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三 示修持方法▪P2

  ..续本文上一页人往生不自在,临终时还有病苦,原因就是佛教他做的,没能完全做到;佛教他不可做的,还违犯了不少,这是业障。但毕竟过去今生还有一些善根,临终遇到善友的提醒、助念,还能往生。(981224早餐)

  ◎ 在一般情况下,佛七的前两天,心还定不下来,功夫不甚得力。到第七天,因为佛七快结束,心理上又放逸了,也不能得力。所以七天念佛,真正得力在第五天跟第六天,这是很正常的现象。(981225早餐)

  ◎ 现代人修学、念佛比不上古人的原因,还是在于不能真正“看破、放下”。所谓看破,是对于现实生活状况了解的程度;若我们不甚了解,迷恋世间,当然放不下。所以,念佛往生的人,多半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因为他们看多了,知道世间一切法是虚幻不实,无论生活在顺境、逆境,时间久就腻了,生活过得厌倦,不想再住下去,这时放下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若觉得这个世间还很美好,还想再多活几年,甚至于多活几十年、几百年,他放不下,功夫如何能得力!佛法讲觉悟,就是觉悟这桩事情。(981225早餐)

  ◎ 学佛人在修学过程中,多数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念佛堂里念佛,心地可以保持清净,但是回到工作场所,功夫就无法保持。这也是我们期望能在此生修学有成就,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功夫不能保持,有两个因素:第一、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没有能力克服;第二、生死心不切。何以生死心不切?对这个世间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世间是虚幻的。《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经上讲的事实真相,我们在网路上双向见面,更容易体会。我们在画面上面对面谈话,这也是梦幻泡影,也是一种虚妄,能从这个地方体会到就觉悟了,然后才知道,即使我们面对面,还是虚妄不实在的。实在的有没有?有,但是我们见不到。何时能见到?把妄想分别执著全部放下、舍弃了,到了“一心不乱”,这时就见到实在。只要我们得到“一心不乱”,真实的境界自然现前,这是佛法所谓的“一真法界”。(981226早餐)

  ◎ 在念佛堂长期薰习,希望功夫能保持,不论在任何场所,在家庭、工作当中,都能保持清净心,念佛的目的才达到。(981226早餐)

  ◎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看到许多往生不退的菩萨,念佛的期间多数是三年。由此可知,三年就能成就。但并不是说他们念佛三年,寿命就到了,而是因为功夫成熟,可以自在往生。凡是功夫成熟的人,若不往生还留在世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度众生。还有一些众生与他有缘,他能帮上忙,所以在世间多住几天。若与此地众生没有缘分,为何不早一天去?我们天天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念著阿弥陀佛,能早一天见面多好,何必机缘到了还要多拖几天?我们是想去去不成,若有能力,早就去了。(981226早餐)

  乙、明对治烦恼

  ◎ 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就是消业障。克服的方法很多,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克服烦恼的门径,消除业障的门径,无量无边。在无量法门中,世尊告诉我们,念佛法门是最方便、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效果的。而念佛的理论一定要懂得,对于念佛就不会怀疑,佛号就能产生效果、力量;力量就是能消业障,能断烦恼。(981114早餐)

  ◎ 念佛能否消业障,断烦恼,关键就在如不如法,会不会念。会念的人如理如法,效果就非常殊胜。(981114早餐)

  ◎ 学佛要肩负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使命,要想担负起这个使命,一定要悟入。悟入方法无他,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而已。(981124早餐)

  ◎ 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放下我执。《金刚经》上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要能放下一条,就全放下了。这四相有连带关系,一个有,四个都有;一个放下,就全放下了。然后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就是真实功德,这是诸佛菩萨所赞扬的。我们必须要知道,四相具足,是修学佛法严重的障碍。(981124早餐)

  ◎ 我们在事相上遭遇到困难,原因在分别、执著。尤其是严重的我执,念念为“我的利益”,人人都执著「我的利益”,这是病根之所在,造成彼此不能相容,也造成无量无边的罪业。倘若“我”是事实,还情有可原;殊不知“我”只是一个虚假、抽象的概念而已。(981124早餐)

  ◎ 而众生执著有我、有法,就永远不能解脱,永远生死轮回,苦不堪言。此事实真相,迷惑之人不晓得,唯有觉悟之人明了。即使学习佛法、研究佛法,还执著我、法,还自赞毁他。这都是因为有我执,不知诸法平等,诸法空寂,诸法缘生,才有这种行为。凡是缘生之法,都没有自体、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相有体无,事有理无,所以相是幻相,事如梦幻泡影,这些都是事实真相。(981124早餐)

