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戒律輯要▪P35

  ..續本文上一頁內容是依據《長甲普行請問經》中所說而宣講的。

  甲叁(分析對此等之疑慮)分四:一、不滿一日可否受戒之分析;二、一日後可否得戒之分析;叁、數日同時可否受戒之分析;四、一戒失毀他戒是否需守之分析。

  乙一、不滿一日可否受戒之分析:

  《俱舍論自釋》中雲:“如是而爲,屠夫邪淫者白日或晚上受戒亦有果。”所以說,僅僅在白天或夜間受持戒無有不合理的地方並且大有必要。當然,最好能完整受一日的齋戒,如果實在無能爲力,那麼只是受半天甚至僅僅半小時的齋戒也具功德。

  這樣的齋戒如何受呢?長老普提賢說:如果只受白日齋戒,誦“我從現在起乃至日落間受此戒”。僅受夜晚齋戒也可依此而了知。

  乙二、一日後可否得戒之分析:

  小乘齋戒一日中受持,一日後雖然持戒也不得戒體,不滿一日也不得戒體。大乘齋戒乃至菩提果之間均可得戒。嘉楚傑尊者在《雜集論釋》中說道:“齋戒只能受一日,一日後不得戒體的說法只是個別聲聞乘的觀點,應當明確這是顛倒的論調。”《喜金剛》中也這樣寫道:“最初賜齋戒。”美哲巴論師對此解釋說:“首先賜齋戒時,受戒者祈求說,請尊者或上師垂念我,我某某居士乃至菩提果之間……”全知蔣陽夏巴也曾親口說:關于乃至菩提果之間受八關齋戒的儀軌,許多經續中都有明說。既然小乘齋戒乃至菩提果之間能受,那麼大乘齋戒更不用說了。這一點憑借它更容易生起並與發心相結合便可知曉。

  乙叁、數日同時可否受戒之分析:

  承認齋戒除了一日以外不能生起戒體的小乘宗也有可以多日同時受的說法,《澄清佛教論》中雲:“齋戒雖然固定在一日期限內但如神變月中半月不間斷護持,而一次性受也是可以的,由于一日的戒十五日期間重複持誦而受,所以根本不會有不成一日戒的過失。”《俱舍論自釋》中也說:“半月等重複一日故。”

  受齋戒的方法也是將儀軌中的時間換成從一日乃到十五日之間,如果想在一年中每月的初八、十五、叁十日中受齋戒,也同樣將時間改爲從今起乃至一年內所有初八、十五、叁十日。也有必要依此而了知其他。小乘的齋戒一次性也可以受數日的齋戒,那大乘齋戒就更不必說了,因此想守多長時間就可以受多少時間。然而,若能做到每日都重新受,那將會使正知正念得以穩固等有許多必要,因此更爲圓滿。

  乙四、一戒失毀他戒是否需守之分析:

  以前曾有這樣的公案:一位受齋戒之人失毀了一條主要學處,之後他仍舊守護其他戒條,後來轉生爲人間君主,另一位受了齋戒的人顧及妻子的情面,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不得不過午進餐,結果未能夠轉生到人間,但因護持剩余支分戒條而轉爲龍王,最終此二者都獲得了阿羅漢果位。

  守戒的功德與不守戒的過患二者互不混雜,即使破了一條但也要盡可能地守護其他戒條,不要認爲因破了一條而舍棄一切,在能夠守護的所有時間裏一定要守護。甚至只是在一刹那守一分戒也有不可估量的功德,這些道理正如上面所說的那樣。只是不造罪業並不會獲得守戒的功德,而必須要先發願,從此時起乃至何時之間受戒。

  總之,如果不想自己欺騙自己,就不要像大蒜多吃少吃都一樣的比喻那樣去做,根據所護戒條,只要自己有守護一分學處的能力,也應當守護。根據守戒的時間,哪怕只能守一頃刻間也要守戒。

  撰此所生善,亦願諸衆生,

  依止戒律梯,登大菩提殿。

  

  此乃阿旺彭措撰寫完畢,吉祥!

