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法語(續編)▪P12

  ..續本文上一頁女人”。

  ◎口念佛有兩種意義:一個是提醒自己心裏念佛,心口如一;第二是幫助衆生種善根,不管他接不接受,只要聽到一句阿彌陀佛,阿賴耶識種下金剛種子,將來因緣成熟,他也會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念佛是自行化他,功德圓滿。

  ◎我們每天讀經不叫做“持經”,真正的持經,是心裏面信願往生的念頭,從來沒有間斷過。

  ◎我念佛,佛也念我,因爲衆生心跟佛心,是一不是二,所以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正如彌陀經上所說的:“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如果念佛功夫得力、心地清淨,一切事情雖然不去想也會作得好,因爲清淨心能夠“照見”,面對一切人事,心裏非常清楚,處理起來不會有差錯,這是真實智慧的流露。世間人總是費盡心思、設計籌畫,不知道只有清淨心才可以真正解決問題。

  ◎佛的名號,就是現階段佛法教學的宗旨,如果不能認真去做,就很難獲得殊勝利益。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是能仁,“牟尼”是寂滅,寂淨、滅煩惱,合起來說就是慈悲清淨的意思。世尊教我們心地慈悲,但是要有理性、有善巧,懂得委曲宛轉,才能夠把一切人事處理得恰到好處。事相上樣樣都做,但是心裏面沒有一點汙染,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沒有一點分別執著,自度度他的功德統統圓滿。

  ◎叁毒煩惱中,以“癡”最嚴重,愚癡是知見錯誤、善惡不分、賢愚不明,佛法常說:“破戒可救,破見不可救”,一切違背理性的造作,都是愚癡所帶來的。

  ◎知見要正,心地要清淨。知見錯誤的人,雖然持戒,只有福報;如果知見正確,持戒是功德,可以幫助我們得到清淨心。雖然說福報大的人,可以開智慧,但是要注意,知見正確開的是正智慧,知見錯誤開的就是邪智慧,危害更大,將來墮落得更深。

  ◎佛光普照,絕對沒有分別,問題只在于衆生是不是“有緣”;換句話說,願不願接受佛光的注照而已,願意接受的人,都可以感應諸佛的加持。

  ◎大乘佛法“正定”與“邪定”的區分,就在于有沒有明心見性。四禅八定只是世間禅定,不能出叁界,所以屬于“邪定”,所以小乘阿羅漢雖然證得九次第定,已經超出六, 道輪回,但是沒有明心見性,世尊在楞嚴會上仍然批評他是“邪定”。

  ◎無論修學任何法門,只要有成就,也就是得到“叁昧”,而且能夠回向極樂世界,都可以往生。這就是慈舟法師在無量壽經上說的“一心叁輩”。

  ◎我們的心跟佛心一樣,相貌就會跟佛一樣;我們的心純淨善良,相貌自然也會純淨善良,這就是“相隨心轉”。佛陀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也都是心所變現出來的。

  ◎佛想念衆生,生生世世從來不間斷,一直要到衆生成佛,佛的願望才算圓滿;衆生還沒有成佛之前,佛總是一直想念著我們。衆生怎麼樣才能成佛?念佛就會成佛。

  ◎魔示現的瑞相,與經典上講的一定不契合,或者跟我們修學的本尊不一樣。例如念阿彌陀佛的人,如果有藥師如來,或者地藏菩薩現相,那一定是魔來擾亂,我們還是要一心念佛,不被境界轉動。

  ◎佛菩薩示現瑞相,通常有兩種情形:一種是鼓勵初學,另一種是考驗我們的定力。如果我們修學到某種程度,看到佛菩薩示現瑞相,還會起心動念,被境界所轉,這個考試就不及格。

  ◎有福的人才能修大福報,沒有福的人,即使修善因,得的果報還是很少,因爲他的心術不正。心術不正的人,不能改造命運,不能平息動亂。

  ◎大乘根性的人心量廣大,不僅爲自己,還要爲一切衆生著想。我們應該多問問自己,有沒有時常想到利益衆生?自己得到佛法的好處,也能夠盡心盡力把正法介紹給別人,有這種心量的就是大乘人。至于能力是不是能夠作到,這需要靠福報,只要盡心盡力,即使沒有能力,或者做得很少,功德也是同樣圓滿。所以佛門講“圓滿功德”,是每個人都可以修的。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中心是孝道,帝王以孝治天下,是人民行孝、盡孝的好榜樣。在古禮中,“祭禮”最重要,祭祀祖先就是弘揚孝道、慎終追遠,身爲一國君王,其他典禮可以請大臣代理,只有祭祀祖先一定要親自主祭。帝王在祭祀的前叁天,先要齋戒沐浴,就像佛門閉關一樣,把所有的人、事、物,統統放下,一心一意想念祖先的德行、功業,希望在叁天之內,能夠請祖先來接受祭祀,所謂“誠則靈”,心地真誠就會有感應,所以舉行祭禮絕對不是空泛的形式,真的是“祭神如神在”。

  ◎佛法也是以“孝道”爲基礎,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孝順父母。佛陀告訴我們,修學大乘佛法,要以“叁福”爲基礎,叁福的第一句,就是孝親尊師,如果我們對父母師長不恭敬,縱使一天念十萬聲佛號,跟佛的心願不相應,也不能夠成就。

