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戒律辑要▪P34

  ..续本文上一页说是具三戒,但在初学阶段不能将杀生转移,因而必须断除,这是别解脱戒。它的果为他众而想成佛是菩萨戒,此菩萨戒以大净等摄持而成为密乘戒,如此一来,次第修持,别解脱戒不会变成独立的,因而是捷径,无有堕罪并能令所化众生随行。如果能依次行道,通过密宗而行双运、降伏等趋入无有勤作、取舍及守护界限之地,因此才称得上是具三戒金刚持。正如阿 阇 黎莲花生大师所说:“外表身披袈裟,持比丘相,内持密宗无上瑜伽。”因此,此道是三世诸佛之遗迹。印藏诸成就者也是如此,以大成就者那波瓦为例便可知晓。这也是就三戒本体转依而言的,如果三戒本体不转依,那相续中不能获得灌顶,由于仍然只是停留在前戒的断除上,而无有转依与道用的能力,取舍二者直接相违,本体怎么能是一个呢?结果已经落到别解脱的空隙中了,又怎么可以行持密宗呢?如果别解 脱戒的事相不存在,那如何具有三戒呢?因此如日月般众所周知的那诺巴与那波巴等大师绝对不会犯别解脱的他胜罪。如今有些结合坛城仪轨时唱金刚歌、跳金刚舞这些虽与别解脱威仪相违,但无有过患,这是要诀。如果三戒是异体,那么就像三个人聚合,其中一人死亡以另一人无法压服一样,这显然已违越了各自论典的说法,你们对此也无话可说,这样一来,事相的见解如何能成立呢?

  甲三、安立究竟意趣一致:

  各大教派的大德们究竟意趣互不相违,如果相违,那么就不得不承认一者有过失了,实际上能开显三戒密意的那些大德全是住地大菩萨。既然说不相违,那为什么不相违呢?如是别解脱戒、菩萨戒与密乘戒三戒各自的本体为异体,时间、对境、所依均是分开的,因而它们有差别。如是别解脱戒若以菩提心摄持,则变成菩萨戒,在它的基础上宣说菩萨戒,而根本不会失去下面的别解脱戒,只是比以前更为殊胜而己,绝不会变得下劣,由此承认它们的本体分开也是不矛盾的。如果不是异体,那么无论安立任何名称都毫无差别,因为是一体而不成立三体之故。如果被密宗摄持,则在别解脱与菩萨戒上再加所有密乘戒,而不失下两戒。实际上,所谓的转依就是指所护戒的本体转依,比如说,为自利而不杀生,为他利而不杀生分别安立为小乘、大乘戒,除此之外只是从相似戒自之本体来说,这两者是无有差别的。并不是断除别解脱戒的二百五十条后而在密宗另有二百五十条,其实也就是以前的那二百五十条以方便摄持后变成了密乘戒。即便守戒方式一致,但根据能摄持方便的差别,而转依为各自戒,例如同是一朵花,平凡人与圣者两次供养,它的作用就完全不同了,对此可不可以命名为菩萨的供养与平凡人的供善呢?所供是同一朵花而成为如此不同。因此,所谓的异体实际上是指具有别解脱戒的本体彼等之戒,在上戒时不需要舍弃下戒而是平等存在。本体转依则是指在未舍下戒的基础上在上戒的本体时而变成它的戒。如果真正认识到这二者互不相违并理解了其密意,那就如同火薪一般相辅相成,再别无其他。没有正确理解大德们的密意,而以偏袒之心立自破他,就像一个父亲的两个儿子以分开执著父亲的妄念而冲突一样。如阿里班智达亲言:“三戒一人相续中,自体不混遮需圆,本体转依德上具,应时主行要不违。”如果已得到了这样的密要,那就会明白三戒互不相违,同时又能获得一切乘殊途同归、一切佛语均现为教言的大智慧。

  如是分析慧海中,善说词花笑盈盈,

  愿令心中净觉性,文殊金刚生欢喜。

  此论乃法王麦彭仁波切在幼年时亲手书写,后人抄录也。芒嘎朗!谢!

  大乘斋戒功德

  阿旺彭措尊者 著

  那莫革热!

  在此简明扼要地讲述大乘斋戒的功德,分为:一、总功德;二、各自之功德;三、分析对此等之疑虑。

  甲一(总功德)分三:一、就时间而言功德巨大;二、就环境而言功德巨大;三、就本体而言功德巨大。

  乙一、就时间而言功德巨大:

  《三摩地王经》中云:“于恒河沙俱胝劫,以清净心以饮食,幢幡以及油灯鬘,侍那由他俱胝佛,何者于正法极衰,佛教即将灭尽时,一日中受一学处,福德远远胜前者。”在佛教衰败之时,于恒河沙数劫中,以丰美饮食等一切供品如理供养百千俱胝那由旬他数的佛陀,如果有人在佛教极度衰落这样的恶世,甚至仅仅于一日内护持一分学处,其福德也远远胜过了前者。由此可见,即便是受持一次斋戒,自然而言会获得齐天洪福,当然,有多少福德也会相应得到多少圆满安乐。如果善加思考,那就会明白,即使获得百千万的如意宝也比不上在如今这般恶浊的时代只是受一日斋戒,如此真能做到,那实在是很有善缘,并且有重大意义。

  乙二、就环境而言功德巨大:

  在诸清净刹土中于善妙清净劫期间修行,比不上在如此不清净的刹土中弹指间行持一分善法的福德大,关于这一点,佛经及注疏已不只一次地宣说过。在不清净中也是最不清净的这样环境中,如果受八关斋戒后甚至能于弹指的顷刻间护持,福德也是无量无边,如果它有形色,那么恐怕整个大千世界也难以容纳。

