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末法時期如何修學佛法與弘護佛法

  末法時期如何修學佛法與弘護佛法

  淨空法師講述 (新加坡淨宗學會 2001.12.22)

  諸位同學,大家好:

  聽說你們課程第一個單元,《內典講座之研究》學習完成了。新加坡此地辦的是個“培訓班”,目的是培養弘法人才;換句話說,是培養講臺上講經說法的人才,因此講臺的技術不能不講求。這一門課程就是專門學習講臺技術的,它是屬于方法。至于將來在講臺上是不是能講得好,那很難說。但是這個方法你曾經學過,就好像學校裏面教學法一樣,在一般師範學校有這個課程,普通學校就沒有這個課程。方法、技巧懂得了,真正要講得好,要靠自己的修養,在佛法講要靠自己的修證。修證的功夫能夠相應,又懂得技巧,這樣子在講臺上比較容易做到契機契理。所以“培訓班”的目的,這一個課程排在第一個單元,接下來第二個單元這是研究科判。如果諸位懂得科判,一部經擺在你面前,你有能力自己做科判,講經自然就會得心應手。

  科判是解釋經義。從科判裏面,你能夠明了這一部經,自始至終,在文字上的主旨、它的段落脈路,講的時候能做到前後呼應,講前面你會照顧到後面,講後面也能照顧到前面,你的講解不是斷片的,無論是在章法結構、思想體系,它是圓融的、是一致的,所以科判之學非常重要。中國古文裏面有“章句之學”。這個章句之學,實在上講,是從佛經科判上變化出來的。

  佛教傳到中國,對于中國文化有很深很大的影響,最明顯的是拼音,古時候叫契音,這是從華嚴字母上學來的。章句之學是從科判上學來的,這是非常明顯的影響。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許多的成語都是出在佛教經論之中,我們用成習慣了,用得很方便,但是不知道它的出處。從前趙樸老講過一句話,很值得人省思,他說:“中國人如果離開佛教就不會說話了”。他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過分。平常我們說話,許多術語都是佛教裏的,離開佛教這些術語,確實說話是真困難。

  大家看得很清楚,心裏面都有數,佛法在今天衰微到了極處。爲什麼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沒有人講經。我們很清楚、很明了,佛法是教學,佛法是教育,它確實不是宗教,與宗教可以說風馬牛不相及。但是佛教今天墮落變成宗教,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就像一所學校,明明是個學校,現在變成宗教,爲什麼?這個學校裏的教員不上課、不教課了,學生也不學習了,天天忙著奉祀鬼神的世俗間事。鬼神是六道的,沒出六道。這就變成宗教了,連儒家都不能比。

  孔老夫子教學生“敬鬼神而遠之”,我們現在是對鬼神並不尊敬,但是非常巴結。何以要巴結?巴結這個裏頭有利可圖,我們跟鬼神互相之間建立了利益的關系,實在講變成一種不倫不類的宗教。我們出家幹什麼?參加這個俱樂部,搞這些東西,那就錯了。現在眼前得到一點供養,這個供養很有限,將來的果報非常可怕。誰知道?到哪一天知道了,你後悔已經遲了,已經來不及了。

  我在講席裏講過很多次,出家人這一碗飯不好吃,比極端貧賤的乞丐,還要難吃。乞丐討的這一缽飯是人家布施給他的,沒有要求將來要回報,沒有這個意思在,他可以很放心的去受用。我們今天接受四衆的供養,存的是什麼心?出家人是福田,福田僧,我到這裏來是種福的。既然種福,他就要得福,他就要回報。將來如果他得不到回報,我們就變成欺騙他,騙取他們的供養。騙取供養,在戒律裏是盜戒,偷盜的行爲。偷盜的行爲本身就有罪過,還得要還債。古大德講得一點都不錯:“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是要還債的。

  世出世間法因果是真理,諸佛如來也沒有違背因果,也不能夠超越因果。唐朝時候,百丈大師留下來野狐禅的公案,很多同修都知道。那一個野狐仙前世是一個講經的法師,把經義講錯了,誤導了聽衆。總算還修得不錯,落在畜生道,修了五百多年,這又得人身。他什麼講錯了?他以爲大修行人、佛菩薩就沒有因果。錯了!這個問題轉不過來,他就沒有辦法脫離畜生身。求教于百丈大師,百丈大師說:“好,明天我升座說法,你把以前信徒向你提出的問題,你提出來問我。”第二天百丈大師升座,他把從前信徒問他的一句話來請教百丈大師。他說:“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師回答他,改了一個字:“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他脫離畜生道了。“不昧因果”跟“不落因果”不一樣,不落因果是沒有因果,不昧因果是因果清清楚楚,受果報的時候知道這是什麼因,一絲毫都不懷疑。

  釋迦牟尼佛一生爲我們示現,佛受因果報應,叁個月“馬麥之報”。釋迦族被琉璃王消滅了,都是前世的因果。佛不能避免,佛不能改變,這叫不昧因果。不是說成了佛,真正有修有證了,欠債可以不還,哪有這種道理!世出世間法因果分明。

