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他空承許獅吼論

  他空承許獅吼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

  堪布益西彭措譯

  南無格日曼殊西日葉!

  (頂禮文殊上師!)

  尊勝日親人師子,彌勒無著承繼師,

  雪域傳無畏獅聲,于彼悉皆敬頂禮。

  浩瀚佛佛子秘藏,了義經續竅訣髓,

  印藏智成密甚深,中觀承許此略說。

  于此,宣說他空觀點的智者們將如來聖教第叁轉諸了義*輪所說的不退轉無畏恒常之道、補處十地自在的善說——大乘無上續論、聖者無著兄弟宣說的諸甚深義、怙主龍樹的贊頌集等顯宗了義諸教典、吉祥時輪金剛等諸密續以及開顯其密義的叁部心注等(如是一切)的密義關要融于一味之中,開創建立了甚深了義的“大中觀宗”,此雖具有極其深廣的秘密要訣,但當今諸多承擔宣講論典責任的智者、非智者(竟然)對此宗隨意抨擊,可謂極其迷亂!

  彼宗略說而言,若欲抉擇他空宗,首當依照怙主龍樹的論典,須要抉擇一切法無自性,若不了知彼者則不能抉擇世俗以自體空、勝義以他而空的道理,是故,最初應抉擇離戲各別自證之義在此勝義離戲之義以能境無分別智慧證悟後,對實相現相相同的境與有境二者稱爲勝義,對實相現相不相同的境與有境則稱爲世俗,因爲若以名言量觀察,必有欺惑與無欺惑、迷亂與無迷亂的差別故,何者無欺並無迷亂即是勝義,相反則安立爲世俗。安立二谛的方式:依現空安立者如共稱,依實相現相是否相同而安立者如上所述。

  此二者在諸多大經、大論中早有宣說,並非宣說他空者所創新安立,比如《辨法法性論》中已說,《寶性論》中亦雲:“具有分離之體性,如來藏以客塵空,無有分離之體性,藏以無上法不空。”彼釋雲:“如來藏者,以有分別、有分離、一切煩惱糠空,無分別、無分離、超恒河沙數不可思議之如來功德則不空。”大車聖者龍樹雲:“譬如火淨衣,具諸垢雜染,若置烈火中,垢盡衣無壞。如是光明心,具貪等諸垢,慧焰燒盡垢,彼者非光明。宣說空性經,佛所說一切,彼等遮煩惱,非壞種性界。”法王日登蔣華紮巴雲:“所觀蘊空性,如蕉無實義,具殊勝相空,與彼本不同。”如是所謂勝義本體不空是唯一按照後一種二谛安立的義旨,並應了知是承許二谛爲遮一之他體,絕不能理解爲如現空二谛一本體異反體之安立,如是實相現相不同的諸迷亂顯現雖于迷亂者前已現,然實際如是不成立故,稱之爲世俗;相反,在未迷亂的證量前如顯現般實有,對此以正量無害故,可稱爲勝義中有與谛實。

  此不必是空性之外他體存在的谛實顯現,因爲首先建立法界現空雙運具一切相之空性後,如是即已承許實相勝義谛故。所以如是之勝義從自性角度不空,在名言中,譬如須安立如繩一樣的是勝義谛、如蛇一樣的是世俗谛,須辨明名言中一者成立、另一者不成立的差別,絕不可能二者同爲迷亂或同成谛實般,是故勝義以自體不空,因爲勝義不迷亂的境與有境二者都具有故、對于此有絕不會有非如是之正量能害、此是以抉擇空性的理論作前提後所成的結果、以觀名言量真實成立,對此以諸天在內的世間衆誰也無力如法反駁。

  如是由勝義自身即是谛實與無欺,無論何時都不以如是之法空,若空則必須要有不是谛實以及安立迷亂的正量,然而彼者絕不可能有故。若有彼存在,則寂靜涅槃應成不可信任之處,如是之承許除魔與外道中不具正量的說法者外,對此教法具信心者誰會宣說?

  實相勝義雖本如此,但未如是證悟的迷亂顯現彼者有能成立不實有及迷亂的正量,此處稱之爲世俗,與具遮障義之名的意義相同,故勝義以彼世俗空,因爲以具世俗名者迷亂顯現所攝的境與有境彼等自性本來即空,如繩上以蛇空一般,如是極須承認,因爲以破斥他空的他宗觀點而言,無實有(單空或相似空)是抉擇勝義理論之所立而不能承許爲所破般;遠離戲論者(真實空)是抉擇勝義理論之所立而非所破故,倘若沒有無實有及離戲的承許,則彼自宗應成無有任何所立。同樣,若勝義也如世俗般自性是空,則不能安立勝義不迷亂與實相中實有以及世俗迷亂及彼本體不成實有。由于此處所謂空者是觀察某種空基以何法空故。倘若勝義自性本空,則對迷亂與無迷亂顯現應成無有以觀察虛實的正量能害、不能害的差別,故如繩蛇二者應成同有或同無般。

  以世俗空決定能代替空性,因爲由不成立實有,實執是迷亂說故是欺惑且漂泊于輪回中,如此迷亂的境與有境二者此處均是世俗故,若以彼空不能代替空性,則同樣(汝宗)無實有也不能代替空性,並且應成以遮止實執不能代替修持空性。如是,由破除邊戲之境與有境故,離二取的空性此中也能圓滿,因爲二取所顯的一切戲論均由迷亂的境與有境所攝故,此處將彼安立爲世俗,若以此不能代替勝義空性,則同樣以離戲也不能代替空性,並且應成修持離戲智慧不能代替修空性。

  問:那麼彼勝義難道不是無實有或遠離戲論嗎?

