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爲,我們從早到晚接觸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那就是五十叁參,華嚴把它歸納成五十叁類。你不要以爲善財童子很幸運遇到這麼多善知識,我沒有遇到,其實善知識一天到晚圍繞著你的身邊,你自己不認識,有什麼辦法呢?你沒有法子嘛!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順境裏面我們對于順的體相用、因緣果報事理,如果拿法華經來說十如是,你全都看清楚了,這才叫了了分明;只看到相、只看到事,不曉得性、不曉得理,你不圓滿啊!你看到樣樣看清楚,這才是了了分明,了了分明怎麼樣?自己如如不動,決定沒有在境界相裏頭起心動念分別,沒有;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又了了分明,諸位想想那個境界就是佛菩薩,境界才使我們成就無量的智慧、甚深的禅定。所以修行就是在境界裏會不會用心,佛法就怕你著相,所以大乘佛法自始至終就是破執著而已,離一切分別執著,真相就大白了,這樣才是亦常入佛境界中,這個境界是諸佛如來的境界。
你能入佛境界當中,你不是佛,誰是佛呢?如果我們不會用心,會用心,我們眼前的境界實際的生活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在那裏?就是我們實際生活,見色聞聲無一不是,前面給我們講的“一一塵中塵數佛”,都在爲我們講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全都是事實,都在爲我們轉妙法錀,是我們心裏頭起心動念自己生的障礙,把一切如來的妙法給障礙住了,自己不見不聞,如聾如癡。那麼要入境界,不但一念,要保持你的一念,這樣才行。“如幻解脫及威力”,這一句裏面有兩個意思,如幻解脫是果清淨,解脫是清淨,解脫還如幻,特別是在本經裏,地上菩薩所證的境界幾乎統統都有一個幻字,沒有離開幻的意思。
這是給我們說明十法界依正莊嚴,相有體無,體是空的,所以這個有叫幻有,不是真有,你要曉得一切法是幻有,你的受用就自在了,爲什麼?你不執著了,就是你在一切法裏頭沒有得失的執著,你就不造業了,你就不迷惑不造業,不生煩惱,不受果報,那麼你在一切法裏頭遊戲神通,你自在呀!不是說一切法不能享受,一切法可以享受,應該要去享受,你可不能執著,你執著就生煩惱了。要曉得一切法了不可得,就如同我們作夢,夢是假的大家曉得,爲什麼呢?因爲夢的時間短,醒過來曉得我作了一場夢,原來是假的。如果你在夢中忽然覺悟了我現在在作夢,那你在夢中可以盡量去享受,夢裏頭得到黃金你也不會歡喜,爲什麼呢?你曉得那是假的,你沒有得的觀念。夢裏面夢到老虎要吃你了,你也很慷慨,好吧!我就發個慈悲心喂喂你吧!因爲你曉得假的,我並沒有死,就遊戲神通了。
我們現前的人生實在是夢境,因爲它時間長一點,你還沒有發覺到你現在在作夢,如果你一旦要覺悟到原來這個世間有如夢境一樣的,你對于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也可以盡情地去享受,決定在這裏面不起執著的念頭。我在講席裏也常常說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切萬物,拿現在的話說,我們有使用權,不能有所有權,有所有權就糟了、就壞了;使用權真的,所有權假的,那一樣東西是你所有的?沒有一樣東西是你所有的,你要說你所有的,只是一個虛妄錯誤的念頭,你認爲這個東西是你所有,其實沒有一樣,連身體都不是的,身體也是我們使用的,也不是我們所有的,何況身外之物!爲了所有權爭得頭破血流,一天到晚搞煩惱,不值得!大錯特錯!那叫迷惑顛倒。如果把得失心打掉了,你的煩惱可以說去掉了百分之八十,煩惱去掉百分之八十,罪業也消了一大半。
記住,不是說人到死了,這才曉得是一場空,其實我們每一天晚上都要死一次,你睡著的時候不是跟死人一樣嗎!睡熟的時候,人家把你身體擡走都不知道,每一天都要死一次,你還不覺悟!當你睡熟的時候,這時候想想那一樣東西是你的?你所有的東西在那裏?你已經去作大夢去了,這個現實世界你完全已離開了,你的夢境當中現了,這個世間隱了,就跟一現九隱的道理是一樣的;你睡著夢境現前了,我們這個世界隱了,這個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是你自己的。諸位常常去想想這個道理,你才能真正體會到菩薩如幻解脫,他一切受用得大自在,絕對沒有一樣他所占有的,包括他的身體,身體也不是自己,那麼什麼是自己呢?再告訴諸位,盡虛空遍法界無有一法不是自己,這是太妙了,太奇妙了,這個你也不容易體會,也很難懂得,我們還用作夢作比喻。
如果你一旦發現了我是在作夢,你想一想夢中所有的境界是不是都是你自己?夢是你自己心變的,那麼夢境裏頭那一法不是你自己,夢中有你自己的人,也有別人,也有山河大地,你想想看那一樣不是自己!這個時候全心即夢,全夢就是心,心是體,是能變;夢境是所變,是相分,是現相。佛法裏面常講的,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是講心,能變的是心,是真的,所變的大境是妄的,真妄不二,真妄一如,入這個境界就叫證得了清淨法身,法是萬法,萬法就是自己。
