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嘉言錄(叁) 叁 示修持方法▪P2

  ..續本文上一頁保護自己是增長我執,我執是六道輪回之根本。佛告訴我們“無我”,可見保護自己是錯誤的。無我就無輪回,有我就有輪回;有我,造的業是輪回業;無我,造的業是淨業。(990322早餐)

  ◎ 什麼樣的人能覺悟?徹底犧牲自己利益的人能覺悟,如果對世間名聞利養放不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不下,恩怨的情執放不下,就不可能覺悟。真正覺悟之人,並非要特殊的天才。釋迦牟尼佛會下的周利槃陀伽是愚鈍之人,他在世尊會下時間不長,亦能證阿羅漢果,原因就是他能放下。(990406早餐)

  ◎ 我們在多生多劫之前,就曾經學過佛,遇到佛菩薩,供養過佛菩薩,種植深厚的善根。爲何不開悟?病根是我們的情執沒有徹底放下。徹底放下情執之人,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爲一切衆生服務。決定沒有自己,知道虛空法界一切衆生就是自己,爲衆生服務就是爲自己服務,此理很深。(990406早餐)

  ◎ 若只爲自己,不肯爲人、爲衆生,這是迷惑顛倒,迷失了自性,還害了自己,就是害自己生生世世永遠不能脫離輪回;說得再明白點,永遠不能脫離叁惡道。(990406早餐)

  ◎ 智慧與煩惱是一樁事情,迷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沒有放下自私自利的時候,我們的智慧都變成煩惱。若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私自利,無量無邊的煩惱馬上就轉變成無量無邊的智慧。佛經上講:“煩惱即菩提”,菩提是智慧;“生死即涅槃”,這是一樁事情。(990406早餐)

  ◎ 我們要學習諸佛菩薩,諸佛菩薩的境界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美不勝收。雖然他們有種種享受,但是沒有控製、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念頭都沒有,何況是行爲?那才是真樂。我們現在無論是樂也好、苦也好,都有控製、占有的念頭與行爲,那是造業。由此可知,起心動念想占有、想控製,就是造業。造業決定是惡業多,善業少。何謂善業?偶爾短暫的把控製、占有放松一點,就是善業;抓緊一點,又造惡業了,善惡無非如是而已。所以佛才講,叁惡道是六道衆生的老家,叁善道是六道衆生出來觀光旅遊。我們冷靜仔細去觀察,佛所講的確實是事實真相。(990407早餐)

  ◎ 同修們要覺悟,覺悟一定要學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最佳的榜樣。我們以釋迦牟尼佛的教導做爲基礎,這是我們根本的模式,然後才有定力。定力就是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誘惑、動搖,逆緣、逆境不生煩惱,善緣、善境不起貪愛。有定力,自然就有智慧,智慧就是一切通達明了,這樣就可以學菩薩行、修菩薩道。(990407早餐)

  ◎ 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是清淨平等的,若在境界裏,起好惡、愛憎、控製、占有的念頭,這是嚴重的汙染。(990407早餐)

  ◎ 能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汙染;于一切法還有好惡,心就汙染了。(990407早餐)

  ◎ 我們見思煩惱統統具足,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是非人我、貪嗔癡慢、自私自利,這是輪回心,所造作的就是輪回業。輪回心、輪回業遇到佛法,往往就會障礙佛法。不但現代如是,古代亦不例外。(990409早餐)

  ◎ 覺悟的人決定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決定沒有想控製、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與行爲。因爲他真正明了“叁心不可得”,“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他不會起一個惡念,不會有錯誤的行爲,起心動念、所作所爲都與法性相應,這是佛法裏講的“稱性”。稱性就是佛知佛見,稱性就是佛言佛行,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以此功德莊嚴法界、莊嚴衆生,這稱作諸佛菩薩。(990409早餐)

  ◎ 諺語說:“叁天不讀書,面目可憎”,這是說從前讀書人,叁天不讀聖賢書,煩惱習氣都起現行。學佛亦複如此,若有幾天不讀經、不聽經,自己的煩惱習氣都起現行,隨順煩惱習氣決定墮落。煩惱習氣就是輪回心,煩惱習氣作主,所有一切思想見解、言語行爲,都是造輪回業,將來的果報當然在六道輪回。(990413早餐)

  ◎ 要排除自己的障礙,障礙是煩惱習氣,一定要遠離,要發大誓願,“舍己爲人,救度一切衆生”,只要具足這兩個條件,就有成功的可能。成功的早晚在精進,能夠精進不懈,成就就快速;若精進緩慢,成就就延後。(990420早餐)

  ◎ 對我們妨礙最大的是情執,無量劫來修行不能證果,就是被這些障礙了,要認識清楚,要徹底放下。放下之後,才知道利益無邊,智慧開了,煩惱斷了,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領域拓開,物質生活也拓開了。(990420早餐)

  ◎ 佛教導我們做個轉變,要從念頭轉起。從哪個念頭轉起?從自私自利的念頭轉起,一切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證果,都是從此地著手。古往今來,世間哪個人不是起心動念都爲自己,這是自私自利,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爲一切衆生。此念頭一轉,就是轉凡成聖,就徹底轉過來了。(990421早餐)

