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終是求智慧,自始至終就講一個智慧。沒有智慧,不能解決問題。靠福報、靠神通,解決問題有限;唯有真實的智慧,一切問題都能得到圓滿的解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蒙佛光明注照,我們的業障消除,本性的智慧德能現前,有能力到十方世界現種種身,“普利一切衆生界”,能令一切衆生得真實的利益、住真實的智慧。
乃至虛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
重覆前面大願的總結。這也是要我們學普賢菩薩。我們的願心是無有止盡的。現在我求學、學佛,希望成佛,我的願無有窮盡。成了佛之後,我這個願也沒有止盡,幫助十法界一切衆生。好比在學校讀書,畢業之後到社會上服務,把所學的貢獻給社會,利益大衆。菩薩亦複如是,把他所學成的一切大圓滿,用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身上,令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願心永遠沒有止盡。
十方所有無邊刹,莊嚴衆寶供如來;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刹微塵劫。
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于彼。
說明普賢十大行願的殊勝功德利益。十方所有無量無邊的諸佛世界,我們用衆寶來莊嚴供養如來,以最勝安樂布施天人,而且不是修一天兩天,經一切刹微塵劫,時間長遠無法計算。這個布施供養的功德太大了。“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假設有一個人,他有善根,遇到殊勝的十大願王,聽了以後完全相信,信了以後依教奉行。“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于彼”:菩提是覺悟。一心一意求最殊勝的大覺。就像一個人口渴想喝水一樣,這樣的心情,渴仰殊勝圓滿的覺性。十大願王是十方一切如來根本法的總綱領,所以是最殊勝的願王,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圓教佛),不能成無上正等正覺。聽了十大願王,生起信心,一心一意求無上菩提,這樣發心修行(依教修行供養),這個功德超過前面所說以珍寶供養十方無量佛刹如來的功德。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佛的教訓統統做到叫信佛。遠離惡知識,永離諸惡道,這就是信佛的標准。我們有沒有去做?“遠離惡知識”:惡的人、惡的事、惡的環境,我們要避開,要遠離,不能接近,怕自己心地受染汙。(初學在事上離,有智慧的菩薩心上離。)“永離一切諸惡道”:起心動念都要慎重地檢點,我這一念是善還是惡。所有一切惡念都息滅,自然不墮惡道。
修行人,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遠離是敬而遠之,對他尊敬,不學他。善知識,要學他,是我的榜樣。要存好心,要說好話,要做好事。“好”的標准是利益一切衆生,幫助一切衆生開智慧、修清淨心。能這樣修行,不但得智慧,同樣也得富貴健康長壽的福報。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此人善得勝壽命”:依照這部經理論方法修行的人,他善得勝壽命。勝壽命就是清淨法身,他證得清淨法身。清淨法身是真正的無量壽,無始無終。以現在這一生來講,你這一生的壽命最殊勝,因爲你能依此經修學,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就。“此人善來人中生”:依此經修行,你這一世得人身,在人中受生,是善來,沒有白來。如果你不懂得華嚴教義,不知道求生淨土,這一生真的白來,這一生的壽命就沒有意義、沒有價值,談不上殊勝。
