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順境當中要注意什麼?
上師解答:當我們遇到一些順境,或者一些世間的利益和福報的時候,一定要觀爲彩虹一般,不能貪執。雖然這些名譽、地位、財富、權勢,顯得非常有益,非常美妙,我們可以享受也可以擁有,但這都像彩虹一樣,都是無常的,很快就會消失;而且它們本身就是空的,都是虛假的,不可靠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被誘惑、被幹擾、被染汙,一定要保持自心清淨。
我們這些凡夫容易被順境所誘惑,心隨著境轉動,經常沈迷在貪嗔癡這些煩惱當中。其實作爲一個修行人,在逆境當中會好一些。因爲在逆境當中,容易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容易調整心態,但是在順境中非常難把握。我們得到了一些幫助,一些好處,一些表揚,春風得意的時候,都非常的執著,沈溺其中。這個非常可怕,一定要注意!
飯前做簡供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上師解答:我們現在很多人在吃飯之前都做簡供,做得很像樣,但都是馬馬虎虎地做。因爲快要吃飯了,飯菜都擺在眼前了,心裏都很高興,唱誦的時候都非常有勁兒,可心裏根本沒有觀想,吃的時候也沒有把飯菜當做加持品,沒有當作甘露和甘露丸,都是貪吃。 “這個味道不錯,得多吃點;那個味道不行,少吃點。”光想這些。
我們一定要發心,一定要轉念。做完簡供以後,如果把這些食物、飲品都當做加持品來享用,這樣,第一能積累福德,第二能得到上師叁寶的加持。上師叁寶的加持處處都有,在哪裏都可以融入,主要是你自己有沒有信心?其實加持是靠信心來感召的。我們的信心就像個窗戶,上師叁寶的加持就像陽光,永遠在放射光芒。如果你把窗戶打開了,陽光馬上就可以照進來,照亮你的小屋,照亮你的身心。我們吃飯的時候,能夠把信心這個窗戶打開,把這些食物都當做上師叁寶的加持品,然後享用,這樣不但對身體有幫助,而且還能祛病、驅魔,多好啊!我們做會供的時候給大家發一點食品和飲品,提醒大家要將這些觀爲甘露和甘露丸,也是這個道理。
什麼是心的相續?
上師解答:心的相續,是很多個刹那心的連續。前一個刹那心都是後一個刹那心生起的因緣,後一個刹那心都是依靠前一個刹那心而生的。這樣連續不斷的過程,就是心的相續。
可以輕易評論陌生的上師、善知識嗎?
上師解答:對一些不太了解的上師、善知識,若是進行贊歎或者誹謗,都不是很好。因爲你不了解他,也看不出來他是個具德的上師,還是邪師,或者是魔師。有的人根本不了解,一聽到,或者一見到某些上師就開始評論。有時候說一些好的,有時候說一些不好的。你不太了解的時候,不要輕易地相信,不要輕易去接觸,也不要反對或者是誹謗、侮辱,這都是不如法的。
凡夫能不能救度衆生?
上師解答:每個衆生都一樣,都不願意感受痛苦,都希望能夠幸福快樂,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爲都是痛苦的因,所想與所做背道而馳。所想的都是自己解脫,活得快樂幸福,但是所做的卻是惡業,所以最後得到的都是苦報;想得到安樂,得到幸福,但是卻不會做善業。這就是衆生沈淪輪回苦海的原因。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從這種愚癡顛倒中覺醒,進而從苦海中解脫。但是因爲我們也是凡夫,就好比我們與他人同時落水,盡管我們有幫助他人的心願,但是我們連自己都無法解救,又怎麼能談得上解救他人呢?同理,我們與衆生同時在輪回中流轉,在我們沒有能力解救自己的時候,說救度他人就是一句空話。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凡夫是沒有能力救度衆生的。想要解救衆生于苦海,只有達到佛的果位,然後輾轉*法/輪,才是真正的救度。
我們爲什麼要用《開顯解脫道》這個儀軌來修加行?
修加行的儀軌有很多種,我們用的這個儀軌是麥彭仁波切造的,叫《開顯解脫道》。麥彭仁波切是大圓滿法第十七代傳承上師,他對法王的恩德特別大,法王跟他有特殊的緣分。法王曾經說過,麥彭仁波切所造的這個儀軌格外的殊勝,對我們來說有格外的加持,所以法王要求我們都按照麥彭仁波切所造的儀軌來修加行。我們在喇榮修加行的時候用的也是這個儀軌。按照這個儀軌來修加行比較方便,有不可思議的加持。
怎樣才算犯菩薩戒的根本戒了?
上師解答:菩薩戒的根本戒是舍棄衆生。舍棄衆生的界限是從心裏想:我能救度他的時候也不救度他,我能幫助他的時候也不幫助他。對任何一個衆生只要有這麼個念頭的時候,就算徹底犯菩薩戒的根本戒了。那個時候在你的相續中存在的菩提心的戒體就失去了。
我們都是凡夫,有時候會産生這樣的念頭。沒關系,犯戒以後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忏悔,然後再重新受菩薩戒、發菩提心。
怎樣做才能在夢中想到佛?
