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由十方来到极乐世界,来去自由,必定均为法身大士。初住二住的菩萨到了西方世界一次往返,他的阶位还是初住二住,而他的神通、智慧、能力与八地菩萨一样,此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亦如我们往生西方,三辈九品是我们自己工夫的成就,实际上神通、智慧、能力与八地菩萨同,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不是我们自己的。
“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由十方前来西方参学大众,彼此互相庆贺能有如此成就,若靠自己修行到这种程度,需要很长的时间,故生无量欢喜心。“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这两句是释迦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梵”,清净义。世人谈话总有一种希求盼望,佛说法有愿而无求。佛愿众生快快成佛,你不成佛,他也不著急,有希望必有失望,佛心永远是清净的。佛语如雷震,可达及四方,而且微妙圆满。
符按:上文中提到佛有八音,兹转述如次:(一)极好音、超出余音,好中最胜。(二)柔层音、善顺物情,而不刚暴。(三)和适音、和雅调适,而不相乖。(四)尊慧音、尊重可钦,能生慧解。(五)不女音、具四无畏,不近妖艳。(六)不误音、谛审真实,无有差误。(七)深远音、甚深幽远,凡小莫测。(八)不竭音、辩若悬河,无尽无竭。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正士”是正知正见之学者,“吾”是阿弥陀佛自称。阿弥陀佛知道他们来到西方的目的,是来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十方一切佛土,同时也要求阿弥陀佛指导授记,帮助他们速成佛道。后面数偈是阿弥陀佛对一切菩萨庄严净土以及修学要领的重要开示。“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前二句是智,后二句是愿。一切法均非实,真正明了对一切法自然不动心,不动心即入定;于一切法真实明了是慧。定慧等持,定慧圆满。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法中无真假、是非、邪正、利害,这都是为凡夫说的。佛对凡夫不得不说方便法,均是相对的,叫你不堕入三涂,提升到三善道。这不是佛教化众生之目的,真正目的是教众生成佛,真实法是无言说。“满足诸妙愿”之“妙”字应注意,阿弥陀佛所发四十八愿皆妙愿,愿愿皆是妙有。愿而无愿,决不执著其愿。虽有,当体离开我法二执;虽不执著,而心心愿愿要兑现。诸菩萨如照我的纲领修学,将来成佛所居的刹土亦同我的极乐世界一样。
知土如影像 恒发弘誓心
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
修胜菩提行 受记当作佛
通达诸法性 一切空无我
专求净佛土 必成如是刹
闻法乐受行 得至清净处
必于无量尊 受记成等觉
无边殊胜刹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自致不退转
菩萨兴至愿 愿己国无异
普念度一切 各发菩提心
舍彼轮回身 俱令登彼岸
奉事万亿佛 飞化遍诸刹
恭敬欢喜去 还到安养国
前面讲了“必成如是刹”,又怕你执著这个刹土,所以又说“知土如影像”。如执著净土之相即有法执,有法执必有我执,没有我,谁执著法执?了知“诸法空相”即不会堕在空中,若执著空,还是执著。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即不落空,虽然知道净土也是空的而仍然专修净土,空有两边都不执,此是中道第一义。相是假的,只要不执著,可以尽情享受事事无碍。凡夫为什么这么多苦难,因其起心动念处处执著,六道轮回是自己找来的。空、有是一不是二,相有体空,十方国土以及极乐世界皆如影如像,执著就错了。
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愿度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一般大乘经讲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愿是总纲,十方诸佛菩萨所发大愿即不出此四条,四十八愿是别愿。菩萨道是行,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菩萨在六道中游戏神通,与世人打成一片,和光同尘,快快乐乐,助世人解释一切疑难问题。中国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众生凡事先想到自己,主观太强;菩萨永远站在客观地位,不但利害不相干,生活也不相干。以上所说的标准太高了,不容易学,先要由观经三福学起,所以我在净宗学会提出修行五个纲目:(一)三福,(二)六和,(三)三学,(四)六度,(五)普贤十大愿王。以普贤大愿的心量修学,三福六和也是究竟菩萨道。
“具诸功德本,修胜菩提行”,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就是六字弘名,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能遵守阿弥陀佛此段开示,对世出世法觉了不迷,发愿求生,老实念佛,乃是修最殊胜的菩提心。不迷、不邪、不染,即本经经题标示的清净平等觉,此即最殊胜的菩提行。能如此作,自然能授记作佛。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此是阿弥陀佛勉励十方诸菩萨的开示,作为他说法的总结。一切诸法的本体是空的,一切法当体即空,一切法无我,“我”字是主宰义。一切法乃众缘和合而生,无自性,认识清楚,永远不会迷。“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是双关语。一、求自性清净,心净则土净,与十方诸佛的净土相应;二、庄严一切诸佛净土,用自己的清净心庄严,帮助一切众生恢复清净心,所用的手段无量无边,将来自己受用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