  學佛的人,第一樁事情要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來幹什麼?他來救度現前要遭劫難的衆生,他來幹這個。用什麼來救我們?用因果的教育。全世界古今中外的預言,都說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所以九九年、兩千年,全世界的人提心吊膽,每一個宗教都在祈禱世界和平,心地都很真誠,這個力量太大太大了,把這個災難減輕了,把這個災難延後了。所以我遇到有許多宗教人士,基督教、天主教的、猶太教的,談到這個事情,都說:“奇怪,明明有災難,爲什麼沒有了?”我分析給他們聽。可是九九年過去了,二0年也過去了,好像沒有什麼災難,大家都松了一口氣。于是很多人對于這些古老的預言産生懷疑,這大概不是真的,于是又放逸,毫無忌憚,造作罪業,真的是大膽妄爲。

  災難不是沒有,是稍爲減輕、延後了。現在大家拚命在造惡業,恐怕這個災難又會提前來。明年、後年這幾年,我們看看眼前時局的演變,前途一點都不樂觀。人心向善的這個力量凝聚不起來,遠遠比不上前人,前人還有相當高的警覺性,現在看不出來了。

  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來造罪業的?還是來幫助這個世間化解劫難?這都在于我們自己一念。也許有同學要問:“我能化解衆生劫難嗎?”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如果深入大乘經藏,你就會有信心。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人數不多,如果念力非常之強,至少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這個地區會産生影響。真修行,真正改過自新,斷惡修善,轉迷爲悟,得真幹才行;不真幹,沒有辦法。果然真幹,救了自己,也幫了別人。這個道理,你們到這個地方來時間雖然不長,這幾天在《華嚴經》上都講到,問題是我們真正要下定決心改心,這在修行裏面講叫“從根本修”。許多宗派裏面,祖師大德教人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念頭,從起心動念之處修。

  昨天我們講到法界菩薩的贊頌,他贊頌的內容是如來圓滿的十波羅蜜(十度)。我們修布施、修持戒,想想看布施、持戒裏面有沒有具足“七最勝”?

  【一、安住最勝,謂要安住菩薩種性。二、依止最勝,謂要依止大菩提心。叁、意樂最勝,謂要慈愍一切有情。四、事業最勝,謂要具行一切事業。五、巧便最勝,謂要無相智之所攝受。六、回向最勝,謂要回向無上菩提。七、清淨最勝,謂要不爲二障間雜。】

  如果不具足七種最勝,只叫做布施、持戒、忍辱,下面不能加“波羅蜜”,不能加“度”。爲什麼?度是有對象的,布施度悭貪,我們的悭貪有沒有被度掉?修布施,果然悭貪的念頭斷掉了,這是布施波羅蜜。你爲什麼修布施斷不了悭貪?持戒斷不了惡業?忍辱還是斷不了嗔恚?你不具備這七個條件。修六度,修十度,必須要具備這七個條件,七個條件缺一個都不行。

  第一個條件“菩薩種性”,我們是不是菩薩根性?菩薩根性是什麼?舍己爲人。念念都還想著自私自利,這是凡夫根性、魔的根性,不是菩薩。

  第二條“菩提心”。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是不是依菩提心?我們爲了大家學習方便起見,說了十個字。“真誠”是菩提心之體。如果我們對人還是用虛僞的心,你沒有菩提心的體。“清淨、平等、正覺”是菩提心裏面的深心。“慈悲”是菩提心裏面的大悲心。深心是對自己,大悲心是對衆生。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應酬是不是依這個心?與這十個字相應不相應?如果相應,你修的這十樁事情是十度,是十波羅蜜。沒有這個念頭在裏面,不是波羅蜜,不是度,不是菩薩行。

  第叁條,真正熱心爲一切衆生服務,盡心盡力,能舍己爲人;念念還夾雜著自私自利就錯了。這是講菩薩行,這個講得很高。我們平常勸勉大衆,沒有說這麼高的水平,爲什麼?做不到,說了也沒用處。

  所以我們勸導一些大衆是從最基本的地方做起,我勸大家從“淨業叁福”上用功夫,這是最基本的。你學佛,不管你學哪個宗派,不管你學哪個法門,你要想功夫得力,要想真正有成就,這是基礎。佛說這叁條是“叁世諸佛淨業正因”,叁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衆生修成菩薩、修成佛果,他的正因都是這叁條。你說這叁條多重要!沒有這叁條,不管你怎麼用功,不管你怎麼努力,你不會有成就。爲什麼?好像蓋房子,你沒有打地基。

  “淨業叁福”是基礎,共同的基礎,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全是以這個爲基礎。不但佛法以此爲基礎,你再看看其他宗教,我們看印度教,看伊斯蘭教,看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乃至于新興的巴哈伊教,在此地的還有錫克教、道教,哪一個宗教不是以這個爲基礎?所以那個宗教是正教,那個宗教的創始人是聖人,中國人所講:“英雄所見,大略相同”,聖人是大英雄,他們的立足點都一樣,都是“淨業叁福”。

  我將“淨業叁福”落實在叁部經典,大家好學。“淨業叁…

《末法時期如何修學佛法與弘護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