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發展更好。”如《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載:“于虛空有天,叉手白菩薩言:忍力最大,破碎結使。”(CBETA,T12,no.384,p.1044,c22~23)。
衆佛友!如果有人遇到任何境界,都能“完全接受現況,完全不排斥現象,完全善用現況,令現況安全有效發展更好。”則他一定能以智慧寶刃排除一切障礙,所以就能成就一切無量無邊功德。
我說一個故事給大家聽聽,什麼叫“完全接受現況,完全不排斥現況,完全善用現況,令現況安全有效發展更好。”
故事:在古代的日本,有足利第叁代大將軍足利義滿,聽說一休小和尚很有智慧,想要考考他。于是,就請一休小和尚及他的師父來家中用餐。當一休及師父到了以後,足利義滿將軍指著紙糊屏風上畫的老虎說:“這只老虎一到晚上就會出來吃人,我們一直捉不到它,聽說您很有智慧,如果您能幫我捉到老虎,您跟您師父就可以有飯吃。如果您做不到,那表示您虛有其名,欺騙世人。只好請您們空著肚子回寺了!”
這時,具足忍力(懂得運用,完全接受現況,完全不排斥現況,完全善用現況,來令現況安全有效發展更好)的一休小和尚,就說:“沒問題,小意思!看我的!”
這時,一休小和尚又說:“大將軍!您是要我捉活的呢?還是捉死的呢?”
這時大將軍一想:“哇!還可以活捉啊!”于是回答說:“當然是捉活的!”。
一休接著說:“既然要捉活的老虎,那就請大將軍派人爲我准備一條繩子,我好活捉老虎。”
于是,將軍派家丁給一休繩子後,一休小和尚卷起了袖子,擺好了姿勢。說:“大將軍!我已經准備好了,麻煩您派人將這老虎趕出來,我好活捉它!”
這時,大將軍一時爲之語塞,木訥地說:“我……我……沒辦法教人將老虎趕出來!”
這時,一休小和尚放鬆了姿勢,說:“哦!既然連派人趕,都趕不出來的老虎,可見到了晚上就不可能出來吃人,那我們就不用捉了。大將軍,現在,是不是可以開飯了啊?我肚子餓了!”
這時,大將軍哈哈大笑,叫人上飯菜,大大贊賞一休小和尚的智慧。
故事畢!衆佛友!這就是“忍”的力量。真正運用忍,就是要懂得完全接受現況,完全不排斥現況,完全善用現況,令現況安全有效發展更好。
衆佛友!如果換作是您,您是會像一休一樣“忍,懂得運用完全接受現況,完全不排斥現況,完全善用現況,令現況安全有效發展更好。”呢?還是急著跟大將軍辯論這是不可能的呢?
衆佛友!從這兒大家就知道,“忍”的力量第一,“忍”的功德無量。
《長阿含經》雲:“若人有大力,能忍無力者,此力爲第一,于忍中最上。愚自謂有力,此力非爲力,如法忍力者,此力不可沮。”(CBETA, T01, no.01, p.142, a4~7)。
所以,請大家要知道,佛陀所教示的“忍”,並非壓抑性的忍耐而已。它是充滿智慧的,是一種能完全接受現況,完全不排斥現況,完全善用現況,令現況安全有效發展更好的能力。
因此,如果有人,能深入瞭解真正的“我”,即不是“一定跟五蘊有關”,也不是“一定跟五蘊無關”,也不是“一定在五蘊之中”,也不是“一定五蘊在我之中”。而且,能夠做到“想要令五蘊跟我有關系,就可以安全有效地做到”,“想要令五蘊跟我沒有關系,也可以安全有效地做到”,“想要令五蘊在我之中,或令我在五蘊之中,也都能安全有效地做到”,那就是真地做到“知一切法無我”。
正因爲如此,當現況是“五蘊跟我有關系”時,我又不想要令五蘊跟我有關系,也能忍:“完全接受現況,完全不排斥現況,完全善用現況,令現況安全有效,令五蘊朝向跟我沒有關系來發展。”
當現況是“五蘊跟我沒有關系”時,我又想要令五蘊跟我有關系,這時也能“忍:“完全接受現況,完全不排斥現況,完全善用現況,令現況安全有效,令五蘊朝向跟我有關系來發展。”
當現況是“我在五蘊之中”時,我又想要令五蘊跟我沒有關系,或完全有關系,或想要令五蘊在我之中。這時,也都能忍到:“完全接受現況,完全不排斥現況,完全善用現況,令現況安全有效,朝向所想要的狀況來發展。”
這就是真地做到“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這樣的功德,比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佈施的功德都還大。所以說:“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佈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叁、爲什麼說:“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呢?
