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變成修行。行住坐臥都是修行的過程,吃喝玩樂都是修持的方法,要變成這樣的狀態,才是修行人。行住坐臥都在修,吃喝玩樂也在修。走,也是爲了衆生走;走,也是在繞佛;坐下來休息也是爲了衆生休息,也是在和諸佛菩薩和上師叁寶相應,和上師叁寶感應道交,也是在修行;躺下來也在修行。到這個時候才是真正有修行。之前真的很難說。
所以我講的生活中的一些修持方法,都很重要,尤其是對你們來說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不要浪費光陰,不要浪費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有的人真的很糊塗,我學這個暇滿難得有什麼用,有什麼好處啊?怎麼修的啊?真的還是不明白。你懂得了這個暇滿,你真正懂得了這些道理,你是不會浪費人身,浪費光陰的,也不可能不精進。猶如農夫懷裏揣著一條蛇,猶如美女頭上著火一般地,不可能懈怠,不可能懶惰,是對修行的一種鞭策。這非常重要。
麥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薩再來,他哪是自己說的這樣啊?他是在謙虛。他爲什麼要這樣謙虛呢?“我等無義虛度此人身,總集叁寶上師悲眼視,願獲暇滿實義修加持。”這是對我們的一種教導,給我們的一種竅訣。修行人要學會謙虛,越有修行越要謙虛,不能驕傲。有的人得到一點點成就的時候,就開始傲慢,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聰明,很有知識,很有修行似的。那種貢高傲慢,在修行的過程中要徹底去掉、放下。我們有一句法語,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的時候,實際上你在最高處;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的時候,實際上你在最低處。有貢高傲慢,就不會有任何功德,也不會學習任何功德。因爲傲慢的作用就是這個,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與毛病,認識不到別人的優點和功德。
你看不到別人的功德,怎麼學別人的功德?你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怎麼改正自己的缺點?學佛就要這樣,就是要多看,去學、去修別人的優點和功德。而我們現在不是這樣的。某某上師,某某法師有名氣,有很多眷屬,可了不起了,我要依止他,我要跟他學,我要跟他修。身邊真正能幫助你的這些道友,都看不起。他是什麼啊?他懂什麼啊?真愚癡。誰有功德都要學,誰有優點都要學。乞丐鞋底下的金子也是金子,國王城裏的金子也是金子,都是金子。如果認爲這是乞丐鞋底下的,所以我不要,扔到垃圾桶裏,多愚癡啊!都是金子,都值錢。他懂什麼呀,一個他沒有名氣,第二他沒有眷屬,第叁他沒有太多的別什麼,然後就開始看不起,開始就看不慣。不是這樣的。
不管是有名氣還是沒名氣都要學。佛講依法不依人,現在我們顛倒了,是依人不依法。法講得再好也不依從,不依不要。人長得好,有名氣,有很多的眷屬,有很大的能力,我們就依就要。這叫依人不依法。所以,要學會謙虛,多看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多看別人的優點和功德,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學到很多的優點,能學到很多的功德。積累福慧麼!這樣才能積累功德,積累善根,才會越來越圓滿。多看自己的缺點和弱點,知道自己有缺點,有好多毛病,才想改,有這個決心才能改。自己一身都是毛病,都是缺點,誰能跟你學,誰能相信你啊?改了毛病,沒有了缺點,你才是好人、善人,才是菩薩,才是佛,才會得到別人尊重,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幫助衆生,才能饒益衆生。
