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h;禅)
¨ 〈禅坐的功效〉
佛法將衆生稱爲五蘊─色、受、想、行、識,這大家都知道!所以我們就以五蘊的變化,來說明禅坐的功夫:
(1)色蘊:色是指我們的身體。打坐能夠幫助健康,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所以對于色身而言,首先靜坐就是能幫助我們健康,爲什麼能幫助我們健康?尤其是有一些病是屬于慢性病,長期的病,經過很多的醫藥都治不好,打坐一年,半年之後,可能就慢慢改變了。
爲什麼打坐可以幫助我們健康?中國人常講氣血,氣─用我們現在的觀念語言就是能量,我們講這個人氣不足,不是呼吸的問題,如果是呼吸的問題,只要做幾下深呼吸就解決了!事實上是因爲他的能量不夠,所以他的循環就比較差!就有很多的病。打坐能幫助我們節約能量,我們身不動,心不打妄想,能量就慢慢儲存起來了。能量多,就能使氣血運行的比較順利,病就可慢慢去除。所以靜坐第一個好處是對我們的身體能夠比較健康。如果進一步,不只健康,能夠讓你不會那麼快衰老。人爲什麼會老呢?其實簡單講就是身體慢慢退化了!像機械一樣,用久就慢慢舊了,故障了!如果經常打坐,內外之中就會自己調整,把一些患病的地方自己修複,我們身體不但健康,而且狀況會愈來愈好。
如果更進一步講除了健康之外,就是感官上─眼、耳、鼻、舌、身,我們打坐一段時間之後,對感官會有某種程度之進步,眼睛會更明亮,耳朵會更聰,如果感官的功能,發揮到極限時,就是神通境界。我們講的所謂五神通:天眼通─指眼;天耳通─指耳;神足通─指身等,就是我們感官的功能能夠發揮到極限。這是指打坐對色蘊的功效。身體健康,青春長壽,然後感官會更好!
(2)受蘊:感受。一般是指感官接觸外境會産生一些感受,就是五受─苦、樂、憂、喜、舍;如果用我們現在通俗話講就是情緒。現代很多人學打坐,除爲了健康的理由,還爲了情緒的穩定。因爲現代人生活比較忙碌、比較緊張,心(情緒)不穩定,希望藉由靜坐的方法使他的情緒,能夠比較穩定。
我們剛才講到,人的業障爲何會現行?因爲我們經常與外界接觸,碰到不同的境界就起不同的情緒,當然情緒不能穩定。打坐就是用方法,能夠暫時讓我們與外界斷除關系,要把注意力放在方法上,念佛數息等等,則情緒就能夠慢慢平穩下來!
另外一種情緒,有的情緒與身體狀況有關系,什麼關系?我們中國人常講到「氣」。喜、怒、哀、樂都是氣,喜氣洋洋,怒氣沖沖,都是講氣!其實沒有錯,真的是氣,我們看一個人生氣了!整個臉發紅了,就是他的氣血上沖,有人生氣了,兩只手在抖,身體僵硬了。爲什麼?也是因爲氣亂故!
所以打坐坐得好,可幫助情緒不易起,起了容易散去!有人一氣叁個月,都還不會消的,一個星期不會消,有人一氣就消掉了,爲什麼?因爲他的氣比較順;氣愈不順的,一氣就卡住了!每次到那邊就一定要做怪了,所以因爲氣血不順,也會造成我們情緒的不穩定。打坐能夠幫助我們健康,能夠幫助我們氣血運行的比較順暢,而情緒就可以慢慢變得比較穩定。
(3)想蘊:一般講是記憶、思惟、判斷。打坐後記憶力有時會衰退。在我個人的體會,我們不要講打坐,最好是想記的記下來!不想記的讓它過去!很多年紀大者!記憶衰退,因爲他不該記的記太多,生平一些雜事都記下來,所以現在想記一些新東西沒辦法記!就像計算機已經排滿了,沒有空間再讓它填進去。
而打坐之後可以把不要的東西清出來,這時頭腦就有更多的空間,來記你想記的東西,這對我們而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過得很痛苦,痛苦的事情其實已過去了,他可能從小一些不好的遭遇,其實已過去,可是在他心裏,那些陰影印象還一直存在,這就變成他的業障。如果打坐能把這些不想記的都消掉,則他的身心便很快的就能轉變過來。所以對于記憶力,在剛開始而言有人會以爲記憶力衰退,如果沒有刻意想記的東西它就滑過去,但真正想記的東西,可記的比原先清楚。
