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食,比丘在城中或其附近或大路上化緣,當享用她的食物時,即犯此向彼悔。
二、于白衣家其他比丘尼特授予食者:在迎請僧衆的施主家中,比丘尼安排,不讓按次序供僧,而顧及情面地說“供養這位、供養那位”。當時一位比丘也未加製止,如此凡享用食物的所有比丘均犯此向彼悔。
叁、從僧衆已與學家羯磨之施主家受食者:因有某種必要,僧衆心願相同以啓白羯磨規定不能到某某施主家去化緣。若有屬于此戒律範疇內的比丘向那位施主化緣些許葉子之類的應時齋飯享用,則犯此向彼悔。
四、于有恐怖處未觀察有無盜賊而受食者:在離城區一聞距的危險之處,受僧衆差遣的比丘心想:保護僧衆與施主免遭損害有什麼用呢?于是未看守森林等,而向其他人家化緣應時之食享用,則犯此向彼悔。
第五、惡作罪:由于罪業細微,因而稱爲惡作。數量如總結偈中所說共有一百一十二種,分爲九類。
裙不齊圓過高下,裙邊上翻如象鼻,
如香囊與蛇頭狀,上衣不圓高低十。
第一類十著衣聚:僧裙上下邊不齊不圓、僧裙高過膝蓋而穿著、僧裙過于向下以致觸及髁骨、裙角過長如同象鼻、臍上裙邊翻下如多羅葉形、于腰縧中作成豆團形、腰帶上伸出如蛇頭形,此七種是穿著僧裙所犯的惡作。上衣不圓不整、穿著過高、穿著過低,此叁種是由穿著上衣所犯的惡作。
未護眼散衣不整,遠視纏頭與撩衣,
披單至肩手拊肩,抱項跳行與跨行,
蹲行舉踵以趾行,搖身掉臂手叉腰,
搖頭比肩攜手行,不爲行走二十聚。
第二類二十行走聚:未以正知正念防護身語、未整齊著衣、大聲喧嘩、左顧右盼、遠視過一轭木、以衣纏頭、撩裙露形、抄衣至雙肩、兩手拊肩行、兩手抱項後行、跳躍而行、大步跨行、下蹲而行、舉踵以趾行、兩手叉腰行、搖身行、掉臂行、搖頭行、比肩行和攜手行。斷除此等,如法行走。
未請未察縱身猛,伸足交足與翹膝,
斂足舒足露形坐,斷此坐姿之九聚。
第叁類九坐聚:施主未請坐而坐、未觀察有無含生而坐、放身猛坐、交足而坐、翹膝而坐、過斂足而坐、舒足而坐、露形而坐。斷除此等,如法端坐。
未如法受過滿缽,菜飯等量未次第,
食尚未至即伸缽,以飯覆羹未觀缽,
于他器上伸缽受,此等即八受食聚。
第四類八受食聚:未如法而受、過滿缽受、菜飯相等受、未次第受、未用意觀缽而受、食未至即伸缽、爲欲多得故以飯覆羹、于食上伸缽。斷除此等,如法受食。
大小食團相違食,未如量食先張口,
口中含食而言語,則則食與加加食,
呼呼食與瀑瀑食,伸舌分米毀過食,
填頰彈舌齧半食,舐手刮缽振手食,
振缽食作塔形食,食時斷此二十一。
第五類二十一進食聚:未如法而食、極大食團、極小食團、未如量食、食未至口先張口待食、含食語、食酸食發則則聲、食甜食發加加聲、食冷食發呼呼聲、食燙食發瀑瀑聲、舒舌食、散食即一粒一粒地拾來食、毀訾食、填頰食如猴包、彈舌作聲食、齧半食、舐手食、刮缽食、振手食、振缽食與作夥食佛塔形而食。斷除此等,如法進食。
輕慢觀缽汙手觸,水器未問濺汙水,
殘食置于缽中棄,險岸陡坡露地置,
層級四處置缽盂,險岸陡坡層級洗,
站立逆流缽取水,斷此用缽十四聚。
