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蔡道弘居士白話直譯▪P4

  ..續本文上一頁成爲星球,星球的變化排列——稱爲叁千大千世界,叁千大千世界也會隨著衆生的業報而産生變化,衆生心清淨,叁千大千世界即清淨;衆生心汙穢,叁千大千世界即汙穢。衆生心生執著,即有叁千大千世界;衆生心生解脫,叁千大千世界也只是假籍的名稱而已。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可不可以用我的叁十二種相貌特征,去以貌取人呢?”

  須菩提聽後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因爲您的叁十二種相貌特征也是因緣假合而已,衆生不了解這一點,還一再認爲您的肉身就是真佛,真是太可悲了,而不知真佛是在人人的清淨自性之中,所以您所說的叁十二種相貌特征,其實只是一種假相而已,一種暫用的假名稱而已。”

  佛陀聽了說:“須菩提!你說得很好,能一語點出衆生的迷執,讓他們皆能達到即刻開悟的境界,所以將來假若有善男信女,他們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即使一再轉世,一再布施,用盡了如恒河細沙那麼多的身體,那麼多的生命,還不如讀誦或修持這本金剛經,就是講經中的四句偈語給別人聽,他所得的福報還要比生生世世去布施的功德大。”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衆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複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爲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爲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爲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爲利益一切衆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衆生,即非衆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則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白話直譯:

  那時候,須菩提聽到這些話,更深一層地肯定自己所領悟的無上妙法,而且這些妙法將來可解救衆生,讓衆生開悟解脫,不再迷昧沈于生死苦海,所以雖然已證阿羅漢果位的他,仍然感動得大哭起來,並且向佛陀說:“太稀罕,太少有了,世尊!您現在所說的無上甚深微妙法,我從過去到現在,洞徹一切妙理,但就是未聽過這樣的佛法。

  世尊!現在我可以預先知道,將來如果有人,能夠看到或聽到這本經,去領悟它,一定能夠産生信心,進而去修持清淨法門,使自己本性清淨,達到“是心是佛”的實在本相,因爲衆生皆有佛性,只是佛性受到蒙蔽而已,就好比鏡子本來應該明淨,只因蒙上塵埃而已,只要拭去塵埃,鏡子的實在本相就是明淨的;衆生本有佛性,只因受到貪、嗔、癡的影響産生種種煩惱,如果沒有貪、嗔、癡所帶來的煩惱,當下即是自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像這樣的人,當然是一位快速成就第一等稀罕少有的殊勝功德之人。

  世尊!衆生本有佛性,也就是說衆生的本來面貌是佛性,只是衆生已把佛性汙染而已,只要了解這個原理,去修持證悟,即能成佛。可是您(佛陀)所說的——實在本相的佛性,也是假籍的名稱而已,修持證悟之人仍然不可執著。

  世尊!我今天聽到您現在所說的無上甚深妙法,我是堅信不疑的,我也能夠理解的,我更會按照您現在所說的妙法去修持,這對我來說並不是很困難;

  但是等到佛陀圓寂後,經過正法時期一千年,像法時期一千年,及最後的末法時期五百年,總共是二千五百年(以民國八十年計算,佛陀圓寂的年代,據各家推測已經過二叁七一年至二五叁五年,所以須菩提所指的年代正是我們現在的年代。)倘若有人看到或聽到這本金剛經,進而能理解它的奧妙,堅信不疑,依法修持,我想有這樣的人,那真是太難得了,同時這人將能成就第一等稀罕的無上功德,早日成佛是不成問題的。

  爲什麼呢?因爲這樣的人已經沒有我相(自私心,執著自我)、人相(對待心,計較得失)、衆生相(分別心,雜念紛纭)、壽者相(欲望心,貪得壽命)。

  何以見得呢?因爲執著“我相”,其實是顛倒妄想而已,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也是一樣都是自私心、對待心、分別心、欲望心所産生出來的,所以這都是不實在,但衆生往往執著于不實在的生滅假相而不自知。

  爲什麼呢?因爲他們迷失了方向,用錯了心,反之,只要心中不要執著這一切,才能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這才是佛的境界。”

