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持戒非常重要。若是沒有受持戒律,連自己都不能逃脫叁界,擺脫輪回,更不用說利益衆生或者度化衆生了。連自己都沒有解脫,怎麼能讓衆生解脫呢?連自己都沒有擺脫輪回,還說要饒益衆生,救度衆生,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受持戒律。
戒律一共分叁種:斷惡行戒,行善法戒,饒益衆生戒。斷惡行戒就是斷除這些惡行。比如說斷十種惡業,這是屬于世間的戒律。如果我們連斷十種惡業這個戒律都沒有守護,沒有做到,來生連人天的福報都得不到!所以這是最基本的戒律。斷十種惡業:不殺生,不殺害任何衆生的生命;不偷盜,在別人不允許,不同意的情況下,不管是通過什麼手段,將屬于別人的東西據爲己有,這就屬于偷盜;邪淫,最好是斷除所有的淫行。若是做不到的話,最起碼也要斷除邪淫。邪淫也分很多種,今天在這裏不仔細講,但是大家以後一定要了解。這叁個叫身叁種惡業。
還有口四種惡業:妄語,也分好多種。說謊話,說假話,在沒有意義的情況下,想故意欺騙對方。由這種心態來說一些假話,或者說一些謊話都屬于妄語。惡語,就是傷害衆生。說對方不願意接受、接受不了的話都屬于惡語。在善意或者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可以說別人的一些過失或者壞話。如果不是這樣的情況下,想故意傷害對方,或者想故意擾亂對方的心,然後去說一些不悅耳的話,說一些別人不愛聽的話,說一些傷害對方的話,這都屬于是惡語。離間語,就是兩舌,說一些挑撥離間的話,有一些這樣的行爲是離間語。第四個是绮語,就是說一些沒有用的閑話,這都屬于是绮語。這四個叫口四業。
還有意叁業。一個是貪心,貪圖其他人的擁有,貪念世間的一些福報,這都是屬于貪。第二個是害心,就是有傷害對方的心。就是有那種惡意,希望對方受到傷害、受到欺騙、墮落或者失敗,哪怕有一丁點的機會都不錯過,這種心態叫害心。第叁個是邪見,就是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叁寶、不相信輪回、不相信佛說的這些道理。邪見有斷見和常見。在這裏不仔細講,大家一定要多看看其他的書,《百日共修》裏面也有仔細的解釋,希望大家都看一看。這叫斷惡行戒。
還有其他什麼皈依戒,居士戒,菩薩戒,密乘戒好多好多種,在這裏就不仔細講了。自己所受的是居士戒,還是比丘戒、比丘尼戒,還是菩薩戒、密乘戒,大家自己心裏肯定有數,然後一定要好好的護持這些,一定要好好的取舍這些,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
第二個就是行善法戒,這個主要是以身口意來多做善事,多修善法。不但不殺生,而且還能愛護自他的生命。不但不偷盜還多做布施;不但不邪淫還要受持戒律;不但不妄語還說谛實話;不但不惡語還說悅耳語;不但不說離間語反而去化解他人的怨恨與沖突;不但不绮語反而還念誦咒語、經文、佛號;不但不貪心還修持舍心;不但不害心還修饒益心;不但沒有邪見反而當立正念、正見。這叫行善法戒。
這是行十種善業。其他還有很多善事,都要盡心盡力地去做。
然後是饒益有情戒:通過各種手段來攝受這些有緣的衆生,然後去饒益他們、幫助他們。你們作爲居士,在家裏也應該好好地饒益家人,讓他們滿意,讓他們高興,讓他們來了解佛法,學修佛法。這樣也是一種饒益有情戒。現在很多居士,一旦學佛以後,也不顧家,也不顧孩子了;家也不要了,孩子也不管了,工作也不幹了。然後到處亂跑,東跑西顛。最後的結果是,家也不像個家,人也不像個人,這完全是不如法的,不應該這樣。作爲一個修行人,應該越修越安居樂業。饒益有情是什麼意思?你的家人也是有情啊,你去饒益他們,讓他們滿意;多做家務、多幹活,讓他們高興。我們要感動他們、要感化他們,不應該和他們結怨恨,和他們發生沖突,否則我們永遠度化不了這些有緣的衆生。 下面是安忍度: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故于諸衆無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這個是修安忍。若想獲得美妙的佛果,得到非常殊勝的成就,一定要修忍辱。我們隨時都要提醒自己,生起嗔恨心的過失,修持忍辱的功德。嗔恨心有非常大的過患,忍辱有非常大的功德。所以我們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應該修忍辱,不應該對衆生生起嗔恨心。“一切損害如寶藏”,對修行人來說,一切損害、怨敵、邪魔,這些不悅意的對境都是好事,就像如意寶般非常非常難得。我經常跟大家講,我們遇到一種違緣,就能提高一個層次;遇到一種障礙,就能增長一種智慧。對于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這些羞辱、欺騙、毆打,這些疾病、磨難、坎坷、挫折,都是真正的如意寶!我們通過這些,最後才能成就,若是沒有這些對境,怎麼增長智慧啊?智慧是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若是我們遇不到這些事情,遇不到這些逆境的話,怎樣來磨練這顆心啊?所以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這都是真正的珍寶、如意寶。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機會!
