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前宣講過的一切續部。
以結集等方法弘傳的情況:在須彌山的東北揚柳宮,九億六千萬菩薩聚集一堂,由金剛手菩薩結集、宣說一切續部。《時輪根本續》由月賢尊者結集,金剛藏菩薩結集《二觀察續》,, 《金剛空行續》由金剛亥母作結集……,總之這些續部是由請求者的諸位眷屬結集的。本師與結集者顯現上是異體,實際上無有二致。《成密續》中雲:“傳講續者意金剛,說者集者均爲彼。”
若問:那麼,《授教王經》中雲:“引導衆生之叁乘,必是世尊所宣說,因果任運自成行,正覺不從他處尋,爲何不說了義乘?”“于因信解者,轉因*輪後,金剛乘捷徑,未來時出現。”這不是已經說明果乘佛只是授記了,並未直接宣說嗎?對此作答:那只是說密法在人間未普遍公開而己,並不是指根本未宣說。依靠前面所說之理也能夠了知這一點,所謂的授記後來出現密意是指將來廣泛傳播。
按照前譯派的觀點續部在人間興盛的情況:如《集密意續》中雲:“吾已涅槃後,二十八年時,叁十叁天處,教主勝心天,降臨于人間。南瞻東方隅,人中具緣種,名爲國王匝,出現祥預兆。紮謝堅山上,金剛手現前,傳于五聖賢,羅刹境主等。”佛陀涅槃後二十八年時,聖種五賢依靠各自的神通神變彙集在斯裏蘭卡的瑪拉雅山頂,發出二十叁句悲哀之詞,結果密主(金剛手)現前,爲聖種五賢等大多數聚集于此的持明者宣說了曾在密嚴刹、兜率天、叁十叁天弘揚的密乘。慧方便羅刹用琉璃溶液寫成金函,以密意七妙力的方式隱藏于虛空中。當時,依靠此伏藏的加持,薩霍山的國王匝夢到七種稀奇夢兆,依此緣起,結果瑪哈約嘎續部經函落到屋頂。此外,智雅等其他續部也分別落到各處。在邬哲雅那境內嘎繞多吉在金剛手菩薩前直接聽聞阿底約嘎續,並作結集,撰成經函。所有修部(八大法行)以前曾經在密嚴刹土聖地由勝尊黑日嘎以法性自聲宣說,密主金剛法自己顯現在九聖聚壇城中,最初以語言結集,之後才立成文字,同時又撰著了诠解密意的五教(大悲護持長住教、行爲神變天尊教、事業究竟修行教、密宗了義教、開啓密門燈教),交付與自在空行母。她將總的續部與分別的續部分開,裝于各自的寶箧中,伏藏于能樂塔處,後來將八寶箧分別交付與獲得大成就的八大阿阇黎,總的寶箧仍舊隱藏,最後由持明者蓮花生大師開取,傳授予九位或二十五位心子……。
印度藏地的智者成就者們對各續部的密意加以诠釋、廣泛弘揚。按照《集密意續》中所說“密意持明與耳傳,如來菩薩瑜伽士,乃至補特伽羅間。”
前譯派自宗的遠傳教法部與近傳伏藏部是通過此續中所說的叁傳承,再加上囑咐授記傳、發願灌頂傳、空行印持傳這六種傳承的方式一脈相傳,這是共同承許的。
後譯新派的宗軌,邬金國王恩劄布德將所有續部立成文字,爲當地的一切衆生宣講,最後包括細微生靈在內全部變成虹身,整個地方空空如也,成爲汪洋,遍滿龍類。密主又爲這些龍類傳授續部,使它們相續成熟,次第轉變爲人,到大海岸邊,形成城市,通過修持全部獲得成就。他們的兒女們變成了空行勇士勇母,于是便形成了人們共稱的邬金空行洲。如此一來,大海也幹涸了,自然出現黑日嘎殿堂,在其庫房裏保存著所有續部經函,後來持明成就者們從該地以及香巴拉等其他地方迎請,逐步弘揚開來。諸如此類的源流雖然不可估量,但未加廣述,此論中對外續部只是籠統提及,爲了實修而主要宣講了內叁續總誓言的戒條。