  佛陀聽了之後,又對須菩提說:“你說對了!你說對了!如果有人看了或聽了這本經,只要不錯用心,依法修行,就是成佛的捷徑之道,這都是實在之言,我現在更強調一點,如果將來有人看到或聽到這本經,不驚疑、不恐慌、不畏懼,這樣的人真是太難得了。

  爲什麼呢?須菩提!你應該知道我現在所說的是第一波羅蜜(第一捷徑到達彼岸的方法,也就是以妙智慧去破除煩惱而得解脫之方法。)雖然我說第一波羅蜜,但你們仍然不可執著第一波羅蜜,因爲我說的第一波羅蜜只是一個名詞而已,只是方便引導衆生修持的名詞而已。

  須菩提!以忍辱波羅蜜(波羅蜜是印度語,中文是到達彼岸的意思。)來說,也是不能執著的,當下要忍而無忍,辱而無辱,一點也不起嗔恨心,所以我所說的忍辱波羅蜜也是一種名稱而已。

  爲什麼呢?須菩提!如我過去世被歌利王(是一位殘暴的國王,懷疑修行人與他的宮女有染,于是就殺了修行人,但修行人仍然不起嗔恨心,那位修行人就是現在的佛陀。)以劍斬掉我的四肢、耳、鼻時,我仍然不起嗔恨心,可見當時我已經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了;

  爲什麼呢?如果過去世我的身體被歌利王一塊一塊的分割時,還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當時我就會起嗔恨心的。”

  須菩提!又想起過去五百世中做忍辱仙人的時候,專門修忍辱之道,在那時候我就已經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了。

  所以說,須菩提!要做一位大菩薩必須不可有任何執著,就是見到一切外相都不能動搖本心,能夠做到這點,然後再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才能與佛心真實相應!

  在與佛心相應之後,更應時時保持,讓它永不退失,如何才能達到此目標呢?就是不可執著豔麗的物品,也不可執著靡靡的音樂、香濃的味道、美味大餐、華麗服飾,以上這些物質享受都不可以執著,然後才能升起清淨之心,因此清淨之心必須在一切都不執著的情況下,才可能産生的。

  如果心有所執著,你的念頭就會隨著外在的一切起煩惱,這樣清淨心就消失了,人反而不能安住了,所以我說菩薩的心中,不應有任何形形色色的執著,然後才能毫無挂礙,去做清淨的布施。

  須菩提!要做一位大菩薩,爲了利益廣大衆生的緣故,就要像方才我所說的方法去布施才對的。

  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執著,因爲世間一切物體都是假的,它們只是暫時存在你的眼前而已,不久之後就會隨著歲月而毀壞消失;衆生也是一樣,只是一種假名稱而已,因爲衆生皆由業障果報所形成,只要業障果報消失,哪有衆生呢?

  須菩提!我一向是講真話的、講實話的,而且也是永恒不變的真理,我從來不說欺騙的話,也不說怪異的話。

  須菩提!我所證悟的法是無相的,無相是沒有實體的;但又是自性圓滿的,所以它又不是虛假的。

  須菩提!倘若菩薩在布施的時候,一直惦念著我布施給誰,布施多少財物,什麼時候才能回報。像以上這樣的布施是凡夫的布施,非菩薩的布施,因爲菩薩的布施是“施不望報”的,哪能布施之後還有惦念之心呢?所以菩薩在布施之時,還一直惦念著回報,像這樣的作爲,就好比一個人走入暗室一樣,他是毫無所見的,無法得到光明的。

  假使菩薩在布施的時候,不去惦念著我布施給誰,布施多少財物,更沒有要對方回報的念頭。像這樣的布施,就好比人的兩顆眼睛,非常的明亮,在日光照耀之下,什麼東西都能看得很清楚。

  須菩提!將來的末法時代,如果有善男信女,看到或聽到這本經,進而讀誦此經,依法修行,就會得到佛光的普照,而且以我的智慧去判斷,可以肯定這些人很有善根,更會看到這些人都能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蔡道弘居士白話直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