“此人不久當成就”:成就是成佛;其次而言,成就是決定往生。這個人這一生當中,不久就要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身在娑婆是最後身,來生就是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如彼普賢菩薩行”:普賢菩薩行就是一生念佛、求生淨土、功德圓滿。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過去,沒有智慧,愚癡,造了很多的罪業。甚至愚癡到可憐,善惡搞不清楚;別人作惡,以爲他做了很多善事;別人作善,沒看出來,不知道那是善事。因爲自己愚癡,思想、言語、造作,不知不覺作了許許多多嚴重的惡事,造了無間地獄的罪業,自己都不知道。或問:如何能辨別是非善惡?有一個方法——讀誦大乘。普賢菩薩在此地說:“誦此普賢大願王”,這就是教給你方法。假如都能依照佛經典裏面的教訓去做,就對了,如果佛所說的教訓沒做到,那就錯了,就造罪業了。例如:佛說孝養父母,我們有沒有做到,做到多少!父母跟我沒有隔閡、沒有界限,跟我是一體,我對父母的愛護關心,就像照顧自己身體完全一樣。如果認爲父母老了、啰嗦又討厭,動這個念頭就是不孝,就造罪業。讀誦大乘,讀了之後照做,則過去所造的一切罪業都消除。“一念速疾皆消滅”:一念就是一心。有二念,罪業消不了;一念,罪業就消掉。一念是真心,二念是妄心。妄心就是無智慧,就會造業。一念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智慧,真心不造業。由此可知,彌陀經直截了當教我們修一心不亂,就是華嚴經所講許許多多修行方法的第一個方法。怎樣使我們達到一念呢?文殊教善財,普賢教善財,都是念阿彌陀佛。我們把所有的念頭都放下,單提一句阿彌陀佛,就執著這一念。二六時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個我們做得到;真正的一念,我們做不到。二六時中一句阿彌陀佛,是功夫成片,決定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間罪業當然消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鹹圓滿。
“族姓種類”:古印度有四姓階級,不平等。佛是刹帝利階級,是王種,生在帝王貴族之家。佛出家後,提倡四姓平等。無論在社會上是什麼身份地位,都不要緊,佛法是平等的。身心清淨,能把佛的教訓做到五成,你就是真正的菩薩。“容色”:容貌色相。色代表健康強壯。不但容貌端莊而且身體強壯;這是前世所修的果報。
真正佛弟子,依教奉行,必然是“相好智慧鹹圓滿”。相隨心轉。心清淨,相貌就清淨;心慈悲,相貌就慈悲;心快樂,相貌就快樂。佛在世間示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圓滿。諸佛智慧相好圓滿,也得利于多生多劫修學普賢行,才有這樣殊勝的成就。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爲叁界所應供。
真正學佛的人,一切妖魔鬼怪,一切外道,不會給你爲難,也不會障礙你。因爲你有諸佛護念、龍天護法神守護,遇不到妖魔鬼怪。“堪爲叁界所應供”:這一句是說能爲天人師。可以爲天人的模範榜樣,有資格接受天人供養;因爲你是叁界福田,天人供養你,才能真正得福報。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衆;成等正覺轉法錀,普利一切諸含識。
這個果報是講八相成道。以佛的身份出現在世間,教化衆生。“速詣”是講速度之快。能有這麼快速的成就,也是得力于修學普賢行願。以普賢行願幫助你念佛求生淨土,才能速詣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坐已”:說佛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這一樁事。坐是不動,是心不動,不是身不動;身若不動,怎能幫助衆生?“降伏諸魔”:降魔要靠定慧,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如如不動,魔就對你沒法子了。“成等正覺轉法錀”:示現成佛要教化衆生、轉法錀。轉法錀就是推展佛陀的教育。“含識”是有情衆生。“普利”:普遍利益;幫助衆生念佛求生淨土。
得到圓滿成就之後,實現他自己的弘願。初學佛的時候,發願度衆生,卻沒有能力。到西方極樂世界修到究竟圓滿,才有能力度衆生。要兌現度一切衆生的願,一定要在十方世界示現成佛,講經說法,普度衆生。
長偈至此。普賢菩薩前面教我們,後面給我們作模範。後面都說他自己,勸我們效法他,跟他學習。這真是慈悲到了極處,比父母愛護照顧兒女的心還懇切周到。我們怎能不感動!