丁二、所受戒之本體:
本體叁門由方便,智攝戒條依各宗。
若問:所實修的密乘戒的本體是什麼呢?以能護殊勝方便智慧攝持的大樂智慧加以防護所護之叁門細微習氣以及執相之分別念的心及其種子並且通過自相續獲得灌頂而得到的密宗戒律。自相續受持目視大樂、發笑大樂、擁抱大樂、雙運大樂智慧的差別依照四續部各自的觀點。
丁叁、分類:
事行瑜伽無上四,十四墮罪各數定。
參閱時輪金剛說,無上之宗廿五戒,
十四根本五部戒,粗墮與大圓滿軌。
如果對此密宗戒作分析,則事、行、瑜伽、無上四續部中十四條根本墮罪各自均是定數,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在具德《時輪金剛大疏》中有宣說,請參閱。外叁續的所護戒條歸納成偈頌即:“事續十四根本罪:誠信叁寶與密宗,信解大乘敬師友,不嗔他尊供自尊,不贊他論供賓客,不舍慈心勤利他,精進念誦護誓言,密續不傳非法器,護持證悟密宗續,違犯則爲根本罪,依密總續而禁戒。行續十四根本罪:十不善業爲所斷,正法以及菩提心,縱遇命難亦不舍,莫以吝啬不布施,不害衆生若違越,《現菩提》說根本罪。瑜伽十四根本罪:五部誓言次第爲,皈依殊勝叁寶尊,受持鈴杵手印師,慷慨發放四布施,受持戒律勤供養,即是所斷余他勝,《大現真如續》中說。”
此處主要宣說無上瑜伽部的二十五條戒律、共同與殊勝五部戒、總續部中共稱的十四根本戒、彼支分粗墮,大圓滿教軌中的根本支分誓言在下文中也有闡述。
丙二、未得戒者得受之方法:
初說未得得戒法,彩粉密處之壇城,
世俗勝義菩提心,如是四種壇城中,
瓶密智慧四灌頂,次第賜與具相徒。
一般來說,灌頂有基灌頂、道灌頂、果灌頂叁種。其中基灌頂:風脈明點的本性與四灌頂的功德是不可分割而存在的,如續中雲:“自若無灌頂,灌頂豈能得?于荞麥豆米,灌頂無果現。”道灌頂:是由金剛阿阇黎授予的灌頂,下面再作說明。果灌頂:最終現前果位時,雖說不需要依靠儀軌而得世俗所攝的灌頂,然而就像因乘中所說的佛地具有斷障發心一樣,在四身本體中可以安立果灌頂的名言。道灌頂:自己僅僅本來具有這樣的基灌頂還不夠,譬如,雖然具有種子,但如果人力、水肥、溫濕的外緣不具備,則不能成熟苗芽。同樣,如果未得受能成熟的灌頂,就無有直接生果的能力。
(道灌頂又分爲基、道、果叁灌頂:)最初未得者新受的灌頂是基灌頂,之後上師賜予灌頂,自己趨入壇城受灌頂等,稱爲道灌頂。十地末際,依靠報身佛灌頂而淨除細微習氣,從而本師、眷屬成爲無二無別,這是果灌頂。
在此宣說基灌頂與道灌頂的得受方法:本來,自性智慧壇城、殊勝等持影像或幻化壇城、覺性覺受壇城、殊勝影像壇城四種之中前叁種依次是上師圓滿佛陀賜予十地菩薩的灌頂、十地菩薩授予見道、修道菩薩的灌頂、見道修道菩薩傳與究竟資糧道加行道功德者的灌頂。
