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法語(續編)▪P14

  ..續本文上一頁夫成片,亦能往生。悟人一句彌陀,則盡虛空遍法界,與十方如來相應。一句佛號,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的教法都在其中,無量光明神通智慧盡在此一句名號,故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一句佛號能與十方諸佛産生共鳴,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本經經文雖不長,但確實爲大經大教,是對根熟菩薩而說。凡夫一生決定成就往生西方,是爲大行,一生圓滿菩提,故爲大果。

  ◎善導大師雲:九品乃爲凡夫遇緣不同而有差別,念佛不但往生有分,上上品往生我們亦有分。

  ◎“佛頂”表殊勝妙法,華嚴如佛全身,此經“楞嚴”爲如來頂,極顯圓頓尊妙。而本章爲楞嚴經之中心,故爲頂中之頂,無比之極勝稀有絕妙,能令凡夫當生成佛之不可思議大法。

  ◎依修直趣無上菩提,故“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爲最勝之修行,“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必藉其他方法幫助,念到功夫成熟,自然就自得心開,是其最勝之成就。其他方法,達到明心見性,很不容易。此法人人能修,皆能念到自得心開。怕的是不肯念,不如法念,所謂不如法念即是不老實念,還要加一些禅、咒、教等其他的雜行,都叫不老實。老實人一句佛號念到底,大勢至菩薩依此法而修行成就。五十二同倫表五十二階位,每一階位有無量無邊的菩薩,都依此法得成就,這條路是最快捷、最圓滿的成佛大道路。

  ◎佛頂上有一肉髻爲叁十二相之一,叫“無見頂相”。爲何叫無見頂相?因爲佛頂放光,故佛頂真相爲何,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以佛之無見頂相,顯此法最勝,表念佛“執持名號”,唯佛究竟,非他能了。今能說能聽,還聽得明了歡喜,實蒙十方諸佛本願威神現前之加持。

  ◎“正因佛性”即一切衆生之本性,一切有情無情,包括一切動植物礦物皆有。有情叫“佛性”,無情叫“法性”,它是一切法之本體,一切法都是由此流露而出。故華嚴經雲:有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因爲一切法性體同,故爲同一法性。

  ◎佛見一切衆生都是佛,這是因爲佛見到一切衆生的真性。我們何時見到一切衆生都是佛,自己就成佛了。同理,見一切衆生皆善,自己才是純善。

  ◎佛法教學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幫助衆生破迷開悟,迷即是生死輪回之本。

  ◎一切法皆是本性所顯,故不分別不執著,隨拈一法皆是本性所顯,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真心”即是“如來密因”,能用真誠心修行便能很快成就。

  ◎所有大乘修學,皆不可離密因,即是真心。何謂真心?離心意識謂之真心。何謂離心意識?見色聞聲,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即是真心。一有分別執著即是小乘法。

  ◎交光大師于楞嚴正脈中雲:“舍識用根”。何謂舍識用根?不分別,不執著,不用眼識見,而用見性見,不用耳識聞,而用聞性聞者,是也。

  ◎阿難尊者,所知障輕,煩惱障重,故一聞千悟。唯修行不夠精進,定少慧多,不能證果。富樓那尊者,所知障重,煩惱障輕,故雖修行證果,于楞嚴會上仍不能契入。

  ◎智慧與聰明不同?世間人有聰明沒有智慧,這種聰明,佛法稱之世智辯聰。“智慧”是由真心流露出來的,“聰明”是由意識起用的。般若智慧即是真心起用,如此便能于一切法得正遍知。

  ◎權小修行,權是權教菩薩,小是二乘人。若由事相起修,則很繁雜,須曆叁大阿僧祇劫。此是不悟密因了義,若能徹悟,則可一生成佛。若能于一切境界舍識用根,即是從根本修。

  ◎解六結不易。解了一個動才是靜,靜是定,定有深淺,淺的還出不了欲界,深的定才到四禅八定,依然不能出叁界。其他大乘人解六結越叁空,全憑自力,唯念佛法門依彌陀本願威神力加持容易成就。

  ◎古來祖師大德所訂之早晚課誦,因衆生之根器不同,已很難對治現代衆生之習氣毛病。淨宗學會新訂課誦,早課誦無量壽經第六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希望以佛願啓發自願,誓與佛同心、同願。晚課誦無量壽經第叁十二品至叁十七品。誓依佛教誨,與佛同解、同行。

  ◎諸佛菩薩教化衆生有叁十二應,凡夫亦有相似相,叁十二應就是講經說法,對于不同人,用不同的方法開示,故無有定法可說,隨衆生根性利益不同而定。

  ◎一分修持就有一分成就,一分收獲,有十分修持就有十分收獲。

  ◎世尊于楞嚴會上,請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爲娑婆世界衆生抉擇法門,文殊以“返聞自性”的耳根圓通,最契此土衆生之機,說明“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在娑婆教化衆生以音聲最恰當。孔子之教學與世尊之教化皆以音聲爲教學手段,中西二大教育家之理念相同,可見文殊菩薩之選擇,不無道理。但爲何選擇耳根圓通而不選念佛圓通?如果世尊要文殊菩薩爲法界衆生選擇法門,則非念佛圓通莫屬,因念佛法門的契法界一切聖凡之機。我們若能以“返聞自性”的方法來念佛,則必能往生實報莊嚴土。

