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夫成片,亦能往生。悟人一句弥陀,则尽虚空遍法界,与十方如来相应。一句佛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教法都在其中,无量光明神通智慧尽在此一句名号,故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句佛号能与十方诸佛产生共鸣,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本经经文虽不长,但确实为大经大教,是对根熟菩萨而说。凡夫一生决定成就往生西方,是为大行,一生圆满菩提,故为大果。
◎善导大师云:九品乃为凡夫遇缘不同而有差别,念佛不但往生有分,上上品往生我们亦有分。
◎“佛顶”表殊胜妙法,华严如佛全身,此经“楞严”为如来顶,极显圆顿尊妙。而本章为楞严经之中心,故为顶中之顶,无比之极胜稀有绝妙,能令凡夫当生成佛之不可思议大法。
◎依修直趣无上菩提,故“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最胜之修行,“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必藉其他方法帮助,念到功夫成熟,自然就自得心开,是其最胜之成就。其他方法,达到明心见性,很不容易。此法人人能修,皆能念到自得心开。怕的是不肯念,不如法念,所谓不如法念即是不老实念,还要加一些禅、咒、教等其他的杂行,都叫不老实。老实人一句佛号念到底,大势至菩萨依此法而修行成就。五十二同伦表五十二阶位,每一阶位有无量无边的菩萨,都依此法得成就,这条路是最快捷、最圆满的成佛大道路。
◎佛顶上有一肉髻为三十二相之一,叫“无见顶相”。为何叫无见顶相?因为佛顶放光,故佛顶真相为何,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以佛之无见顶相,显此法最胜,表念佛“执持名号”,唯佛究竟,非他能了。今能说能听,还听得明了欢喜,实蒙十方诸佛本愿威神现前之加持。
◎“正因佛性”即一切众生之本性,一切有情无情,包括一切动植物矿物皆有。有情叫“佛性”,无情叫“法性”,它是一切法之本体,一切法都是由此流露而出。故华严经云: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因为一切法性体同,故为同一法性。
◎佛见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是因为佛见到一切众生的真性。我们何时见到一切众生都是佛,自己就成佛了。同理,见一切众生皆善,自己才是纯善。
◎佛法教学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迷即是生死轮回之本。
◎一切法皆是本性所显,故不分别不执著,随拈一法皆是本性所显,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真心”即是“如来密因”,能用真诚心修行便能很快成就。
◎所有大乘修学,皆不可离密因,即是真心。何谓真心?离心意识谓之真心。何谓离心意识?见色闻声,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即是真心。一有分别执著即是小乘法。
◎交光大师于楞严正脉中云:“舍识用根”。何谓舍识用根?不分别,不执著,不用眼识见,而用见性见,不用耳识闻,而用闻性闻者,是也。
◎阿难尊者,所知障轻,烦恼障重,故一闻千悟。唯修行不够精进,定少慧多,不能证果。富楼那尊者,所知障重,烦恼障轻,故虽修行证果,于楞严会上仍不能契入。
◎智慧与聪明不同?世间人有聪明没有智慧,这种聪明,佛法称之世智辩聪。“智慧”是由真心流露出来的,“聪明”是由意识起用的。般若智慧即是真心起用,如此便能于一切法得正遍知。
◎权小修行,权是权教菩萨,小是二乘人。若由事相起修,则很繁杂,须历三大阿僧祇劫。此是不悟密因了义,若能彻悟,则可一生成佛。若能于一切境界舍识用根,即是从根本修。
◎解六结不易。解了一个动才是静,静是定,定有深浅,浅的还出不了欲界,深的定才到四禅八定,依然不能出三界。其他大乘人解六结越三空,全凭自力,唯念佛法门依弥陀本愿威神力加持容易成就。
◎古来祖师大德所订之早晚课诵,因众生之根器不同,已很难对治现代众生之习气毛病。净宗学会新订课诵,早课诵无量寿经第六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希望以佛愿启发自愿,誓与佛同心、同愿。晚课诵无量寿经第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誓依佛教诲,与佛同解、同行。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有三十二应,凡夫亦有相似相,三十二应就是讲经说法,对于不同人,用不同的方法开示,故无有定法可说,随众生根性利益不同而定。
◎一分修持就有一分成就,一分收获,有十分修持就有十分收获。
◎世尊于楞严会上,请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为娑婆世界众生抉择法门,文殊以“返闻自性”的耳根圆通,最契此土众生之机,说明“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在娑婆教化众生以音声最恰当。孔子之教学与世尊之教化皆以音声为教学手段,中西二大教育家之理念相同,可见文殊菩萨之选择,不无道理。但为何选择耳根圆通而不选念佛圆通?如果世尊要文殊菩萨为法界众生选择法门,则非念佛圆通莫属,因念佛法门的契法界一切圣凡之机。我们若能以“返闻自性”的方法来念佛,则必能往生实报庄严土。
◎首楞严与念佛法门有何关系?楞严的精华在耳根圆通与念佛圆通;又观音、势至为西方三圣中之二大菩萨,故知其与念佛法门关系之密切。
◎倓虚法师说,他一生亲见念佛预知时至,立化坐脱自在往生的,就有二十多人,听说的就太多了。禅宗大德,参禅得定的有,但“明心见性”开悟的则没听说过,故其修学成就难易可知。
◎文殊菩萨选择耳根圆通,正显观音与此土众生特别有缘,故云“家家观世音”。若能以“返闻自性”用在念佛,更为了义中的了义。念佛法门契合法界众生根器,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念佛一法,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包括无量无边的法门。其他修行方法,要证小乘初果都很难,何况深位。我等今日能闻此念佛法门,又能生欢喜心,欣然奉行,都是过去生中,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种的善根,现前蒙诸佛本愿威神冥显加持,机缘非常难得!