下面叁首偈是總結,勸我們發心受持、發心學習。
叁、勸囑受持
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假如有人于普賢菩薩行願能讀誦、能受持、能演說。讀誦:要以佛心、菩薩心,要以真誠、清淨、恭敬心來讀誦。讀誦的時候,就像在佛菩薩面前接受教訓一樣,要有敬意。受持:接受且照做。演說是利他。演是表演,說是解說。把十大願做到了就是表演。譬如:禮敬諸佛,我見到任何人都很誠心誠意的恭敬有禮貌,這就是演。不是每天早上在佛菩薩面前念十大願王,而見到人一點禮貌也沒有。自己做到,再跟別人解說,人家也肯做。對于沒有學過佛的大衆,跟他相處,處得非常好,慢慢地接引他學佛,這是大慈大悲,給他真實的利益。要幫助衆生學佛,破迷開悟。要幫助一家人,一家得度,鄰裏鄉黨就得度。因爲你這一家是模範家庭,家庭和睦,小孩乖、用功、有禮貌,這一條街大家都來學你,那你學佛就成功了。認真讀誦、認真學習。接受佛的教訓,在日常生活做到,然後演說就不一樣了。你不會把經典意思講錯,因爲你有實行的心得體驗,你向大家提出報告,才會引起大衆共鳴、感動人心。
“果報唯佛能證知”:依照普賢行願來修學,果報不可思議,只有佛才曉得,等覺菩薩都知道得不清楚,其他人也不曉得。“決定獲勝菩提道”:勝菩提道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圓教佛的果位。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衆生清淨願。
假如有人(指一般人)讀誦普賢行願品。“我”是普賢菩薩自稱。有少分的善根,遇到聽到此經,會有歡喜心。若無善根,不會生歡喜心。這一點善根,不要輕視。普賢菩薩說少善根,在人天,是了不起的大善根;跟他比是小,跟六道衆生比是大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這個一念要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一切皆圓滿成就。他的成就是“成就衆生清淨願”,令衆生身心清淨。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
沈溺諸衆生指六道衆生。普賢菩薩願六道所有一切衆生趕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所修之大行,念念都是這樣爲我們回向。
參、結歸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于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如來贊言:善哉善哉!
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诃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文殊師利菩薩,而爲上首;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爲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無垢普賢菩薩,而爲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余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一切刹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诃薩衆。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連等,而爲上首;諸大聲聞,並諸人天,一切世主:天、龍、夜叉、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此次講經法會,至此圓滿。將普賢菩薩行願,作一概略報告。經文給我們許許多多寶貴的啓示,希望諸位同修常記住,如說修行,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不負普賢菩薩對我們的期望。
附錄 家庭主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薩道
每天做同樣的工作,一定會覺得很厭煩。尤其是家庭主婦,好像永遠沒有解脫的一天,許多人都覺得苦惱。假如能將觀念轉變過來,就會做得非常快樂。凡夫觀念中執著有“我”,我在做,我好辛苦,我爲什麼替他們做,愈想煩惱愈多。若學菩薩道,發大誓願普度衆生,他的想法看法就不一樣了。
行菩薩道,第一要修“布施波羅蜜”。主婦菩薩在家庭裏爲一家人服務,就是修布施波羅蜜。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叁種。財施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指在外面賺錢,供養一家人生活。內財是用自己的體力、智慧爲一家人服務。在家事裏做出圓滿的叁種布施。你將家事整理的井井有條、幹幹淨淨,使家人生活舒適,讓鄰居羨慕,這是“持戒波羅蜜”,持戒就是守法。你能有耐心的做,不疲不厭的做,即是“忍辱波羅蜜”。每天還要改進,希望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就是“精進波羅蜜”。雖然每天做很多家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即是“禅定波羅蜜”。清淨心中常生智慧,法喜充滿,是“般若波羅蜜”。于是覺了,原來菩薩的六波羅蜜,就是擦桌子、掃地、洗衣、煮飯圓圓滿滿的成就。這就是《華嚴經》善財童子所表演的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你將家事做好了,即是作世間所有主婦的榜樣,一切家庭的榜樣。這就能度鄰裏,推展開就能影響社會、國家、世界,乃至盡虛空遍法界。這才曉得菩薩在家裏掃地、擦桌子、煮飯、洗衣,原來是在做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的大願大行。這是學佛、是正念、是諸法實相。若能如是觀,則法喜充滿,如何會起煩惱!佛法的修學一定要落實在生活中;不落實在生活中則沒用。
《普賢大士行願的啓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