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父母、兄弟、朋友,乃至怨敵。由此,依靠自己打破對自己的執著,菩提心的生起就易如反掌了。
【既然自己現在就可以領受將來才會成熟的痛苦,那麼其他相續的痛苦也應該能夠代受。】
既然我願意代受未來的痛苦,那麼,未來的我與其他衆生都是一樣的痛苦,二者並無多大差別,我又爲何不能代他們受苦呢?通過這樣的反複思維,逐漸將自己願代衆生受苦的心擴大,菩提心便很容易增上了。
以上是《〈修心七要〉耳傳略釋》的第二個竅訣。
甲叁、(惡緣轉爲菩提道用):
【罪滿情器時惡緣成覺道】
現在講第叁個竅訣——惡緣轉爲菩提道用。
如今的器情世界遍滿了罪業,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我們更應該把所有的惡緣轉爲菩提道用。
【惡業的果報,就是導致器世界圓滿的逐漸消退,以及有情世界逐步淪落爲野蠻惡劣的衆生等等。當痛苦層出不窮之際,也就是轉(惡緣)爲菩提道用的良機。】
由于衆生所造的惡業越來越多,以致外器世界的福報逐漸消退,食物的營養無法與以往相比,自然災害一年比一年嚴重。同樣,有情世界也是如此,衆生的煩惱日益深重,根性也越來越野蠻、越來越惡劣。
當內外痛苦層出不窮之際,作爲修行人,我們不能在這些違緣面前屈服讓步,讓它們成爲“傷害”菩提的因,而應依靠種種方便修法,令其轉變爲“成就”菩提的因。
如何轉變呢?下面接著講“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的具體修法。
此科判分二:一、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的思維;二、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的行爲。
乙一、(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的思維)分二:一、以世俗菩提心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二、以勝義菩提心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
丙一、(以世俗菩提心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
【一切痛苦的産生,都是緣于自己往昔不了知我執就是仇敵,而衆生就是恩人的道理。所以,在此處爲了宣說一切痛苦都是我執的過錯,(而于頌詞雲:)】
實際上,一切痛苦的來源就是我執。然而,人們卻不知道:“我”才是痛苦的罪魁禍首,是自己真正的仇人;而其他衆生,正是幫助我們斷除“我”的大恩人。
【報應皆歸一】
頌詞的意思是,一切的報應皆應歸罪于我執。
在與別人爭吵時,我們經常會說“你錯了,我沒錯”,其實,說這種話的人,錯的正是他自己。爲什麼呢?因爲五蘊的假合本來不是我,而我卻硬要把它執著爲“我”。有了這個“我”,別人欺負我、誹謗我的時候,必定會感受種種痛苦。
有些人反駁:“他打了我,當然是他的錯。如果他不打我,我怎麼會痛呢?”話雖如此,但正是因爲你有一個“我”,才有可能感受痛,假如沒有這個“我”,那即使一千個敵人拿著各種武器來砍殺這個肉身,對你來說也不會有絲毫影響。因此,所有的痛苦,都是“我執”惹的禍!
【無論在自己身上出現的何等痛苦,都是因爲自己將自己執爲我而導致的,所以不能怪罪于他衆。正如《入行論》所雲:“世間諸災害,怖畏及衆苦,悉由我執生,此魔我何用?”】
世間一切的災害、恐怖、畏懼,都是從我執而産生的,這個使我長陷輪回、無法解脫的大魔,留著它還有什麼用呢?所以,世間最可怕的魔就是我執。
【從無始以來,我們一直將無我執爲我,然後爲了珍愛憐惜這個我,而不擇手段地作出殘害他衆等等(的行爲),從而積攢了罄竹難書的惡業,並由此而出現了輪回世間包括惡趣等等在內的痛苦。所以,在《入行論》中一針見血地說道:“汝雖欲自利,然經無數劫,遍曆大劬勞,執我唯增苦。”】
爲了追求自利,雖然經曆了無量劫的努力,但也都是徒勞無益,因爲只要有了我執,就必定會增加痛苦。
依此道理,噶當派製定了一個教言:做任何事情,如果有錯,必定是“我”的錯,一切過失由“我”領受,怎樣也怪不到別人頭上。即使“我”被無端冤枉了,也不要給“我”一個解釋的機會,因爲真正的修法根本用不上這些世間的勝負錯對。
【由此可見,一切痛苦的源泉就是我執,我們應當將我執視爲眼中釘、肉中刺。】
第叁節課
(2005年7月8日晚上9時)
前兩堂課,已經講了修加行、正行的一些問題,現在講的是第叁個竅訣“惡緣轉爲菩提道用”。這一部分主要分兩個方面:惡緣轉爲菩提道用的發心,惡緣轉爲菩提道用的行爲。其中的發心,又可分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今天繼續講“以世俗菩提心將惡緣轉爲菩提道用”。
我們發了菩提心後,在修行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違緣,遇到這些違緣時,應該怎樣應付呢?通過世俗菩提心將其轉爲道用。昨天講到了“報應皆歸一”,就是說當我們遇到違緣時,不要自艾自憐、怨天尤人,應把這些報應全都歸罪于“我執”的頭上,知道它是一切的禍害之源。這個問題,昨天只講了一部分,今天我們接著講:
【以將無我執爲我的念頭,就能産生從輪回無始以來直至現在的所有痛苦——對超越自己的衆生百般嫉妒,對不如自己的衆生蔑視欺淩,對與己相當的衆生又總想一試高低。因爲我執這個罪魁禍首,就産生了這一切的念頭,使自己深陷生死輪回而不得解脫,並遭受人與非人的損害摧殘等等。而這一切痛苦,都是因爲我執在作怪。】
按照中觀的推理,無論是人我還是法我都不可能存在,然而衆生無始以來由于無明的遮蔽,把無我執著爲有我,從過去一直到現在,在輪回中感受了各種各樣的痛苦。什麼樣的痛苦呢?“對超越自己的衆生百般嫉妒,對不如自己的衆生蔑視欺淩,對與己相當的衆生又總想一試高低”,這些就是産生痛苦的因。從我們平時的心態中也可以看得出來,某個人的智慧、財富、名聲、地位等超越了我,我就會對他産生難以堪忍的嫉妒;某個人的名聲、財富等不如我,我就會看不起他,甚至還欺負他、踐踏他;某人在各個方面與我旗鼓相當,我就總想與他一試高下,看看到底誰更厲害。
這些念頭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因爲我執這個罪魁禍首。”假如沒有將五蘊聚合執著爲我,這些痛苦就不可能無因而生,正是由于有了我執,才使衆生深陷輪回無法自拔,並且還要感受人的爭鬥或非人侵擾等損害。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生活受用極其美滿、令人垂涎,但若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就會發現不管是誰,每個人心中都充滿著各種苦楚,這些痛苦到底是因爲什麼呢?究其根源,就是我執在作怪。
爲了鏟除這個痛苦之根,《修心七要》教給我們一個行之有效的殊勝竅訣——修菩提心。依噶當派和甯瑪巴的傳統,每次在修菩提心之前,不僅要先修上師瑜伽,還要修一些積累資糧、忏除罪障的方法。具體來說,無論早上還是晚上,在修行的時候,首先應在佛前供養曼茶羅或水燈香等以積累資糧,然後一邊持誦百字明、金剛薩埵心咒等,一邊觀想依靠猛厲的四對治力,將自己無始以來所造的罪障,全在佛菩薩面前一一忏悔來加以清淨。在前行中,祈禱上師、忏除罪障、積累資糧是必不可少的,這叁者可以涵攝“七支供”的一切功德。所謂“七支供”,即指頂禮、供養、忏悔、隨喜、請轉*輪、請佛住世、回向這七支,它是顯宗積資淨障的無上方便,在密宗同樣也奉若圭臯,無垢光尊者曾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贊言:“以此前行淨相續,明現正行之勝心。此福德果無有量,遍布法界虛空界。”意思是說,通過先修七支供,可以淨除障礙生起菩提心的種種垢染,積累起廣大如虛空的無量福德。
有關菩提心的教言,不僅應牢記于心,而且還要將其付諸于實際。如果大家每天都能修一次,那當然是最好的,但若沒有這個能力,也應該盡量隔一天修一次。尤其是在家居士,長期修行的機會不一定會有,但只要有時間、有能力,就要想盡一切辦法,于短暫的今生中令自相續生起菩提心。而要想生起菩提心,一方面需要對大乘教義聞思修行,另一方面,也應像我剛才所說的那樣,在每次修菩提心前,先修一下上師瑜伽、忏除罪障、積累資糧等前行。否則,倘若缺少了這些環節,即使你每天非常精進地觀修,菩提心也不一定能生得起來。
還有,昨天講的呼吸修法,這裏需要補充一點:呼氣時,要觀想自己的快樂等變成月光般的白氣,從鼻孔呼出融入一切衆生;吸氣時,觀想衆生的痛苦、障礙、疾病等全都變成黑氣,從鼻孔吸入身體,融入心間的“我”。本來,心是一種無形法,不可能真正存在一個“我”,但是依靠這種觀修方法,把他人的痛苦融到“我”的身上,實則爲引發“我”的一種最好方法。以前你從不知道“我”是什麼樣子,傳染病在別人身上時,“我”根本無動于衷,然而,一旦傳染病落到自己頭上,“我”就開始恐懼害怕了,這時所謂的“我”就很明顯地跳出來了。一直認爲自己修行不錯的人,通過這個實驗,也可以看看你們的“我”到底斷除了沒有。以前,法王如意寶在講古薩裏斷法時,有些瑜伽士認爲自己的“我”已經沒有了,于是故意到屍陀林中搞破壞,到一些神山挖地,或在非常嚴厲的對境前做種種損害。這些過份的行爲,引起了非人或護法神的極度不悅,以致天空會突然出現打雷、下冰雹等異常,見此情景,他們心驚肉跳,心想:“哎呀哎呀,這次我肯定完蛋了!”這時,他們的“我”就原形畢露了。
所以,不管你學顯宗還是密法,都應觀察這個“我”到底還存不存在,如果不存在的話,即使別人的傳染病全都轉移到你身上,你也會甘願代受、毫無怨言。然而現實生活中,我與一些居士交談時,經常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這個“我”非常活躍:他們張口閉口離不開“我”,每句話的重點也都是“我”——“願我身上的病全部到別人身上”、“阿彌陀佛,讓我身體健康、讓我快樂、讓我發財、讓我……”,除了“我”以外,“願衆生快樂”的話一句也沒有,即便偶爾有一兩句,心裏也並不是真的這麼想。假如你試探性地問:“讓你快樂和讓衆生快樂,如果只能選一個,你會…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