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
净空法师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风华雨第二十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菩萨修持第三十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边地疑城第四十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勤修坚持第四十六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超世希有第十八
彼极乐国。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在帝王边。面貌形状。宁可类乎。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转轮圣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劣。假令帝释。比第六天。虽百千倍。不相类也。第六天王。若比极乐国中。菩萨声闻。光颜容色。虽万亿倍。不相及逮。
此品说西方人之正报,所有往生者之容貌精神色彩,超越世间众生,而且西方人彼此之间完全相同,无差别相。西方有天人声闻菩萨之名是随顺此方风俗,未到西方世界以前或为人、天、声闻、菩萨,但西方本身一律平等,其次是断烦恼的程度不同,而有天人声闻菩萨之别。事实上在西方世界统统是菩萨,而且是尊修普贤大士之德。佛要说出西方人之超世希有,举出几个比喻,先以帝王与乞丐相比,再以转轮圣王与帝王比,以忉利天王与转轮圣王相比,以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与帝释天(即忉利天主)比,最后以第六天与极乐国中菩萨声闻相比,光颜容色,各类等级无法相比。
所处宫殿。衣服饮食。犹如他化自在天王。至于威德。阶位。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百千万亿。不可计倍。阿难应知。无量寿佛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议。
此一小段是专对我们一般人说的,我们为了衣食住行,一天忙到晚。到了西方,物质生活样样不要操心。他化自在天最有福气,衣食住都不要张罗,有第五天化乐天变化出来为其准备。到了西方,阿弥陀佛变化一切供应大众是大施主。“至于威德、阶位、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同样在娑婆世界证得须陀洹果、阿罗汉果的,在西方世界断了八十八品见惑等于此间的须沱洹、小乘初果。断了八十一品思惑的等于此间的阿罗汉,两个人断烦恼的工夫是平等的,除此之外,智慧不平等,此间的阿罗汉比不上西方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智慧神通都比不上。西方人的一切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超越一切世间。佛最后招呼阿难,阿难是与会的代表,也就是对我们后世众生开示。他说,无量寿佛极乐国土的功德庄严不可思议,是想像不到的。我们只有老实念佛,不要打妄想,只有仰信。如果一面念佛,一面还想西方的宝树究有多高,黄金为地的金子是否为九九真金,那就错了。
受用具足第十九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复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所居舍宅。称其形色。宝网弥覆。悬诸宝铃。奇妙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净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此品说明西方世界福德无量无边,一切受用,应念现前,无不具足。不但已生现生者,就是我们今天如已下决心往生西方者,亦同样可以受用具足。生西以后诸妙色身,形貌端严,与阿弥陀佛没有两样,前面已经谈过多次。至于“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乃是八地菩萨的境界。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绝无妄语,必须相信,此弥陀本愿威神加持,四十八愿有明文,他已成佛十劫,自然诸愿皆已圆满。这一段经文说明西方世界的受用,凡往生者均与佛一样。最大的福报是凡事称心如意,所有饮食起居,以及衣服装饰,所居堂宇房阁,无不微妙安隐,大小光色随意,想什么就有什么,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德风华雨第二十
其佛国土。每于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密。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复吹七宝林树。飘华成聚。种种色光。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洁。如兜罗绵。足履其上。没深四指。随足举已。还复如初。过食时后。其华自没。大地清净。更雨新华。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此品是说明西方的气象。所谓“食时”,是依我们的习惯而说,西方既无日月,亦无时间观念。西方的清风和风,吹在宝树罗网,发出音声,为众生说法,演说苦、空、无常、无我,属小乘法,如系大乘则说诸波罗密。大小乘从心量上分,心量大者,起心动念想到众生是大乘;而起心动念想自己的利害得失是小乘。心量小处处分别执著,纵修大乘,仍属小乘。如心量大,慈悲平等,他虽学小乘法,也是属于大乘。佛法平等,无有高下,那有大小乘各宗各派,全是众生心里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所以佛在法华会上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二是大小乘,三是声闻、缘觉、菩萨。因众生心量不同,所以佛方便说二乘三乘,实际上佛所说的都是圆满的一乘法。
“香光庄严”是西方的特色,“尘劳垢习”是带去的业,尘垢是污染,“劳”是烦恼,“习”是习气,生西方者常常沐浴在弥陀光中,而且又常在弥陀性德流露宝香之中,能觉悟我们的自性,虽有烦恼习气不会起作用。“风触其身,安和调适”,其舒适的程度,“犹如比丘得灭尽定”。“灭尽”是对烦恼而说,小乘灭见思烦恼,证罗汉果,亦称入般涅槃,称之为小乘涅槃。如系大乘比丘得灭尽定,是圆教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见思尘沙已灭,无明几乎要灭尽,四十二品无明,已破了四十品,这种殊胜快乐的自在,我们凡夫怎样想也想不出来。
“七宝林树,飘华成聚,种种色光,遍满佛土”。这些树叶花果都是西方众宝,西方的七宝都是软的,又轻又软。宝树之花落在地面,自然集聚成为图案,如同地毡,足履其上,没深四指,举起足来,还复如初,有弹性的。每隔一段时间,风吹过来,又重新雨华,周而复始,每日六次。印度时间的算法是昼三时、夜三时。他一个时是我们的四小时,所以印度六小时即是我们的一昼夜二十四小时。但西方并无此时间的概念。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此品说明西方莲花特多,均为众宝所成,莲花能放光,光中有化佛。莲花的花瓣很细很长,有无量光色,所有一切万物均放光,宝莲是弥陀愿力变现的,花之大小是念佛人清净心所感应,如念佛时心地不清净,即不得力。古大德慈悲怜悯一般业障深重的众生,叫我们“佛不离口,珠不离手”。因佛号一断,妄想就起来了。念久了,妄念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自然就得力。我们六根所接触的都是诱惑,破坏道心,无论修学什么法门,专一就是道心。若想禅净双修就把道心破坏了。自己修自己的法门,对于别人所修不同的法门一定要尊重,一定要赞叹。佛家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如果互相毁谤,彼此决无成就可言,因其心不清净,心不慈悲,心不广大。往生的人心量不一样,莲花大小亦不一。“由旬”是古印度度量衡长度的单位,半由旬是二十里,最小的莲花是二十里。每一花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又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这些佛都是弥陀的化身佛,在西方见佛的机会太多了。佛虽为化身,与真身无二无别,每佛又放光,并赴各方说微妙法,虽说大小乘诸法,其最后指归净土。
中国文字充满了智慧,例如“正”字,上面是一,下面是止,即止于一。止于一就是正。无量无边法门选一个法门即谓之正,研究学术一生专攻一门,一生决定有成就。佛教化众生,只是依他的根性、爱好、以及生活环境,帮助他止于一门,即是入佛正道。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前面几品只是介绍西方世界的环境中几个重点,此品是总结。西方世界实在美不胜收,决非言语说得尽的。西方世界没有日月星辰,亦无岁月劫数,所有讲时间,都是随顺我们这个世界而言。西方无城市乡村亦无街道门牌,一切随心所欲,若找一个人很不方便,但西方人每人都神通广大,应念现前,想见什么人,乃至想见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