第六類十四受用缽聚:以輕慢心觀比其他比丘之缽、以汙手提淨水瓶、以汙水濺他比丘、未問舍主在衣舍內棄洗缽水、以殘食置缽中而棄、地上無替墊而安放缽、險岸邊安放缽、層級處安放缽、陡坡處安放缽、于險岸邊洗缽、于陡坡處洗缽、于層級處洗缽、立洗缽、以缽逆流取水。斷除此等,如法用缽。
二十六種說法聚:聽者立臥己低坐,
前行自行道邊緣,覆頭手抄披單者,
拊肩抱項戴頂髻,戴帽冠鬘纏頭者,
乘象馬與轎車者,著履拄杖持蓋者,
持兵器劍弓箭者,披甲者前不說法。
第七類二十六說法聚:比丘對非病人聽者說法時,人坐己立、人臥己坐、人在高座好座(己在下座惡座)、人在前行己在後行、人在道中己在道外、未病覆頭者、爲單抄衣者、爲雙抄衣者、爲拊肩者、爲抱後項者、爲著頂髻者、爲戴帽者、爲戴冠者、爲戴鬘者、爲以布等纏頭者、爲騎象者、爲乘馬者、爲乘轎者、爲乘車者、爲著屐者、爲拄杖者、爲持蓋者、爲持兵器者、爲持劍者、爲持弓箭者、爲披甲者。斷除此等,如理說法。
所謂叁種奉行聚,不站立解大小便,
水中以及青草上,不棄糞便唾液涕。
第八類叁奉行聚:奉行叁清潔之事:除病者外,不站立大小便;不棄大小便及涕唾于水中;不棄大小便及涕唾于青草上。斷除此等,如法奉行。
最後一種攀登聚,即不攀過一人樹。
第九類一攀登聚:除了遇到老虎等災難外,不許上樹過一人高。
辛二、旁述:
尼八他勝廿僧殘,舍墮罪有叁十叁,
單墮一百八十條,向彼悔罪有十一,
惡作一百一十二,共有叁百六十四。
比尼丘戒,非梵行等共同四他勝,以淫心抱觸男子、以淫心仰臥男子身前、明知故隱同伴尼犯他勝、身語拒絕衆所擯除比丘悔過來請寬容四種不同之戒,共有八種他勝罪;作媒嫁等共同七種、加上取輕重等不同十叁種,共有二十僧殘罪;持缽、離衣、積蓄等共同十九條,持余缽過夜等不同十四條,共有叁十叁舍墮;故妄等共同七十二條,受近圓戒後未滿十二年而作他人上師等不同有一百零八條,共有一百八十單墮;從僧衆已與學家羯磨之施主家受食者共同一條,化緣乳品、酸奶、酥油、油餅等不同十條,共有十一條向彼悔;除施主未請坐而坐與不淨物灑于青草上以外與比丘相同的惡作有一百一十條,僧裙露腰、以貪心去往他家不共兩條,共有一百一十二惡作。比丘尼戒總共有叁百六十四條。但在此藏地,無有比丘尼戒的傳承,因此僅略而言之。
庚二、同品應守學處:
應守學處圓修法,長淨安居與解製,
衣事皮革舍宅事,藥等事于別論知。
通過完全淨除過患之方式增上叁學的方法有十七事,其中增長對治學處、淨除罪業的長淨事有十一種必要。無論是早安居還是晚安居都有叁個月,在此期間不說他過、不分財物,此爲安居事。安居結束時解開此等規定,爲解製事。爲勝過在家人與外道並憶念戒律,免遭嚴寒酷熱而依靠如理的方式等穿著不墮兩邊的衣裝爲衣事。宣說它的特殊情況爲皮革事。如何使用僧衆宅舍等,爲舍宅事。宣說爲利于不同疾病的四藥用法,爲藥事。等字所包括的其他事在頌詞中未說,詳細內容當從其他論典中了知。
在此,簡略說明上述的總義。如《毗奈耶經》中雲:“出家事與長淨事,安居解製皮革事,藥衣張羯耶那衣,僑賞彌事羯磨事,紅黃時非時所攝,以及行履別住事,中止長淨舍宅事,诤論止息僧诤事。”共講了十七事。
