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怎樣念佛往生成佛▪P5

  ..續本文上一頁

  所以諸位要想學佛,要想脫離六道超越生死輪回,真正有決心的話,這些東西要遠離,家裏面最好不要有電視,最好不要訂報紙。我已很多年不看電視了,也不看報紙,人家問我,每天天下太平,沒事啊,你說多自在。

  你們的事情亂七八糟,我沒有事;你看我們同住在一個地球、一個社會,我天天沒事,天下太平,你們天天多事,都亂烘烘的,這境界就完全不相同了。

  不是說不看電視就沒有智慧了,不看電視就不能應付這個社會了,我照樣應付,你們很多人提出問題,我都能夠給你解答,可見得我不看這些東西,對我沒什麼影響。這個不能不知道,你認識清楚了,我們才把這些障礙排除掉。

  佛法的法門多,這是祖師大德大慈悲心的流露,爲了我們修學方便起見,分宗判教,我們在這些宗派當中,選擇適合于自己修學的法門,不要以爲某個法門高,某個法門低,沒這回事情,那是你自己虛妄分別。

  所有一切法門,歸納到最後,都是歸納在“戒定慧”叁學,總不出這叁門;這叁門,給諸位說,就是覺正淨,這叁寶啊。所以學佛的同修剛入佛門就要求授叁歸依,把佛法修學根本的原則傳授給你。無論修學那個法門,總不離這個根本原則,這個根本原則就是叁寶,佛、法、僧。佛是覺,法是正,僧是淨,總不外乎這個原則。

  都歸依到這個地方,法門才平等,否則你說法門平等,怎麼個平等法?而且“覺正淨”這叁個字,一即是叁,叁即是一;你們想想,覺悟的人,他的知見焉能不正?心地當然清淨,所以得一個字,另外那二個同時得到。思想、見解純正之人,當然覺悟,當然清淨。一個清淨心的人,自然覺悟,自然就正知正見了,所以它是“一而叁。叁而一。”給你講叁寶,任何一條入門,一切都圓滿得到,所以法門是平等的。

  如果我們就事而論,在中國古代,佛法分十個宗派,其中二派是小乘,其余八大宗是屬于大乘,小乘在唐朝曾經盛行了一個短暫時期,唐朝末年之後,小乘就衰沒了。我們初學佛後,也對這樁事情提出質疑,爲什麼小乘在中國不能夠興旺?

  以後我們得到了一個答案,那就是中國以往學佛的人多半都是先讀儒家、道家的典籍,有這個基礎再入佛門;而儒家和道家的典籍,它們裏面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實在講不亞于小乘,于是這些典籍代替了小乘經論,所以小乘以後很難在中國發展。

  中國人以儒道的基礎直接就入大乘,這樣入門而修學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我們看看八大宗這些曆代的祖師大德,幾乎都是這樣入佛門的。

  可是在今天就有了困難,今天我們不學小乘教,四書五經也不念了,開頭就學大乘,這個困難就來了。今天科技這麼發達,生活受用如此普遍,爲什麼我們修學的成就卻比不上古人?那就是古人他有基礎,我們今天學佛沒有基礎,正如同蓋大樓一樣,他們有地基,所以建築物能一層一層的蓋得很壯觀。

  我們今天沒有打地基,那只能搭個小茅蓬、小帳蓬而已,建築物一蓋起來就倒塌掉了,就不能成就了。這是說明今天修學大乘的人爲什麼不能成就,你沒基礎啊。

  那應當怎麼學法呢?你不從小乘經論上紮根,你就要從四書五經上奠定基礎,這是一定的道理。雖然我們現在年歲大了,讀書的年齡已經過去了,可是依舊要用這些典籍來補助,我們才有成就的可能。

  總而言之,如果你不是天才,中下根性的人一定是循序漸進,由淺而深,跟讀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你不能躐等,天才太少了,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你不讀書怎麼行?

  這是說明現代佛家的典籍垂手可得,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請一套《大藏經》回去供奉在家裏,這是古時候的人作夢都不敢想的,得到一部經典就很難很難,怎麼可能全藏都得到?這是得力于現代科技的發達,印刷術的進步,價格低廉,才有這麼多的便利。

  現在得到是容易,成就卻不如前人,要細細想想原因到底在什麼地方,你把這個原因找到,你把這個原因消除了,你才能有進步。

  因此法門就需要選擇,就中國這些宗派而論,我們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在中國,禅宗、性宗他們是從覺門入的,它提倡的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覺正淨,他是從“覺”門入,這是宗門裏提倡的。

  而它的對象,六祖在《壇經》裏就說得很明白了,接引的是上上根人,若不是上上根人,參禅參了一輩子都不開悟啊,這種人,太多太多了。我們試問自己是不是這個根性?