忍辱也是分叁種:他人邪行之安忍。主要是自己平白無故地受到欺騙,或者受到羞辱,或者受到毆打,或者受到一些折磨,這個時候要轉爲道用。不應該因爲這個讓自己沈浸在煩惱痛苦當中,應該讓這些都成爲修行上的助緣。我不是經常跟大家講麼,其實這些敵人、仇人傷害我們、欺騙我們,他們實際上是來幫助我們消業,幫助我們還債,幫助我們積福,讓我們增長智慧,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成熟,讓我們成就的。他們才是我們真正的恩人,真正的善知識。他們才能看到我們的缺點,他們才能指出我們的毛病。我們通過他們的指點與引導,然後去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樣我們很快能夠轉變、能夠圓滿,這是個非常良好的機緣,也是非常良好的助緣。大家一定要珍惜、要明白。我們不應該煩惱、痛苦,應該轉爲道用,否則我們真的是個失敗者。
第二個,“求法苦行之安忍”,就是爲了修行,爲了佛法,而忍受艱難困苦。我們的佛祖釋迦摩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爲了四句佛法,他老人家在自己的身上點過一千盞油燈。爲了四句佛法,他粉身碎骨,經曆了好多好多的磨難。我們有這麼好的機緣,有這麼好的學佛修行條件,一定要珍惜。我們爲了求法,爲了修行也應該忍受一切,一定要修忍辱。我們有時候太陽曬著了,就不參加法會了;有時候讓大風吹著了,或者冷了,就開始不去壇城了;有時候身體不舒服或者困了,就開始不修了。不能這樣。爲了修行,爲了佛法,應該不顧一切代價,不顧一切嚴寒酷暑,艱難困苦,拿自己的生命,拿自己的身體來換取佛法,來換取智慧。應該是這樣的。
對一個真正懂得佛法,真正懂得佛理,真正有修行的人來說,佛法是最珍貴的,比真正的如意寶還珍貴;修行是最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人真的沒有認識到。你看我們都沒有希求正法的心。在修法的過程中,我們都要觀察自己,自己是不是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我們大部分人,都像是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般,根本沒有興趣、根本沒有信心。還是沒有認識到佛法真正的價值,也沒有認識到修行的重要,也沒有真正了解輪回,也沒有真正了解解脫的利益。若是真正了解了這一切,不可能這樣懈怠、不可能這樣懶惰。身體一不舒服、一感冒了就開始不修了。這麼一個小小的疾病算什麼呀,應該是修行最重要!這都是“求法苦行之安忍”。
然後第叁個: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爲什麼這樣講呢?很多人對一些甚深的法義不但沒有信心,還有一些邪見。以前佛陀講般若空性的時候,很多小阿羅漢都接受不了,都感到非常恐懼,然後吐血而亡,最後都下地獄了。我們現在對這些甚深法義,尤其是密宗裏的很多方便法門,很多善巧法門不了解,不理解或者不太明白也不要緊,但是千萬不能生起邪見,否則容易毀壞自己的慧命。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些大中觀、大圓滿、大手印的見解,尤其是密宗裏講的很多都是聞解脫、系解脫、聽解脫、見解脫。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懷疑。若是聞解脫、系解脫、見解脫,那就讓大家見一見,讓大家看一看,讓大家聞一聞就行了呗,爲什麼佛還要宣講八萬四千法門呢?衆生的根基不同麼!對一些有緣的衆生來說,確實是聞解脫,確實是聽解脫,確實是見解脫。但是對無緣的衆生來說,不一定是這樣。這個是根據衆生的因緣、福德而講的,不都是這樣!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保持正見。要恭敬、要相信,不能對這些法有邪見。這叫“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現在真有這樣的情況,有時講密宗的一些方便法門的時候,很多人都有邪見,然後就開始誹謗密法。但這是自己的智慧不夠,修行不夠,對佛法了解的不夠。八萬四千法門其中有小乘、大乘、密乘各種法門,都是根據不同衆生的根基宣講的,都是正法,都是佛法,不能誹謗。現在很多人對密宗裏的一些法器,或者一些征象有不太好的看法。但是我們說過,都是有甚深的含義,都是有密意的,不是隨便的,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大家一定要了解,一定要注意,不能因爲不了解而去誹謗啊!這樣很容易毀壞自己的慧命,斷除自己解脫之命。所以不要輕易說是非,不要輕易評價,不要輕易說一些沒有用的廢話。這叫安忍度。
持戒度和安忍度都一樣,若是要成爲波羅蜜多的話,就像在布施度裏講的一樣,一定要站在叁輪體空的角度,用般若智慧來攝持,這樣才能成爲波羅蜜多。否則就不能成爲波羅蜜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認真去學修,這都屬于行菩提心的學處。但是,如果我們發心發願了以後,不學修這些學處,這些統統都是空話,沒有太多的意義。所以大家一定要堅信,大家一定要認真學修。一定要老老實實地、腳踏實地地一步步、按次第地學修,這是我對大家最大的一個希望!
今天就講到這裏,最後祝願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功德回向: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佛子行叁十七頌 講記10》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