而理解力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真正打坐之後,理解判斷當然會比原來的更好,因爲經過打坐訓谏之後,他的理解不是用分析的方法,而是用統合的方法去理解的,也就我們現在人說的直覺或直觀能力會增強!因爲打坐後,他的心是比較開放的,所以能夠見到比較完整的一個個體。直觀能力增強之後,就會有比較多的靈感。現在的公司企業,也在訓練他們的高級幹部打坐,爲什麼呢?主要是看重這一點靈感,很多的藝術家、文藝家,他們也來學打坐!爲什麼?因爲他們需要靈感,靈感從那裏來的?如果我們過去的先入爲主的觀念、習氣都在,我們的思想,就被那些束縛住了,你所想的、所見的都被那些先入爲主的觀念框住!沒有辦法突破!經過打坐之後,把過去的思想觀念暫時擺下,讓它沈澱之後,就像水一樣!塵埃較沈澱後,所見到的世界,就會比原來清晰明亮。
我最初學打坐,坐得不好,妄想很多;但下坐之後,覺得這世界,還是不一樣的,好象雨後天晴一樣;在下過雨之後!看到的所有的樹木都清晰發亮!我們打坐之後,所見到的世界也是一樣!這些塵埃是什麼?就是我們過去的習氣觀念,如果都一直在過去的觀念打轉,你看到的世界還是你原來的樣子,但如果那些觀念暫時沈澱下來,則我們所見的世界也會不一樣。所以這些工商業者希望打坐,有一些創發性的靈感,這是指想蘊的功能,能夠讓我們腦筋的功能發揮得更有效!
(4)行蘊:在佛法上主要講的是意志。很多人他的心力很脆弱,問心力從那裏來的呢?如果我們在很多思想觀念裏都自我矛盾,不可能有很強的心力,對嗎?因爲要做一作事情,思想觀念沒有辦法統一,心力就沒辦法擺出來!
我們常說:『信心!─你很肯定!你才有信心,才會有力量!』所以常講到打坐要使我們的身心能夠統一;統一才有力量;大部分人的身心狀態,都是在很多的矛盾、很多的結裏打轉,很多的妄想雜念太多了,所以他沒有力量。就像我們看書爲例:有人看書,這一頁幾分幾秒就好了!有人則看了老半天,而且連已經看的是什麼都不清楚,那是因爲妄想雜念太多了。或者要思考,本來是思考一個問題,卻想一些不相關的問題,所以思想沒有力量,做事沒力量。爲什麼呢?身心不統一。所以當我們經過禅坐訓練後,身心能夠統一,統一才能有力量,要看書能夠專心,要做任何事都能夠專心,專心一致就有力量。所以在某種程度而言,打坐者對自己都比較會有信心,因爲他能做自己的主人,如果你自己不能夠做主,就談不上什麼力量。
(5)識蘊:指認識。剛才講到打坐能使我們的業障習氣暫時擺下來,所以能夠用佛法的觀念來調整身心,讓我們能夠與佛法相應,這稱爲智。轉識成智:在唯識學經常聽到這句話,一般凡夫而言都是用識看世間所以有煩惱,而用定降伏業障,才能用智慧來引導我們的身心,這就是慧。
如果分成兩大類,就是佛法所講的悲跟智:智慧─佛法真正講的智慧,其實只有一句話,就是講空跟無我。一般人在思考、認識,都是以自我爲中心來看人、看事,因爲以自我爲中心,所以這世界就很小,就有很多矛盾,經過打坐之後,把這些習氣降伏了,我們的心胸會比較寬大,視野就比較寬廣。經過打坐後的人,他的心量會比較容易産生衆生跟我一體之感受。
統一有兩種:第一種是小統一─個人身心的小統一;第二種是大統一─我們與天地萬物跟宇宙間産生一種統一。在此統一中,就很自然能流露出慈悲、博愛、忍辱…等這些德性!所以因爲修定而能夠轉五蘊─色、受、想、行、識,使我們最後能夠跟佛法相應,也就說佛法最後之目的是轉識成智─在智慧。智慧的現行,有頓有漸。漸,就是慢慢把業障習氣降伏了,漸的功夫就有了!最後能夠在某時節因緣成熟時跟佛法相應,這稱爲頓。禅坐的功能,就講到五蘊的變化,能使五蘊更健康、跟佛法更相應。
《《天臺小止觀》講記 禅定靜坐的觀念》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