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毫无所取。但现今有些讲经说法还卖门票,这是“裨贩如来”,破坏佛教的形象。《华严经》中说,这是末法时期的怪现象。佛是一位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义务”是只有付出,绝无希求,这是佛菩萨令人敬爱之处。佛陀住世,过最低水平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是为众生做榜样、做示范,我们应当要效法、学习。(981128早餐)
◎ 《华严经》中,世尊详细的叙说了世主护持正法。何谓正法?如来所说的“教、理、行、果”,称之为正法。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将佛所说的音声,整理成文字,称为经典。这些音声和文字,就是“教法”。教法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理,此理就是如来说教之依凭,即《般若经》所说的“诸法实相”,所以教里有正确、圆满的理论,这就是“理法”。一切众生的生活,若与此理论、事实真相相应,就称为正行,也就是佛菩萨的生活。反之,与事实真相相违背,就是错误的思想、行为。将错误的思想行为修正过来,与诸法实相相应,就称为修行,这是“行法”。我们的思想、言行与诸法实相相应,生活就能得到真实究竟圆满的快乐,就是“证果”。(981128早餐)
◎ 发心出家做为佛弟子,要肩负起佛陀教化众生的愿望。首先要明了,这个身体形相是假的,不是定相,若执著这个相是一定的,这个相就是我,就永远不能脱离轮回。而且这个执著,也决定不能如你的愿望;死了之后,若堕畜生道就现畜生身,堕饿鬼道就现饿鬼身,跟现在这个身体不一样;纵然投生到人道现人身,也是改头换面,这是事实。所以决定不能执著,一定要把分别、执著舍弃。诸佛如来没有身相,所以才能随类现身,众生有感,佛就示现应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千变万化,相有用没有体,所以决定不能执著。(981128早餐)
◎ 相是假的,佛说法也是假的,佛无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佛说法全是根据众生的毛病,对症下药;而众生的毛病千差万别,所以,佛是应机说法。我们学说法,以为法是定法,一定要用哪种讲法,这就错了。法有一定的原理原则,但是没有一定的方法,故佛说经是循著一定的原理原则。(981128早餐)
◎ 结集经藏之人,虽说是佛的学生,其实是诸佛如来应化而来,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因此经藏的结集能掌握其原理原则。所以,真正领悟的人展开经卷,字字句句都是活活泼泼,横说、竖说都不违背原理原则,这就是正法。(981128早餐)
◎ 正法就是“教、理、行、果”,正教、正理、正行、正果,只要不违背,无论怎么说法,都称作正法。但经中教导我们,“正法”一定要建立在“正行”的基础上,没有正行,就没有正解。所以要做到“信解行证”,将正法的“教理行果”完全落实,就是“信解行证”。(981128早餐)
◎ 在这当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所以与一切众生相处,要念念利益众生。凡夫修学之所以不能契入,就是念念利益自己,没有想到别人。诸佛菩萨念念为众生,没有为自己,因为尽虚空遍法界就是自己,一切众生就是自己,上从诸佛如来,下至阿鼻地狱众生,就是自己。譬如,我们的身体是无数细胞所组成的,好的细胞、健康的细胞比作佛菩萨;坏的细胞、有毛病的细胞比作三恶道,都在自己一身,并没有离开自体。所以,为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而舍弃众生,那是大错特错。(981128早餐)
◎ 佛为一切众生就是真正为自己;佛家讲三身,这是法身。报身是智慧,彻底觉悟明白,这是报身。然后,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就好比帮助自己的身体,哪里有病痛就赶紧治疗。能认知虚空法界是一体,我们对一切人事物的观念就完全不同了。(981128早餐)
◎ 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整体的幸福,就是真正为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才逐渐与“清净平等觉”相应;相应就是菩萨,圆满的相应就是成佛。这一念相应,就像这个细胞健全了,永远不会生病了。所以,我们应当爱护团体、爱护世界、爱护一切众生,这样心量自然就拓开。心量拓开,真心本性就显露,无量的智慧德自然现前。所以借重佛陀的教诲,认真努力修学,就能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981128早餐)
◎ 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求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圆满解决一切问题。世出世间所有问题,都能做到圆满的解决,因为理上是同一法性,法性是究竟圆满。一切事物都是依法性为自体,自体圆满,自体所现的相也一定圆满。凡是解决不了,都是智慧不够、方法不善,要回过头来修智慧。方法就是权智,佛家讲的“善巧方便”;权智依实智,实智就是三昧。所以说,自己成佛了,看到山河大地众生,“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由此可知,解决世出世间任何疑难杂症都在内心。佛法称为内学,而非向外,向外是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外道不能解决问题,唯有内学才能解决问题。(981130早餐)