  ◎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目的,就是論語所說的“思無邪”,佛法所說的“正知正見”。由此可知,儒、佛教育的根本都是正知正見,有智慧就可以破除愚癡,貪愛、嗔恚,煩惱自然就減少。

  ◎我們心裏除一句“阿彌陀佛”以外,都是爲衆生著想,這樣往生一定沒有障礙。如果還有私心、妄想,縱使一天念佛十萬聲,還是很難成就。

  ◎佛門裏面點蠟燭和油燈,都是提醒我們要“舍己爲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衆生之所以生生世世輪回六道,都是因爲“我執”太重,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正好提醒我們要犧牲自己,成就大衆,能夠長時間的熏習,我執自然會愈來愈淡。

  ◎受戒燃香,跟點蠟燭的意義相同,也就是發願要以智慧、才藝、體力和所有的一切,盡心盡力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積財傷道,布施是真正的儲蓄,真正的保值。

  ◎“素食”是培養我們的大慈悲心,不與一切衆生結冤仇。

  ◎我們念佛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才是真正的尊敬佛。不僅是對佛,在日常生活中對待一切人、事、物也要用同樣的恭敬心。

  ◎佛教的興衰,與國運關系很密切,這點我們只要留心曆史就可以知道,一般人觀念錯誤,以爲誦經拜佛就可以消災,其實不然,“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教我們要遵守佛陀的教誨,如法修行,自然能夠有求必應,祈福消災是果報,所以要認真修因才能夠得到果報。

  ◎“緣”很重要,世出世間法都在一個“緣”字,能夠認識緣,一切法就不會有障礙,這是佛法常講的“觀機”。能夠真正把“緣”字參透,世出世法自然得到大自在。

  ◎我們對于因果道理雖然有信心,但是未必是很深切的信心。深信因果的人,一定會百分之百做到,做不到表示我們還沒有深信。爲什麼信心會不深切?因爲凡夫迷惑顛倒,不明白事實真相,起心動念第一個就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不能深信。如果深信,佛告訴我們,這個身體是假的,既然身體是假的,身外之物那有一樣是真的呢?只有“因果”才真實。佛經上說,身體是果報,身相、容貌、健康屬于正報,生活享受及一生的遭遇是依報,這都是自己前世種的因,今生自己受果報,誰都沒辦法超越,只有深信因果的人才能夠超越。

  ◎淨宗修學的關鍵在“信、願、行”,信願行達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會開智慧,而且自利利他的願心會加深,平常修持也能得力。我們用功不得力,是因爲信願行的力量不夠,抵不過妄想、煩惱,所以會被業力牽著跑。只有信願行的力量超過業力,往生才真正有把握。

  ◎我們平日的言行舉動,都要想到利益衆生。對衆生有利益的,就應該說、應該做;對衆生沒有利益的,我們不去說,也不要做。換句話說,對于是非善惡我們心裏很清楚,但是取舍之間,一定有分寸,這就是戒定慧。

  ◎佛在大小乘經典裏面常常告訴我們福報有叁種:“財富”、“聰明智慧”和“健康長壽”,這叁種福報,古今中外每一個人都喜歡、都要求,但是要修善因才能夠得善果,因爲因果定律是真理,連佛菩薩也無法扭轉。今生發大財的人,前生財布施修得多;前生法布施多的人,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多的人,得健康長壽。所以這叁種布施是因,財富、智慧、健康長壽是果報。所以有些人不需要工作,財源滾滾而來;有些人工作得很辛苦,卻貧窮過了一輩子。一般人以爲是命運在操縱,其實這就是因果定律,自作自受,只有深信因果的人,依教修行,勤修叁因,必得叁果,才能夠扭轉。

  ◎“菩提心”就是徹底覺悟的心,要能夠放下身心世界,深信淨土法門,一心一意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立定誓願今生一定要得生淨土,見阿彌陀佛。有這樣堅定志願的人,就是發了無上的菩提心。

  ◎我們時常讀經,提醒自己“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下定決心求生淨土,這樣才達到讀誦經典的目的。

  ◎什麼是“進步”?改正缺點、發揮優點,就是真正的進步。爲什麼會“一代不如一代”?就是專學壞的、不學好的,這是愚癡。

  ◎佛法是平等法,有我也有別人,大家一律平等,我不比別人高,別人也不比我低。所以法門沒有高、下。有高、下的是衆生的根器。佛法所謂“契機、契理”,契機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根器的法門修學,才容易成就。

  ◎在末法時代修行,我們要認清環境,古時候與現在社會的生活方式、環境背景不相同,所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樣。所以在佛陀時代,弟子們是“共學”但是沒有共修,大家一起聽佛說法,然後回去各自修行。佛教傳到中國以後,有大德提倡“共修”製度,因爲那個時候,中國是農業社會,生活安定,而且是大家庭製度,從小就接受五倫、十義的教育,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團體、一個組織,由家長總管人事,有條不紊。以這樣的背景出家,加入僧團,自然彼此互相尊重,盡本分、負責任,遵守五德、六和,所以共修容易成就。反觀現代人強調民主、自由,互相不能侵犯,情形當然不一樣。

  ◎佛…

《淨空法師法語(續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學佛隨筆(佛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