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顶礼。
所以你看《法华经》里,佛要讲这个法的时候,光照大梵天,天宫晃耀,过于日月,没有任何的光这么强,十方的大梵天都各携宫殿,追着这个光而来。见了佛之后,把他们的宫殿也供养,所有功德都供养,顶礼赞叹佛之后,却住一念,等着听法。
以后弥勒佛成道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弥勒佛一成道的时候,感叹是什么?我们释迦佛成道的时候是这样: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得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成道之前讲了这个,感叹词。弥勒佛一成道的时候,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累劫勤苦为度众生,原来没有一个众生可度啊!哪里有众生啊?
不被外境迷 美景心内现
天上云现在是起舞弄清影了,藏绣一样,前面厚重的云已经没有了。所以真的心静下来,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行愈远知愈少,越是被外在境界迷失,你就远离真理了。
我曾经享受过闭关的生活,闭关的时候有一个窗户是对外面的,我就很珍惜这扇窗,这扇窗上的纱窗都被我拆掉了,我觉得有纱窗来看外面是朦胧的,所以把纱窗都拆掉了,冬天我都喜欢把窗子打开。
我的房间斗室,三米长、三米宽、三米高,真有点像方丈。斗室之中,就那一扇窗是通向外面的。正好我窗外面就是一棵梧桐树,梧桐树后面就是走道,人进进出出的。两堵墙就好像故宫的墙一样,很高,人在两墙之间,就在那个夹当里面走,墙外面就是青翠的竹园。
我常常打坐,这个椅子就是我闭关房里拿来的,这个椅子很有加持的,我曾经就坐的这个椅子,椅子边上就是那扇窗。冬天的时候,他们从上海给我带来一个小台子,我的一个紫砂壶,拍禅茶的那个道具紫砂壶就是我禅房里的。茶壶泡上热水,然后靠着窗,阵阵的寒气进来的时候,我穿着厚厚的衣服,捧着热茶壶,感受这个寒气,很亲切。有时候月光婆娑,穿过竹林,洒在我的窗台上,就那样静静的,我过了三年,很享受。
后来弘法,很多时候我都是忆念那三年来加持大家的,所以我是带着山洞走的,我的圣山在我的心里,带着我的圣山、带着我的山洞、带着我的关房在这个世界上。
特别是月光出来的时候,特别的怀念,这种秋虫呢喃,我坐在那里,静静的定,忽然之间会超越这些。犹如《楞严经》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章》说“彼佛教我从文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入这个三摩地的时候会入流亡所,恍然之间虫声听不到了,月光不再在外面,这个时候月光在你的里面了,已经不分内外了。这个时候,你的身体已经超越了你粗大的色身,粗大的业报的状态,你已经从你的色壳子这个牢狱里面能探头出来,放放风了。这种自由,这种解脱,从修行里可以得到,你再向外面喊人权人权,你要给我人权,别人给不了你的,你只有自己回光返照,所以《道德经》里叫“行愈远而知愈少“。
就那方小窗,我三年看不够,没有一天风景是一样的,外在的没有一天风景一样,内在的也没有一天是重复的。所以你寂寞了,你要跑了,这是你自己出问题了,你要赶快纠正它,你别指望你到名牌商店去转,去带劳力士表,或者开宝马车,不是指外面的东西的。美景在你内心里呈现,生命最至高无上的这种权利,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给予你自己。别人做皇帝总统,本事再大,连佛也不能给你。
有法无饭亦当住
佛会告诉你方法,你依教奉行会获得自己清净的佛性。所以我就觉得特别我们现在的出家人里面,很多人很可怜。我们老祖师建立起一个机制,有丛林可以收众,有很多出家人不知道好好地安住,到处跑,反正天下丛林饭似山。藏传佛教没有这个,藏传佛教你要参学,你自己得盖房子,你自己解决吃的问题,你来拜师父学艺,你自己不解决这个问题,师父还得养你啊?没这回事。
佛教里的规定到庙里面,你第一天可以住下先安心,第二天就要去拜师父的。什么叫住持住持?住持是总集三宝于一身的叫住持。你马上要去拜师,你不拜师住在寺院干嘛?吃在那边、住在那边,不拜师,现在就这样颠倒。
我们去西藏,就为了拜师,去学,自己想办法克服吃和住的问题。五明佛学院比较特殊,其他寺院根本没这回事情,上面也没有饭店,也没有旅馆,吃住哪里有,最多你去看看拍个照片,旅游一样就走了。有认识的人介绍,你依止善知识去,谁的家会借你住一下。首先目的很清楚,你住在那不是看风光去的,住在那里不是让你拍两张照片去的,你住在那是亲近善知识,求法去的。
我们大多数现在就很混乱的,这跑跑,那跑跑,到处跑。所以设“客堂”这个堂口,首先来教化你,有的连客堂也都省略了。过去我们汉传佛教里祖师有一句话:住常住,有法可以住。就是说有吃有住的,没有法不可以住,有法,没有饭也应当住。就像我们去五明佛学院的,不都是有法,但是谁给你吃,谁给你住,就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有法无饭亦当住。
