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P14

  ..续本文上一页之补充。每人消耗能源不同,消耗最多的都是在妄念上。阿罗汉清净,七天只吃一餐,辟支佛定功更深,半个月吃一餐。

  李老师日中一食已四十余年,他的工作非常繁重,多才多艺,讲经教学。台中莲社莲友有十几万人,分四十八个班,每天接见一班,有人要与他洽谈,在一个星期之内是邀约不到的。每天中午一餐,只吃两个小馒头,一碗稀饭,两碟小菜,活到九十七岁往生。持戒、忍辱,均属无畏布施。法布施以弘扬此经为最,此经最契合当前社会现代人之需要,个人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此经均可达到,经文不多,读诵、研究、修学都非常方便。如无多余时间,这一本一生足以够用,能把它普遍宣扬,接引一切大众,即是供养如来。

  第四、忏悔业障。我们业障重,如何消除?诵经、拜忏、修福能否消除业障,殊无定论。障者障碍自性,自性有无尽的智慧德能。障碍之来源是业,业由造作而来。正在造作时叫“事”,造作完了叫“业”。诵经拜忏修福所造的是善业,将来在三善道享福,造恶业在三恶道受苦。善恶均属造业。如妄念烦恼日渐减少,业障可以渐除。知此事实,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业障可以消除。会念经的人是修清净心,诵经时不起一个妄念,可以消业障,读经与念佛同理,修福拜忏亦如是。全神贯注,不杂妄想即是清净心。

  第五、随喜功德。贪嗔痴三毒与生俱来,此外尚有一个严重的烦恼,嫉妒傲慢也是障碍。对治之法用“随喜功德”,如见他人从事于利益社会民众之慈善事业,心中生起嫉妒障碍之心,甚至于加以批评讽刺,罪过甚大。此不仅对其个人有所伤害,乃是对整个社会大众均有影响。如果随喜,与其所得功德一般无二。假如自己财力人力都不够,应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全他,生欢喜心,赞叹他,成就别人的善行善事就是自己的善行善事。培养贤能的道理也是一样。六祖惠能大师初到南方,无人认得他,因为风动幡动的公案被印宗法师发现,为其剃度,且拜惠能为师,此种肚量古今少有。一般人之心态,如发现有人比自己高明,一定想办法打压他,使其不能出头。所以惠能大师一生度众之功德,都是印宗的,这才是真正聪明人。

  第六、请转法耣。法耣是一个标志,通常佛门标志有三个,第一是法耣,第二是莲花,第三是卍字,万字是佛三十二相之一,表吉祥。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象征,轮是动的,而心不动,轮是动静不二,空有一如。轮周是有而心是空,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它能代表空有、性相、动静,用它表法。莲花代表清净,污泥比作六道,水比作四圣,莲花开在水的上面,连佛法都不染,表超越世出世间一切法。所以佛法不能执著,一执著就不能超越。

  “请转法耣”即普遍介绍佛法与社会大众,使人人均能接受佛陀教育。礼请法师大德弘法讲经,法会必须隆重,使众生有尊师重道之心,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非法师要人恭敬,应知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道场中有一种人是影响众,他有修有证,其学问道德可能好过讲经法师,可不必来听,而他每会必到,目的在激发听众的信心。如经中说的给孤独园长者之诚恳请佛说法,足为典范。过去在台湾,周邦道老居士也是一位非常好的影响众,国学佛学都好。在台中,李老师讲经,每会必到不必说,李老师的学生学讲经,他也参加,而且还写笔记。李老师常赞叹他。

  第七、请佛住世。这一条也非常重要。假如请佛给我们说法,毕竟利根人很少,有几人能听一次经就开悟呢?大部份人的根性比较迟钝,必须要长期熏习。若希望达到长期熏习效果,一定请佛常住世间。在中国过去的佛教道场,可以说都是专科大学,建立之后,有许多经历几百年甚至一千余年,不断讲经教学,所以人才辈出。近代情况表面上佛教很兴盛,实际上没有什么有成就的,原因是没有一位法师长住在一个地方弘法。有之则是短期讲一部经,讲完就走,此诚古人所谓“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只是作一点佛教宣传工作而已,其他效果都谈不上。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建立台中莲社,弘法四十年如一日,作育人才。偶尔也到外地讲经,最多一、二日即返,其辅国牖民之功是看不出来的。

