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戒律輯要▪P28

  ..續本文上一頁法。

  五、具足信心並希求法義的弟子請教法義,不予以正面回答,反而講些其他的法門。

  六、在誹謗密宗見行的真實聲聞或者尋思者當中居住滿七日。

  七、不具備密宗瑜伽真如智慧而自我標榜爲持密金剛持。

  八、對于不能堪爲講竅訣法器而想求法的人,在非時傳講甚深赤裸覺性之義。

  以上八種即是支分八墮。

  己二、旁述:

  未曾依修等而行,灌頂開光事業等,

  于信外法示身印,于具二戒佛製者,

  說無必要令違越,此等粗墮有多種,

  然而謂此罪輕微,乃爲時輪金剛說。

  此外,自己從未曾進行念修等而想爲弟子灌頂、對叁寶所依開光、舉行火施之事等,並著手進行;對于雖然不是畏懼深法的種姓但信解外因乘法門的補特伽羅,在無有必要的情況下顯示身手印;對于獲得了別解脫戒菩薩戒的密宗者在不是會供、火施等特殊必要的情況下令他們違越過午不食等佛製罪。對于諸如此類粗墮的認識、次第、數量均不一定,支分不具全的惡作等罪業雖有許多,然而由于罪過輕微,而在此未作詳細闡述。如《時輪金剛大疏》中雲:“墮罪雖有許多,然懲罰極爲輕微……”

  這以上新舊派共同的所有誓言均已宣說完畢。

  戊五(宣說大圓滿之誓言)分叁:一、總說與根本誓言;二、別說支分二十五誓言;叁、旁述特殊誓言。

  己一、總說與根本誓言:

  尤其前譯大圓滿,根本誓師身語意,

  各分九類二十七,支分誓言二十五。

  接下來闡述在新續部中未提及過殊勝前譯大圓滿爲主的所有續部中宣說的戒軌。一般來說,誓言梵語爲薩瑪雅,引申義爲對所立下的誓願不能違越。《普集續》中雲:“難越金剛誓言永守護。”也有以守護利益無窮、未護危險極大而安立爲誓言的。《集黑日嘎續》中雲:“若未違越成殊勝,違越被焚稱誓言。”如果詳加分析,前譯派所有的不同續部可以包括在續、教、竅訣叁者中,這其中均宣說了總誓言、別誓言與特殊誓言叁種。

  所謂的總誓言實際上就是指別解脫戒、菩薩戒以及外續部這些戒共稱爲有守護界限的一切誓言。《集樂寂靜續》中雲:“別解脫與菩薩戒,事行瑜伽續之中,宣說所護任何戒,即是共同總誓言。”第叁特殊誓言在下文中有講述。

  別誓言:一切續部的根本《大幻化網根本續》中所說的五根本誓言與十支分誓言中前者可包括在此處宣說的根本誓言中,後面的十支分誓言就是指此處的二十五種支分誓言中不舍與應取兩種誓言,除此之外再無其他。一切聖教的根本《集密意續》中所說的根本叁誓言與二十五支分誓言中的前者也包括在此處所說的誓言中,後者也與此論下文要講的二十五誓言意義一致。由此可見,此論中已宣講了竅訣阿底約嘎的所有誓言。

  大圓滿誓言也分爲頓根者無守之誓言與漸次根機者具守護界限之誓言。其中頓根者之誓言,如《寶聚續》中雲:“超越護界之誓言,自成無有唯一等。彼等相輔相成也。”也就是說證悟諸法本來無有取舍而安立超離取舍守護界限的誓言。漸根者之誓言:按照《誓言莊嚴續》中所說來講,根本誓言是指自己的叁門印持爲與諸佛總體上師之身語意金剛無二無別,或者說革日(上師)有沈重之義,如果失毀,則難以清淨,以此得名。如若分類,則身語意每一種都可分內外密叁種,共有九種。