  ◎ 何以功夫不得力?这是烦恼习气在作祟,障碍我们的道业与精进。《金刚经》教给我们非常重要的原则,破除障碍的方法就是“看破、放下”。不但世法要看破、放下,佛法也要看破、放下。“看破”就是明了事实真相。若我们本著经上所说的原理、原则,仔细观察世出世间一切现象,就能明了。明了事实真相,于世出世间法不再起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放下。放下之后,不但在修行上没有障碍,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也得大自在,和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游戏神通,无二无别。《金刚经》说,我、人、众生、寿者全是假的,全是梦幻泡影,其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这是事实真相。(981129早餐)

  ◎ 我们为何不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就是不明事实真相。诸佛菩萨、大圣大贤明白真相,所以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教导我们,要把一切众生看作“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梵网经菩萨戒本》也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些都是事实,不是比喻。凡夫的见解、心思、常识,多半局限在一世,不知道过去世,也不知道未来世,所以产生了许多错觉。佛菩萨以甚深定功,突破时空界限,对于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统统明了,所以知道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981201早餐)

  ◎ 遇到佛法,大家都希望在这一生中成就,这并非难事,确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关键就在觉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觉悟;将毛病改正,这是修行。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无从改起。(981207早餐)

  ◎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很难,他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而凡夫之所以为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自以为是。菩萨与凡夫不同之处,就是菩萨没有“自以为是”的观念,只知道自己毛病太多,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是觉悟的人。迷人自以为是,即使反省也认为自己没有过失,过失都在别人。殊不知见到别人的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几时见不到别人的过失,自己的过失就没有了。(981207早餐)

  ◎ 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到别人有过失,就是自己烦恼习气起现行。外面是缘,缘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引出来,这就是大过失。所以会修行的人,所有的外缘都是善知识,善人善事可以学习,恶人恶事资助自己反省改过,顺逆都是善知识。在反省中,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菩萨修行能成佛之理在此。(981207早餐)

  ◎ 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不可以有我是你非、我正你邪。若还有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念头,就是烦恼习气,心就不清净、不平等,这就是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的障碍。好事最后变成魔境,就在这一念之差。佛菩萨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看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对一切众生真诚恭敬。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才能获得感应,获得助缘。有了助缘,自行化他就方便了。(981209早餐)

  ◎ 常常看别人的不是,自以为是,这是最大的过失。别人纵然造作五逆十恶的罪业,我们也要学佛菩萨,用慈眼观之,他是一时迷惑铸成大错,他不是真心,真心里没有过失,他用的是妄心,所以被烦恼习气所支配。诸佛菩萨看到这些人,是以怜悯心、清净心、平等心待之,因为他的真心佛性丝毫无损,佛菩萨对他还是圆满的恭敬。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所以对于作恶多端之人,“礼敬”并没有减少一分。(981209早餐)

  ◎ 要学菩萨,就要从此地学起,要真正做到对极恶之人,也欢喜赞叹他善的一面,绝口不提他恶的一面。不但不提,心里痕迹都不落,心才真清净,清净心得大自在。我们看他也是一尊佛,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是这样看待人的,我们学佛也要这样看待人。他现在造恶只不过是一时糊涂,糊涂也有明白的一天;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使他早点明白;他明白了,也会普度一切众生,众生就有福了。(981209早餐)

  ◎ 心里不要常想是非人我、恩恩怨怨,要常想佛的教诲,常思经义。以《无量寿经》为主,就要常想《无量寿经》的义理,将之变成自己的正思惟,应用在生活中,以佛眼观世间,我们才真正成为弥陀弟子,真正是作菩萨,转凡成圣。从心理转,从行为转,这是真实功德。(981209早餐)

  ◎ 《华严经》第二卷的开端,展现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境界。老子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也在这段经文中体现。经上讲的“大忍”,就是真忍,是用真心的忍,真心心量大,无所不容。唯有对于事实真相彻底明白,才有如此大的心量。而此境界是本有的,不是学来的,也不是渐渐得到的,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981214早餐)

  ◎ 我们本来是大忍,本来是佛,与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一样,现在会变成这样,是因为迷失了自性、真心。而佛法教学无他,只是帮助…

《净空法师嘉言录(二) 三 示修持方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