◎ 自古以来,儒、佛教育不外乎两桩事:第一是教我们认识自己与大宇宙的关系,这就是“诸法实相”。正确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教育的主要宗旨,这是体。第二是教我们如何对人、对事、对物,也就是在生活中,如何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用。这个体、用包括了全部的教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一切众生都不例外。(981201早餐)
◎ 学佛是随顺自性,佛就是代表我们的自性,菩萨、大圣大贤们是性德的示现,是性德的流露,是自不是他,这就是“自他不二”。我们要把这个意思领会过来,从此地建立信心。果真能契入,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诸佛菩萨是自己性德所流露,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自性所流露。然后才真正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只是一个自己而已,除自己之外,确实没有一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就展现了,慈悲是性德,性德就圆满的展现、流露了。我们对佛菩萨、大圣大贤孝敬,对父母、师长孝敬,然后逐渐能对一切众生孝敬,甚至于对自己的冤家对头、毒蛇猛兽、地狱饿鬼,也同样的孝敬,决定是以清净心、平等心待之。果然入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了。即使没成佛,也是法身大士,智慧开了。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万法,你觉悟、明白了,懂得如何去做;对于尚未觉悟的众生,也懂得如何去帮助,这就是存菩萨心、行菩萨道。所以,任何身分,任何行业,男女老少,都可以修圆满的菩萨道,菩萨绝不局限于某一法界,一切法界皆是菩萨法界。《华严经》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就是这个意思。(981201早餐)
◎ 利用网路科技,我在新加坡讲话,全世界同时都能收看,这个方法仿佛经中所说的“不动道场,周遍十方”。现在交通便捷,资讯发达,特别是网路科技,即使在旅行中,任何时间、处所,都能与全世界联络,所以世界变小了。(981205早餐)
◎ 以佛法来说,本来就没有大小,因为无有一法不称性,性德不是相对的,所以经上常讲“不可思议”,这确实是不思议的境界。这个境界就在我们眼前,是自己愚昧而未能发现。诸佛菩萨发现了,而且清楚、明白,所以他们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与十法界是圆融的,并不是离开十法界另有一真法界,也不是一真法界之外有十法界,这个道理与事实,经上说得很清楚。(981205早餐)
◎ 现前科技进步,已不再是封闭的社会。由此,我们联想到,《法华经》上说:“末法时期,大乘法契机”,这确实是世尊真实无量的智慧。所以现今任何人思考问题,眼光都要朝向整个世界的众生,决不能想个人、团体,我们要顾到整个世界一切众生的整体利益,这种考量是正确的。若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必定破坏团体的利益。(981205早餐)
◎ 佛教导我们要普度众生,四弘誓愿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我们对一切众生不能有分别、执著、成见、偏心。佛法讲“善利”,利是福利,福利如何达到善的标准?能与多元文化的理念、事实相应,这个福利就是善的,不仅能消除人为灾害,也能免除自然灾害。(981205早餐)
◎ 经上将宇宙人生的状况,分为十大类,称作“十法界”。换句话说,摆在我们面前有十条大道,我们如何选择?我们想到哪里去?这十条大道,最殊胜圆满的是佛道,其次是菩萨道。真正觉悟有智慧之人,决定选佛菩萨之道。新加坡居士林每天讲经,每天念佛,解行相应,这就是佛道,就是菩萨道。(981206早餐)
◎ 学佛就是学做人,学做一个好人,学做一个明白人。儒家讲“止于至善”,佛法确实将这句话圆满做到了。“至善”是善达到极处,达到究竟圆满。儒、佛都有一套达到至善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基础,可说是完全相同。儒家教学首先列出“三纲、八目”,佛法教学首先提出“四弘、六度”,这两者的精神与内容非常接近。可见孔老夫子与释迦牟尼佛的思想、见解、教学、行持,不谋而合,正是“英雄所见,大略相同”。(981207早餐)
◎ 众生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在生死轮回里,永远不能脱离;经上讲的“可怜悯者”,指的就是六道众生。六道的情况,唯有佛菩萨清楚,而凡人迷在其中,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就是我们生死与生活状况的真相。(981207早餐)
◎ 我们要细细去观察体会,世尊一生的行谊。世尊一生弘法利生,讲经说法,没有名分,也没有职位,与我们只是师生关系。这个关系还是凡夫见解,世尊绝无此概念;若他有此概念,就不能成圣、成佛。因为师生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这是六祖惠能大师说的。(981208早餐)
◎ 世尊一生讲经说法,依据的原理原则是二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也是…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六 明佛陀教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