  

  齋戒功德相關公案

  湊哲揚珠尊者 著

  那莫革日!

  一座齋戒的功德:印度的大成就者拉瓦巴在聚會的大庭廣衆之中宣說齋戒的廣大功德時講述了以下的公案:有一人爲了一個女子而殺了人馬六個衆生,後來守了叁十九次的一座齋戒,結果轉生爲一位善知識。

  還有一個獵人受持了四十六次齋戒,死後轉成了一個富翁。有一個屠夫守持四十六次一座齋戒,死後也轉生爲一名財産豐厚的富人。另有一屠夫受了一百次的一座齋戒,後世變成了一位誠信佛法的官員。

  有一位守一座齋戒的人想吃肉,于是打死了一只鴿子吃了它的肉,結果投生爲自食己肉的痛苦衆生。有一個人對另一位受齋戒的人說:“今天不要受齋戒了,我需要派你去辦一件要事。”差遣他作信使,依此報應,那人一百次投生爲惡劣身體,又于無數劫中墮于黑暗之處,在他時也因貪求飲食而喪命。很顯然,守齋戒的功德不可思議,對破齋戒的過患小心提防也至關重要。

  大成就者日藏尊者也曾經親口講述過下面的幾則實例:

  有一個女人親手殺了一個兒子,後來又殺了大量的旁生,當聽受一位好上師的教言後,追悔莫及,受了一百零八次齋戒,死後轉生到南方吉祥山成爲一位具有弘法利生能力、名叫索南炯尼的上師。

  一人護持齋戒時,他的食物被人偷了,一個女人送來食品,結果盜賊投生爲空遊餓鬼,感受了無量的痛苦。送食品的那個人轉成了富家子弟。還有一個女人守持二十五次齋戒,後來轉生爲一名具有受用、行持正法的善知識。

  大譯師瑪爾巴在師徒五十人的忏經行列中,不禁開懷大笑,弟子們頂禮後請問上師:上師如意寶爲什麼發笑呢?上師說,沒想到這麼一個小小的法竟然有如此大的功德。我的一位親戚殺了五個男女,後來誠心誠意守了五十多次一座齋戒,還持受了六十次的大小乘齋戒,死後轉生到北方香巴拉刹土。造了罪業以後想要得以清淨也依賴于心生追悔。

  有一個人父母死後,因沒有爲父母作佛事的資本而痛苦不堪,土美上師仁波切憫念他而降臨說:“你如果想報答父母的深恩厚德,那就守持齋戒吧。”那人滿懷感激之情說,遵命。于是受持了叁十五次齋戒,以依功德使父母獲得了解脫,他自己也得到了阿漢羅果位。這實在是讓人感到稀奇。

  此外,桑吉上師的一個弟子貪婪信財、亡財,並且心懷嫉妒。上師觀知他將墮入地獄,根據大上師貝諾匝那所說的清淨享用信財亡財的方法而讓他守了一百零六次齋戒。結果那個弟子變成了一位真正能利益衆生之人。對他作承侍的一個女人後來也依此得到了清淨的人身。

  還有一個女人得到了許多齋戒的傳承以後不僅自己並且讓朋友也受持了六十次齋戒,從而獲得解脫。

  嘉哲上師的一個弟子殺了一個盜賊,上師開示教言後他表裏如一地受持了四十次齋戒,結果清淨罪業與上師一同成佛。

  達夠上師的一位弟子殺了一個女子,之後誠心受了一百零叁次齋戒,並在上師瑪倉前聽法,後世轉爲了一位利衆之人。

  得夏仁波切在所有僧人中講述說:“我昨晚做了一個吉祥的夢,夢到了索南劄巴。”弟子們請問上師事情的經過。上師回答說:“本想他會墮入惡趣,看來還是有辦法扭轉。”上師要求那位僧人受一百次齋戒。結果當他守到八十四次時就死了,死後轉生到尼泊爾,成爲一座寺院的上師,具大威力,精通密法。

