如果碰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先告诉他,先不数息;轻松的坐着,看着有呼吸蛮平常、稳定了,然后再来数息。有人一刚开始就要抓,然后就不见了,就没办法数,所以先放松身体、放松你的得失心,让呼吸有进有出再来数,慢慢把数息的要领、数息的方法能够掌握住。我们今天所讲的数息,打坐的姿势,和数息的方法,各位现在先坐十分钟!
刚才讲到打坐,还有几点需补充的是:我们打坐,尽可能在打坐前,把所有的手表:眼镜等等零件都拿下来!穿宽松的衣服。
¨ 下坐的方法
我们在打坐时,心是向内收摄,身体是静态的;所以要动时,也不能够太猛;我们平常的心是向外攀缘,而因为在打坐时,心是处于向内收摄状态,你要从收摄的状态,一下子变成向外,要让身心有缓冲的时间,太快─身体容易受伤,有些地方念佛,在引磬一响,就起坐了,这很容易受伤;也就说在你准备下坐,从放腿到下坐,要有足够的时间;方向相反,而慢慢做。
首先在心里自我暗示,我时间到了,要下坐了!
吐气的时候:观想气从全身毛细孔、四肢向外散,刚才讲到打坐时,身心是向内收摄,对不对?现在你要放腿下坐了,方向是相反的,是要向外去散,一方面吐气,从嘴巴、鼻孔里面,从嘴巴慢慢吐,不要急,想象气血往你的手脚四肢,毛细孔扩散,这一方面吐气,一方面散,做三到五次,乃至更久,如果打坐的时间愈久,其相对时间也要愈长!身体慢慢动:下半身─从腰部先转(顺转,逆转)→ 再将肩膀左右摇动→然后头颈→ 再把双手放开。
有人打坐时闭眼或睁二三分眼,因为眼睛太久没有看,刚开始可能会有错觉,在农禅寺所教的是,以大姆指的第二指节指背相互摩擦生热、发烫,再贴于眼球上方上下左右轻轻的揉,也可以多做几次,按摩过眼睛之后再放腿。我们正常而言,不管腿怎么酸、痛、麻,发青、发紫,放腿三五分钟,放下也就好了。
有一种状况是:打坐时身体会发热,会流汗,所以腿放下来之后,最好是让汗干了,热退了,再起来走动;不要汗未干,热未退,就到外面去了,这时候很容易感冒!因为我们在打坐时全身毛细孔是张开的,有人打坐的时候,会把膝盖盖好,这边包,那边裹,一下坐就噗通一丢,就出去了,其实下坐最危险!因为在打坐时,气还比较足,大致上来讲我们是在室内打坐,而一下坐,双臂就一丢,人就出去了;反而在下坐的十分钟之内,在那段时间很容易感冒;因为毛细孔张开的,气又慢慢退了,而凉风一吹就感冒了;在我过去有一段时间也是这样!所以一下坐,赶快用毛巾包起来,因为上坐的时候还好,而下坐之后,气慢慢散了,身体反而会比较怕冷。
这是首先讲到下坐时,不要太快!要等到热退了!汗干了!再起来走动!然后在短时间之内,不要上厕所,最好廿分钟之后,那有人会问:那下坐之后能不能吃饭、喝水?可以吃饭、喝水!但我建议不要喝凉水;因为我们打坐时,气血已经比较顺了,你再喝凉水,我们说热胀冷缩,一缩就没有了,又卡住了!所以喝温水比较好,不要喝凉水,尤其不喝冰水;并且下坐的时间,不要很快的去碰水。如果你必需去碰水,像有人早上下坐后,要进厨房做饭做菜,尤其是家庭主妇,或是各位轮典座的,这时候先把要碰水的部份,好好搓一搓,因为毛细孔按摩之后,就会收缩,再碰水就比较没有关系。这是讲到下坐时的状况,不要太急!首先自我暗示然后吐气、观想,身体慢慢摇动再起来!
打坐时间要多长呢?没有一定!如果你能够坐,就坐一天好了!对于初学者而言,宁可打坐的次数多一点,时间则不宜太长;如果你廿分钟就很痛,那就坐上二三十分,然后放腿一会儿,让他缓冲一下!如果你的时间够,腿很痛,宁可换腿,而不放腿,就是不要起来走动。
《《天台小止观》讲记 打坐之姿势》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