  ◎ 我們今天修學,雖然很認真努力,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原因就是沒放下。要放下真不容易,佛在經上說得好,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是生生世世的迷執。(990422早餐)

  ◎ 修學的基礎決定是禁戒,《無量壽經》教給我們的“善護叁業”,這是真誠的教誨。(990422早餐)

  ◎ 我們的病根就是分別、執著,《般若經》講的“著相”。我們必須要用“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的方法來對治。(990422早餐)

  ◎ 不論是大乘佛法,或小乘佛法,有我、我所就不得其門而入;佛法雖然廣大,但入不了門。不能入門的原因是自己有障礙,此障礙就是“我執、法執”。入門就是見性,見性就是見法界,也就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在面前,你不能了解,原因就是“我執、法執”這兩種障礙,使你無法契入,無法了解。你若想入佛境界,想明心見性,此障礙不除就做不到。(990425早餐)

  ◎ 我常勸同修,要舍棄對世間一切人事物控製的念頭。控製的念頭,是與生俱來的煩惱,是無量劫來的習氣,總是想管別人。更嚴重的是占有,據爲己有,這是生死輪回的根本,這些念頭要舍棄、要放下。(990425早餐)

  ◎ 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絕對沒有控製、占有的念頭,只有犧牲奉獻。犧牲也是隨順凡夫而說,佛菩薩爲一切衆生服務,任勞任怨,決定沒有自己。佛菩薩跟凡夫的差別就在此地。(990425早餐)

  ◎ 我們沒有能力轉變環境,所以要選擇對自己修學有利的環境。因此,古人在功夫未成就之時,都選擇在深山大澤。(990426早餐)

  ◎ 我們會被外境所轉,就盡量避免接觸,這是聰明的作法,智慧的選擇。到自己道業有成就,不會被環境所轉,能做得了主宰,這時再入世幫助一切苦難衆生。要是沒有成就,就進入社會,尤其是現代社會,決定會迷失自己,也就容易墮落。不僅是現前墮落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之中,而來生墮落在叁惡道,那就苦了。所以選擇環境,對我們的學習就非常重要。(990426早餐)

  ◎ 現今社會大衆犯什麼毛病,我們要對治、幫助他,那就要反其道而行。世間人貪圖名聞利養,我們就要舍棄名聞利養。世間人追求榮華富貴,我們必須放棄榮華富貴。世間人念念想控製一切人事物,我們把控製的意念放下;世間人念念想占有一切人事物,我們把占有的念頭也放下;念頭尚且沒有,怎麼會有行爲!要真正做出樣子給世人看(990426早餐)

  ◎ 真正佛法,決定沒有控製、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我們能將控製、占有、分別、執著舍棄,就會得大自在,過的就是佛菩薩、天人神仙的生活。這是我們應當要明白,要認真努力學習的。(990426早餐)

  丙、論存心立品

  ◎ 仁慈、真誠、愛人,無條件的幫助別人、成就別人,這是世出世間真實的福報。(990222早餐)

  ◎ 蕅益大師說:“境緣無好醜,好醜起于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外面所有的人、事、物,沒有善惡、好壞,好壞在自己的心。你用惡心看外面的人都是惡人,用惡心看外面的事都是壞事,所以壞是自己壞,不是外面壞。(990223早餐)

  ◎ 佛看一切衆生都是佛,菩薩看一切衆生都是菩薩,善人看一切衆生都是善人,惡人看一切衆生都是惡人。大家好好去反省,自己到底是善是惡、是凡是聖、是迷是悟。(990223早餐)

  ◎ 你不知道自己無量無邊的罪業、過失,都反應在外面;你看到外面的情況,實際是自己心態的反應,外面確實是中立的。(990223早餐)

  ◎ 佛說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佛看一切衆生都是佛,看地獄衆生也是佛,佛對地獄衆生也恭敬,也不敢輕視。(990223早餐)

  ◎ 普賢菩薩十願教我們要“禮敬諸佛”,對地獄衆生、妖魔鬼怪都恭敬,都念“南無”,南無是皈依、禮敬的意思。這是事實真相。(990223早餐)

  ◎ 外面環境不好、惡劣,是自己的心邪、心惡劣,決不能怪外境。如何改進我們的生活環境?要從心上去改;心正,一切法都正。(990224早餐)

  ◎ 別人罵我,我尊敬他;別人毀謗我,我贊歎他。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缺點,若能專看別人的長處,天下人都是善人;若專看別人的缺點,連佛菩薩都不是好人。由此可知,是非、善惡沒有標准,端看自己的起心動念。心善,盡虛空、遍法界無有不善,你一生就過得很幸福、很美滿。(990224早餐)

  ◎ 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不可要求別人與自己一樣。孔老夫子教給我們要“入境隨俗”,這個多自在!普賢菩薩說:“恒順衆生,隨喜功德”,就是教我們要順從別人,不要要求別人順從我,這是佛菩薩與凡夫不同之處。佛菩薩能尊重、順從別人,凡夫是叫別人遵從我、服從我,所以凡聖就是…

《淨空法師嘉言錄(叁) 叁 示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