  法王嘎瑪巴謝在漢地時,有一位本無功德卻冒充上師享用信財亡財的人前來拜見法王,法王慈悲地對他說:“如果你沒有受持一百次齋戒,恐怕後果不堪設想,好好聽我的話也可以獲得解脫。”那人畢恭畢敬地頂禮。于是法王讓他受持一百次齋戒,結果他受了兩百次,最後他變成了一位真正能引導活人死人的具威力者。

  吉仁波切也親口說:下面的城裏住著一位無有修行喜歡胡說神通鬼通的人,他從不憶念死亡無常,而將精力全部用在忙碌今生的瑣事上,將來會墮入惡趣。聽到他的話,那個人出現在前,如熱沙中的魚兒般輾轉反側,苦不堪言,請求上師救護。上師讓他守齋戒,他也依教奉行守護了叁十八次齋戒,暫時也是能指點僧衆,死後自己以及凡與之結緣者均往生到東方現喜刹土。

  有一個人守持齋戒時,疲憊不堪,又渴又餓,接近死亡,有一個女人給他灌了酒,結果大家都說飲酒的過患極大,必須懲罰他。佛陀聽到此事後說:“本來飲酒罪過嚴重,這次由于他行持正法而使罪過已大大減輕了。”

  花姆比丘尼是這樣說的:“受持齋戒,身體要頂禮、轉繞,除了中午一餐以外不進食,口中除了念經誦咒以外杜絕閑言碎語、無關绮語,心除了一緣專注外斷除猶豫懷疑,在這種狀態中守齋戒比享用遍滿贍部洲的七種珍寶還好。”

  點滴受持此法的人能報答父母的生育養育之恩,獲得解脫,具足功德,增上受用,甚至鬼神也會竭力相助,衆人悅意,身體無病,不會非時橫死,人財兩旺,飲食豐足,如法修行,凡與之結緣者心向正法,清淨罪障,圓滿二資,究竟獲得阿羅漢果位,共有十五種功德。思維這些功德而守齋戒尤爲重要。阿底峽尊者也親口說過,如果意樂善妙,那麼,所作所爲都將變成正法;如果誠心忏悔,那麼無間罪也可得以清淨;如果懂得回向,亡人也獲得利益。一般來說,一個秉性善良的人能令整個部落的修行人都獲得解脫。受持齋戒也依賴于發心,思考這些道理也是極爲關鍵的。

  月幢師徒剛剛到了位于下方的一個村落裏,便聽到有人說:請來這裏,于是他們就進了那戶人家,發現裏面有一個重病纏身的女人,正是爲了救濟這個病人而迎請他們的,並百般恭敬,周密承侍。只見那個女人頭發一根根豎立著,眼睛無法睜開,躺在地上。上師對她作了加持以後慈憫地說:“生病受苦這是往昔造不善業的果報,要堅強地忍受。”接著又爲她宣講正法,回向發願。那個女人生起信心與恭敬心,淚流滿面,她邊哭邊說:“上師呀,不僅僅是往昔,就是現世我也造了無量的罪業。請求忏悔罪業。”上師說:“對現世所造罪業要毫不隱瞞地講述而忏悔。”

  于是那個女子一五一十地講述起來:我原本是一個商主的妻子,身邊有一個七歲的兒子,後來,商主到尼泊爾境內去做生意,叁年未歸。他走以後,我經不住外緣的誘惑,而與另一個男人同居,結果生了一個兒子,便將孩子殺了。當時受用也是已精光,依此因緣,又殺了一位上師。聽說商主要回來,商主的兒子對我說:“我的父親就要回來了,媽…

《戒律輯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菩薩戒品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