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P15

  ..續本文上一頁不小心謹慎。今年年初在舊金山大覺蓮社,有一位同修,受魔鬼纏身,我問他,你是不是喜歡神通,他說是。凡是喜歡神通感應,魔即得其便。佛經中魔分爲四大類︰一是五陰魔,色、受、想、行、識。有身體就有苦,生老病死。受是感受,苦樂憂喜。想,想前想後。行是遷流變化,刹那刹那衰老,一天一天走向墳墓,人生有何意義。事業作的愈大,造的罪業愈重,受苦亦愈多。識是記憶的印象。第二是煩惱魔,煩惱能折磨人,有“貪、嗔、癡、慢、疑、惡見”六種根本煩惱。第叁是死魔,叫我們道業不能成就,修道尚未成功,壽命到了。再投胎又要重新來,一次生死,把以前所學統統忘光。以上叁種均屬本身。第四是天魔,即身外之魔,外在的誘惑。怨分內外,內面的是十惡,害得我們生生世世在輪回中受苦,不能成就道業。外面的就是冤家對頭,隨時想來俟機報複。

  “得微妙法,成最正覺”。此爲八相成道中之第六相“成道”。“微妙法”就是指的此本無量壽經,念佛成佛。向下是八相成道之第七“轉法耣”。修學成就之後,其事業即幫助一切衆生。“天人歸仰,請轉法耣,常以法音,覺諸世間”。此即法緣成熟,一切天人歸依景仰,接受他的教學。衆生根性不同,有已成熟者,有未成熟者,亦有無善根者,可分爲叁等,已成熟者乃久遠的善根成熟,他這一生成佛機緣到了,一定給他成佛的法門,就是這部經。未成熟者講其他法門,他喜歡,故恒順衆生,以隨其願。

  “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汙,顯明清白”。這幾句是一切諸佛示現人間講經說法之宗旨。從前城有城牆,比喻煩惱堅固如城牆,“塹”是護城河。欲望是煩惱之根源,要懂得知足常樂,多欲則多苦。“洗濯垢汙”是破迷,“顯明清白”是開悟,“垢汙”即汙染,今天人類身心的汙染乃前所未有。從前人知道事情少,接觸人亦少,“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時是非多”。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是最嚴重的汙染。大約叁十多年前,有一次在臺大哲學系主任方東美先生家,正好教育部幾位官員在座,談起當時老總統蔣公提倡文化複興問題,請方先生提示意見。他說,首先把臺灣報紙雜志一律停刊,廣播電視一律取消,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文化。幾位官員表示很難辦到。後來又談到美國,方先生說將來美國亡國第一個因素就是電視。我們修行要隨順衆生,家人看電視不能阻止,但我們看一切境像皆是虛妄並不沈溺其中就好了。如此亦可勘驗自己的功夫。

  “調衆生”,調伏衆生的煩惱習氣。嗜好欲望不同,彼此相處有摩擦,在佛法中講到調和,最具體的即“六和敬”。“宣妙理”即宣說真理,把事實真相真正了解,想法作法即如理如法,無有過失。

  “貯功德”,積功累德是最正確的想法作法。“示福田”,修福在此經中說得最詳細。“以諸法藥救療叁苦”,“叁苦”是叁界之苦,六道皆苦。欲界天,苦苦、壞苦、行苦都有;色界天,欲斷了,無苦苦,而仍有壞苦、行苦;無色界天,無身體,無壞苦有行苦,佛說一切法是治我們苦病的。“升灌頂階,授菩提記”。灌頂是密法,“灌”是以真實大慈悲加持,“頂”是至高無上佛法。換言之,即以至高無上的佛法傳授與你謂之“灌頂”。這部經典是十方如來度衆生成佛道第一法門,今天把經典展開,恭恭敬敬讀誦一遍,即是十方如來給你灌頂一次,現在沒人知道,真是可惜。此經念一遍有一遍好處,念一遍有一遍悟處,念一遍有一遍的境界,真正體會到諸佛確實替你灌頂。“授菩提記”即是授成佛之記,預言爾後何時往生,何時圓成佛道。

  爲教菩薩。作阿阇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無量諸佛鹹共護念。

  前面講到灌頂授記,其真正意義要知道,佛法是真實法,決非迷信。菩薩成佛之前,需多次授記,密教較多,以至高無上的法門傳授與衆生謂之“灌頂”。古時印度國王登基時有灌頂儀式。“阿阇黎”譯爲“軌範師”,其言行可作學生之軌範,等于學校之指導教授,爲了教導菩薩,所以示現佛的身份。古代師生生活在一起,不僅聽老師講經說法,還要向老師學習生活的修持,老師的一舉一動均給學生作榜樣。佛法世法均如此,因而恒常在生活中學習,學以致用,學與實際生活要相應。

  四十華嚴是各別教學,所講的就是“常習相應無邊諸行”。人不能離開社會群衆,面對社會大衆,要以佛心爲己心,佛心清淨平等,佛爲大衆說些什麼?作些什麼?有何願望?華嚴五十叁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他們都作些什麼?菩薩爲教化一切衆生,必須多才多藝,樣樣皆通,才能滿其大願,必須成熟無量無邊的善根,教學相長,永無止境。心願解行,都向佛菩薩學習,諸佛看到歡喜,沒有不護念加持的,有冥加,有顯加,使你業障輕,煩惱少,智慧增,願望均能實現。俗語說︰好事多磨。你想作好事,偏偏有人障礙你,因爲多生劫來冤家債主太多了。所以必須靠叁寶加持。