  佛法修学最重要的是一门深入,尤其是在自己修学还没有成就的时候。等到真正开悟了,悟后起修,才可能涉猎其他法门,即法门无量誓愿学。未达到此种程度,必须守一门。自古以来教学都不离此原则。现代人一入佛门即博学多闻,样样都学都听,不知道那一个法门好,应走那条路,迷失了方向,反而把自己的清净心搞乱,受很大的伤害。纵然遇到真善知识,也无能为力。一个道场,一个老师,始终接受一个人的指导,教学效果才能见到。今天真正对于佛法有造诣者愈来愈少,到那里去找善知识呢?在此情况之下,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教导我们“老实念佛”这个法门,真是慈悲。惟此法门自己修学比较容易,不需要善知识时常教导,只要老实念佛,决定成功,在此时代最为契机。

  第八、常随佛学。“学佛”与“佛学”是两桩事,“佛学”是以佛法当学说研究,与了生死出轮回不相干。“学佛”是以佛作榜样,身口意三业要学得与佛一样。“常随”是不间断,佛不在世,依照大乘经典修学,即是常随佛学。这部无量寿经要读熟,要正确理解,而且变成自己的信愿行为。

  第九、恒顺众生。众生有迷有悟,迷的多觉悟的少,一定要随顺,不能勉强。此法门我们知道是所有法门中,最究竟圆满至高无上的法门,但还有许多人虽已觉悟,而对此法门不承认不能接受,要随他去,不能勉强。诸佛如来都不能勉强一个众生,我们有什么能力。如勉强则自己必生烦恼,反而障碍了自己的修持。等你生到极乐世界成了佛菩萨,有了三明六通,你就知道他在那一道,再去度他。还要等他善根成熟,帮他一把。对一切众生习气烦恼更要随顺,这个世界一切事得过且过,我们第一件大事是先生西方,知道六道轮回太苦,这一生是最后身,所以什么事都要随顺。

  最后,第十、普皆回向。“回向”是破执著,把所有一切所修福报功德都分配给大众共享,这叫回向。不回向,所修功德是有限量的;一回向,所修功德福德是无限的,唯心所变。佛与大菩萨的福德智慧是圆满的,因其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明白告诉我们,他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文殊菩萨也不例外。不但此二菩萨,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能遵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向往西方极乐世界。此是华严会上一桩大事,也是弥陀四十八愿中第三十六愿之广说。这一切大众皆是由西方世界来此表演并招生的。十愿是纲领,展开来就是无量无边的大愿,愿愿都是度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圆成佛道。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按一般大乘经典中所说,即如来成佛之后所住的果地,未成佛时称为因地。就本经而言,诸佛如来究竟圆满的功德法,即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佛叫我们念佛,佛自己也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切圆满的功德法,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知道的人不多。知道的人没有不死心蹋地的念,一时一刻不会休息。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

  此是赞叹与会的菩萨,自行化他圆满的功德,把心中之阿弥陀佛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自利不妨利他,那个地方的众生缘成熟了,即前往度化之,所以游步十方,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行权方便”,权是权巧,即善巧方便。如普门品中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楞严经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样的相貌,他就变成什么样的相貌,众生才肯愿意学。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是双关语。“究竟彼岸”是成佛,菩萨未成佛,希望自己成佛,而又把成佛的方法介绍给众生,希望众生都成佛,是助他成佛,所以这句话是自他双关语。至于成佛的方法,就指这一部经。依此经修行,很简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念佛成佛究竟彼岸。真的搞明白,对一切经论都可以放下了。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全在此,其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法门也都在这一部经典里面,故此经为大总持法门。佛菩萨随类化身,以佛身为最高,尚有应以饿鬼身得度者,即以饿鬼身而为说法。台湾有一位朱镜宙老居士,在佛教界很有名,一九四九年到台湾,办了一个台湾印经处,向各处募款印经。凡是他印的书都送我一册。他在抗战期间,担任西康青海二省之税务局长,有一天在友人家打麻将夜间二时才散,走路回家,在黑暗途中见前面有一女人,走了半小时忽然想起,一个单身妇女半夜在荒野行走,颇不寻常,而且该女子只露上半身而无下半身。他亲眼看见,乃相信确有鬼道,因而信佛。

  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天人归仰。请转法耣。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授菩提记。

  “舍兜率,降王宫”。未成佛时为后补佛,居住在兜率天内院,佛降生于世,必在帝王家,将来出家弘法利生有很多方便,名闻利养,世所景仰,而并无真正价值,可以统统舍掉。出家修道,其成就高过帝王。以上是投胎与出生为八相成道之二相。“弃位出家”是八相成道之第四相,将人间荣华富贵一律舍弃,出现出家学道。“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此不过是来表演给世人看,使人对其成就生仰慕之心。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此是八相成道之第五降魔,用定与慧以降魔。我听到很多,有人遇到魔障,其较重者即神经分裂,很麻烦,很多年青人,受过高等教育,学了半年一年即得神经病。在中国与外国常常遇到,不能…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