以下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开示。“闻法乐受行,得至清净处”,诸菩萨听了阿弥陀佛的说法,欢喜信受,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心中清净,随所在处均是清净。这些菩萨同我们住在一齐,我们住秽土,在六道轮回;他们心清净,住在净土,必定蒙佛受记成正觉。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变现出来的,十方世界诸菩萨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对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十分明了,都发愿想去,到达之后,即圆证三不退。诸菩萨以极乐世界作典型,建造自己的清净刹土,并劝导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真相明白了,自然舍弃轮回之身,超凡入圣。永嘉大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不但六道没有,连四圣法界也没有了。成佛之后仍无所得,楞严说得好,“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成佛之后,倒驾慈航,退为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此即十方世界菩萨在极乐世界的生活状况。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于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华香幢幡。供养之具。应念即至。皆现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诸佛。及菩萨众。其所散华。即于空中。合为一华。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百千光色。色色异香。香气普薰。盖之小者。满十由旬。如是转倍。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复落。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经须臾间。还其本国。
这一品说,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都是菩萨,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者也是菩萨,承阿弥陀佛威神加持都有莫大神通。于一餐饭的时间,可以往返十方无边佛刹,此乃圆教八地以上菩萨的能力,其能力的来源是佛力加持的。弥陀经中佛亦介绍说:“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里,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这是弥陀经上的经文,彼本所说的范围小,本经说无边佛刹。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佛的用意在安抚世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如仍怀念本师释迦佛,可以随时回来,并不太远。
下面列举供养之具,华香幢幡,应念即至,随其修行工夫深浅,自然变化出来,亦即诸供养中“如说修行供养”,以奉诸佛及菩萨众。人若成佛,看一切人都是佛,若成菩萨,看一切人都是菩萨,所有一切境界,唯心所变,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假如自己觉得很善良,看其他人都可恶,乃是自己恶心所起作用,应痛加自警。
有人怀疑,去一尊佛所听法,往返一次已够奔波,何能遍礼十方诸佛?应知到达西方即有分身之术,可遍谒十方诸佛,乃化身去的,而其本身依然在阿弥陀佛座下听经受教。
凡夫想学无量法门,实不可能,所以祖师大德劝勉我们应先修清净心,一门深入,求生净土。俟到了西方即有分身能力。西方所散之华,大小光色不一,在空中自然合为一花,变为宝盖,香气普薰。华盖在空中永保原状,若有菩萨供养新的华盖,原来华盖即行化没。空中天乐自奏,乃菩萨性德之流露,菩萨心中对佛菩萨有真实恭敬之心,自然感应天乐鸣空。
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即时香风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彼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前后往来。熙怡快乐。此皆无量寿佛本愿加威。及曾供养如来。善根相续。无缺减故。善修习故。善摄取故。善成就故。
诸菩萨往十方净刹供养诸佛回来之后,都集会在七宝讲堂,听阿弥陀佛演说妙法。听了之后,心开意解,契入境界,大彻大悟。风吹宝树,发出声音如交响乐。妙花四散,指无情亦能随人意作诸供养。诸菩萨变化为天人,供养本师阿弥陀佛及与会大众,他们的生活熙怡快乐。西方世界皆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所流露,愿愿皆兑现;同时又加上往生之人所修善根福德,其美好之程度堪称“极乐”。“善修习”指自己修习,人人皆有智慧与善巧方便。“善摄取”指这些菩萨广度众生,帮助如来接引有缘大众。“善成就”指自他两利功德,自己成就也能助人成就。读此经文即可了解为何诸佛菩萨积极劝勉我们求生净土。实在西方生活太美好,活动空间太大了;上可供养十方诸佛如来,下可与一切众生往来。今天我们生活的空间只限于地球,除人道与畜生道之外,其他各道均无法接触。其他诸佛刹土皆有六道,生活环境与娑婆世界不相上下,只有西方极乐世界特殊,特殊在凡圣同居土。若讲实报庄严土,则诸…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