◎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是由证得初果须陀洹算起,也就是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错误的见解)。见惑可归纳五大类:礳身见:即执著身是我。祃边见:即现代人所说的相对论,一切法相对存在等见解。祎见取见:是为果上之成见。祯戒取见:即因上的成见。祸邪见:除上述四种之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皆属之。故末法凡夫障深福薄,欲出离三界,圆证菩提,非此带业往生之念佛法门,难以成就。带业往生,是此法门最殊胜处。
◎这句佛号,念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何在?在于心口不相应。若能心口相应,就能往生凡圣同居土,念到心佛相应,则品位更高。这句名号是真如本性的德号,常念即将真如本性念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执持名号老实念,就是从性起修,和其他大小乘从事相上修,大不一样。那是从心意识修,是染修,不清净,所以见性难。念佛人得佛本愿威神加持,易修易成,往生就是证果。故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四土是唯心净土。往生证果是本有的恢复,不是新的事证。
◎何谓分证诸圣?圣拣别不是凡夫。须陀洹是小乘中的小圣,阿罗汉是小乘中的大圣。就断惑程度而言,圆教初信同小乘初果,七信同小乘阿罗汉,八信、九信同缘觉辟支佛。初果、初信算是佛法里的一年级,我们过去生生世世都在幼稚园,从来没有机会升到一年级。今天我们遇到念佛法门,这个机缘太殊胜了,就看看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往生净土。圆教初住至等觉都是分证,惟有成佛才是圆证。
◎十信:全根力而植佛种。根是五根(信、进、念、定、慧)五力(由根发出力),是深植佛种,培育修学的根基。
◎十住:生佛家而成佛子。初住菩萨即是真佛子,十信菩萨属异生性,尚未成为真佛子,就好比预备班。十信位满,才能升入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与佛心行相应,所以称佛子。
◎十行:十行菩萨从十住,位满进入十行,破十品无明,道力智慧成就可观,有能力代佛教化众生,此阶段广六度而行佛事,度众生就是度自己。
◎有同修说自己的命不好,命运是可以改的。改造命运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愿学习讲经。讲经说法不难,难在不肯发心。讲经说法就是将身心奉献给佛菩萨,奉献给一切众生,如此才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现在国内外处处皆缺乏讲经人才,所以大家果能发心讲经,以功德无量庄严身心,命运自然转佳。
◎十回向:十向以前是偏重在事相上修,十向以后,进入心性上修,是真实称性起修。
◎四加行:法相宗于十向之终,修四寻思,四如实观,得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为入正位之准备称为加行位。此经则以泯心佛而灭数量为加行。
◎人有命运,国家亦有命运。起心动念即落入数量之中,只要不起心不动念,就不落入数中,如此才能证得无量光寿。
◎十地:深契真如而覆盖涅槃,即是分证佛果。
◎等觉:齐佛际,而破生相。齐是平等,际是边际。果证实际同佛,唯行大慈,留惑润生,广度众生。
◎圆顿根性人念佛,必定往生,且品位不低。如果不是圆顿根性的人,就须培养,方法就是读诵大乘经典,或专念无量寿经。先将经文念熟,然后遵照经训修行。将经中所说之道理、教诲、境界都能应用在生活之中。时时认真反省自己起心动念,有无与经训教诲相违,若行为与经训不符,就要依经改正,这就叫“修行”。要真正将经上所说的全都做到,如是积功累德,自然就养成圆顿根性。
◎“首楞严”是大定之总名。为圆教极果所证之境界,是自性本定。佛自释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何谓究竟坚固?就是不生不灭,不变不异的真如自性,一切法由自性流出。
◎圆顿行人功业唯在初心,经云初发心时即成佛道。特别是此念佛法门,若能保持初心永无改变,此生决定成就。
◎“干慧”:位在十信后初住前,欲习初干,证得人法双空。阿罗汉证人空未证法空,干慧菩萨证法空但未见性,还未破无明;再往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入初住以后,就任运流入如来妙庄严…
《净空法师法语(续编)》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