  一、身誓言中叁種外誓言:即斷不予取爲外外誓言;斷非梵行爲外內誓言;斷除殺生爲外密誓言。身之叁種內誓言:不诋毀父母、道友與自之身體爲內外誓言;不诋毀法與補特伽羅爲內內誓言;不以毆打苦行輕侮、折磨自己的身體爲內密誓言。身之叁種密誓言:不毆打或准備毆打金剛道友的身體、不诋毀其裝飾爲密外誓言;不侮辱上師的空行母爲密內誓言;不踐踏上師的身影在其前言行謹慎爲密密誓言。

  二、語誓言中叁種外誓言:斷除妄語、斷離間語、斷粗語。叁種內誓言:不誹謗說法者、不誹謗思維法義者、不誹謗修持實相者。叁種密誓言:不輕侮違越金剛道友之語、不輕侮違越上師手印及侍者之語、不輕侮違越上師的一切言教。

  叁、意誓言中叁種外誓言:斷除害心、斷除嗔心、斷除邪見。叁種內誓言:斷除放逸草率的邪行、斷除沈掉歧障的邪修、斷除常斷邊執的邪見。叁種密誓言:斷除每日每座不作意見修行、斷除不觀修本尊、斷除不觀修上師瑜伽及對道友不修慈心。總共有二十七誓言。

  成爲根本誓言的助伴或方便的支分誓言有二十五種,分爲五類。

  己二(分說二十五誓言)分叁:一、應行行爲之誓言;二、應知見解之誓言;叁、應修修持之誓言。

  辛一、應行行爲之誓言:

  殺生邪淫不予取,妄語绮語五應行。

  貪嗔癡慢嫉妒五,即是五種不舍誓。

  大小香精人血肉,此乃五種應取誓。

  第一類:具有善巧方便者在無有自私自利貪執的情況下,如果爲了利他,則如前一樣按照直接意義行持降伏、雙運、不予取與說妄語,爲了改變剛強難化的衆生相續等而說绮語。從隱含意義而言,使分別念風滅于中脈的殺生、不予取明妃的甘露、依雙運而修不變融樂的淫行、從現而無自性的輪回中解脫的妄語,證悟無說之義毫無隱晦而談的绮語,此等爲五應行誓言。

  第二類:就直接意義而言,對于貪、嗔、癡、慢、嫉這顛倒的五毒,不必像聲聞乘那樣將它們視爲怨敵而斷除,由于諸法各自本體爲空性,因而所斷的實法不成立,如陽焰水不需要築水壩來防護一樣。《金剛續》中雲:“諸惑如幻本體空,知自無明自性解。”如果以方便攝持,那麼盡管享用五毒,但不僅不會受到束縛,反而成爲解脫的捷徑,因此也不必斷除,如同進入耳朵裏的水要用水引出一樣。《大海續》中雲:“煩惱道爲大清淨,方便欲妙殊勝飾,一切遊舞依彼等,速成吉祥黑日嘎。”五煩惱本來即是五部五智慧的自性,爲此也不需斷除,猶如想得到油就要榨芝麻一樣,阿阇黎蓮花生大士在《方便絹索續釋》中說:“癡心是毗盧遮那佛之誓言,何以故?無明無所斷,覺性無所成,于法界中一味一體之故……”從隱含意義方面來講,真實的五毒,即是指證悟諸法爲等性、見解無有偏墮、行爲無有取舍辨別的癡心。如是對未證悟此理者以無緣大悲攝受的貪心、以各別自證智慧摧毀邪妄的嗔心、證悟等性見解不畏一切的我慢、二取見行等性境界中不容納一切的嫉妒,如此依靠證悟修習的方便而不舍五毒,此五種是五不舍誓言。

  第叁類、依照直接意義而言,如實了達四成與叁是而享用大香、小香、人血、人肉、精液五甘露。所謂的四成即指法性本體成、有法自性成、能力作用成、殊勝加持成;叁是即指是獲得成就與遣除五病的妙藥、是修持共同殊勝悉地的聖物、是五部五智慧的自性。隱含意義,不漏而持五蘊精華,此等即是五應取誓言。

