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八關齋戒期間發火會毀壞當天受戒的功德嗎?
上師解答:會的。若是你有無我的空性智慧的攝持,這個功德就不會毀壞。或者,你將功德如理如法地回向了,就是存在法界銀行了,這樣功德也不會毀壞。
受戒的功德,應該記得多回向。回向的時候也不是必須要出聲念《回向偈》,不方便的時候心裏默念也行,心到位就行。
放生以後,被放生的動物卻遇到危害,怎麼辦?
上師解答:現在很多時候避免不了這種現象,但是盡量避免吧。
放生的時候也要考慮周圍環境和一些客觀條件。覺得環境安全,沒有問題,那就可以放。主要以發心爲主,如果你當時發心是清淨的,是爲了救度這些衆生,保護這些衆生的生命,然後去放生了,萬一過後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實在沒有意料到,沒有想到後果,那麼對自己來說也沒有什麼罪過,有的時候誰也掌握不了這個情況。
但是如果明明知道這個地方不安全,卻把衆生隨便扔在那裏,這樣的情況下肯定有罪過,這樣還不如不放。主要是以發心爲主。發心清淨,心裏對衆生是恭敬的、慈悲的、善良的,就行了。
沒有犯錯誤還用忏悔嗎?
上師解答:修行的過程就是忏悔的過程。什麼叫忏悔?去認識自己的錯誤,去改變自己的錯誤。我們爲什麼要學佛修行?就是爲了認識自己的錯誤,爲了改變自己的錯誤。我們有很多很多錯誤,但是我們到現在還沒有發現,沒有認識到。你覺得你是個很善良、很正直的人,不一定。你只有拿佛法來衡量、對照,才能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所做的這一切是善還是惡。
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剛皈依佛門的人,經常會說這樣的話,“我很善良,我沒有做過什麼壞事。”做爲凡夫,不可能不犯錯誤,不可能不造惡業。佛是斷證圓滿的,只有佛才從來不造業。除了佛,都有犯錯的時候,只是沒有發現,沒有認識到,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佛爲什麼講忏悔?就是要我們改變心態。什麼時候能改變心態了,什麼時候才能改變命運。改變命運了,才能解脫,才能往生,才能成就。
我現在還沒有緣分得到傳承,可以修法嗎?
上師解答:沒有邪見就可以修,不接傳承也可以。但是如果你要成就,就一定要接傳承。現在雖然還沒有接傳承的緣分,只是有一點信心;慢慢機緣成熟了,緣分自然就有了,不用操心。良好的機緣也是修來的。其實真正能夠修法的人,善神護法一定會給你安排,也可以說上師叁寶一切都會給我們安排。
上師叁寶有勝義谛的,也有世俗谛的。勝義谛的上師叁寶是最究竟的上師叁寶,是本具的一些東西,不是外在的。真正的上師叁寶也是內心的一些正念,一些福德。萬法都是一心,包括上師叁寶和自己也是一心的。你真正回歸當初的時候,回到原來那個家裏的時候,都是一體的。
如何將煩惱轉爲菩提?
上師解答:真正修大圓滿正行的時候,是不怕煩惱,不怕妄念的。念頭一起來,看它的本性。煩惱也好,妄念也好,它本身也是空性,也是緣起性空。起一個妄念,起一個煩惱,就能見到一個佛性。站在這個境界中,煩惱即是菩提,不用轉念。
但是我們凡夫還需要轉念。什麼叫轉念?在對境面前用佛法的智慧去認識,去觀照,去面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修行,這也是煩惱轉爲菩提。菩提有菩提道、菩提果,菩提道也可以說是菩提,菩提果就更不用說了,是真正的菩提。我們發菩提心,爲了衆生要成佛,爲了成佛要修行,爲了修行而要認真地生活、工作,這樣我們吃爲衆生吃,穿爲衆生穿,打掃衛生的時候消業積福,走路的時候把上師叁寶觀想在右肩作爲繞轉的對境,吃喝玩樂都可以變成爲衆生而做。自私自利就是煩惱,利益衆生就是菩提道。
有時候上早晚課、念咒時,念著念著心神就跑了,想其他的事情了。這個時候再把心重新安住,繼續觀想,還能得到加持嗎?
上師解答:剛開始修持的時候就是這樣,不跑是不可能的,做不到。能及時發現、調整,把心收回來,再繼續觀,繼續修,就可以了。修行到一定程度了,境界高了,智慧高了,那個時候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
修法的時候,身心調整很重要。有時候我們沒有調整好,容易內收,或者外散。像這種情況就是外散。還有內收,就是昏沈。我們現在修的四外加行、五內加行,後面還有特加行,這都是調整身心的方法。
每天除了按照法本做早晚課,還可以念誦其他的經文嗎?