學佛就這樣學,修行就這樣修,別的沒有什麼可修的,真的。說簡單很簡單。多看別人的功德和優點,多看自己的缺點和毛病,然後盡量去改。今天改不了,明天再改;明天改不了,後天再改,慢慢減少,慢慢減弱。無始劫以來的這些不好的煩惱、習氣,不可能一下子都斷掉,哪有那麼容易啊!但是我們可以慢慢改,把它去掉,把它消掉。修煉、修煉,我們就要修煉這個麼!很多人不下功夫,不好好修,總是著相,盲修瞎煉。我要修本尊,我看見什麼了,我聽見什麼了……老神神叨叨的,哪有這樣修行的?我今天看見佛了,我今天看見魔了,佛給我加持了,魔給我懲罰了,我給魔懲罰了,我給佛供養了,老說這些。像話嗎?不是這樣的。佛講的,自己就是自己的見證者,自己要監督自己,自己要看自己。自己也是自己的祜主,自己才能保護自己,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我等無義虛度此人生。總集叁寶上師悲眼視,願獲暇滿實意求加持。
麥彭仁波切說,我們每天都在胡思亂想,想一些、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今天想這個,明天又想那個;現在想這個,一會又想那個;今天做這個,明天又做那個,到處都在造業。在佛眼裏,在菩薩眼裏,在那些覺者眼裏,我們都像一群瘋子,一群幼稚的孩子。覺得很有意義,實際上就像把石頭扔到頭上,掉下來的時候就砸自己的頭了。我們現在就這樣,爲了幸福快樂。“我要結婚了,這是終身大事,你要來啊!”樂呵呵的,高興得不得了。石頭扔上去了。結完婚以後,過幾天,過幾個月,越來越沒意思,越來越煩惱、痛苦,開始吵架。石頭掉下來砸腦袋了。覺得不行了,受不了了,然後就想,因爲家裏沒有孩子,應該要孩子,盡快生個孩子。石頭又扔上去了。然後就求,菩薩菩薩,上師叁寶賜給我一個寶寶。終于如願以償得個寶寶了,孩子開始哭啊鬧啊,覺得太麻煩,當時不要就好了。石頭掉下來又砸腦袋了。然後覺得家裏缺錢,一定要做生意,選個項目然後去做,石頭又扔上去了。一段時間以後,不順利了,賠錢了,又開始煩惱、痛苦了。哎呦,我的天啊,不行了,快點兌出去吧,馬上兌出去吧。開始著急、上火。石頭又掉下來砸腦袋了。就是自找的,我們就是這樣,就像個小孩子。小孩子不懂事,把石頭往上扔,肯定掉下來砸著自己。有時候我們就像個瘋子似的東碰西碰,東跑西跑的。
我等無義虛度此人身,總集上師叁寶悲眼視。
都在虛度光陰,荒度人身,沒有好好地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機緣。很多衆生,很多人都是這樣,總是做沒有意義、沒有用的事情。“總集上師叁寶”,上師就是叁寶的總集,這也是祈禱上師。爲什麼處處都要祈禱上師呢?因爲你祈禱上師,就等于祈禱十方叁世所有的一切諸佛菩薩。比如你要喝一千個溝裏的水,你要一個個地走,一個個地喝,費時間,費力氣,還不一定能完成。但你可以到水溝彙集的地方去喝,你喝一口相當于你喝到一千個山溝裏的水了。同樣,你祈禱上師,得到上師的加持,就等于祈禱了所有的佛、所有的菩薩,就等于得到了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上師叁寶的攝受和加持。
“總集叁寶上師悲眼視。”就是每時每刻、時時處處都垂念我們,悲憫我們,攝受我們,讓我們都得到人身,都珍惜人身,讓我們用暇滿的人身來承辦究竟的解脫。“悲眼視”就是以慈悲的眼神注視我們,攝受我們。暇滿的人身有特別的意義,就是承辦究竟的解脫,承辦自他的利益。人身難得。我們現在有學佛的機會,有修行的機緣,就要認真學,認真修,然後解脫、成佛,這就是人身的價值,這就是暇滿難得真實的意義、利益。我們也要祈禱,能夠珍惜人身,珍惜光陰,能夠今生解脫成佛。這個很重要。暇滿的人身是解脫的機會,不能錯過啊!一旦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連解脫的機會也沒有了。所以我們一定要仔細觀察。很多人怎麼還沒有察覺到呢?還那麼愚癡無明,還那麼虛度。
若是真心想學佛修行,真心想解脫的話,一定要認認真真、老老實實,最後才能成就,不要虛僞。學佛不能虛僞,修行不能虛僞,如果連認真、老實都做不到,連做人的道理都不懂,連人都沒有做好,怎麼能做佛呢?我們現在什麼時候都不老實,不認真。學佛修行也是不老實,不認真。我們每天上課,還有今天早上我們開的法會,都哇哇哇地唱,哇哇哇地念,心裏沒有任何感受。你感應了嗎?道交了嗎?有什麼感受嗎?心裏有沒有生起善的念頭?如果沒有,光這麼念有什麼用?你們來到高原,來到雪域,來到郎措瑪寺,是以什麼樣的心態而來的?這個時候怎麼發心,怎麼發願?今天我們供燈,你們怎麼發心,怎麼發願?不要浪費機緣!千裏迢迢來到這裏,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多不容易啊!
