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小止观》讲记 禅定静坐的观念▪P2

  ..续本文上一页h;禅)

  ¨ 〈禅坐的功效〉

  佛法将众生称为五蕴─色、受、想、行、识,这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们就以五蕴的变化,来说明禅坐的功夫:

  (1)色蕴:色是指我们的身体。打坐能够帮助健康,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所以对于色身而言,首先静坐就是能帮助我们健康,为什么能帮助我们健康?尤其是有一些病是属于慢性病,长期的病,经过很多的医药都治不好,打坐一年,半年之后,可能就慢慢改变了。

  为什么打坐可以帮助我们健康?中国人常讲气血,气─用我们现在的观念语言就是能量,我们讲这个人气不足,不是呼吸的问题,如果是呼吸的问题,只要做几下深呼吸就解决了!事实上是因为他的能量不够,所以他的循环就比较差!就有很多的病。打坐能帮助我们节约能量,我们身不动,心不打妄想,能量就慢慢储存起来了。能量多,就能使气血运行的比较顺利,病就可慢慢去除。所以静坐第一个好处是对我们的身体能够比较健康。如果进一步,不只健康,能够让你不会那么快衰老。人为什么会老呢?其实简单讲就是身体慢慢退化了!像机械一样,用久就慢慢旧了,故障了!如果经常打坐,内外之中就会自己调整,把一些患病的地方自己修复,我们身体不但健康,而且状况会愈来愈好。

  如果更进一步讲除了健康之外,就是感官上─眼、耳、鼻、舌、身,我们打坐一段时间之后,对感官会有某种程度之进步,眼睛会更明亮,耳朵会更聪,如果感官的功能,发挥到极限时,就是神通境界。我们讲的所谓五神通:天眼通─指眼;天耳通─指耳;神足通─指身等,就是我们感官的功能能够发挥到极限。这是指打坐对色蕴的功效。身体健康,青春长寿,然后感官会更好!

  (2)受蕴:感受。一般是指感官接触外境会产生一些感受,就是五受─苦、乐、忧、喜、舍;如果用我们现在通俗话讲就是情绪。现代很多人学打坐,除为了健康的理由,还为了情绪的稳定。因为现代人生活比较忙碌、比较紧张,心(情绪)不稳定,希望藉由静坐的方法使他的情绪,能够比较稳定。

  我们刚才讲到,人的业障为何会现行?因为我们经常与外界接触,碰到不同的境界就起不同的情绪,当然情绪不能稳定。打坐就是用方法,能够暂时让我们与外界断除关系,要把注意力放在方法上,念佛数息等等,则情绪就能够慢慢平稳下来!

  另外一种情绪,有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关系,什么关系?我们中国人常讲到「气」。喜、怒、哀、乐都是气,喜气洋洋,怒气冲冲,都是讲气!其实没有错,真的是气,我们看一个人生气了!整个脸发红了,就是他的气血上冲,有人生气了,两只手在抖,身体僵硬了。为什么?也是因为气乱故!

  所以打坐坐得好,可帮助情绪不易起,起了容易散去!有人一气三个月,都还不会消的,一个星期不会消,有人一气就消掉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气比较顺;气愈不顺的,一气就卡住了!每次到那边就一定要做怪了,所以因为气血不顺,也会造成我们情绪的不稳定。打坐能够帮助我们健康,能够帮助我们气血运行的比较顺畅,而情绪就可以慢慢变得比较稳定。

  (3)想蕴:一般讲是记忆、思惟、判断。打坐后记忆力有时会衰退。在我个人的体会,我们不要讲打坐,最好是想记的记下来!不想记的让它过去!很多年纪大者!记忆衰退,因为他不该记的记太多,生平一些杂事都记下来,所以现在想记一些新东西没办法记!就像计算机已经排满了,没有空间再让它填进去。

  而打坐之后可以把不要的东西清出来,这时头脑就有更多的空间,来记你想记的东西,这对我们而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过得很痛苦,痛苦的事情其实已过去了,他可能从小一些不好的遭遇,其实已过去,可是在他心里,那些阴影印象还一直存在,这就变成他的业障。如果打坐能把这些不想记的都消掉,则他的身心便很快的就能转变过来。所以对于记忆力,在刚开始而言有人会以为记忆力衰退,如果没有刻意想记的东西它就滑过去,但真正想记的东西,可记的比原先清楚。

