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毫無所取。但現今有些講經說法還賣門票,這是“裨販如來”,破壞佛教的形象。《華嚴經》中說,這是末法時期的怪現象。佛是一位義務社會教育工作者,“義務”是只有付出,絕無希求,這是佛菩薩令人敬愛之處。佛陀住世,過最低水平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是爲衆生做榜樣、做示範,我們應當要效法、學習。(981128早餐)
◎ 《華嚴經》中,世尊詳細的敘說了世主護持正法。何謂正法?如來所說的“教、理、行、果”,稱之爲正法。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將佛所說的音聲,整理成文字,稱爲經典。這些音聲和文字,就是“教法”。教法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理,此理就是如來說教之依憑,即《般若經》所說的“諸法實相”,所以教裏有正確、圓滿的理論,這就是“理法”。一切衆生的生活,若與此理論、事實真相相應,就稱爲正行,也就是佛菩薩的生活。反之,與事實真相相違背,就是錯誤的思想、行爲。將錯誤的思想行爲修正過來,與諸法實相相應,就稱爲修行,這是“行法”。我們的思想、言行與諸法實相相應,生活就能得到真實究竟圓滿的快樂,就是“證果”。(981128早餐)
◎ 發心出家做爲佛弟子,要肩負起佛陀教化衆生的願望。首先要明了,這個身體形相是假的,不是定相,若執著這個相是一定的,這個相就是我,就永遠不能脫離輪回。而且這個執著,也決定不能如你的願望;死了之後,若墮畜生道就現畜生身,墮餓鬼道就現餓鬼身,跟現在這個身體不一樣;縱然投生到人道現人身,也是改頭換面,這是事實。所以決定不能執著,一定要把分別、執著舍棄。諸佛如來沒有身相,所以才能隨類現身,衆生有感,佛就示現應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千變萬化,相有用沒有體,所以決定不能執著。(981128早餐)
◎ 相是假的,佛說法也是假的,佛無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佛說法全是根據衆生的毛病,對症下藥;而衆生的毛病千差萬別,所以,佛是應機說法。我們學說法,以爲法是定法,一定要用哪種講法,這就錯了。法有一定的原理原則,但是沒有一定的方法,故佛說經是循著一定的原理原則。(981128早餐)
◎ 結集經藏之人,雖說是佛的學生,其實是諸佛如來應化而來,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因此經藏的結集能掌握其原理原則。所以,真正領悟的人展開經卷,字字句句都是活活潑潑,橫說、豎說都不違背原理原則,這就是正法。(981128早餐)
◎ 正法就是“教、理、行、果”,正教、正理、正行、正果,只要不違背,無論怎麼說法,都稱作正法。但經中教導我們,“正法”一定要建立在“正行”的基礎上,沒有正行,就沒有正解。所以要做到“信解行證”,將正法的“教理行果”完全落實,就是“信解行證”。(981128早餐)
◎ 在這當中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所以與一切衆生相處,要念念利益衆生。凡夫修學之所以不能契入,就是念念利益自己,沒有想到別人。諸佛菩薩念念爲衆生,沒有爲自己,因爲盡虛空遍法界就是自己,一切衆生就是自己,上從諸佛如來,下至阿鼻地獄衆生,就是自己。譬如,我們的身體是無數細胞所組成的,好的細胞、健康的細胞比作佛菩薩;壞的細胞、有毛病的細胞比作叁惡道,都在自己一身,並沒有離開自體。所以,爲衆生才是真正爲自己,爲自己而舍棄衆生,那是大錯特錯。(981128早餐)
◎ 佛爲一切衆生就是真正爲自己;佛家講叁身,這是法身。報身是智慧,徹底覺悟明白,這是報身。然後,全心全力爲一切衆生服務,幫助一切衆生覺悟,幫助一切衆生回頭,就好比幫助自己的身體,哪裏有病痛就趕緊治療。能認知虛空法界是一體,我們對一切人事物的觀念就完全不同了。(981128早餐)
◎ 念念爲一切衆生,念念爲整體的幸福,就是真正爲自己。對人、對事、對物,才逐漸與“清淨平等覺”相應;相應就是菩薩,圓滿的相應就是成佛。這一念相應,就像這個細胞健全了,永遠不會生病了。所以,我們應當愛護團體、愛護世界、愛護一切衆生,這樣心量自然就拓開。心量拓開,真心本性就顯露,無量的智慧德自然現前。所以借重佛陀的教誨,認真努力修學,就能恢複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981128早餐)
◎ 佛法自始至終就是求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圓滿解決一切問題。世出世間所有問題,都能做到圓滿的解決,因爲理上是同一法性,法性是究竟圓滿。一切事物都是依法性爲自體,自體圓滿,自體所現的相也一定圓滿。凡是解決不了,都是智慧不夠、方法不善,要回過頭來修智慧。方法就是權智,佛家講的“善巧方便”;權智依實智,實智就是叁昧。所以說,自己成佛了,看到山河大地衆生,“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由此可知,解決世出世間任何疑難雜症都在內心。佛法稱爲內學,而非向外,向外是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外道不能解決問題,唯有內學才能解決問題。(981130早餐)