  諸佛刹中。皆能示現。譬善幻師。現衆異相。于彼相中。實無可得。此諸菩薩。亦複如是。

  此表菩薩真實智慧之流露。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廣大無涯,是諸佛菩薩活動的空間,也是我們自己活動的空間,因爲生佛不二。我們生活範圍決不限于這個地球,過去生中在何處,死後還有來生。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銀河系的西方過十萬億個銀河系之外,如此我們心量可以拓開。過去有人告訴我,科學家把人的過去未來作了很多試驗個案,發現有很多人是前生某某人,有由畜生來的,也有由外太空來的。佛菩薩不迷,示現種種形象如魔術師,變起來如同真的,度生而不著相,得大自在,我們處處著相所以生出種種煩惱罪業。

  通諸法性。達衆生相。供養諸佛。開導群生。化現其身。猶如電光。

  法性是宇宙萬有之本體,即真如本性,一切萬法之自性。自性是能生,一切萬法是所生。通達能生與所生,盡虛空,遍法界,森羅萬象,從那裏來的,爲什麼會有,統統明了,一點都不迷惑。“供養諸佛”是身教,佛是人天師,供養有財供養與法供養,二者以法供養爲最,法供養是依教修行,認真去作。財供養亦重要,一則舍自己的根本煩惱、貪心與悭吝心。二則幫助佛菩薩教化衆生。今天這個世界欲挽救世人應以自己財力物力提供出來,推廣佛陀教育。多數人還以爲佛教是迷信、是宗教。今天以我們的心力,大家集合起來,把佛陀教育主動推廣之即是供養諸佛。

  “化現其身,猶如電光”。“電光”有四個意思︰一、快速,一閃就沒有了。二、明亮,照得清楚,有破暗義。叁、不常住,即不著相。四、沒有分別。佛舉此例,叫我們學習對衆生需求要快,破其昏暗,心地清淨無染,無分別執著。

  裂魔見網。解諸纏縛。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善立方便。顯示叁乘。于此中下。而現滅度。

  “纏縛”是煩惱的代名詞,如同被繩子捆著,動彈不得。“聲聞”是阿羅漢,“辟支佛”是緣覺。這兩種是小乘聖人,雖然斷見思煩惱,而塵沙仍在,無明未破。雖有很深禅定,而智慧未現前,未明心見性。因其心量不大,不願主動幫助他人。菩薩念念如何利益衆生幫助大家開悟,希望大家認識學習無量壽經,因此經爲第一經,此佛菩薩對我們的真實希望。果然明了、接受、承當了,你也就是菩薩,佛家謂之“肉身菩薩”。

  “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也稱“大空叁昧”。“入”是證入,證入其境界。空是講性,萬法皆空,萬法之體性皆空。從體上講,空是確實存在,我們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六根能力達不到,而它存在。譬如電,雖看不見,而可以儀器測驗出來。法性任何科學儀器都測不出,它確實存在。它是一切萬有的本體,故稱爲真空,空不是無。“無相”,相是假相,是幻有,又稱爲“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此乃宇宙人生之真相,真正明白之後就入了無願的法門,此“無願”非發願之願,此指六道衆生之欲望,如無願即心地清淨。爲了教化衆生必須有善巧方便,若說最真實法,衆生不懂,不能接受,無法了解,只好先說叁乘。如辦學校先辦小學,再辦中學、大學,皆屬方便,真正目的在研究所。使其智慧德能達到究竟圓滿,若無階梯,而傳與真實,則不能接受。叁乘,聲聞、緣覺、菩薩,皆稱爲方便法,所以佛在法華會上說出真話︰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此經是一乘之一乘,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專中之專,一生成就的法門。八相成道之第七請轉法耣介紹到此爲止,以下是第八入般涅槃,“于此中下,而現滅度”。中下程度的人看到佛有生有滅。佛示涅槃乃是表演,上根人知道佛不生不滅,佛如是,我們亦如是。生在這個世間如同上了舞臺,死了如同下了舞臺,亦並無生死,這是真話,死時身體壞了而靈魂不壞,靈魂即神識,神識是自己,而身體不是自己,身體如衣服,破舊了可以換一套,舍身受身,佛菩薩明白,非常自在。這一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身體愈換愈好;如作惡,愈換愈壞,換成畜生餓鬼地獄身,自己作不了主,受業力支配。業力是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佛菩薩超越此種境界,無論示現什麼身,他都不迷,來去自如,了生死,超叁界,故佛並未入滅。佛爲何不常住世間,應知佛示現時間長短,隨衆生因緣,他不起心不動念,如常住世間,佛法也無人學了,因佛能活叁千歲,我們不行,所以表演也得很逼真。

  得無生無滅諸叁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隨時悟入華嚴叁昧。具足總持百千叁昧。住深禅定。悉睹無量諸佛。于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得佛辯才。住普賢行。

  前面說了“而現滅度”,接著就說真實話,得的是“無生無滅諸叁摩地”。“叁摩地”即“禅定”,也是“正受”,正常的享受,無分別執著憂慮牽挂諸煩惱。“陀羅尼”是“總持”,一切諸法的綱領,無不通達。“華嚴叁昧”即是佛華嚴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