  禅的確是好,不是不好,真好,只是我們煩惱習氣太重了,用禅定的功夫伏不住煩惱;換句話說,別說大徹大悟你做不到,你連禅定的功夫都得不到。這禅定的修學是先得定,《楞嚴經》上講得很好,“靜寂光通達”“靜寂”是定功,定功達到一定的程度,智慧開了,世出世法一切通達。

  有同修來告訴我,說他自己貪圖佛法,佛法好啊,樣樣都想學,這一部《大藏經》,你要學多久才能學得完呢?我們在傳記裏面看到,龍樹菩薩學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這些典籍,這叁藏十二部的典籍,只用了叁個月的時間,就完全通達了。你試試看,你用叁年,叁十年,叁百年,當然你沒有叁百年的壽命,說實在話,叁百年你也不能通達。

  原因在那裏?你要曉得龍樹是什麼人,初地菩薩,煩惱已經斷了,智慧已經開了,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之後,看這部《大藏經》,叁個月就通達了,就畢業了。

  我們今天煩惱習氣,妄想重重,這個東西障礙住本性,障礙了自性的智慧,別說這一大藏,一部經都不能通達,這是真的。所以學佛要從那裏學起呢?佛在四弘誓願裏,就把修學的次序告訴我們了。

  第一個要發心,要發大心,“衆生無邊誓願度”你要真發,天天念沒用處,從內心裏面發出來,我要幫助一切衆生,脫離苦難。這樣的大心發了,你才會用功,爲什麼呢?我勇猛精進不是爲自己,爲自己可以懈怠,早一天成就,晚一天成就,不在乎啊;爲一切苦難衆生,那我們就得勇猛精進,我早一天成就,衆生早一天離苦,你這個責任多麼大?所以說“大願爲先導”你不發大心,你怎麼能成就?

  大心發了之後,從那裏下手?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所以佛法修行,在第一個階段是發心,諸位同修有沒有發這種大心?前天有一個人問我,出家人受戒,頭上燒的香疤,他不懂,他叫“戒疤”“你們受戒,有人受叁個戒,有人受九個戒。”這個說的當然是外行話,這是什麼意思?

  這個與受戒不相幹,這叫“燃香”在家居士都把香燃在手臂上,出家的燃在頭頂上,什麼意思呢?就是四弘誓願的第一願,“衆生無邊誓願度”我發這個願,可以舍己爲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取的是這個意思。一看到我燃香,我已經發了這個願了,我可以爲一切衆生犧牲生命,在所不惜,發這樣的心啊。

  今天佛門燃香的風氣很普遍,有沒有發這個心呢?他爲什麼燃?燃香供佛,多燃幾支,佛就喜歡了。我看不見得,佛一定喜歡一個很健康的人,看到頭上燒這麼多疤,哎,我看了都不喜歡,那個手臂好好的,燃燒好多點,多難看啊,佛怎麼會喜歡這些?所以一定要懂得它真實的意思,它是代表自己在佛菩薩面前發下這個願,舍己爲人。

  我們勇猛精進就是舍己爲人,所以修行的下手,不管那個宗派,不管那個法門,方法再多,都是斷煩惱。你要問你自己修學有沒有效果?換句話說,你煩惱斷了多少?你的貪嗔癡慢,如果今年比去年少了幾分了,那就恭喜你,你的功夫得力了。

  假如你誦經、拜佛、持咒,勇猛精進,可是貪嗔癡慢比去年增長了,你那些功夫白修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煩惱斷盡了才能夠學法門,這是現代學佛跟古時候不一樣。

  古大德教學,宗門就更不必說了,就是教下,諸位也許聽說“五年學戒”你入佛門,五年學戒,實在講就是現在一般學校的“新生訓練”軍隊裏的“入伍訓練”它的時間是五年,不是學叁藏裏的律藏,不是學這個。“五年學戒”是遵守老師的教誡,你是初學,初學不能夠離開老師。

  老師教你什麼呢?並不教你經典,老師以善巧方便幫助你斷煩惱;煩惱當然不能夠完全斷掉,但是五年當中一定能夠做到煩惱減輕,智慧增長,然後才有能力學法門,無量法門才可以學,這個學還是選擇的學。

  所以教下,像賢首、天臺、叁論、法相,他們走的是“正門”正知正見;淨土宗和密宗走的是“淨門”剛才講叁門,一而叁,叁而一,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如果不是上根利智,“覺門”很不容易成就,這個法門真的叫“一步登天”可是你那一步要真的登天了才行,登不上去,摔下來是粉身碎骨,那個不是開玩笑的。教下,中等根基的,應當都有成就,因爲它循序漸進,由淺而深,像讀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按步就班的,但是時間很長,也要得到好老師的教導才行,它是漸漸的得到成果。

  實在說,最方便的還是修清淨心,這個法門好,密宗修清淨心,淨土宗修清淨心,這二宗都是修清淨心,密宗比淨土宗難,難得太多了。給諸位說,密宗是絕對的清淨,淨土宗是相對的清淨;相對的清淨好修,絕對的清淨難修,這裏面的差別很大。

  密宗的清淨心跟諸佛如來的心地相等,所以它難,那是高度的清淨,不是普通的;也就是說,他在五欲六塵裏面能夠與一切衆生和光同塵而不染。這一招利害啊,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如果你在五欲六塵裏修,你還染著,那你一定墮叁途;但是淨土宗是遠離五欲六塵,這個就簡單了,知道自己沒功夫,不接近它,離開它,得清淨心,所以這個清淨心就比較容易多了。這是二種都修清淨心的法門其截然不同之處。

  于是千經萬論,諸佛如來,祖師大德爲我們大家所提倡的,實在講,不僅是爲我們,而是爲九法界一切衆生所提倡的,淨土念阿彌陀佛的法門,這個很不可思議。

  世尊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成佛說…

《怎樣念佛往生成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