  ◎首楞嚴與念佛法門有何關系?楞嚴的精華在耳根圓通與念佛圓通;又觀音、勢至爲西方叁聖中之二大菩薩,故知其與念佛法門關系之密切。

  ◎倓虛法師說,他一生親見念佛預知時至,立化坐脫自在往生的,就有二十多人,聽說的就太多了。禅宗大德,參禅得定的有,但“明心見性”開悟的則沒聽說過,故其修學成就難易可知。

  ◎文殊菩薩選擇耳根圓通,正顯觀音與此土衆生特別有緣,故雲“家家觀世音”。若能以“返聞自性”用在念佛,更爲了義中的了義。念佛法門契合法界衆生根器,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念佛一法,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包括無量無邊的法門。其他修行方法,要證小乘初果都很難,何況深位。我等今日能聞此念佛法門,又能生歡喜心,欣然奉行,都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所種的善根,現前蒙諸佛本願威神冥顯加持,機緣非常難得!

  ◎成佛要叁大阿僧只劫,是由證得初果須陀洹算起,也就是要斷叁界八十八品見惑(錯誤的見解)。見惑可歸納五大類:礳身見:即執著身是我。祃邊見:即現代人所說的相對論,一切法相對存在等見解。祎見取見:是爲果上之成見。祯戒取見:即因上的成見。禍邪見:除上述四種之外,一切不正確的見解皆屬之。故末法凡夫障深福薄,欲出離叁界,圓證菩提,非此帶業往生之念佛法門,難以成就。帶業往生,是此法門最殊勝處。

  ◎這句佛號,念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何在?在于心口不相應。若能心口相應,就能往生凡聖同居土,念到心佛相應,則品位更高。這句名號是真如本性的德號,常念即將真如本性念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執持名號老實念,就是從性起修,和其他大小乘從事相上修,大不一樣。那是從心意識修,是染修,不清淨,所以見性難。念佛人得佛本願威神加持,易修易成,往生就是證果。故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四土是唯心淨土。往生證果是本有的恢複,不是新的事證。

  ◎何謂分證諸聖?聖揀別不是凡夫。須陀洹是小乘中的小聖,阿羅漢是小乘中的大聖。就斷惑程度而言,圓教初信同小乘初果,七信同小乘阿羅漢,八信、九信同緣覺辟支佛。初果、初信算是佛法裏的一年級,我們過去生生世世都在幼稚園,從來沒有機會升到一年級。今天我們遇到念佛法門,這個機緣太殊勝了,就看看我們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往生淨土。圓教初住至等覺都是分證,惟有成佛才是圓證。

  ◎十信:全根力而植佛種。根是五根(信、進、念、定、慧)五力(由根發出力),是深植佛種,培育修學的根基。

  ◎十住:生佛家而成佛子。初住菩薩即是真佛子,十信菩薩屬異生性,尚未成爲真佛子,就好比預備班。十信位滿,才能升入初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與佛心行相應,所以稱佛子。

  ◎十行:十行菩薩從十住,位滿進入十行,破十品無明,道力智慧成就可觀,有能力代佛教化衆生,此階段廣六度而行佛事,度衆生就是度自己。

  ◎有同修說自己的命不好,命運是可以改的。改造命運最好的方法,就是發願學習講經。講經說法不難,難在不肯發心。講經說法就是將身心奉獻給佛菩薩,奉獻給一切衆生,如此才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現在國內外處處皆缺乏講經人才,所以大家果能發心講經,以功德無量莊嚴身心,命運自然轉佳。

  ◎十回向:十向以前是偏重在事相上修,十向以後,進入心性上修,是真實稱性起修。

  ◎四加行:法相宗于十向之終,修四尋思,四如實觀,得暖、頂、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爲入正位之准備稱爲加行位。此經則以泯心佛而滅數量爲加行。

  ◎人有命運,國家亦有命運。起心動念即落入數量之中,只要不起心不動念,就不落入數中,如此才能證得無量光壽。

  ◎十地:深契真如而覆蓋涅槃,即是分證佛果。

  ◎等覺:齊佛際,而破生相。齊是平等,際是邊際。果證實際同佛,唯行大慈,留惑潤生,廣度衆生。

  ◎圓頓根性人念佛,必定往生,且品位不低。如果不是圓頓根性的人,就須培養,方法就是讀誦大乘經典,或專念無量壽經。先將經文念熟,然後遵照經訓修行。將經中所說之道理、教誨、境界都能應用在生活之中。時時認真反省自己起心動念,有無與經訓教誨相違,若行爲與經訓不符,就要依經改正,這就叫“修行”。要真正將經上所說的全都做到,如是積功累德,自然就養成圓頓根性。

  ◎“首楞嚴”是大定之總名。爲圓教極果所證之境界,是自性本定。佛自釋爲:“一切事究竟堅固”。何謂究竟堅固?就是不生不滅,不變不異的真如自性,一切法由自性流出。

  ◎圓頓行人功業唯在初心,經雲初發心時即成佛道。特別是此念佛法門,若能保持初心永無改變,此生決定成就。

  ◎“幹慧”:位在十信後初住前,欲習初幹,證得人法雙空。阿羅漢證人空未證法空,幹慧菩薩證法空但未見性,還未破無明;再往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證入初住以後,就任運流入如來妙莊嚴…

《淨空法師法語(續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學佛隨筆(佛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