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山法寶鬘論▪P23

  ..續本文上一頁可原的。”

  誠如這些大德所說,沒有打好無常觀的基礎,一切修法就如同冰上建造房屋一樣不會牢固,終將毀于一旦。同樣的道理,如果一開始就急不可耐地修空性及生圓次第等法門,自認爲境界也比較穩固。諸如一切法無實的覺受、自己原是天尊的覺受以及持風的覺受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然而,由于尚未看破世間而導致一直跟隨今生的瑣事轉,整天忙碌不休,致使對修法的興趣越來越淡薄,與世俗之人同流合汙,從而將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追求現世的利樂上。

  最初看破紅塵、舍棄俗世的人,一切修法就像在牢不可破的地基上造起建築物一樣,一切成果都不會毀滅。由于一開始就沒想爲現世的好處,如此所做的善法必定都是爲了後世的利益,因而極爲穩妥,又是疾速之道,並且修道也不困難。相續中生起了無常的觀念,則菩提心及空性等功德必然會像堆積物品一樣在相續中不斷增長。因此,首先修無常觀非常重要。

  同樣,看破世間的境界也是很高,因爲這種看破塵世的境界完全是由相續中真實不虛地生起了無常觀而來的。正如夏哦瓦格西所說的,無常法深入到正法的內涵,因此是非常高深的法門,口頭上所說的空性和生圓次第等高見並沒有真正深入到正法的內涵,因而並不算深奧。

  所謂的是否深入到了佛法的內涵也是就能否對治煩惱這一點而言的。觀修無常、放下今世是對治貪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煩惱中最嚴重的莫過于癡心,與愚癡相依爲命的眷屬就是貪欲。如果將欲望放下了,那顯然已經進入到佛法的最深層次了。未曾修無常觀,僅僅在形式上裝作修持生圓次第等正見,那是無法壓伏對今生欲妙的強烈貪執的,無論再怎樣觀修,也逃不出世間八法的掌心,相續中一點一滴的善妙證相也不會生起,從這一點來說,當然未深入佛法的本質。抛棄今世平時精進實修無常的人,可避免修法過程中出現違緣。所謂修法的違緣無非是指外在的惡友以及內在的紛飛妄念。外在的惡友當然就是父母親友施主等有可能成爲自己修行障礙的人們。受到他們的控製而使自己的修行摻雜世間八法,得不到清淨修法的機會。盡管遭受重重的阻撓,但是通過觀修無常、放下今世、了知親戚朋友的過患,從而擺脫他們的束縛,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此他們造違緣也害不了自己。內有的紛飛妄念也就是世間八法的繁雜念頭。毅然決然斬斷外在的父母、親友以及施主等的牽連,將世間八法的妄念轉爲道用,遠離惡緣,因而就不會出現世間八法雜念紛紛的情況了,內在的違緣也就害不到自己了。

  如果從不憶念無常也舍不下今世而觀修生圓次第見解的話,內外違緣就會接連不斷地攪擾自己,無論如何,都將身不由己地墜入重重障礙的圍困之中,不能自拔。

  看破紅塵、抛下今生之人的修行是能夠自始至終圓滿的。因爲修行不能究竟之緣就是內外兩種障礙。這兩種障礙均可依靠修無常觀來製服。修行速得究竟的因即是精進,如雲:“一切功德隨精進。”精進之因便是修無常觀。所以說,修行要得以圓滿,再沒有比觀修無常、斷除今生牽纏更殊勝的方法了。不修無常、不舍今世之人即使修生圓次第以及空性也不可能究竟,由于裏裏外外的違緣總是伺機加害于他們,使得修法無法圓滿;再說,修法若無一股勇猛的恭敬心之精進與持久之精進也不可能得以究竟。的確正像夏波瓦尊者所說的“不憶念無常的小僧人繞經時只能喊腳痛罷了”。

  有一位叫路德意西炯尼的修行人向仲敦巴仁波切請求教言,當時,仁波切因爲某位尊者搞世間法而顯得極不高興地說:“尊者,所謂的佛法是要在關鍵的時刻用上。如果在關鍵的時候未能派上用場,那麼在風平浪靜、悠閑自得時說些有關對佛法的相似信心之語言,只是鹦鹉學舌而已。要想使佛法在緊要關頭時用得上就必須多修死亡與業因果。不善業中生痛苦,相反而行定解脫,日日夜夜恒時中,我唯思維無常法。這就是教言你懂了嗎?”這裏所謂的佛法在關鍵時刻能否用得上,其中的“關鍵時刻”指的是,當自己處于現世的父母、親友、施主以及財物等的層層包圍之中的時候。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放棄父母、親友以及財物等一切而自我決定,無有任何所需,如棄毒物般舍棄塵世間的這一切,那就足以說明在關鍵時候佛法已被用上了。相反,如果在遇到父母等外緣的時候,他們說什麼自己就規規矩矩、服服帖帖地跟隨,那說明佛法在關鍵時刻沒能用得上。

  當前,大多數人說“我正在修空性見解”、“我在修生起次第”、“我在修圓滿次第”,如果對這些所謂的修行者、大上師、大法師加以觀察的話,那麼他們只是口頭上滔滔不絕地講經說法,而實際所做的就是維護大大小小的施主們的情面,以收取大量的財物,並且用得來的金銀、松石、珊瑚等財産給自己的兄弟姐妹子孫後代等做裝飾品,購買高檔的衣裳以及大匹的牛馬,讓他們耕種,讓他們經商等等打開各種罪惡之門而毀壞自他,這種現象非常多見。

