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大家都曉得,第一部經是在定中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當中,佛給我們說了二千多種修行的方法,二千多個法門啊,這麼多法門說出來之後呢,而以五十叁參,五十叁位法身大士,用他們來表演,示範給我們看。我們在這裏面發現,他們推崇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們推崇這個法門,這在《華嚴經》上非常明顯。
善財參訪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德雲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超越十法界,證入一真法界了。爲什麼還叫他做“比丘”?這是表法的,因爲他初證法身,還要依靠僧團,不能夠離開老師,所以叫他做“比丘”實際上他是法身大士,用這個來表法而已。
你看他教導善財念佛法門,他將念佛法門歸納爲二十一大類,二十一種;能念的方法也說了五種,細細去觀察,他這二十一類已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門,統統都包括了;換句話說,沒有一個法門不是念佛法門,顯示出《大華嚴經》裏面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任何一個法門都能統攝一切法門,這個“一”是任一,不是專一,如果說禅,禅就統攝念佛;如果說念佛,念佛就統攝參禅;任何一個法門都能統攝一切法門,這才叫“不二”這才叫“一真”
他那個“念”不是口念,“念”這個字,我在講習當中講的很多,我們中國人要珍惜,要好好的去念書,文字是符號,我們古老的祖先大德們,創造這個符號,留傳到今天,這種文字在世界上任何國家民族都不能夠相比的,爲什麼?智慧的符號,讓你一看到,你就覺悟了,這個不容易。
“念”字是會意,你看到這個符號,體會到這個意思,上面是“今”“今”是現在,下面是“心”“念”就是現在的心,可見得不光口念。你現在心裏頭有“覺”就是“念佛”那麼禅宗是念佛,性宗也是念佛。
你現在的心裏有“正”正知正見,那麼教下是念佛;你現在的心清淨,一塵不染,那個淨土宗也是念佛。所以他那個“念佛”的意思是這個講法的,含蓋了全部的佛法,沒有一法不是念佛法門。
這麼多念佛法門,德雲比丘他自己怎麼個念法呢?我們在經上看到善財童子去訪問,他沒在家,他在另外一個山頭經行,善財童子費了好幾天的功夫才把他找到,在別峰上找到,“別峰”就是代表特別法門,這個法門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他表演的是這一套,他用的方法就是經上講的“般舟叁昧”“佛力叁昧”這法門著重在經行,我們現在講“繞佛”是以繞佛爲主,他不坐下來,不躺下來,不休息,始終在經行,或者是站著。可以站著,可以走著,就是不能坐下來或躺下來。
《般舟叁昧經》告訴我們,這種念佛的方法是屬于精進念佛,日夜不間斷,期限是以九十天爲一期,就是叁個月。從前的人行啊,有這個體力,能夠叁個月不睡覺,叁個月不坐下來,精進修學這個法門。現在人不能不承認自己業障深重,一個晚上不睡覺就不行了,你能說我們業障不重嗎?
所以古大德在注解裏就有通權達變,九十天不行,我們把時間縮短,一個星期,這是古德的注解裏特別通融,爲我們開出這麼一個方便。古人既然有了方便,在方便當中還可以更方便嘛,所以我們可以提倡一天,一個月修一次,或者半個月修一次,用德法雲比丘的方法。
我們體會到,這種方法在今天講,現在人都很著重養生,是最好的養生之道。“身”是個機器,需要動,身要是不動,這個機器就壞了,就會有故障。身要動,心要靜,你才會健康。
現在人恰恰相反,身,他不動;心,胡思亂想,他怎麼能不生病?完全顛倒了,這個就是講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顛倒了。
佛法的教學一定跟事實真相相應,身要動,你看散步,散步這種運動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們現在看到早晨有許多人跑步,跑步是好運動,可是裏頭有副作用,心髒不好的話,容易出狀況,唯獨散步經行是有好處,絕定沒有壞處,心裏面專念阿彌陀佛,心清淨,沒有妄想。心清淨,身在走動,最健康的修學方法。
專念阿彌陀佛,這是《華嚴》五十叁參,開頭就教我們這個方法。諸位要知道,第一個法門,在一般習慣上說叫“先入爲主”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呢?善財就修這個法門;一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圓滿了,他成就了,一生成佛,用什麼方法?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能信、能願、能行,你就決定得生,《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看了這一句經文,有什麼想法呢?想到自己業障深重,煩惱太多,沒有善根,大概這個法門我沒指望了,你要來問我,我也告訴你,你沒指望了。
我爲什麼說你沒指望了呢?因爲你自己說你沒指望,那就真的沒指望了;你自己要是說:“我絕定得生。”那我就恭喜你,你絕定得生,爲什麼呢?這種事情不要問別人。
什麼叫“善根”?什麼叫“福德”?昨天已經跟諸位概略說過了,今天我們再把它落實在念佛法門上。善根就是你能信、能解,你對所接觸的法門深信不疑,對于淨土叁經五經,你能夠理解,或者是讀經,或者是聽講,你懂,你明白,這就是你有善根。
什麼是“福德”?福德是願行,你真的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一心想阿彌陀佛,專持名號,你就有福了;你的善根福德就具足了,不少啊。
