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P7

  ..续本文上一页佛世界与阿弥陀佛世界相同,不足为奇。西方虽有四土,而是平等的,中间无隔阂,一即四,四即一,一生一切生,皆能圆证四土依正庄严。其他世界四土皆有差别。

  大土神光第二十八

  佛告阿难。彼佛国中诸菩萨众。悉皆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之类。心意善恶。口所欲言。何时度脱。得道往生。皆豫知之。又彼佛刹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凡生到西方者均是菩萨,皆能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此种能力是神通圆满的示现。在娑婆世界不要求神通,求神通必堕地狱,所得的利益很小,而其副作用则甚大,容易走上歧途,招魔障。甚至于感应都不要,只求清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后自然得到神通,蒙佛本愿加持,能达到八地菩萨的境界,其能力几与阿弥陀佛相等,尽虚空遍法界均能看到。例如地藏经上光目女问一位罗汉:“未知我母生处何趣?”罗汉须先“作意”,才能看到,能力不大。西方人不必作意即能看到无边刹土。“彻听”是可听到诸佛世界的声音,其能力超越时空。“八方上下”是空间,“去来现在”是时间。前面谈过西方世界人数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此章说他们都有天眼通、天耳通,因此应提高警觉,我们所作所为,丝毫隐瞒不得。假如心里肮脏,而外表装著正派,西方人可能说:“你没有资格来呀!”十方世界众生,心意善恶,何时开悟,何时脱离六道,何时往生,他们都知道。读到此段经文,有人在想,何时往生,既已前定,不必修,等著好啦。如此揣测,即错会佛意。佛菩萨有天眼通,你念佛工夫成熟,达成一片,佛知道,才来接你。换言之,你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有贪爱,舍不得,就是机缘未熟,佛菩萨不会来接。

  下面经文介绍观音势至两位大菩萨。“身光一寻”,“一寻”是八尺,两手伸开之距离谓之一寻。每人身光都不一样,因清净心纯度不同,所以大小色彩亦异。去年我在迈阿密讲经,有几个外国人有神通,他们看见夏莲居老居士的相片,说夏老身体是透明的。本来人人都应该是透明的,我们有污染,所以不透明。在大乘佛法中无论什么法门都是修清净心,心净则身清净。此经所说菩萨、声闻,是比照他方世界说的,在西方世界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未断,等于他方世界的声闻,实际上西方没有声闻。菩萨尘沙断了,无明也破几分,心中清净,光明更好。有两位大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观世音,“世”是十方世界,“音”是苦难的音声。菩萨听到音声,自然就来拯救。听是耳听,“观”是智观,唯有真实智慧才了解音中之真实状况。观音代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势至代表理智,慈悲一定建立在理智基础上,如建立在感情上就坏了。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趋下流。”慈悲与方便失去理性,谓之烂慈悲。凡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善愿,绝无私人利益搀杂其间,必有感应。楞严经上,佛问大众修学法门,大势至选择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代表有真正第一的智慧。他说与五十二同伦,同修念佛三昧。菩萨从初信到妙觉共五十二个位子,也就是从初发心一直至成佛,专修念佛法门。“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要假借其他任何法门的帮助就能明心见性。成佛之后,还用这一句佛号度化众生。方法极为简便,只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够了。净是不夹杂,要专一,相继是不间断。这两位菩萨与娑婆世界特别有缘,教化众生,缘份最要紧。经上曾说,佛在一个地区,想教化众生,但无缘,众生不接受。佛又叫舍利弗往教,受大拥护。其他弟子问佛何故?佛说舍利弗过去生中,遇到一窝蜜蜂,他对它们发愿说,将来我得道先度你们。今天这些听众是从前一窝蜜蜂转世的,有缘相遇,特别亲切,愿来受教。