  有些人只是挂上一個修行人的名字後便拚命地追求世間的利益,這表明他們修法根本沒有深入到相續中而只是口頭上膚淺地說說而已。這樣看來,空性、生圓次第等高難度的法門對自己又能有何利益呢?心相續一如既往,仍處于低級的水平上,這多麼令人失望啊!金厄瓦羅珠嘉村曾經親言:“現今名相的大修行人所探究的教法內容大多數是關于風融入中脈的障礙是什麼這類高深的法門,而對無常法要尋根問底的人甚至比白天的星星還罕見。對于較高法門的斷證功德連一兩天也不能修持的人,不如深究必不可少的基礎法門更好。比方說,現在自己饑餓難忍、瀕臨絕境而來到一位富足的施主家中,結果主人家沒有給你提供解決當下燃眉之急的必不可缺的飲食,反而供養一些有利于將來的金銀財寶。放下無常法不修而去探尋些高法門實與之相同。”

  慕求較高境地的斷證功德,現在自相續中就必須修習不可或缺的無常法與厭離心。如果修持無常觀的話,就已經爲一切修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這基礎上無論是修持慈悲心、空性還是生圓次第等任何法門都會容易的。德熱劄波地方有兩兄弟到格西仲敦巴面前來聞法。敦巴仁波切諄諄教誨說:“在印度聖地,人們都說,佛法的入門唯有一種(無常法門),而外道的入門則有七種。我們如果要修上師的竅訣,那麼什麼是竅訣呢?多修死亡無常、業因果,淨持戒律,穩固地修持慈悲菩提心,千方百計地積累資糧、淨除罪障,這就是竅訣。”所謂的上師之竅訣,必須是使弟子的相續中完整無缺、極爲迅速獲得無謬正道的教言。此中的無謬正道即是說增上生的正道、解脫的正道、遍知佛果的正道叁者相輔相成之義。完整無缺是指增上生的正道、解脫的正道、遍知佛果的正道,證得此叁道的方法圓滿具足、無有或缺。極爲迅速是指順應所化衆生的相續,因機施教。如果對根性下劣的所化衆生傳授高難法門的話,正道就算不上是迅速。爲什麼呢?如果爲根基下劣的所化衆生傳講像圓滿次第一類的高深道法,由于不相合他們的智慧,結果再怎樣精進努力也不可能生起高道的證悟,又因爲最初未從低道開始修持,致使下面道法的證悟也未能生起,如此高低一切道的證相一無所獲,日月穿梭,時光流逝,不知不覺中已來到了鬼門關前,到那時,高道低道的任何功德也沒有顯現,只能赤手空拳地步入後世。就算修行者的根性很高,但如果最初從低道開始引導,由于他的根基較高,用不了多久,低級道法的所有證悟就會在他的相續中生起,從而與他個人相續相應的高級法門的證相也就會更快地生起來。

  因此說,所化衆生的根基無論是高是低,上師示道時都應當遵循由低至高的次第來引導,這也是從清淨的佛陀到根本上師之間的所有大智者大成就者們的法規。

  功德之源

  《藍色手冊》中雲:“人身難得爲先導,加行憶念死亡法,後示十善十不善,修學串習此等法,後恒思維四谛法,當知輪回諸過患,了知如我亦然故,當于有情修慈悲,依此若具菩薩心,彼已擁有諸佛法,廣弘遺囑即此者。”通過得之不易的暇滿人身爲先導,如理觀修死亡無常,這就像邁進正法的入門一樣。如果能夠一心一意修成無常法的話,今生的圓滿之事、金銀珠寶、茶葉糧食以及權勢受用再怎麼高人一籌、勝人一等,自己也根本不會生起“我需要這些、我擁有這些該多好”的念頭。即便有時萌生這樣的妄念,但一經詳細觀察,就能完全認識到這一切猶如草尖上的露珠一樣無有實質,被執爲我所的這些財物以及執著者的我二者也是不能長相厮守的,執著者的我本身在走向死亡即將步入後世的時刻,曾經被自己執爲我所的這一切財産都要像蛻換掉的蛇皮一樣棄之而去。所謂不曾抛下財物能攜帶而行的人,你可曾見過一個。如果說沒有能帶走財物的一個人,那麼自己也不例外,只能放棄一切而離開人世。既然無論如何都要放下而去,那麼黃金與石頭沒有任何差別,親友與怨敵、地位高低也同樣全無差別。總而言之,想到財産、權力、親友等再怎麼圓滿,也對自己毫無益處,這樣對現世的一切生不起羨慕之心,自己已到老態龍鍾之時依然如故修法,那麼這一生的修行必定會究竟圓滿。倘若如此,來世縱然獲得了梵天、帝釋天以及轉輪王的地位與受用,人間天上享之不盡的快樂該擁有的全部都得到了,但是心裏仍舊會想:如果我能永遠不失去這一切,倒也可以。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梵天、帝釋、轉輪王等人天君王的無比安樂福德,享受窮盡,終需墮落惡趣,快樂幸福的時光總是覺得非常短暫,瞬間即逝。可是難忍的痛苦降臨頭上的時刻即便僅僅是喝一碗茶的功夫也會産生如度數年般的漫長感受,教人無法忍耐。在此之前人天的福報什麼未曾得過,可是到了如今,全已銷聲匿迹。同樣,現今的一切也都是虛無缥缈、華而不實的。

  想到這些,對于一切輪回中所謂的美滿之事的貪執便會徹底根除,一刹…

《山法寶鬘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