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内容是依据《长甲普行请问经》中所说而宣讲的。
甲三(分析对此等之疑虑)分四:一、不满一日可否受戒之分析;二、一日后可否得戒之分析;三、数日同时可否受戒之分析;四、一戒失毁他戒是否需守之分析。
乙一、不满一日可否受戒之分析:
《俱舍论自释》中云:“如是而为,屠夫邪淫者白日或晚上受戒亦有果。”所以说,仅仅在白天或夜间受持戒无有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大有必要。当然,最好能完整受一日的斋戒,如果实在无能为力,那么只是受半天甚至仅仅半小时的斋戒也具功德。
这样的斋戒如何受呢?长老普提贤说:如果只受白日斋戒,诵“我从现在起乃至日落间受此戒”。仅受夜晚斋戒也可依此而了知。
乙二、一日后可否得戒之分析:
小乘斋戒一日中受持,一日后虽然持戒也不得戒体,不满一日也不得戒体。大乘斋戒乃至菩提果之间均可得戒。嘉楚杰尊者在《杂集论释》中说道:“斋戒只能受一日,一日后不得戒体的说法只是个别声闻乘的观点,应当明确这是颠倒的论调。”《喜金刚》中也这样写道:“最初赐斋戒。”美哲巴论师对此解释说:“首先赐斋戒时,受戒者祈求说,请尊者或上师垂念我,我某某居士乃至菩提果之间……”全知蒋阳夏巴也曾亲口说:关于乃至菩提果之间受八关斋戒的仪轨,许多经续中都有明说。既然小乘斋戒乃至菩提果之间能受,那么大乘斋戒更不用说了。这一点凭借它更容易生起并与发心相结合便可知晓。
乙三、数日同时可否受戒之分析:
承认斋戒除了一日以外不能生起戒体的小乘宗也有可以多日同时受的说法,《澄清佛教论》中云:“斋戒虽然固定在一日期限内但如神变月中半月不间断护持,而一次性受也是可以的,由于一日的戒十五日期间重复持诵而受,所以根本不会有不成一日戒的过失。”《俱舍论自释》中也说:“半月等重复一日故。”
受斋戒的方法也是将仪轨中的时间换成从一日乃到十五日之间,如果想在一年中每月的初八、十五、三十日中受斋戒,也同样将时间改为从今起乃至一年内所有初八、十五、三十日。也有必要依此而了知其他。小乘的斋戒一次性也可以受数日的斋戒,那大乘斋戒就更不必说了,因此想守多长时间就可以受多少时间。然而,若能做到每日都重新受,那将会使正知正念得以稳固等有许多必要,因此更为圆满。
乙四、一戒失毁他戒是否需守之分析:
以前曾有这样的公案:一位受斋戒之人失毁了一条主要学处,之后他仍旧守护其他戒条,后来转生为人间君主,另一位受了斋戒的人顾及妻子的情面,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过午进餐,结果未能够转生到人间,但因护持剩余支分戒条而转为龙王,最终此二者都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守戒的功德与不守戒的过患二者互不混杂,即使破了一条但也要尽可能地守护其他戒条,不要认为因破了一条而舍弃一切,在能够守护的所有时间里一定要守护。甚至只是在一刹那守一分戒也有不可估量的功德,这些道理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只是不造罪业并不会获得守戒的功德,而必须要先发愿,从此时起乃至何时之间受戒。
总之,如果不想自己欺骗自己,就不要像大蒜多吃少吃都一样的比喻那样去做,根据所护戒条,只要自己有守护一分学处的能力,也应当守护。根据守戒的时间,哪怕只能守一顷刻间也要守戒。
撰此所生善,亦愿诸众生,
依止戒律梯,登大菩提殿。
此乃阿旺彭措撰写完毕,吉祥!
斋戒功德相关公案
凑哲扬珠尊者 著
那莫革日!