  辛二、應知見解之誓言:

  五蘊五大五境根,五色天尊五應知。

  五類誓言中的第四類:由于諸法本來即是正等覺,所以五蘊爲五如來佛父,五大爲五佛母,五境爲五勇母,五根與五根識爲五勇士,五色爲五部五智慧等,五類分別識聚的自性清淨爲天尊,因而依靠智慧斷除增益而通達身智壇城,此等爲五應知之誓言。

  辛叁、應修修持之誓言:

  如來金剛寶蓮花,及事業部五應修,

  結合應時之行爲,是故取受諸密意。

  五類誓言中的第五類,五種應知誓言通過證悟修習而以如來部、金剛部、珍寶部、蓮花部與事業部五部的方式在自相續中如理修持,也就是五應修之誓言。

  這五類誓言中的第四類與第五類即是應知見解之誓言與應修修持之誓言,應行、不舍與應取叁種誓言如果按照後面所說,則主要是行爲的誓言。

  對于這所有的誓言,初學者、稍得覺受者等都必須根據見解密意的境界、寂靜愦鬧的環境以及與時間相結合的方式來行持。因此應當接受以直接、隱含方式所說的密意。

  己叁、旁述特殊誓言:

  守持總誓言與別誓言的瑜伽行者在修行等時,要以秘密、意趣的方式對他們特別說明的所護二十特殊誓言。《寂靜續》中雲:“論義特殊之誓言,應當特別而護持。”一、所謂的“不毀野獸王之座”意思是不損害金剛上師的身體、不違背其教言;二、“毒不注于寶箧中”是指不享用上師的空行母;叁、“不能砍斷珍寶枝”義爲不損耗信士的資糧;四、“不飲熔化之沸液”意思是說不享用叁寶信財與智者的財産,不飲用醉人的酒;五、“不啓蓮花之花蕊”是指不享用金剛道友的明妃;六、“精華不注漏器中”意思是不依止劣相明妃;七、“不依不具義之物”是指不依靠不具法相的聖物。八、“水晶切莫染淤泥”是指不誹謗智者的功德;九、所謂的“不淨器中非清淨”意思是說對非法器不傳密法;十、“切莫損壞如意寶”是指不能舍棄具相明妃與堪爲法器的弟子;十一、“不離大鵬之羽翼”義爲不離空樂之義及其因——佛父佛母;十二、“不擊鋒利天鐵刃”是說對于金剛道友甚至連開玩笑也不能發生內戰;十叁、“不享野獸享剩物”是指不食用他人享用剩下的飲食等;十四、“金剛大岩勿毀壞”是指不要貪執上師的地位;十五、“莫離籬笆網界限”是指不要脫離自他的界限;十六、“燈火不爲風所滅”義爲等持不要跟隨沈掉所轉;十七、“不阻智慧河相續”意思是說念經誦咒儀軌不要被人的閑言碎語所中斷;十八、“不離教法之手印”意思是說不離灌頂因之手印,不說表示法;十九、“金剛鑽石莫抛空”義爲不擾亂瑜伽士之壇城,不退士夫之咒力;二十、“不辱頂上之寶珠”是說不應當失去頂戴上師。“此等均是應守護、特別珍愛之誓言。”

  丁二、概述:

  彼等誓言多種理,無有不攝于此處,

  根本支分誓言中,歸納如若知自身,

  爲身語意叁金剛,則集萬億密誓言。

  上述誓言爲主以及“等”包括的誓言在內前面所說的大幻化網根本與支分誓言十五誓言,如果詳細加以分類,則有叁百六十條,廣大言續的誓言有九十七條,《集密意續》中有四決定誓言、二十八共同誓言、四殊勝誓言、二十叁禁行誓…

《戒律輯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菩薩戒品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