如果你對這個法門懷疑,信不過,不肯念這句“阿彌陀佛”那你就少善根福德了,你這一生就不能成就。由此可知,善根福德因緣,因緣是指你遇到這個法門,那因緣你就具足了。你在這一生當中看到淨土五經,看到《無量壽經》,聽到念“阿彌陀佛”那你的緣是具足了。
現在的問題就在你的善根福德,換句話說,你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發願?肯不肯念阿彌陀佛?如果這叁個你統統都具足了,那你是從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的修行在這一生當中達到圓滿,絕定超越輪回,不但超越輪回,超越十法界了。
縱然是下下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也不輸給龍樹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說老實話,決定在龍樹菩薩之上。龍樹菩薩讀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叁個月,你不需要用這麼長的時間就能一切通達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利益、好處,《無量壽經》講的很詳細,那是佛親口說的,你要是懷疑,你就是不信佛了。學佛第一個要信佛,佛在經上講的句句真實,特別是《無量壽經》傳到中國來最早,後漢時候就來了。
當年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叁人在廬山結蓮社,後來我們尊稱他老人家爲“初祖”淨土宗的初祖。當時他所依靠的經典,就是一部《無量壽經》,因爲《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都還沒有翻譯出來,只依靠一部經啊。
叁經是後來才翻譯的,五經就更後了,清朝末年才有四經,《普賢行願品》是鹹豐年間,鹹豐就很晚了,魏源居士把它附在裏面,稱爲“淨土四經”民國初年,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四經後面,稱爲“淨土五經”五經是這麼來的。
這二位大德把這二部經附在叁經之後,我們仔細觀察,有道理,有智慧,因爲淨土宗實在講就是華嚴,昨天我跟諸位提到的,華嚴是淨土的圓滿,淨土是華嚴的成就,是一不是二。怎樣成就華嚴呢?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大圓滿、大成就,你在一生當中就證得。
而且真正念佛,發願求生的人,現前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種利益,功德的殊勝,是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比的,直接得佛加持,不但阿彌陀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加持你,非常明顯,我們如果細心留意,你不難覺察出來。才知道這個法門能夠普度九法界一切衆生的根基,連華藏世界文殊、普賢這二位上首菩薩都求生淨土。
我對這樁事情是搞了好多年才搞明白的,我從前都懷疑,我們凡夫求生淨土,及一般菩薩求生淨土,在情理上都講得通,華藏世界文殊、普賢是毗盧遮那佛的左右手,華嚴叁聖,一邊是文殊,一邊是普賢,他們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後補佛,爲什麼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很多年,想不通;到最後念《彌陀經》得到答案,實在講,《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常常念,粗心大意,含糊籠統,沒看出它的門道。
經上跟我們說明,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現在才十劫,十劫這時間很短,就算十個大劫也不長。這十劫裏面往生的人,大部份都成佛了,不是少份。那多份,以百分比來講嘛,絕定不會在百分之五十以下,應當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已經成佛了。
這樁事情非常要緊,絕定不能夠疏忽;阿彌陀佛在建立西方極樂世界之初,第一批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弟子,這是世間自在王如來勸導他的學生到極樂世界去修學,這是第一批的。
第一批到現在有十劫了,第二劫去往生的,到現在有九劫了;第叁劫去往生的,到現在有八劫了;你這樣按時劫來算,絕大多數的人成佛了,換句話說,五劫之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現在都成佛了。
我們從這裏面恍然大悟,明白一個事實,原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做佛,只要四、五劫的時間就成功了;你看你在十方世界去作佛要叁大阿僧祇劫,天文數字啊。叁大阿僧祇劫給誰說的呢?不是給我們說的,我們不在數,無量劫修行到今天都不在數。
所以叁大阿僧祇劫是對法身大士說的,像《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從你證得圓教初住菩薩這一天算起,也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這一天算起。
第一個阿僧祇劫修滿叁十個位子,第二個阿僧祇劫從初地到七地,七個位子;第叁個阿僧祇劫只修叁個位子,八、九、十地,到法雲地,後面還有等覺。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愈往後愈難,這四十個位子需要叁大…
《怎樣念佛往生成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