一座斋戒的功德:印度的大成就者拉瓦巴在聚会的大庭广众之中宣说斋戒的广大功德时讲述了以下的公案:有一人为了一个女子而杀了人马六个众生,后来守了三十九次的一座斋戒,结果转生为一位善知识。
还有一个猎人受持了四十六次斋戒,死后转成了一个富翁。有一个屠夫守持四十六次一座斋戒,死后也转生为一名财产丰厚的富人。另有一屠夫受了一百次的一座斋戒,后世变成了一位诚信佛法的官员。
有一位守一座斋戒的人想吃肉,于是打死了一只鸽子吃了它的肉,结果投生为自食己肉的痛苦众生。有一个人对另一位受斋戒的人说:“今天不要受斋戒了,我需要派你去办一件要事。”差遣他作信使,依此报应,那人一百次投生为恶劣身体,又于无数劫中堕于黑暗之处,在他时也因贪求饮食而丧命。很显然,守斋戒的功德不可思议,对破斋戒的过患小心提防也至关重要。
大成就者日藏尊者也曾经亲口讲述过下面的几则实例:
有一个女人亲手杀了一个儿子,后来又杀了大量的旁生,当听受一位好上师的教言后,追悔莫及,受了一百零八次斋戒,死后转生到南方吉祥山成为一位具有弘法利生能力、名叫索南炯尼的上师。
一人护持斋戒时,他的食物被人偷了,一个女人送来食品,结果盗贼投生为空游饿鬼,感受了无量的痛苦。送食品的那个人转成了富家子弟。还有一个女人守持二十五次斋戒,后来转生为一名具有受用、行持正法的善知识。
大译师玛尔巴在师徒五十人的忏经行列中,不禁开怀大笑,弟子们顶礼后请问上师:上师如意宝为什么发笑呢?上师说,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法竟然有如此大的功德。我的一位亲戚杀了五个男女,后来诚心诚意守了五十多次一座斋戒,还持受了六十次的大小乘斋戒,死后转生到北方香巴拉刹土。造了罪业以后想要得以清净也依赖于心生追悔。
有一个人父母死后,因没有为父母作佛事的资本而痛苦不堪,土美上师仁波切悯念他而降临说:“你如果想报答父母的深恩厚德,那就守持斋戒吧。”那人满怀感激之情说,遵命。于是受持了三十五次斋戒,以依功德使父母获得了解脱,他自己也得到了阿汉罗果位。这实在是让人感到稀奇。
此外,桑吉上师的一个弟子贪婪信财、亡财,并且心怀嫉妒。上师观知他将堕入地狱,根据大上师贝诺匝那所说的清净享用信财亡财的方法而让他守了一百零六次斋戒。结果那个弟子变成了一位真正能利益众生之人。对他作承侍的一个女人后来也依此得到了清净的人身。
还有一个女人得到了许多斋戒的传承以后不仅自己并且让朋友也受持了六十次斋戒,从而获得解脱。
嘉哲上师的一个弟子杀了一个盗贼,上师开示教言后他表里如一地受持了四十次斋戒,结果清净罪业与上师一同成佛。
达够上师的一位弟子杀了一个女子,之后诚心受了一百零三次斋戒,并在上师玛仓前听法,后世转为了一位利众之人。
得夏仁波切在所有僧人中讲述说:“我昨晚做了一个吉祥的梦,梦到了索南札巴。”弟子们请问上师事情的经过。上师回答说:“本想他会堕入恶趣,看来还是有办法扭转。”上师要求那位僧人受一百次斋戒。结果当他守到八十四次时就死了,死后转生到尼泊尔,成为一座寺院的上师,具大威力,精通密法。
法王嘎玛巴谢在汉地时,有一位本无功德却冒充上师享用信财亡财的人前来拜见法王,法王慈悲地对他说:“如果你没有受持一百次斋戒,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好好听我的话也可以获得解脱。”那人毕恭毕敬地顶礼。于是法王让他受持一百次斋戒,结果他受了两百次,最后他变成了一位真正能引导活人死人的具威力者。
吉仁波切也亲口说:下面的城里住着一位无有修行喜欢胡说神通鬼通的人,他从不忆念死亡无常,而将精力全部用在忙碌今生的琐事上,将来会堕入恶趣。听到他的话,那个人出现在前,如热沙中的鱼儿般辗转反侧,苦不堪言,请求上师救护。上师让他守斋戒,他也依教奉行守护了三十八次斋戒,暂时也是能指点僧众,死后自己以及凡与之结缘者均往生到东方现喜刹土。
有一个人守持斋戒时,疲惫不堪,又渴又饿,接近死亡,有一个女人给他灌了酒,结果大家都说饮酒的过患极大,必须惩罚他。佛陀听到此事后说:“本来饮酒罪过严重,这次由于他行持正法而使罪过已大大减轻了。”
花姆比丘尼是这样说的:“受持斋戒,身体要顶礼、转绕,除了中午一餐以外不进食,口中除了念经诵咒以外杜绝闲言碎语、无关绮语,心除了一缘专注外断除犹豫怀疑,在这种状态中守斋戒比享用遍满赡部洲的七种珍宝还好。”
点滴受持此法的人能报答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获得解脱,具足功德,增上受用,甚至鬼神也会竭力相助,众人悦意,身体无病,不会非时横死,人财两旺,饮食丰足,如法修行,凡与之结缘者心向正法,清净罪障,圆满二资,究竟获得阿罗汉果位,共有十五种功德。思维这些功德而守斋戒尤为重要。阿底峡尊者也亲口说过,如果意乐善妙,那么,所作所为都将变成正法;如果诚心忏悔,那么无间罪也可得以清净;如果懂得回向,亡人也获得利益。一般来说,一个秉性善良的人能令整个部落的修行人都获得解脱。受持斋戒也依赖于发心,思考这些道理也是极为关键的。
月幢师徒刚刚到了位于下方的一个村落里,便听到有人说:请来这里,于是他们就进了那户人家,发现里面有一个重病缠身的女人,正是为了救济这个病人而迎请他们的,并百般恭敬,周密承侍。只见那个女人头发一根根竖立着,眼睛无法睁开,躺在地上。上师对她作了加持以后慈悯地说:“生病受苦这是往昔造不善业的果报,要坚强地忍受。”接着又为她宣讲正法,回向发愿。那个女人生起信心与恭敬心,泪流满面,她边哭边说:“上师呀,不仅仅是往昔,就是现世我也造了无量的罪业。请求忏悔罪业。”上师说:“对现世所造罪业要毫不隐瞒地讲述而忏悔。”
于是那个女子一五一十地讲述起来:我原本是一个商主的妻子,身边有一个七岁的儿子,后来,商主到尼泊尔境内去做生意,三年未归。他走以后,我经不住外缘的诱惑,而与另一个男人同居,结果生了一个儿子,便将孩子杀了。当时受用也是已精光,依此因缘,又杀了一位上师。听说商主要回来,商主的儿子对我说:“我的父亲就要回来了,妈…
《戒律辑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