  乙三(就本体而言功德巨大)分九:一、不受非人加害之功德;二、受到诸天庇护之功德;三、行何善法力大之功德;四、如愿以偿之功德;五、获得人天身之功德;六、值遇慈氏教法之功德;七、成为人天应供处之功德;八、简单易行之功德;九、获得解脱与佛果之功德。

  丙一、不受非人加害之功德:

  如《毗奈耶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公案:从前,有一个老妇人受了一日的八关斋戒,在当天的深更半夜,胜光王派她去给一位犯人送饭,途中遇到了三群非人,但他们都无机可乘。受斋戒期间任何非人也无机可乘这是一条缘起规律,《具净戒经》中云:“如是凶狠毒蛇大恶龙,亦不害具戒者况他众?”意思是说,非人之中最凶残的莫过于黑龙魔,就连它对具戒者也不能加害,那其他众生就更不用说了。如此看来,防护外在损害的方法中,最为殊胜的窍诀非护持内在戒律莫属了。

  丙二、受到诸天庇护之功德:

  倘若自己能够如法护持所承诺的戒律,那么也会受到喜爱白法的所有天人夜以继日的庇护,对此许多经中都有明说。因此,毋庸置疑,得受斋戒直至失去之前会受到诸天保护。

  丙三、行何善力大之功德:

  一般说来,不具戒者即便是在多如大海的酥油汁中插入大如顺弥山的灯芯供养三宝,也远远比不上具戒者在一滴酥油汁中插入针尖许灯芯供养的福德。未受斋戒者于数劫中行善,也远远不如受戒以后于顷刻间行善的福德大,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丙四、如愿以偿之功德:

  通常而言,戒律清净者无论发何愿,无疑会如愿以偿。从受八关斋戒时起乃至未失毁期间,凡是所发的愿都必定会实现。

  丙五、获得人天身之功德:

  经中说,仅仅守持一次八关斋戒也获得人天的殊胜所依身体。相关的公案不可胜数,书之不尽。

  丙六、值遇慈氏教法之功德:

  如颂云:“释迦佛之教法中,何者以信而闻法,且守八观之斋戒,将转生为吾眷属。”如果守护斋戒,则会转为弥勒佛的眷属,这是慈氏菩萨亲口承诺的。因此要想在未来时值遇至尊弥勒教法,脱离轮回,那么理当努力受持大乘斋戒。若有人有如此想法:小乘斋戒与大乘斋戒不同,所以不应当将小乘斋戒的功德贴在大乘斋戒上。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小乘斋戒与大乘斋戒所护的支分多少与本体是相同的,因而凡是小乘斋戒的功德,大乘斋戒都有。而且,由于二者在缘不缘一切众生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小乘斋戒的功德与大乘斋戒的功德比起来,也相差悬殊。对此,以理证分析也是成立的。

  丙七、成为人天应供处之功德:

  经中记载:“帝释天白佛言:“在初八、十五、三十的吉日中受斋戒的人与我帝释相同。”佛告帝释:“你不要如此说,实则彼与我相同。””哪怕未受戒之前如恶狗一样的人,从受戒时起直至未破戒间,与导师佛陀相同,成为诸人天应供处、应敬处。因此,必须清楚的是,有戒无戒之间,有着这般明显的胜劣差别

  丙八、简单易行之功德:

  如经中云:“于长期中行,念诵及苦行,亦……”,持诵与苦行等其他善事,必须做到初中末心不散乱,否则不会获得相同的功德,结果成了徒劳无义,而斋戒与之不同,只要最初受戒时能全神贯注,之后即使散乱也不会障碍功德,因此与其他善事相比显得简单易行,由于所护戒条少、护持时间短,因而也容易善始善终。总而言之,对于我与我这样的修行人来说,再没有任何比此更易行、更重大的善业了。

  丙九、获得解脱与佛果之功德:

  《天王请问经》中云:“初八、十五与神变月中守持八关斋戒者将成佛。”还有诸如此类的许多功德,但恐繁未述。

  甲二(各自之功德)分二:一、暂时之功德;二、究竟之功德。

  乙一、暂时之功德:

  断除八种所断的八种功德:戒杀,生生世世长寿无病;断不予取生生世世受用圆满,并且不遭受他害,自由自在享用。断非梵行,生生世世中容色美丽端严;断妄语,生生世世不受他人欺骗,自己的语言富有威力;戒酒,生生世世正知正念稳固,诸根清明,智慧圆满。断高广大床,生生世世受到他众赞叹、恭敬,座垫美妙,乘骑众多;过午不食,生生世世中获得丰厚饮食,庄稼丰收;断除香鬘等,生生世世中身体发出芳香,色美形妙;断除歌舞等,生生世世中身心调柔,语言善妙,不断传出正法的妙音。

  乙二、究竟之功德,

  究竟功德也有八种,戒杀之果:成就金刚身;断不予取之果:成就手轮、足轮相;断非梵行之果:诸根具足,身体强壮;断妄语之果:获得覆面之舌与梵音般动听之语;戒酒之果:成就见不厌足之身,诸根清明;过午不食之果:具足四十颗皓齿并且齐密;断香鬘等之果:身体遍满戒律的圆满妙香。断歌舞等之果:身体为一切妙相严饰;断高广大床之果:享用正法三垫。这以上…

《戒律辑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萨戒品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