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月流光 法音清涼▪P4

  ..續本文上一頁頂禮。

   所以你看《法華經》裏,佛要講這個法的時候,光照大梵天,天宮晃耀,過于日月,沒有任何的光這麼強,十方的大梵天都各攜宮殿,追著這個光而來。見了佛之後,把他們的宮殿也供養,所有功德都供養,頂禮贊歎佛之後,卻住一念,等著聽法。

   以後彌勒佛成道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彌勒佛一成道的時候,感歎是什麼?我們釋迦佛成道的時候是這樣: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得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成道之前講了這個,感歎詞。彌勒佛一成道的時候,第一句話說的是什麼?累劫勤苦爲度衆生,原來沒有一個衆生可度啊!哪裏有衆生啊?

  不被外境迷 美景心內現

   天上雲現在是起舞弄清影了,藏繡一樣,前面厚重的雲已經沒有了。所以真的心靜下來,老子在《道德經》裏說:行愈遠知愈少,越是被外在境界迷失,你就遠離真理了。

   我曾經享受過閉關的生活,閉關的時候有一個窗戶是對外面的,我就很珍惜這扇窗,這扇窗上的紗窗都被我拆掉了,我覺得有紗窗來看外面是朦胧的,所以把紗窗都拆掉了,冬天我都喜歡把窗子打開。

   我的房間鬥室,叁米長、叁米寬、叁米高,真有點像方丈。鬥室之中,就那一扇窗是通向外面的。正好我窗外面就是一棵梧桐樹,梧桐樹後面就是走道,人進進出出的。兩堵牆就好像故宮的牆一樣,很高,人在兩牆之間,就在那個夾當裏面走,牆外面就是青翠的竹園。

   我常常打坐,這個椅子就是我閉關房裏拿來的,這個椅子很有加持的,我曾經就坐的這個椅子,椅子邊上就是那扇窗。冬天的時候,他們從上海給我帶來一個小臺子,我的一個紫砂壺,拍禅茶的那個道具紫砂壺就是我禅房裏的。茶壺泡上熱水,然後靠著窗,陣陣的寒氣進來的時候,我穿著厚厚的衣服,捧著熱茶壺,感受這個寒氣,很親切。有時候月光婆娑,穿過竹林,灑在我的窗臺上,就那樣靜靜的,我過了叁年,很享受。

   後來弘法,很多時候我都是憶念那叁年來加持大家的,所以我是帶著山洞走的,我的聖山在我的心裏,帶著我的聖山、帶著我的山洞、帶著我的關房在這個世界上。

   特別是月光出來的時候,特別的懷念,這種秋蟲呢喃,我坐在那裏,靜靜的定,忽然之間會超越這些。猶如《楞嚴經》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章》說“彼佛教我從文思修入叁摩地,初于聞中入流亡所。”入這個叁摩地的時候會入流亡所,恍然之間蟲聲聽不到了,月光不再在外面,這個時候月光在你的裏面了,已經不分內外了。這個時候,你的身體已經超越了你粗大的色身,粗大的業報的狀態,你已經從你的色殼子這個牢獄裏面能探頭出來,放放風了。這種自由,這種解脫,從修行裏可以得到,你再向外面喊人權人權,你要給我人權,別人給不了你的,你只有自己回光返照,所以《道德經》裏叫“行愈遠而知愈少“。

   就那方小窗,我叁年看不夠,沒有一天風景是一樣的,外在的沒有一天風景一樣,內在的也沒有一天是重複的。所以你寂寞了,你要跑了,這是你自己出問題了,你要趕快糾正它,你別指望你到名牌商店去轉,去帶勞力士表,或者開寶馬車,不是指外面的東西的。美景在你內心裏呈現,生命最至高無上的這種權利,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給予你自己。別人做皇帝總統,本事再大,連佛也不能給你。

  

  有法無飯亦當住

   佛會告訴你方法,你依教奉行會獲得自己清淨的佛性。所以我就覺得特別我們現在的出家人裏面,很多人很可憐。我們老祖師建立起一個機製,有叢林可以收衆,有很多出家人不知道好好地安住,到處跑,反正天下叢林飯似山。藏傳佛教沒有這個,藏傳佛教你要參學,你自己得蓋房子,你自己解決吃的問題,你來拜師父學藝,你自己不解決這個問題,師父還得養你啊?沒這回事。

   佛教裏的規定到廟裏面,你第一天可以住下先安心,第二天就要去拜師父的。什麼叫住持住持?住持是總集叁寶于一身的叫住持。你馬上要去拜師,你不拜師住在寺院幹嘛?吃在那邊、住在那邊,不拜師,現在就這樣顛倒。

   我們去西藏,就爲了拜師,去學,自己想辦法克服吃和住的問題。五明佛學院比較特殊,其他寺院根本沒這回事情,上面也沒有飯店,也沒有旅館,吃住哪裏有,最多你去看看拍個照片,旅遊一樣就走了。有認識的人介紹,你依止善知識去,誰的家會借你住一下。首先目的很清楚,你住在那不是看風光去的,住在那裏不是讓你拍兩張照片去的,你住在那是親近善知識,求法去的。

   我們大多數現在就很混亂的,這跑跑,那跑跑,到處跑。所以設“客堂”這個堂口,首先來教化你,有的連客堂也都省略了。過去我們漢傳佛教裏祖師有一句話:住常住,有法可以住。就是說有吃有住的,沒有法不可以住,有法,沒有飯也應當住。就像我們去五明佛學院的,不都是有法,但是誰給你吃,誰給你住,就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有法無飯亦當住。

