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树林,嗔恚一起,如同一把火,把功德林全烧光了。临命终时若发脾气,一生的功德全完了。真有智慧之人绝对不发脾气,必须修忍辱波罗密。能忍而后有定,能定而后发慧。六度中布施与持戒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福德不会烧掉,功德是戒定慧,容易烧掉。常发脾气又加嫉妒好胜,贡高我慢,而同时又修福,将来投生在阿修罗道,俟其福报享尽,必堕恶道。
第十是愚痴,无智慧。世间聪明人,有辩才,能说会写,但是不能辨别真妄、是非、利害。此种人佛家称之为“世智辩聪”。乡下老太婆什么都不懂,听到念佛法门就照作照行,乃是真智慧。世人往往对念佛法门怀疑,而且毁谤,自己得不到利益,又影响别人退心,罪过大了。以上三条不贪、不嗔、不痴,谓之“三善根”,世间善法皆由此而生。修善先从此三善根修谓之从根本修。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如是”二字指上面修十善业。思惟也是念佛,有人问我,念经会不会影响念佛,我说不会。楞严经念佛圆通章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读经是忆佛,念净土五经是念佛。西方三圣中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夏莲居老居士说,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他人未说过,这是夏老了不起的发现。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尽虚空遍法界提倡一心念佛,专修专弘,他有大智慧,应尊为法界初祖。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先讲华严经,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提倡念佛法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是娑婆世界净宗的初祖。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东晋时代慧远大师提倡专修专弘净土法门,是中国的初祖。整个看起来,初祖共有三位。
会用功的人,随时随处均在念佛,心中真有阿弥陀佛。永明大师说,“有禅有净土”,“无禅有净土”。心中有,往生有把握;有是一天到晚心中有佛一刻不忘。“至心归依,顶礼供养”,从世间法回头,依靠阿弥陀佛,从出世间所有一切佛法回头专修无量寿经,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专拜“阿弥陀佛”,真诚恭敬,依教奉行。“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人都贪生怕死,自己作不了主,平常不觉得。印光大师的佛堂挂一个大“死”字,要天天想死,一旦佛来接引,心中明明白白,自然随之而去。求往生之心要真要切,临终若能心不颠倒,一定往生,此即中辈往生之纲领。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不当嗔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思惟熟计。欲得度脱。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欲于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愿也。阿难。以此义利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此节经文指下辈往生情况,平时无暇修持,俟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端正身心”表示对佛对法之恭敬。“绝欲去忧”是持戒,如打佛七期间,放下身心,什么都不想,一心清净。其次是修行的步骤:慈心精进,不得嗔怒、嫉妒、贪吃吝啬;专修念佛法门,不得中途后悔狐疑;对父母要孝顺,以真诚心对佛、法、与老师;处世待人以忠信为本。以上所说虽属世间法,而是佛法的基础。佛经义理深奥,乃真实智慧;世有狂人,为了标榜自己的学识高明,说某经为伪造,或说经非佛说,放言高论,不知已造谤法之罪。我们学佛应以大藏经为依据,凡选入者均有可靠之来源,极为审慎。即使是佛教大德之著作,如其文字与佛教教义有违背者,一律不取。从前凡拟入藏之书,须经当代高僧大德审定后,报请皇帝批准,再行入藏。最早的大藏经是宋朝的碛沙藏,最后一部是乾隆的龙藏。但民国以后各版大藏经入藏的经典是否慎重选择,无可考。大藏经中有一部份经典,古人对它怀疑,查不出它的来历,惟其内容则符合佛的意思,此类经典则列为疑似类。有一次我问方东美先生:“由印度传来的梵文原本经典甚多,译成汉文者并非全部,何以不将梵文原本保留,供后世参考?”方先生说:“咱们中国人自尊心太强,翻译的文字,比原文还要真实优美,所以原文都不保存了。”现在中国人可悲,自信心失掉了,认为人家全是好的,自己都不行,所以中国人遭大难。
学佛要立下一个坚固的志愿,决心离开六道轮回,轮回太苦了,太可怕了,唯一可靠有把握的办法就是念佛。平常事情多,无法放下,一年当中有放大假的时候,照经上说,昼夜常念阿弥陀佛,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认真精进,所有一切牵挂统统放下,一个月有一天也好,能够三天三夜不断,更有受用。心要清净,不求感应,见到相好不要告诉别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己明白,增长信心就够了。