因爲“福德也是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所以無需貪著。只要學方法,能令福德有無都自在就好了。
正因爲“福德也是非我,不異我,不相在”,所以,當菩薩在“受用福德”時,不會想“我在受用福德”,因此說“不受福德”。
舉例說明:
就以“錢”來說,“錢,也是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
如果有人貪著,以爲錢一定是我的,那他就會很苦。
如果有人執著,以爲錢一定跟我沒有緣,那他也會很苦。
如果有人執著,我一定需要錢,那他也會很苦。
如果有人貪著,我一定不需要錢,那他也會很苦。
但是,如果此人懂得學很多方法,需要有錢來辦事,就能用有錢來辦事,需要沒錢來辦事,就能用沒錢來辦事,那他,于錢就真地是“知錢無我,得成于忍”。
我再說一個故事,來令衆佛友知道如何運用。
有一位出家僧人,法名叫妙善,是陝西終南山人。光緒八年出生,圓寂的那一年是民國二十四年,去世時只有五十四歲。妙善法師一生持戒清淨。其中對“不捉持金銀生像寶物”這條戒,也守得清淨妙善。我現在就說這個故事。
妙善法師持“不捉持金銀生像寶物”這條戒,往往遇到寺中沒米,住持請妙善法師想辦法。妙善法師就先到米店去賒米。因爲妙善法師,“不妄語”、“不偷盜”的戒也修得很好,所以店主都相信他,也每次都還錢,所以,也樂于給他賒帳。
但是,妙善法師如何做到的呢?原來,他是去幫助衆生離苦得樂,而衆生離苦得樂後,想要用錢供養時,他就說:我不拿錢,您將錢拿去米店幫我還債就好了。
他一生事蹟很多,生前就被稱爲“活佛”,叫“金山活佛”。
衆佛友可以去看看他的傳記。
好了!衆佛友!今天上課到此,下課。
祝大家都能“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金剛經》講解第四十六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6年09月17日
講別:第四十六講
請大家合掌。
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經文】“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釋經】須菩提!如果有人說:“如來這樣來,這樣去,這樣坐,這樣臥”。這種人,不能理解我所說經典的含義。爲什麼呢?真正的“如來”,沒有從任何地方來,也沒有去任何地方,所以稱爲“如來”。
【說明】佛陀所說“如來”一詞的含義,不是只有一義,而是有多義。在《金剛經》中,佛陀對“如來”一詞的說明如下:
(一)“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CBETA,T08,no.235,p.749,a23~25)。
(二)“如來者,即諸法如義。”(CBETA,T08,no.235,p.751,a26~27)。
(叁)“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CBETA, T08, no.235, p.752, a17~18)。
(四)“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CBETA, T08, no.235, p.752, b4~5)。
衆佛友!當然在別的經中,佛陀也開示有關“如來”其他層面的含義,我們都當一一深入觀照、體會。因爲,現在我們在講《金剛經》,所以,我只就《金剛經》的經文來談“如來”一詞的含義。希望佛友們可以循文見義,解如來實相。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依我的理解,這句經文的意思是:“如果能照見諸相及其非相,則見如來”。
舉例說明:當您照見佛陀在什麼情況下,會以叁十二相的方式出現,又照見佛陀在什麼情況下,不會以叁十二相的方式出現,這時,您才能真正瞭解如來的相。
如《地藏菩薩本願經》載:“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于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衆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衆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脫。或現…
《《金剛經》講解 下 (慧祥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