◎ 自古以來,儒、佛教育不外乎兩樁事:第一是教我們認識自己與大宇宙的關系,這就是“諸法實相”。正確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這是體。第二是教我們如何對人、對事、對物,也就是在生活中,如何處事待人接物,這是用。這個體、用包括了全部的教學,不僅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乃至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教化一切衆生都不例外。(981201早餐)
◎ 學佛是隨順自性,佛就是代表我們的自性,菩薩、大聖大賢們是性德的示現,是性德的流露,是自不是他,這就是“自他不二”。我們要把這個意思領會過來,從此地建立信心。果真能契入,才會恍然大悟,原來諸佛菩薩是自己性德所流露,十法界依正莊嚴也是自性所流露。然後才真正體會到,盡虛空、遍法界只是一個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確實沒有一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自然就展現了,慈悲是性德,性德就圓滿的展現、流露了。我們對佛菩薩、大聖大賢孝敬,對父母、師長孝敬,然後逐漸能對一切衆生孝敬,甚至于對自己的冤家對頭、毒蛇猛獸、地獄餓鬼,也同樣的孝敬,決定是以清淨心、平等心待之。果然入這個境界,你就成佛了。即使沒成佛,也是法身大士,智慧開了。對于虛空法界一切萬法,你覺悟、明白了,懂得如何去做;對于尚未覺悟的衆生,也懂得如何去幫助,這就是存菩薩心、行菩薩道。所以,任何身分,任何行業,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圓滿的菩薩道,菩薩絕不局限于某一法界,一切法界皆是菩薩法界。《華嚴經》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就是這個意思。(981201早餐)
◎ 利用網路科技,我在新加坡講話,全世界同時都能收看,這個方法仿佛經中所說的“不動道場,周遍十方”。現在交通便捷,資訊發達,特別是網路科技,即使在旅行中,任何時間、處所,都能與全世界聯絡,所以世界變小了。(981205早餐)
◎ 以佛法來說,本來就沒有大小,因爲無有一法不稱性,性德不是相對的,所以經上常講“不可思議”,這確實是不思議的境界。這個境界就在我們眼前,是自己愚昧而未能發現。諸佛菩薩發現了,而且清楚、明白,所以他們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與十法界是圓融的,並不是離開十法界另有一真法界,也不是一真法界之外有十法界,這個道理與事實,經上說得很清楚。(981205早餐)
◎ 現前科技進步,已不再是封閉的社會。由此,我們聯想到,《法華經》上說:“末法時期,大乘法契機”,這確實是世尊真實無量的智慧。所以現今任何人思考問題,眼光都要朝向整個世界的衆生,決不能想個人、團體,我們要顧到整個世界一切衆生的整體利益,這種考量是正確的。若每個人只顧自己的利益,必定破壞團體的利益。(981205早餐)
◎ 佛教導我們要普度衆生,四弘誓願第一句“衆生無邊誓願度”,所以我們對一切衆生不能有分別、執著、成見、偏心。佛法講“善利”,利是福利,福利如何達到善的標准?能與多元文化的理念、事實相應,這個福利就是善的,不僅能消除人爲災害,也能免除自然災害。(981205早餐)
◎ 經上將宇宙人生的狀況,分爲十大類,稱作“十法界”。換句話說,擺在我們面前有十條大道,我們如何選擇?我們想到哪裏去?這十條大道,最殊勝圓滿的是佛道,其次是菩薩道。真正覺悟有智慧之人,決定選佛菩薩之道。新加坡居士林每天講經,每天念佛,解行相應,這就是佛道,就是菩薩道。(981206早餐)
◎ 學佛就是學做人,學做一個好人,學做一個明白人。儒家講“止于至善”,佛法確實將這句話圓滿做到了。“至善”是善達到極處,達到究竟圓滿。儒、佛都有一套達到至善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基礎,可說是完全相同。儒家教學首先列出“叁綱、八目”,佛法教學首先提出“四弘、六度”,這兩者的精神與內容非常接近。可見孔老夫子與釋迦牟尼佛的思想、見解、教學、行持,不謀而合,正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981207早餐)
◎ 衆生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在生死輪回裏,永遠不能脫離;經上講的“可憐憫者”,指的就是六道衆生。六道的情況,唯有佛菩薩清楚,而凡人迷在其中,不了解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真相,就是我們生死與生活狀況的真相。(981207早餐)
◎ 我們要細細去觀察體會,世尊一生的行誼。世尊一生弘法利生,講經說法,沒有名分,也沒有職位,與我們只是師生關系。這個關系還是凡夫見解,世尊絕無此概念;若他有此概念,就不能成聖、成佛。因爲師生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這是六祖惠能大師說的。(981208早餐)
◎ 世尊一生講經說法,依據的原理原則是二谛;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也是…
《淨空法師嘉言錄(二) 六 明佛陀教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