  此二菩萨普遍利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华严楞严与法华普门品三部经都说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随心则到,感应不可思议。中国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是观音菩萨道场。香港有一位圣一法师曾到过普陀,他告诉我,在八二年同两位出家人朝拜普陀,在梵音洞外拜了半个小时,观音现身。三人所见不同,圣一法师看的观音相全身金色,戴毗卢帽。另一位法师看的是比丘相,各人清净心的纯度不同,故所见有异。世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这一小段经文非常重要。平常念佛,到急难时念观音菩萨,每有奇效。这是释迦佛在无量寿经中教导我们这样作。正因如此,印光大师在世时,劝勉徒众,学佛自以念佛为主,每天加念一千声观音圣号,为一切苦难众生,祈求世界和平,若多数人持之以恒,感应不可思议。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此系前一品的延续,说明西方世界菩萨愿力宏深,在一生中圆满成就佛果。“现在”指已生西方者,“未来”指我们已发愿求往生,不久将来一定会去者,凡是深信切愿,西方就把他们列入其同俦。今在此世,一切为众生,不为自己,普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愿力超过业力,即是乘愿再来菩萨,皆当究竟一生成佛。有些人慈悲心重,念世人很苦,拟先度众生。存心固善,但无是处。俟到西方见到阿弥陀佛之后,再回娑婆度众,这是正道,不如是必堕落,因其缺乏智慧,遇到境界现前,自己作不了主,即被境界吞没。“擐大甲胄”,古时打仗,冲锋陷阵,常披甲胄,此表勇猛精进;严持戒律,即入生死界度众生之甲胄。由西方回来,具足智慧能力,善巧方便,心地清净,能利益众生而不染著。众生在五浊恶世,天天造罪,既要教化众生,即不能离开他们。佛叫菩萨与他们打成一片,用四摄法,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一、布施,世人皆好小便宜,先以利勾牵,后令入佛智。二、爱语,初次接触,说他们喜欢听的话。三、利行,我们所作所为对他们都有利益,亦即四悉坛中之第一世界悉坛,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四、同事,众生喜欢作什么,我都能作,而且作得比他们好。唯一的目的,示现同彼,使他们敬佩,所以在佛法中,善巧方便,智慧推为第一。菩萨虽在恶道中度众生是示现的,而其本身不受恶趣,因其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没有贪嗔痴,也没有人我是非,即世间而离世间,与大众和光同尘,他住的是净土,真是菩萨,“生生之处,常识宿命”,能力智慧永不丧失。菩萨在世间有生老病死,也有轮回转世。一般小菩萨尚有隔阴之迷,亦有退转,过去世都会忘记。西方再回来的菩萨无隔阴之迷,来去自如,六种神通均不失掉,此即四十八愿中第三十五“一生补处愿”,第三十六“教化随意愿”。如想成佛,一生可成就,不想成佛以菩萨身广度有情,随心所愿,均可圆满,皆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如不修净土,照一般修行,须满两个阿僧只劫,况且自己修到八地菩萨,其自在的程度比不上带业往生者,因带业往生者系蒙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功德能力加持所致。

  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作菩萨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十方世界。声闻菩萨。诸众生类。生彼佛国。得泥洹道。当作佛者。不可胜数。彼佛国中。常如一法。不为增多。所以者何。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八方上下。佛国无数。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

  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发心,希望有能力帮助九法界一切众生快速成佛。阿弥陀佛成佛后,其大愿均已实现。西方极乐世界是其教学的道场。众生只要生到他的道场,他即以究竟圆满的智慧能力帮助众生,悉令达成大般涅槃,即是成佛。除往生西方者外,十方世界的菩萨,已有深厚基础者,仰慕阿弥陀佛,常到西方,亲近弥陀,听其讲经说法,佛定助其成佛。成佛以后一定不违当初所发的四弘誓愿,其中第一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必时时刻刻普度众生,辗转教授,转相度脱,于是当作佛者,不计其数。

  我们这个地球,有人满为患之虞,面积不能扩大,生存都有问题。十方世界往生西方之人不计其数,极乐世界人口会爆炸否?以常识推测,譬如学校,每年招生、每年亦有毕业者;西方亦然,时时刻刻皆有菩萨成佛,日有出进。同时弥陀净土与其他刹土不同;诸佛世界是其佛之愿力与众生善恶业力混杂而成就者,西方世界是弥陀愿力与十方众生净业所成,实为不可思议国土。譬如大海,江河流入,未见海满,永无增减现象。阿弥陀国,寿命长久,土地广大,光明妙好,快乐无比,皆因弥陀在因地中作菩萨时,积功累德所成就。其建立之目的非为自己享受,实为十方一切同心同愿的众生提供一个美好修学的环境,愿其在一生中圆成佛道。恩德之大,不可胜言。

  菩萨修持第三十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诸佛密藏。究竟明了。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复余习。依佛所行。七觉圣道。修行五眼。照真达俗。肉眼简择。天眼通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