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嘉言錄(二) 叁 示修持方法▪P2

  ..續本文上一頁人往生不自在,臨終時還有病苦,原因就是佛教他做的,沒能完全做到;佛教他不可做的,還違犯了不少,這是業障。但畢竟過去今生還有一些善根,臨終遇到善友的提醒、助念,還能往生。(981224早餐)

  ◎ 在一般情況下,佛七的前兩天,心還定不下來,功夫不甚得力。到第七天,因爲佛七快結束,心理上又放逸了,也不能得力。所以七天念佛,真正得力在第五天跟第六天,這是很正常的現象。(981225早餐)

  ◎ 現代人修學、念佛比不上古人的原因,還是在于不能真正“看破、放下”。所謂看破,是對于現實生活狀況了解的程度;若我們不甚了解,迷戀世間,當然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因爲他們看多了,知道世間一切法是虛幻不實,無論生活在順境、逆境,時間久就膩了,生活過得厭倦,不想再住下去,這時放下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若覺得這個世間還很美好,還想再多活幾年,甚至于多活幾十年、幾百年,他放不下,功夫如何能得力!佛法講覺悟,就是覺悟這樁事情。(981225早餐)

  ◎ 學佛人在修學過程中,多數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念佛堂裏念佛,心地可以保持清淨,但是回到工作場所,功夫就無法保持。這也是我們期望能在此生修學有成就,所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功夫不能保持,有兩個因素:第一、無始劫來煩惱習氣太重,沒有能力克服;第二、生死心不切。何以生死心不切?對這個世間認識不清楚,不知道世間是虛幻的。《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經上講的事實真相,我們在網路上雙向見面,更容易體會。我們在畫面上面對面談話,這也是夢幻泡影,也是一種虛妄,能從這個地方體會到就覺悟了,然後才知道,即使我們面對面,還是虛妄不實在的。實在的有沒有?有,但是我們見不到。何時能見到?把妄想分別執著全部放下、舍棄了,到了“一心不亂”,這時就見到實在。只要我們得到“一心不亂”,真實的境界自然現前,這是佛法所謂的“一真法界”。(981226早餐)

  ◎ 在念佛堂長期薰習,希望功夫能保持,不論在任何場所,在家庭、工作當中,都能保持清淨心,念佛的目的才達到。(981226早餐)

  ◎ 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裏,看到許多往生不退的菩薩,念佛的期間多數是叁年。由此可知,叁年就能成就。但並不是說他們念佛叁年,壽命就到了,而是因爲功夫成熟,可以自在往生。凡是功夫成熟的人,若不往生還留在世間,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度衆生。還有一些衆生與他有緣,他能幫上忙,所以在世間多住幾天。若與此地衆生沒有緣分,爲何不早一天去?我們天天向往西方極樂世界,天天念著阿彌陀佛,能早一天見面多好,何必機緣到了還要多拖幾天?我們是想去去不成,若有能力,早就去了。(981226早餐)

  乙、明對治煩惱

  ◎ 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就是消業障。克服的方法很多,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克服煩惱的門徑,消除業障的門徑,無量無邊。在無量法門中,世尊告訴我們,念佛法門是最方便、最簡單、最容易、最有效果的。而念佛的理論一定要懂得,對于念佛就不會懷疑,佛號就能産生效果、力量;力量就是能消業障,能斷煩惱。(981114早餐)

  ◎ 念佛能否消業障,斷煩惱,關鍵就在如不如法,會不會念。會念的人如理如法,效果就非常殊勝。(981114早餐)

  ◎ 學佛要肩負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使命,要想擔負起這個使命,一定要悟入。悟入方法無他,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而已。(981124早餐)

  ◎ 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放下我執。《金剛經》上講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只要能放下一條,就全放下了。這四相有連帶關系,一個有,四個都有;一個放下,就全放下了。然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就是真實功德,這是諸佛菩薩所贊揚的。我們必須要知道,四相具足,是修學佛法嚴重的障礙。(981124早餐)

  ◎ 我們在事相上遭遇到困難,原因在分別、執著。尤其是嚴重的我執,念念爲“我的利益”,人人都執著「我的利益”,這是病根之所在,造成彼此不能相容,也造成無量無邊的罪業。倘若“我”是事實,還情有可原;殊不知“我”只是一個虛假、抽象的概念而已。(981124早餐)

  ◎ 而衆生執著有我、有法,就永遠不能解脫,永遠生死輪回,苦不堪言。此事實真相,迷惑之人不曉得,唯有覺悟之人明了。即使學習佛法、研究佛法,還執著我、法,還自贊毀他。這都是因爲有我執,不知諸法平等,諸法空寂,諸法緣生,才有這種行爲。凡是緣生之法,都沒有自體、沒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相有體無,事有理無,所以相是幻相,事如夢幻泡影,這些都是事實真相。(981124早餐)

