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則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白話直譯:
須菩提!假使有善男信女,在每天上午,以恒河沙數這樣多的身體去布施,中午又以恒河沙數那樣多的身體去布施,下午又以恒河沙數那樣多的身體去布施,像這樣的布施,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劫是印度長時間的算法,一劫的時間是四十叁億二千萬年)的時間,每天都用這麼多的身體去布施。
假若另外有人,聽到或者看到這本經,更發心依法修行,信心不退,那麼這人所得的福德,勝過那位以恒河沙數那麼多身體去布施之人,又何況用手抄寫(以前沒有印刷機器,所以文字經書都是用手抄寫的)、信受奉行,早晚讀誦、爲人解說,那他的福德,就難以計算了。
須菩提!總而言之,這本經的功德真實大得難以想像,無法用尺量、無法用枰稱,大海尚有邊,唯有此經功德,沒有邊際,沒有止境。
所以這本經,我是特別講給發大願、修大乘菩薩道及修最上乘佛道之人聽的。
如果有人發心修持讀誦這本經,或是願意爲廣大衆生解說經文的含義,佛陀都會知道這些人,並看見這些人,皆可成就大功德,大到無法用尺量、無法用枰稱,大海尚有邊,但此人的功德可達到沒有邊際,沒有止境的不可思議功德。
像這樣的人,我可預知將來必定能擔負起如來的弘法大願,讓衆生都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爲什麼我說這些人能擔負如來的弘法工作呢?須菩提!我告訴你吧!因爲修大乘菩薩道之人才有廣大的慈悲心,反之,修小乘佛法的人,度自己都來不及了,哪裏還想去度化別人,他們常執著于我相(自私心)、人相(對待心)、衆生相(分別心)、壽者相(欲望心);那麼這些人就是得到這本經,或是聽到這本經就産生排斥的心理,哪裏還會去讀誦,以及爲人解說呢!這是不可能的。
須菩提!此部經功德太大了,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場所,只要有這本《金剛經》在,一切世間的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六道之一,性好鬥)都應供養,因爲那個地方,等于就是佛塔,所以都應當恭敬禮拜圍繞,並焚香參拜,獻花供奉。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複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複有人,于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白話直譯:
佛陀講到此時,進一步的說明:“須菩提!假若有善男信女,看到或聽到這本經,進而依法修行,讀誦此經,不但得不到別人的恭敬,還受到他人的輕賤,是因爲他前世造了極重的惡業,本應墮到叁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受盡種種苦難,但因現在受到別人的輕賤,所以,以前的罪業就被抵消了,將來還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回想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是無央數,亦是無法計算的意思,劫是印度長時間的算法,一劫是四十叁億二千萬年)那麼長的時間,還是沒遇到燃燈佛之前,已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那由他是億的意思)那麼多的佛,我都曾經供養,沒有說哪一尊我不供養的。
雖然我供養那麼多的佛有很大的功德,但是假若有人,在末法時代,看到或聽到這本經,進而依法修行,讀誦此經,他所得到的功德,和我所供養諸佛的功德作一比較,我還達不到百分之一,更達不到千萬億分之一,甚至用所有的算數、數學去換算、去比喻,還是無法算出來的,可見金剛經的功德有多大呀!
須菩提!假如有善男信女在末法時代,能依法修行及讀誦這本金剛經,那麼他所得到的功德真是太多了,我如果完全說出來,反而讓一般凡夫産生懷疑,進而毀謗佛法,這就不好,因爲毀謗佛法的人將遭受精神錯亂,瘋狂亂性的果報,這人將永遠無法接近佛法了,爲什麼呢?這都是狐疑佛說,不信佛法的結果。
須菩提!你應當知道,這本金剛經所講的義理都是無相的、不可思議的,因此果報也是不可思議。”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爲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則不名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爲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白話直譯:
佛陀講到此時,須菩提忽然又想到一個問題,于是又向佛陀請示說:“世尊!未來如有善男信女,發了上求佛道的菩提心時,應該怎樣去安住菩提心,及如何降伏妄念心呢?”
佛陀聽了之後,告訴須菩提說:“未來如有善男信女,發了上求佛道的菩提心時,首先應當有這樣的想法“我要做一位菩薩,我應當減除衆生的煩惱,度化他們使他們得到解脫,當我減除衆生的煩惱,度化他們解脫之後,仍然不可有衆生受到我度化的想法。”
爲什麼呢?我告訴你吧!須菩提!因爲作爲一位菩薩,如果還有我相(自私心,雜念紛纭)、壽者相(欲望心,貪得壽命),他就不能算是菩薩了。
這又爲什麼呢?須菩提!原因就是實在沒有什麼法叫做無上正等正覺的,爲什麼呢?因爲無上正等正覺是究竟清淨的意思。既然是究竟清淨了,那還有“我要發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想法嗎?
“沒有的,世尊!依照我的了解來解釋佛陀所說的義理。佛陀在燃燈佛那裏,所修的是無我、無相的究竟清淨之行,並沒有什麼所謂的證悟,更沒有什麼菩提之法可得。””
佛陀聽了之後說:“是的!是的!須菩提!當時我已達到無我、無相的究竟清淨了。那裏還需要什麼法,所以我在燃燈佛那裏,實在是沒有得到什麼法,更沒有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
須菩提!假若有個實在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法被我得到,念念在心,那麼究竟清淨心就不在了,究竟清淨心既然不存在,燃燈佛就不會給我授記,更不會說:“你來世必當成佛,佛號的名稱叫釋迦牟尼佛。”就因爲當時我已達到究竟清淨心,因此心地上毫無雜念,更沒有我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想法,所以,燃燈佛才給我授記,更說:“你來世必當成佛,佛號的名稱叫釋迦牟尼佛。”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如來”這兩個字,其實是“如其本來的究竟清淨”之含義,因此修行人如能達到“如其本來的究竟清淨”才能成佛的。
假如有人說:“佛陀是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之法才成佛的”那就錯了,須菩提!實在沒有什麼法,可讓佛陀得到的,一切佛法皆是方便說、因緣說而已,無上正等正覺也是假名字而已。
須菩提!假使一定要說有什麼法可得無上正等正覺,那我只能告訴你“無實無虛”四個字而已,“無實”就是凡所有一切形相都是不實在的,修行人如能不受一切形相左右,自性自在解脫煩惱,脫離生死,這才是真實的,這就是達到“無虛”的境界,也就是一切都不虛假的意思。所以,我說:佛法是非常微妙的,可用在任何方面,如行、住、坐、臥皆是佛法,一切萬事萬物都能應用在佛法上,因此一切萬事萬物都可以稱爲佛法。
須菩提!我說萬事萬物皆可稱爲佛法,這只是假名稱而已,說給未開悟的人聽而已,一旦開悟了,而且達到究竟清淨,就不需要一切法了。
須菩提!這好比以前我說過的,譬如有一個人,他的身體像須彌山那麼大的道理是一樣的。”
須菩提即刻回答說:“喔!我知道了,世尊!你說的大身體,並不是普通人的身體,而是發大願、修大行所獲得微妙無形大身體,但是無形大身體,以人身來說是大,以佛的無量無形大身體來說是小,因此您說的大身其實只…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蔡道弘居士白話直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