你們都是在家居士,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不顧一切地到這裏來,費錢費時間,還要經過那麼多的坎坷和困難,不能白白的、兩手空空的回去。若是你有高度的認識,若是你有智慧,有修行,這就是如意寶珠,你已經來到寶地了,處處都是寶,處處都是讓你今生解脫、即身成佛的寶。不管是在聽課的時候,還是做課的時候;不管是在供燈、供水的時候,還是供香、供花的時候,包括吃飯的時候,休息睡覺的時候,都是在如意寶中,都是寶。我看看你這次在自己的包裏能裝多少個寶。有的人根本沒有認識到這些,沒有分辨出來。本來是如意寶,他不知道,認爲是石頭。“全是石頭,我們那邊也有啊!”有的人真正認識到了這些,然後回到家,回到自己生活的環境中,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就不一樣了。人家有如意寶,拿出來就開始用,但是你什麼也沒有啊!兩個人同樣遇到如意寶珠,兩個人都應該得到,但是自己沒有看出來,兩手空空地回來了,到時候缺這個缺那個。人家有如意寶,工作的時候,用這些如意寶解決問題;生活遇到困難,又拿如意寶來解決問題;這邊有事情,又把如意寶拿出來解決問題。自己什麼也沒有,兩手空空的,這個時候會後悔,哎喲,原來是如意寶,我怎麼沒認識到,我怎麼沒撿幾個回來?後悔也沒有用,晚了。所以,別錯過、別錯過,尤其是對我們來說,是多好的機會啊!
有些人很有善根,但是你們修行的環境、條件都很差。我真的也很佩服你們,在那樣的環境裏,在那樣一個物質充裕的條件下,還能學,還能修,還能堅持,我覺得你們很了不起。你們回去以後不會有這樣的條件,怎麼能親自一個一個去供燈,去哪裏供這麼多幹淨的水,去哪裏供這麼好的鮮花,去哪裏聽課、做課呢?這麼多金剛道友,這裏肯定肯定有好多佛菩薩在裏面。有一種說法,十個修行人中絕對有一個菩薩,一個佛,我們這麼多人裏肯定有好多好多菩薩,好多好多佛,只是我們自己沒有認識到,沒有認識到這些竅門。這都不一樣。
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機會,尤其是要互相交流,這裏有很多金剛道友,同修道友,都已經修行了好多年了,肯定有很多的經驗,肯定有很多的成就,你們應該抓緊時間,應該抓住機會學習、交流。若是誰有好的體悟,各種各樣的經驗,一定要分享,這對我們的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我爲什麼年年搞這個法會?不是爲了別的,主要是爲了你們能夠互相交流,能夠親近這些道友、上師、善知識,就是給你們創造機會,創造條件,沒有別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就這樣。今天就講到這裏,最後祝願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功德回向: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他,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09年萬盞法會1·開顯解脫道之暇滿難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