  ◎ 何以功夫不得力?這是煩惱習氣在作祟,障礙我們的道業與精進。《金剛經》教給我們非常重要的原則,破除障礙的方法就是“看破、放下”。不但世法要看破、放下,佛法也要看破、放下。“看破”就是明了事實真相。若我們本著經上所說的原理、原則,仔細觀察世出世間一切現象,就能明了。明了事實真相,于世出世間法不再起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放下。放下之後,不但在修行上沒有障礙,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也得大自在,和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遊戲神通,無二無別。《金剛經》說,我、人、衆生、壽者全是假的,全是夢幻泡影,其存在的時間如露亦如電,這是事實真相。(981129早餐)

  ◎ 我們爲何不能與一切衆生和睦相處?就是不明事實真相。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明白真相,所以能與一切衆生和睦相處。佛教導我們,要把一切衆生看作“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梵網經菩薩戒本》也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些都是事實,不是比喻。凡夫的見解、心思、常識,多半局限在一世,不知道過去世,也不知道未來世,所以産生了許多錯覺。佛菩薩以甚深定功,突破時空界限,對于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統統明了,所以知道一切衆生生生世世互爲眷屬。(981201早餐)

  ◎ 遇到佛法,大家都希望在這一生中成就,這並非難事,確實每個人都能做到,關鍵就在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覺悟;將毛病改正,這是修行。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就無從改起。(981207早餐)

  ◎ 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很難,他總以爲自己樣樣都對。而凡夫之所以爲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過失,自以爲是。菩薩與凡夫不同之處,就是菩薩沒有“自以爲是”的觀念,只知道自己毛病太多,天天反省,天天改過,這是覺悟的人。迷人自以爲是,即使反省也認爲自己沒有過失,過失都在別人。殊不知見到別人的過失,就是自己的過失;幾時見不到別人的過失,自己的過失就沒有了。(981207早餐)

  ◎ 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見到別人有過失,就是自己煩惱習氣起現行。外面是緣,緣把自己的煩惱習氣引出來,這就是大過失。所以會修行的人,所有的外緣都是善知識,善人善事可以學習,惡人惡事資助自己反省改過,順逆都是善知識。在反省中,正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嘉勉”,菩薩修行能成佛之理在此。(981207早餐)

  ◎ 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對物,不可以有我是你非、我正你邪。若還有自私自利、自以爲是的念頭,就是煩惱習氣,心就不清淨、不平等,這就是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的障礙。好事最後變成魔境,就在這一念之差。佛菩薩的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慈悲,看一切衆生是平等的,對一切衆生真誠恭敬。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習,才能獲得感應,獲得助緣。有了助緣,自行化他就方便了。(981209早餐)

  ◎ 常常看別人的不是,自以爲是,這是最大的過失。別人縱然造作五逆十惡的罪業,我們也要學佛菩薩,用慈眼觀之,他是一時迷惑鑄成大錯,他不是真心,真心裏沒有過失,他用的是妄心,所以被煩惱習氣所支配。諸佛菩薩看到這些人,是以憐憫心、清淨心、平等心待之,因爲他的真心佛性絲毫無損,佛菩薩對他還是圓滿的恭敬。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所以對于作惡多端之人,“禮敬”並沒有減少一分。(981209早餐)

  ◎ 要學菩薩,就要從此地學起,要真正做到對極惡之人,也歡喜贊歎他善的一面,絕口不提他惡的一面。不但不提,心裏痕迹都不落,心才真清淨,清淨心得大自在。我們看他也是一尊佛,因爲“一切衆生本來成佛”,佛是這樣看待人的,我們學佛也要這樣看待人。他現在造惡只不過是一時糊塗,糊塗也有明白的一天;我們有義務幫助他,使他早點明白;他明白了,也會普度一切衆生,衆生就有福了。(981209早餐)

  ◎ 心裏不要常想是非人我、恩恩怨怨,要常想佛的教誨,常思經義。以《無量壽經》爲主,就要常想《無量壽經》的義理,將之變成自己的正思惟,應用在生活中,以佛眼觀世間,我們才真正成爲彌陀弟子,真正是作菩薩,轉凡成聖。從心理轉,從行爲轉,這是真實功德。(981209早餐)

  ◎ 《華嚴經》第二卷的開端,展現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境界。老子所謂“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也在這段經文中體現。經上講的“大忍”,就是真忍,是用真心的忍,真心心量大,無所不容。唯有對于事實真相徹底明白,才有如此大的心量。而此境界是本有的,不是學來的,也不是漸漸得到的,所以佛才說“一切衆生本來成佛”。(981214早餐)

  ◎ 我們本來是大忍,本來是佛,與毗盧遮那佛、阿彌陀佛一樣,現在會變成這樣,是因爲迷失了自性、真心。而佛法教學無他,只是幫助…

《淨空法師嘉言錄(二) 叁 示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