上師解答:念佛的時候專心念,觀想佛的時候專心觀,專心思維。能專心就能做到晚上做夢的時候也夢到佛。
同修道友在一起交流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上師解答:現在很多時候,金剛兄弟、同修道友聚在一起不談佛法,也不談修行的感受,只說一些閑話,說社會上的、家裏的或者是親戚的一些沒有意義的話題。我們交往共處的時候不能說閑話,不能說世間的一些瑣事。這都屬于绮語。道場是修行的地方,應該宣揚佛法,互相交流修行的感受,這樣對自己的修行也有一定的幫助。應該保持壇城、道場的清淨,不應該染汙它。否則不僅沒有功德,反而還有一些罪過。
什麼叫出離心?
上師解答:對世間沒有貪念,對輪回、對叁有(叁界)産生真正的厭離心,並且真切地希求解脫,渴望解脫,這樣的心就是出離心。
在修行的過程中需要遠離惡友嗎?爲什麼?
上師解答:我們平時在修行的過程中要遠離惡友,遠離惡知識。爲什麼要遠離惡友呢?與惡友交往共處,貪心、嗔恨心、愚癡叁毒會逐漸增長,失壞聞思修行,變得沒有慈悲心。這些對于修行人來說非常可怕。所以,要盡量遠離那些不信佛的人,甚至對佛法有邪見的人,盡量不接觸,不交往。
那麼這算不算舍棄衆生呢?這也不算舍棄衆生。若是自己有度化他們的能力,你就可以接觸,交往;若是暫時沒有這個能力和機緣,還是要盡量遠離這樣的人。我們都是凡夫,心態、相續都容易變。經常和這樣的人交往共處,自己也許會慢慢被他們轉變了,聞思等功德也許會慢慢失壞了。
如果明明知道他是個惡友,但是實在沒有條件離開他,那麼一定要把握好心態。隨時祈禱上師叁寶,隨時觀察自己的相續,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正知正念來約束、保護自己的相續,不要爲外境所轉,不要爲他人所轉。如果能掌握自己的心態,能把握自己的相續的話,這樣對方有再大的魔力也不會染汙你的相續。拿佛法來衡量自己,拿佛法來糾正自己,拿佛法來改變自己。自己改變了,才能慢慢轉變別人。這是最最殊勝的一個方法。
修持金剛薩垛除障法以後會有那些反應和變化?
上師解答:如理如法地修持金剛薩垛除障法一段時間以後,人們會在很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煩惱、習氣比以前更明顯、更嚴重了,身體的個別部位也比以前更難受、更疼痛了,但是不要緊,這都是正常的反應。繼續誦持,用不了多久,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煩惱、習氣越來越少,越來越輕,然後心情也會越來越輕松、愉快,身體上的疼痛也會逐漸消失,所有的一切都開始向好的方向轉變。對修行、對解脫、對佛法越來越有興趣、越來越有信心,對上師的感恩心、對衆生的慈悲心越來越增長。這都是業障消除的表現。有的人修持一段時間以後,見解、證悟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根基好的甚至會業障消盡,證悟空性。
爲什麼說信心是一切功德的來源?
上師解答:佛講過,信心是一切功德的來源,是一切成就的來源,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加持有多大成就有多大。爲什麼這樣講呢?如果你知道上師叁寶有無漏的功德,有超凡的智慧,有饒益衆生的心,有清淨的戒律,還有攝受弟子的能力,有很多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修行的道路上,確實可以作爲榜樣,你從內心裏非常的崇拜,于是生起了歡喜之心,這就是清淨信心。然後,你一定會生起一種希望,希望自己也變成他那樣有智慧、有福報、有能力的人,希望在自己的相續中也能産生他所有的功德,這就是欲樂信心。既然有這樣的願望,那麼你每天、每個小時、每分鍾都會去學功德,修福報。堅持學,堅持修下去,最後一定會圓滿。有這樣的認識,有這樣的正見、定解,這叫不退轉信心。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強,你的功德、福報就會越來越圓滿,最後達到最圓滿的時候,你就成爲菩薩,成爲佛了。所以,信心是一切成就的來源,信心是一切加持的來源,這一點點都不迷信,非常非常的科學。
什麼是勝義菩提心?什麼是願菩提心?什麼是行菩提心?
現前證悟空性的智慧是勝義菩提心。
爲了救度一切衆生而發願修持成佛是願菩提心。
爲了早日修持成佛而精進認真聞思修行是行菩提心。
我們做會供所用的這個儀軌有什麼殊勝之處?
上師解答:我們在喇榮做會供的時間也是初十和二十五,但是念的儀軌不是這個。在喇榮,初十做的是文殊會供,二十五做的是海王空行母——益西措嘉空行母會供。但是這些儀軌都沒有翻譯成漢文,並且都很長,內容也複雜,念起來特別費勁。用這些儀軌做會供,七、八個小時才能完成。但是現在我們誰有那麼長的時間呢?我們一個小時的會供…
《學修問答(彙集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