所以大家都艰苦一点,看你师父都很艰苦很用功,那你业障就来的少一点,魔障少一点。如果很享受的话,业障也会来,违缘也会出现,对修行不利,应当以艰苦朴素为本色。
用身心体验佛法
后来我觉得也可以给大家好一点,现在空调是有了,解决掉炎热的逼迫了,但是如果不会修行,依然内心还会很燥热,那不是终究的,终究的还是要靠自己。所以我闭关的时候,三个夏天我都是那样,用佛法来对待,所以我现在连用电风扇的习惯都没有,那个时候我要装空调也装得起的。
热来了正好是个课题,你怎么用佛法,怎么样实践着禅定,来克服这个问题。你就发现,哎,真是定胜燥,心静自然凉,古语啊,你就体验到古人讲的这句话了。所以很多佛讲的法,我们要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实验室去体验,你真体验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于一尘中具无边刹土啊,这才是终极的一种生命的方向。
讲到这个,西方人就更不懂了,精神方面他是很空白的。对于这一方面,我们中国五千年乃至我们佛教具这些人类文明的精髓。
我们坐在这边,三百六十五天都不一样的,不可能一样的,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带着整个行星,太阳系还在围着银河系某一点在转,速度快得不得了。毛泽东悟出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没有一分一秒是相同的。
所以《楞严咒》是无头无尽的,没有头没有尾的,我们念的《楞严咒》,只是里面下载的一段,那个能降魔。魔是哪里来?从主观当中来的,从自我意识当中孕育出来的,从贪嗔痴当中哺育长大的。
甘于寂寞非寂寞 风光无限有谁知
现在月亮,你看,月朦胧雾朦胧。我们说的天文知识,刚才月亮从山那边升起来,现在月亮到这里了,我们现在已经过了几个小时了,十二度半个小时,现在几个十二度了。如果你打坐坐在这边,静静的,你多大的福报啊!坐享宇宙啊!
现在人颠倒啊,好坏不分,宇宙不要,要绣花针。赚钱赚钱,加班加班,加一个小时给十块钱,拼命加。一个真正知道大富大贵的人才会“安贫乐道”,那个“贫”是打双引号的。安贫乐道是不是消极落后啊?这要看的。知道生命的价值,一个人甘于寂寞,里面恰恰不寂寞,里面无边风光!有的人不甘寂寞的,跑到卡拉OK厅,KTV去,那个生命白白消耗了。
我们佛教界现在有个吴云青老人,活到一百六十岁,圆寂之后八年了,金刚不坏身。老人家,他也是不倒单的,白天下地干活,劳动的时候,有时候坐下来就入定,别人说他睡觉,他没事也不跟别人讲话,眼睛闭起来,静静的享受一种寂静的快乐。
哪一天我们学做一天与天地相融的人,静静的,那叫万缘放下,与天地同在的那种感觉,那个时候才叫天、地、人三才也,那才能配做一个人啊!否则的话,你因疏离于天地了,这个人就是行尸走肉,苟且的人生,所以叫苟且偷生,我们中国的语词啊!
出离生死 不舍众生
我们张家口这位居士,他这次来的目地是想出家。他发心想来出家,我们就是在家也要有这种心,这才叫居士。居士居士,居家修行之士,如果你居家但不修行,你也不叫居士。在中国,士农工商,士是很伟大的,观音菩萨被我们中国称为观音大士,由此可以知道我们中国农业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这个士是最高,居士也是非常高的一种荣誉。
修行不分在家出家,那为什么要出家?出家了要更好的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法当中去,而且同时承担着继承佛法的伟业,特殊的这样一种任务。如果享受佛法的话,在家也可以享受的,但是要真心,真的愿意学佛。
学佛的正因是什么呢?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相,要出离。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是业力造出来的,娑婆世界是业力造的,是众生的无明所造作的、显现的,所以要出离这样一个不究竟的,以痛苦的本性构建的这样一个世界。
痛苦的本性是什么?无常。这世界是不是无常的?月亮虽美,但是有阴晴圆缺。我们今天很享受,但是它马上就会变成记忆当中的,以后看到这样的景,会想起我们慧日寺的这种情景。
但是处处着相也不对,当下的这种体验很珍贵,教会你们以后要体验当下生命的财富。所以说在这里只不过是一种实验,让你们感觉到原来这样就是富贵,这样的生命多清净自在啊!
还有比这个更深的,因为你只安住在现在这种状态里,只是安住在我们感官的世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所以这种快乐它是稍纵即逝的,这种快乐不究竟,不了义,还要往深层,只有皈依佛,找到佛性。怎么找到佛性?要看佛所讲的法。怎么看法、理解法呢?要皈依僧宝,佛法传承者——僧宝。然后解读法,实践法,证得法里面我…
《明月流光 法音清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