所以到了一念、一心,這個一心講理一心不亂,到理一心不亂的時候,他是什麼是自身?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這叫法身,法身不生不滅,我們那一個都有法身,可惜你迷了法身,悟的人是悟法身,迷的人迷法身,所以說迷悟不二。迷的是這個,悟的也是這個,並沒有說悟了會多一個,沒有,迷了會損失一點,沒有;你迷的時候一樣也不少,你悟的時,一樣也不多,也沒有增加一點兒,迷悟不二啊!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講這麼一樁事情,入這個境界得大自在,解脫就是自在。及威力,這一句就是講受用淨,威是威德,也就是能力,不可思議的能力,這個宇宙萬有沒有一樁事情你做不到的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是自性的本能。
譬如我們常常讀西方淨土,華嚴經裏頭所顯示的更不必說,西方淨土常講的那邊是七寶池八功德水,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衣食自然,想吃什麼東西,這個東西馬上就擺在面前了,這就是威力。吃完了之後,它變化掉了,也不要去洗就沒有了,吃完了就沒有了,也不要洗碗洗碟子,用不著。這個道理今天科學家的能與質的轉變,我需要用了,把能力變成物質,我來享受;我不要用了,物質馬上又恢複能力,沒有了,這個多自在!我們今天科學家曉得這個理論,但是不知道怎麼變法,佛告訴我們怎麼變法呢?一心就能變,我們現在用妄心,不行,變不出來,一心就恢複這個能力了。我們今天遠一點距離要坐飛機,還要飛上多少個鍾點才能到,你看用一念,盡虛空遍法界一念之間他就到達了,不須要藉任何機械,一念之間就到達了,這個地方身體不見了,那個地方身體現前了,妙啊!實在太妙了!速度是遠超過了光速,這說的威力,威力清淨,所以在這個裏面是無有一法而不清淨。
這兩首偈可以說把淨土的體相用都給我們說出來了,注解希望諸位自己去看。再看下面一首,“于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一世莊嚴刹,十方塵刹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這是講“承事願”,就是親近諸佛如來,或者我們講親近一切善知識,意思都一樣的。前面這一首完全講境界,“一毛端極微中”,這是太小太小了,前面我們說過微塵,微塵已經很小很小,在金屬裏面可以通過的;金屬我們現在講密度最大的,在這麼大的密度裏面它還是可以自由通過,沒有障礙,可見得微塵之小。極微比微塵更小,在佛法叫鄰虛塵,沒有比這更小了。微塵再分就叫做極聚極微,極聚極微再分就是極微之微,此地就是極微之微,佛法常講的鄰虛塵,與虛空做了鄰居了,就是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沒有了,就是虛空了。
這樣的微塵裏面還出現叁世莊嚴刹,刹是刹土,刹是叁千大千世界,就是佛的教化區,清淨莊嚴的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在那裏?在極微之微的裏面,極微之微的微塵沒有放大,大千世界也沒有縮小,大小不二,這個品題就是入不思議境界,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我們應當要相信這是一個事實,絕不是妄語,是佛的現量境界,不是從理論上推測的,確實是現量境界。“十方塵刹諸毛端”,像前面所說的那是一毛端出現的叁世莊嚴刹,十方像這樣的毛端極微是無量無邊,這些毛端極微之中所現的當然是無量無邊的叁世佛刹,普賢菩薩說他都能夠深入,都能夠參與去莊嚴諸佛淨土;像我們念回向偈莊嚴佛淨土,他是每一尊佛的淨土他都到了,一個也不漏,諸位要曉得這些都是從一心裏面所顯現的,一心是寶啊!世間那些財寶是假的,一心是真正的寶,應當要修一心。
“所有未來照世燈”,照世燈就是指佛,佛的別號。“成道轉法悟群有”,這些諸佛示現成道的時候,像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示現成佛之後必定就是教化衆生,轉法錀,轉法錀就是教學,前面跟諸位說過了,教學的目的是覺悟群有,有就是指衆生。衆生,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我們常講這叁有;有是有業因,他就要受果報,你有欲界的業因,你就到欲界去投生受生;你有色界有,那你就到色界天去做色界的天人,所以稱之爲群有,佛說法令叁界六道一切衆生開悟,這是佛陀教學的目的。“究竟佛事示涅槃”,教學圓滿了,教學這個事情完畢了,最後示現入般涅槃。那也許有人要問了,我們這些人都還沒覺悟,佛爲什麼不常住在世間,教了那些人,把我們漏掉了,他怎麼可以說是教學圓滿了呢?教學究竟了呢?諸位要知道佛來這一次,當時講根熟的衆生,他的對象是那些人,那些人個個都得度了,他教學就圓滿了,我們這些人根性太生疏了。
好像譬如我們種果木樹,我們今天到果園去采果子,我們一看樹上那些熟了,我們就先采了,采完了,我們就回來了,還有沒有熟的,等下一次再去。那麼釋迦牟尼佛當年出世的時候住世八十年,應該得度的就是根熟的衆生,一個也不漏統統度了,剩下我們這一些生果沒有熟呀!所以…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一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