上師解答:我們經常說,要通過傳承和上師的竅訣才能成就。我們所修的早晚課這些儀軌,都屬于是傳承、竅訣。如果在早晚課以外還有空閑時間,自己想念其他的也可以,不沖突,但是不能加到修法儀軌裏。不念也可以,因爲我們早晚課裏的內容,都是叁藏十二部一切顯密經典的精髓與精華,都是非常方便而且殊勝的修持方法。
比如麥彭仁波切造的《八吉祥頌》,幾分鍾就能念完。佛經、續部裏有很多吉祥經、吉祥文,但《八吉祥頌》是所有吉祥經、吉祥文的精髓與精華,念誦一遍《八吉祥頌》等于念誦所有的吉祥經、吉祥文。再比如《普賢行願品(七支供)》,佛經裏有很多積累資糧的方法,但是都包含在七支供裏了。《普賢行願品(發願文)》也是,諸佛菩薩的願望有很多,如果我們每個都要念、都要學,是很難的。但是十方叁世一切佛菩薩的願力都包括在《普賢行願品(發願文)》裏,我們念起來也很方便,很容易。
佛法廣大奧妙,經論、續部內容都很複雜,那些竅訣非常分散,如果沒有一定的成就,沒有一定的智慧,很難掌握,很難領悟,很難成就。我們所修的這些儀軌,都是曆代上師們給我們鋪好的路,做好的飯,自己要有信心。
念咒、念祈請文的時候,如果身口意達不到一致,祈請不到諸佛菩薩怎麼辦?
上師解答:雖然你發心沒有完全到位,但是你同時也發了一些善心,也生起了一定的信心,這也是一種積累,不能因爲暫時沒有效果就不念了。比如說,你想邁一百步,雖然一下子沒有邁到一百步,但是你邁一步也是前進。我們平時爲什麼要培養這些善念,啓發這些清淨的願?雖然沒有完全到位,但是通過不斷地積累、完善,最終一定能達到圓滿。
應該把錢捐到寺院裏,還是布施窮人?這兩者有沒有區別?
上師解答:這個要看具體的情況。包括我們做這些善事,都要隨緣去做。你認爲,我不應該施舍窮人,應該捐給寺院,這也不一定。光供養就不要布施了?上供下施,都得有,你就看實際情況,隨緣去做。其實你捐給寺院也好,布施窮人也好,主要是自己修舍心,發心是很重要的。
什麼事情都要隨緣去做,沒有緣,不可能做成。你今天遇見他了,而且要給他施舍,這就是一種緣分。乞丐有很多,你爲什麼沒有遇到其他的乞丐,而是遇見了他,給他施舍?捐給寺院也是一樣。因緣具足了,事情就能做成,緣一散就滅了。“我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 這是錯的。真正有高的境界、高的智慧,沒有什麼,做什麼都是很正常的。
我還沒有接受過灌頂,現在可以看密法方面的書嗎?
上師解答:過去,這些密法是要灌頂以後才可以看,才可以修的。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現在密法是公開的時候,大圓滿法公開的時候。上網一搜索,最深奧的、最秘密的法都有。上師允許了,大德們允許了,都可以公開了,那你還顧慮什麼啊?“上師啊,我還沒有灌頂,《百日共修開示》我能不能看啊?”以前和現在不一樣。以前,尤其是佛在世的時候,密法非常保密,爲什麼?當時那些衆生不是密法的法器,他們接受不了。若是沒有一個界限,隨便給他們傳講,很多人都會生起邪見。但是現在衆生的根器不一樣了,我們看了以後,也沒有生起太多的邪見。若是你得到灌頂以後再開始看,那是最好的了;若是沒有,你也可以先看一看、學一學,都不會有問題的。
比如說龍欽巴大士的《七寶藏》,以前是很嚴格的。若是你沒有灌頂,沒有上師的開許,你去看了,護法立即就會懲罰你,不可能讓看,但是現在可以隨便看。你以爲護法不知道,或者管不過來了嗎?不是的。護法知道,叁大護法——一髻佛母,Ra合拉,多吉拉巴,一個比一個有威力,但是他們也沒有懲罰什麼。這說明什麼?他們允許看。法的主人是上師,上師已經開許了。
密宗裏,每一個續部、每一種儀軌都有專門護持這個法的護法,他們一刹那也不會離開。從前,一個有神通的人看見叁大護法經常到一個屋子裏轉。他很好奇,那裏什麼也沒有啊,護法經常來看什麼啊?他就去那邊看個究竟,結果發現只是龍欽巴大士《七寶藏》裏的幾個字。連這幾個字護法都經常來守護,那完整的就更不用說了。現在隨便看,護法也沒有怪罪,說明沒事了,所以現在想學就可以多學一學。
做火施的時候觀想得不到位,衆生能收到嗎?
上師解答:做火施的時候,打手印的力量,念咒語的力量,內心清淨觀想的力量,這叁個力量合在一起,才能功德圓滿。若是發心不到位、力量不到位,衆生不一定能收到。其實最重要的是信心。若是你對手印、咒語、方法有堅定的信心,相信“嗡阿吽”的力量,一念“嗡”都能清淨,一念“阿”都能變多,遍滿整個法界,一念“吽”都能變成他們需要的,而且自然就得到。我們自己沒有太大的力量,我們靠佛的力量,靠“嗡啊吽”的力量,靠手印、咒語,這些觀想的力量,也能達到目的。
有的人還是沒有認識到,沒有深信。如意寶拿在手裏,但是沒有認識到,沒有向它祈禱,就不能發揮它的作用。爲什麼?都是緣起性空。你沒有向它祈禱,它也不會給…
《學修問答(彙集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