“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此是第四类,说明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并非专修净土者,而系修其他一切大乘法门,只要他回向求生净土,亦可生到极乐世界,与专修净土之果报是平等的。“皆得阿惟越致”是不退转,指七地以上菩萨的果位。诸菩萨在他方世界,自行化他,要达到阿惟越致,须经两大阿僧只劫,如发愿求生净土,则一生可以圆满。菩萨生到西方也都与阿弥陀佛身相无二无别,一生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无可疑者。我们应当仰信,即仰慕佛说,深信不疑。真正情况,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全明白,现在不要打妄想,老实念佛就好了。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有时西方世界境界会现前,古今都有此说。
作佛一定要有缘份,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待众生根机成熟,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此即谓之成佛。众生有感,佛即有应。今天我们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生活环境。到达西方之后,六根能力蒙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生生世世的事都知道,活动范围尽虚空遍法界,自不限于这个地球。那个地方众生机缘与自己的缘份成熟,就到那个地方示现种种不同身份去广度众生,从心所愿。菩萨求道不休,随其精进的程度,不论迟速,最后一定会得到无上菩提。十方菩萨唯一善根即是精进,大慈大悲作原动力,怜悯苦难众生,但是为了求度众生,先要成就自己。
此种殊胜的利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皆共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九法界众生咸蒙其益。我们也应当效法,与一切诸佛同愿同心,赞叹阿弥陀佛功德。如何赞叹?念佛就是赞叹,读诵无量寿经就是赞叹,随时随地介绍无量寿经,记得几句说几句,记得几段说几段,与诸佛之赞叹无二无别。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为欲瞻礼。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东方诸佛刹 数如恒河沙
恒沙菩萨众 往礼无量寿
南西北四维 上下亦复然
咸以尊重心 奉诸珍妙供
畅发和雅音 歌叹最胜尊
究达神通慧 游入深法门
闻佛圣德名 安隐得大利
种种供养中 勤修无懈倦
观彼殊胜刹 微妙难思议
功德普庄严 诸佛国难比
因发无上心 愿速成菩提
此章是讲西方世界大众活动状况, 十方世界诸菩萨众来到极乐世界,拜谒阿弥陀佛都要带点礼物,如香华幢幡宝盖等等皆是象征性的,乃性德所现,修德所变。花与香由持戒变现,幢幡宝盖由禅定变现。故礼物之大小光彩是依戒定慧之程度而有差别。来到佛所是为听佛讲经说法,听完之后又回到十方世界,宣扬流布阿弥陀佛教化众生的真实利益,称赞佛的功德庄严。世尊对此礼供听法一事又说颂词。
东方世界有无量无边佛刹,一个佛刹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即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其中菩萨众更不计其数。这些菩萨来来往往,到极乐世界求学,然后回去教化众生,皆以真诚恭敬之心,奉持各种珍妙供品,供养阿弥陀佛以及诸上善人。
诸菩萨以和雅音赞叹阿弥陀佛,究竟通达神通智慧,超过诸佛,穷尽法性的根源。阿弥陀佛以最殊胜的执持名号法门接引十方众生,众生若能依教奉行,即可安稳得到大利,此“大利”指“当生往生不退成佛”。种种供养以法修行为最。“懈倦”是无始劫来的业障,必须突破此关,才能增进。台北有一位开计程车的同修,他每月念佛二次,每次念两天两夜不断,念过之后,只要休息两小时,精神即恢复。
西方世界环境之微妙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是其本愿功德所显现出来的,庄严分正报与依报,“正报”是人事环境,“依报”是生活环境。诸菩萨见到西方世界如此殊胜都非常向往,希望自己能快速圆满成佛。
应时无量尊 微笑现金容
光明从口出 遍照十方国
回光还绕佛 三匝从顶入
菩萨见此光 即证不退位
时会一切众 互庆生欢喜
佛语梵雷震 八音畅妙声
十方来正士 吾悉知彼愿
志求严净土 受记当作佛
觉了一切法 犹如梦幻响
满足诸妙愿 必成如是刹
“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无量尊”即阿弥陀佛,此说有感应道交。凡是一切众生,包括菩萨在内,与阿弥陀佛一接触,佛必放光加持。此光从口出,遍照十方国。因为诸菩萨由十方世界来,与佛本愿相应,所以佛光亦遍照十方国土。回光三匝从顶入,含有为一切大众授记灌顶之义。常常念佛,读诵经典,即蒙佛灌顶,不知不觉业障消,智慧增长,心地清净,就是佛光加持。菩萨见到此光即圆证三不退,达到七地以上的地位。这些菩萨…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