   所以大家都艱苦一點,看你師父都很艱苦很用功,那你業障就來的少一點,魔障少一點。如果很享受的話,業障也會來,違緣也會出現,對修行不利,應當以艱苦樸素爲本色。

  

  用身心體驗佛法

   後來我覺得也可以給大家好一點,現在空調是有了,解決掉炎熱的逼迫了,但是如果不會修行,依然內心還會很燥熱,那不是終究的,終究的還是要靠自己。所以我閉關的時候,叁個夏天我都是那樣,用佛法來對待,所以我現在連用電風扇的習慣都沒有,那個時候我要裝空調也裝得起的。

   熱來了正好是個課題,你怎麼用佛法,怎麼樣實踐著禅定,來克服這個問題。你就發現,哎,真是定勝燥,心靜自然涼,古語啊,你就體驗到古人講的這句話了。所以很多佛講的法,我們要用自己的身體作爲實驗室去體驗,你真體驗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于一塵中具無邊刹土啊,這才是終極的一種生命的方向。

   講到這個,西方人就更不懂了,精神方面他是很空白的。對于這一方面,我們中國五千年乃至我們佛教具這些人類文明的精髓。

   我們坐在這邊,叁百六十五天都不一樣的,不可能一樣的,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帶著整個行星,太陽系還在圍著銀河系某一點在轉,速度快得不得了。毛澤東悟出有一句“坐地日行八萬裏”,沒有一分一秒是相同的。

   所以《楞嚴咒》是無頭無盡的,沒有頭沒有尾的,我們念的《楞嚴咒》,只是裏面下載的一段,那個能降魔。魔是哪裏來?從主觀當中來的,從自我意識當中孕育出來的,從貪嗔癡當中哺育長大的。

  

  甘于寂寞非寂寞 風光無限有誰知

   現在月亮,你看,月朦胧霧朦胧。我們說的天文知識,剛才月亮從山那邊升起來,現在月亮到這裏了,我們現在已經過了幾個小時了,十二度半個小時,現在幾個十二度了。如果你打坐坐在這邊,靜靜的,你多大的福報啊!坐享宇宙啊!

   現在人顛倒啊,好壞不分,宇宙不要,要繡花針。賺錢賺錢,加班加班,加一個小時給十塊錢,拼命加。一個真正知道大富大貴的人才會“安貧樂道”,那個“貧”是打雙引號的。安貧樂道是不是消極落後啊?這要看的。知道生命的價值,一個人甘于寂寞,裏面恰恰不寂寞,裏面無邊風光!有的人不甘寂寞的,跑到卡拉OK廳,KTV去,那個生命白白消耗了。

   我們佛教界現在有個吳雲青老人,活到一百六十歲,圓寂之後八年了,金剛不壞身。老人家,他也是不倒單的,白天下地幹活,勞動的時候,有時候坐下來就入定,別人說他睡覺,他沒事也不跟別人講話,眼睛閉起來,靜靜的享受一種寂靜的快樂。

   哪一天我們學做一天與天地相融的人,靜靜的,那叫萬緣放下,與天地同在的那種感覺,那個時候才叫天、地、人叁才也,那才能配做一個人啊!否則的話,你因疏離于天地了,這個人就是行屍走肉,苟且的人生,所以叫苟且偷生,我們中國的語詞啊!

  出離生死 不舍衆生

   我們張家口這位居士,他這次來的目地是想出家。他發心想來出家,我們就是在家也要有這種心,這才叫居士。居士居士,居家修行之士,如果你居家但不修行,你也不叫居士。在中國,士農工商,士是很偉大的,觀音菩薩被我們中國稱爲觀音大士,由此可以知道我們中國農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這個士是最高,居士也是非常高的一種榮譽。

   修行不分在家出家,那爲什麼要出家?出家了要更好的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法當中去,而且同時承擔著繼承佛法的偉業,特殊的這樣一種任務。如果享受佛法的話,在家也可以享受的,但是要真心,真的願意學佛。

   學佛的正因是什麼呢?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真相,要出離。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是業力造出來的,娑婆世界是業力造的,是衆生的無明所造作的、顯現的,所以要出離這樣一個不究竟的,以痛苦的本性構建的這樣一個世界。

   痛苦的本性是什麼?無常。這世界是不是無常的?月亮雖美,但是有陰晴圓缺。我們今天很享受,但是它馬上就會變成記憶當中的,以後看到這樣的景,會想起我們慧日寺的這種情景。

   但是處處著相也不對,當下的這種體驗很珍貴,教會你們以後要體驗當下生命的財富。所以說在這裏只不過是一種實驗,讓你們感覺到原來這樣就是富貴,這樣的生命多清淨自在啊!

   還有比這個更深的,因爲你只安住在現在這種狀態裏,只是安住在我們感官的世界,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所以這種快樂它是稍縱即逝的,這種快樂不究竟,不了義,還要往深層,只有皈依佛,找到佛性。怎麼找到佛性?要看佛所講的法。怎麼看法、理解法呢?要皈依僧寶,佛法傳承者——僧寶。然後解讀法,實踐法,證得法裏面我…

《明月流光 法音清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盂蘭盆供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