  答:彼者若不是無實有或遠離戲論,則絕不可能是勝義,就如此處的世俗一樣。

  問:勝義既是無實有與空性,爲何又說彼實有及自性不空?

  答:此處所說實有與不空的意義是觀名言量前存在以及有者,而你們對此義根本沒有了知就反駁而已。

  問:那麼是否承許既是實有又不實有、既是空性又是不空呢?

  答:彼者絕非如此!如同汝宗安立顯現爲世俗、空性爲勝義,其中以勝義量觀察時,承許不能遮止無實有與離戲論般,同樣,我宗承許迷亂是世俗、無迷亂是勝義,也承許不能遮止無迷亂的勝義以及彼者無迷的實有,此理相同故。是故大車無著雲:“某法上無有他法,彼以他法空,彼之所余即是有者。”如此所說凡建立破立之一切時,以理不能成立之法雖須遮止,然以理成立之義則不能破而須承許。倘若平等一切均破,則“能說之法與所說之義真不真實的差別”無有能立的正量,由此不能生起任何定解。

  問:難道遠離破立的法界各別自證境也不承認嗎?

  何以故?應如是對彼發問。

  (他宗)當答:由汝宗承許完全斷定所破遮止與所立安立之規後,于不欲破除一切法的具足所緣之地安住故。

  答:各別自證境之法界超越破立故,對此我宗承許爲勝義,如是已成立的勝義,彼者以名言安立是成立勝義時,作破立的此等二者並不相違,因爲若不承許勝義在名言中安立自性不空,則應成遠離破立的勝義也將無有,是故,如同名言中無自性之承許若無有則應成有自性成立般,同樣勝義若以自性空亦即如是不能成立,則應成彼勝義實非勝義而是世俗。

  若想:若如是勝義從本體上已成立無實有與離一切戲論,以彼者尚不能代替空性,則所謂僅僅以勝義自性不空的名言所安立處的詞句也應成執空性爲有事的不可解救之見與輪涅非平等而勝義獨立成爲恒常永固等過失。

  此對大宗派全未理解,因爲既已承許空性不實有、離戲論,彼者怎會實有及有戲論?僅說勝義于勝義中成立,彼者宣說其非爲世俗,以此方式安立空與非空的名言,在此處是所立故,倘若名言中如是承許則應成緣空性爲有事之見解,那麼承許無實有同樣應成執空性爲有相的不可解救之見,以承許離戲也應成緣空性爲不可言說之有事的不可解救之見,此理相同。

  總之,此處認定勝義與世俗的施設處各自是無迷亂與迷亂的境與有境,且無迷亂之勝義在無迷亂心的所緣境中有或谛實,承許彼者以世俗迷亂空,在名言中自體不空即是聖者淨見量前承許其爲有者。若勝義以自體空,則彼不能安立爲世俗的空基,如是在聖者入定的所緣境中,何法有與無的差別無法安立故,應成勝義非勝義、世俗非世俗而與勝義平等。因此,無論何時若不如是承許,則不如理,對彼所說的一切過失對宣說空性無實有及離戲的諸宗也同樣具有。

  並非輪涅二法以有與無的方式成爲他體而有寂不平等,因爲迷亂輪回與不迷亂涅槃二者雙俱在名言中何時也不可能存在,輪回雖然顯現但並非如是實有,而輪回的自性本來就安住于清淨的勝義大涅槃,彼者是此處所立故,對彼稱爲有寂平等,無論何宗,對“一切法都本住于勝義界中”稱爲有寂平等,而並不承許輪回與涅槃異體並存。另外勝義不以勝義空,如果勝義以勝義自己空,則彼勝義非勝義而應成世俗迷亂之顯現。

  對如是宣說欲強烈反駁者當谛聽,你們不也說瓶不以瓶空而以實有空嗎?如是者,名言中有的一切法承許不是自空而是以實有空的他空,倘若此者合理,則汝宗實際已承許勝義不以勝義空以及其合理性。若想:勝義不以勝義空,應成不以實有空。此理瓶等也相同。因此,我宗的勝義雖不以勝義空然以世俗空故,何況說迷亂顯現成實有。倘若以一切二取世俗承許爲空性不能代替空性,則未以一切二取世俗空遮止獨立的實有遍計之境豈能代替空性?如同承許雖遮實有然無實有遮止不了、不遮止並且不能遮止,同樣,雖已遮止一切世俗迷亂,然勝義不迷亂則遮止不了、不遮止並且不能遮止,此理相同。總之,汝宗安立的無實有理論未破世俗,故空基成爲世俗,由此承許勝義不以世俗空。我宗承許空基勝義以世俗空故,空基無實無遮之上實有空的獨立空性與自體不空的獨立世俗顯現,以單獨的實有空之空基,現空二法何時也不雙融而住,有寂平等從二谛角度何時也不可能存在,故應如是廣推而持要點。我宗所境空性與有境智慧二者均是勝義,並且彼二者在真實義中現空二谛無有分別故,勝義法界者並非是獨立的空性,因爲以無分別的身智不空安住于本來任運自成的自性身中。

  汝宗的勝義無遮獨立者是與名言顯現相異的無有者,身及智慧之少分過去無有、未來無有、何時也無有,與彼相異的諸世俗雖存在,然以彼于空性無有利益,因爲別別各自是何時也不雙融並且不能雙融。如是輪回的根本實執彼所緣境無有故,如此的境與有境二者均是世俗迷亂,故汝宗世俗僅僅須要安立實有與實執。諸名言顯現並非勝義,不是空性故;也不是世俗,因是不迷亂之顯現或是以勝義量觀察堪忍故。雖…

《他空承許獅吼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