  而理解力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真正打坐之后,理解判断当然会比原来的更好,因为经过打坐训谏之后,他的理解不是用分析的方法,而是用统合的方法去理解的,也就我们现在人说的直觉或直观能力会增强!因为打坐后,他的心是比较开放的,所以能够见到比较完整的一个个体。直观能力增强之后,就会有比较多的灵感。现在的公司企业,也在训练他们的高级干部打坐,为什么呢?主要是看重这一点灵感,很多的艺术家、文艺家,他们也来学打坐!为什么?因为他们需要灵感,灵感从那里来的?如果我们过去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习气都在,我们的思想,就被那些束缚住了,你所想的、所见的都被那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框住!没有办法突破!经过打坐之后,把过去的思想观念暂时摆下,让它沉淀之后,就像水一样!尘埃较沉淀后,所见到的世界,就会比原来清晰明亮。

  我最初学打坐,坐得不好,妄想很多;但下坐之后,觉得这世界,还是不一样的,好象雨后天晴一样;在下过雨之后!看到的所有的树木都清晰发亮!我们打坐之后,所见到的世界也是一样!这些尘埃是什么?就是我们过去的习气观念,如果都一直在过去的观念打转,你看到的世界还是你原来的样子,但如果那些观念暂时沉淀下来,则我们所见的世界也会不一样。所以这些工商业者希望打坐,有一些创发性的灵感,这是指想蕴的功能,能够让我们脑筋的功能发挥得更有效!

  (4)行蕴:在佛法上主要讲的是意志。很多人他的心力很脆弱,问心力从那里来的呢?如果我们在很多思想观念里都自我矛盾,不可能有很强的心力,对吗?因为要做一作事情,思想观念没有办法统一,心力就没办法摆出来!

  我们常说:『信心!─你很肯定!你才有信心,才会有力量!』所以常讲到打坐要使我们的身心能够统一;统一才有力量;大部分人的身心状态,都是在很多的矛盾、很多的结里打转,很多的妄想杂念太多了,所以他没有力量。就像我们看书为例:有人看书,这一页几分几秒就好了!有人则看了老半天,而且连已经看的是什么都不清楚,那是因为妄想杂念太多了。或者要思考,本来是思考一个问题,却想一些不相关的问题,所以思想没有力量,做事没力量。为什么呢?身心不统一。所以当我们经过禅坐训练后,身心能够统一,统一才能有力量,要看书能够专心,要做任何事都能够专心,专心一致就有力量。所以在某种程度而言,打坐者对自己都比较会有信心,因为他能做自己的主人,如果你自己不能够做主,就谈不上什么力量。

  (5)识蕴:指认识。刚才讲到打坐能使我们的业障习气暂时摆下来,所以能够用佛法的观念来调整身心,让我们能够与佛法相应,这称为智。转识成智:在唯识学经常听到这句话,一般凡夫而言都是用识看世间所以有烦恼,而用定降伏业障,才能用智慧来引导我们的身心,这就是慧。

  如果分成两大类,就是佛法所讲的悲跟智:智慧─佛法真正讲的智慧,其实只有一句话,就是讲空跟无我。一般人在思考、认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人、看事,因为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这世界就很小,就有很多矛盾,经过打坐之后,把这些习气降伏了,我们的心胸会比较宽大,视野就比较宽广。经过打坐后的人,他的心量会比较容易产生众生跟我一体之感受。

  统一有两种:第一种是小统一─个人身心的小统一;第二种是大统一─我们与天地万物跟宇宙间产生一种统一。在此统一中,就很自然能流露出慈悲、博爱、忍辱…等这些德性!所以因为修定而能够转五蕴─色、受、想、行、识,使我们最后能够跟佛法相应,也就说佛法最后之目的是转识成智─在智慧。智慧的现行,有顿有渐。渐,就是慢慢把业障习气降伏了,渐的功夫就有了!最后能够在某时节因缘成熟时跟佛法相应,这称为顿。禅坐的功能,就讲到五蕴的变化,能使五蕴更健康、跟佛法更相应。

  

  

《《天台小止观》讲记 禅定静坐的观念》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