一、出家事:要宣說一切出家的學處就必須先講得戒的補特伽羅如何得戒,這一點前面已講過,在此不贅述。
如是能守護所得到的學處之事有八種,圓修學處有叁事,即長淨、安居、解製。
二、長淨:爲了淨除以前所積累的罪障、清淨心與智慧而作的寂止長淨。方法:首先對治貪心修不淨觀:如雲:“浮腫蟲啖想、紅青黑腫想、啖食焚焦想、離散壞爛想。”對治嗔心修慈心,對治癡心修緣起法,對治分別念,如雲:“修數呼吸法、隨行安住法、轉變分別念、真實許六種。”這時宣說了憶念呼吸的修法。經中雲:“心安住、能恒住、能數住、趨近住、能調伏、能寂滅、最滅盡,能一緣、能入定。”以九種住心方便息滅欲界心以後修四禅四無色正行的寂止以及正念住等叁十七道品。
爲了後世而在即生中禁防煩惱、清淨戒律作順法長淨。方法:忏悔罪業、不再就犯、加持直到教誡不放逸等。如果有未參加者,則作取同欲等前行法即是加行,之後僧衆同心誦《別解脫經》爲正行。
定時長淨:按照曆算,鬼宿月(藏曆十二月)、翼宿月(二月)、氐宿月(四月)、箕宿月(六月)、璧宿月(八月十六至九月十五)、昴宿月(九月十六至十月十五)等月份下弦十四日所作的爲十四日長淨,一年中有六次十四日長淨。十五日長淨在上述月的上弦有六次、其他六月的上弦下弦各有六次。一年總共有十八次十五日長淨。
不定時長淨有叁種:在開光等吉祥之時所舉行的長淨叫吉祥長淨;爲了製止已出現傳染病等災害或者爲了避免災難出現而作的長淨稱爲息災長淨;爲和解僧衆分裂而作的長淨,稱爲和合長淨。
在特殊情況下,如果比丘只有叁位以下,那麼一直要等待,或者到舉行長淨之處去,或者以長淨作加持,如果只有自己一人,那就念誦叁偈半的長淨偈。
叁、安居:如雲:“避免譏諷斷害生,斷身命害修破損,增聞法等瑣事鮮,解製張羯恥那衣。”安居有此中所說的八種功德。安居方法有兩種,如薩嘎拉所說:“牛宿月(藏曆六月十五至七月十五之間)初一,前安居爲主。室宿月(七月十五到八月十五)初一,共稱晚安居。”無論是早安居還是晚安居,在半月之前就開始複修、清掃經堂等,爲遠預備;無論承諾早安居還是晚安居,那一月已滿,于十五日作長淨儀式,賜予舍宅等直到承諾,令大家知曉,爲近預備。正行從下弦月初一開始,清晨在比丘前念誦叁遍安居偈而承諾。如果無有特殊的對境,自己立誓也可以。在安居期間,有六種要守護的誓言,如雲:“立誓不離自地點,精勤聞法不挑撥,複修破損長安住,遠離舍墮于此二。”應當認真護持安居戒。
四、解製:固定時間在七日等之前,讓附近地方知道即將解製等爲遠預備;如果是早安居,則在婁宿月(藏曆九月),如果是晚安居,則在昴宿月(藏曆九月十六至十月十五)十五日上午僧衆聚集後作忏悔、叁常念直到沙彌忏罪之間依照長淨儀軌而舉行。如果有不能參加者,那麼就要到僧衆前取同欲、取解製而宣說,加持同罪,請大家專注解製,這是近預備。正行時爲僧衆發草,念誦叁遍解製偈,並作財物解製。對于解製,以對境、物質、…
《戒律輯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