接下來,廣說最後一種殊勝影壇城的灌頂,此灌頂是爲了成熟不能趨入前叁種壇城的補特伽羅相續而傳授的。關于灌頂者金剛阿阇黎的法相,《集密意續》中雲:“穩重調柔無谄诳,通達密續之修法,擅長繪畫諸壇城,十種真如皆當知。于諸有情施無畏,恒時喜愛大乘法,彼即稱爲阿阇黎。”具足此等續部中所說之法相的上師依靠任意壇城進行四灌頂。第一寶瓶灌頂,《八大法行集善逝灌頂儀軌》中雲:“于何壇城中,上中下所說,叁壇城灌頂。”趨入花束、唐卡、彩粉叁壇城,或有些利根具緣者首先即趨入阿阇黎身壇城也可以。此外,叁殊勝灌頂通常而言是依靠自性真如身脈壇城、不同的是第二灌頂依靠密咒真如文字密處壇城,第叁灌頂依靠本尊真如世俗菩提心壇城,第四灌頂依靠智慧真如勝義菩提心精華智慧風壇城,有此四種。灌頂的方式:伏地、寶瓶、本尊像、弟子等事先作好准備,其後上師自己趨入壇城,爲了使弟子堪爲法器而令入壇城,受持誓言戒律。
淨醒夢酣睡雙運,所生叁門所知垢,
生次絕火喻義智,修得叁身具能力。
初叁處觀叁金剛,最終四灌圓滿時,
獲得持明密戒後,承諾精勤守誓言。
灌頂正行:(寶瓶灌頂,)阿阇黎身金剛住于化身本體與壇城本尊無二之中,從中幻化的本尊與從自性刹土迎請的天尊這一切均具足叁清淨相而住。上師將弟子與灌頂聖物觀想爲本尊,融入智慧尊者,灌頂物的所有聖尊化光後變爲各灌頂物的形相,再持此灌頂物而進行覺性五灌頂以及方便金剛禁行灌頂即弟子之六灌頂,加上方便生金剛阿阇黎灌頂寶瓶灌頂,正行時賜予這七種灌頂,包括彼之分支結行均已完畢,從而領受現空無二智慧。
(秘密灌頂:)金剛阿阇黎語金剛住于佛父佛母雙運報身本體中,迎請諸佛融入後通過雙運喜愛等安住于菩提心本體白紅甘露密處,弟子直接從上師父母密處取甘露,或者,如果無有這種能力,那麼上師就用鏡柄沾取甘露而放在弟子的舌頭上而融入心間,賜與秘密灌頂,從而領受明空離說智慧。
(智慧灌頂:)金剛阿阇黎意金剛住于法身本體中,依靠弟子佛父佛母雙運而賜與智慧灌頂:智慧尊者融入後上降四喜的方式而降下,達到金剛寶瓶時無漏而持,從而領受空樂無二智慧。
(句義灌頂:)阿阇黎智慧金剛住于本性身本體中,第叁灌頂時的四喜圓滿後以方便逆返,從中究竟下固十六喜時,領受俱生智慧,這是第四灌頂。此灌頂有僅是以詞句直指智慧之句灌頂、相續中生起大樂智慧殊勝等持之義灌頂、依靠明妃引出覺受的所依灌頂、修習彼的道灌頂以及究竟的果灌頂五種,將這些灌頂次序不亂以間斷或連續的方式依次而賜予具有能自利的信心與能利他的精進者、能無有取舍地享用五甘露等殊勝誓言物、能修自加持之道的禁行者、風脈明點堪能並能依止手印明妃的禁行者、能遠離取舍無二安住的平等禁行者具足法相的弟子。續中雲:“了知信勤禁行者,應當次第而賜予,利益力量之灌頂,以悲不令唐捐攝。”
如是灌頂次第滅盡醒覺時的粗大顯現、夢境時明點被風所動的細微顯現、酣睡時不分別一切的意明點以及雙運時安樂境界中的所有分別識聚,也就是淨除四階段所生的粗大身、細微語、極細微意叁門以及最細微阿賴耶的一切所知垢。此外,依次摧毀蘊魔、煩惱魔、死主魔以及貪執對境的天魔而清淨業障、煩惱障、粗大所知障、細微所知障的所有習氣障。通過灌頂賜予弟子這種能力…
《戒律輯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