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教诲得到真实利益而对佛尊敬。世间讲尊师重道,对老师不尊敬,老师再认真,学生也得不到利益。老师绝无私心、偏心,希望学生将所教的能完全作到。有些学生对老师恭敬顶礼,唯唯诺诺,背后对老师所讲完全不能照作;这种阳奉阴违的学生,老师绝不愿意教导。
“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最真实之法即是念佛,一句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之大总持法门,切莫稍存疑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爱欲是业障,业障不断,临命终时,它必来作阻碍,自无法往生。一切诸恶的根源,就是“贪、嗔、痴、慢、疑、恶见”六大烦恼,必令其不起作用。用什么方法拔除爱欲恶源最为得力?一句阿弥陀佛是妙法。深信切愿,念念求生净土,佛号决不放松,则恶源减轻,慢慢不起作用,即可带业往生。佛号得力能把一切妄想贪嗔痴慢降伏著。
金刚经讲“云何降伏其心”,此心即妄想杂念。金刚经所用的方法我们用不上,所以这个法门比金刚经殊胜。全部金刚经就是释迦牟尼佛答覆须菩提所问两个问题: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一个是“应云何住”?但是我们的答覆比金刚经简单。一、云何降伏其心?阿弥陀佛。二、应云何住?阿弥陀佛。
“游步三界,无所窐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菩萨可以游步三界,在六道轮回中帮助苦难众生,将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一句名号上,往生不退成佛。
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关于六道情况,佛说的虽然不多,但已说尽。十方诸佛世界六道众生,生老病死,舍身受身,永无休止,苦不可言,实在无有可乐之事。三界均苦,欲界中苦苦、坏苦、行苦全有。生到四禅天谓之色界,欲伏住了,财色名食睡没有了,无苦苦,而有坏苦、行苦。生到无色界,无色身,只有神识,没有坏苦,而有行苦,寿命有限度,到了最高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尚有行苦,不能永远保持不动。一旦命终,仍入轮回。此事搞明白了,要下定决心,洗除心中之污染、妄想执著。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此为开始修行之基本善法。世间善法以不妄语为先,孔子说:“人无信不立。”美国亦以信为第一要件。真正发心,断恶修善,必须先以忠信开始,表里一如。真正至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乘愿再来,虽然一生认真努力不过几十年的勤劳而已。以后生到西方,快乐无极,永脱轮回,不再有苦恼,寿命千万劫,自在随意。各人应自己努力,坚持念佛法门,决不更改。如念佛稍存疑悔,可能生到边地,五百年中不能见佛,过后仍可生西,这就算不错了。若改学其他法门,仍难脱轮回,因为其他法门须断见思,否则不能出三界。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佛在此品经文中详细说明此世界状况,劝导我们断恶修善,离苦得乐。德行的标准即在断恶,如身心有过失,造恶业,则端心正意就作不到。端心正意与儒家德学基础建立在诚意正心上是相同的。过去社会人口少,风俗诚朴,佛法教学之推行比较容易,相信并肯修行有成就者多。现在的社会变迁太大,几乎无法想像。孔子说:“百世可知也。”因为当时尚有个标准存在,无论过与不及,总不会太离谱。如今世人已把道德伦常舍弃,生活漫无标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均无道义可循,纯讲利害,变化多端,难以逆料。
以整个大宇宙言,十方世界善多恶少,容易开导教化,惟此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最为剧苦。所谓“五恶”即“杀、盗、淫、妄、酒”,乃戒经中常说的。佛在此娑婆世界作佛,教我们先舍五恶,五恶是因,五痛是果。例如造杀生的因,感受病痛短命之报;反而言之,健康长寿是由于不杀生而来。佛在大乘经典中劝菩萨莫吃众生肉,倘若习俗难免,可通融吃三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者。现在美国超级市场陈列的肉类即合乎此项标准。第二为偷盗,其果报是贪穷,要想财富保存不失,切不可存盗心,否则自己的财富不会保持长久。第三为邪淫,人人皆希望自己家庭和谐、兴旺、美满,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绝对禁止邪淫。第四为妄语,我们在社会上作事必须言而有信,才能得到人家的尊敬信任,言语之间绝对要诚实。第五为饮酒,酒本身无罪过,饮醉会乱性,处世待人容易失误,而且易于犯罪。佛法戒律虽多,最严重的就是这五条,从初发心一直到菩萨都要遵守戒律。
念佛希望往生净土,如果这五条戒律作不到,念得再多再好也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造五恶即非善人,与他们格格不入,自然就不会同他们在一齐。祖师大德常说持戒念佛,欲知戒律范围,在本经中均可找到,不必他求。“痛”是现世果报,“烧”是来世三涂果报。“降化其意”,“降”是降伏,“意”是念头,即贪嗔痴慢,“化”是转化,转烦恼为菩提,转杀害为慈悲,然后就会很欢喜行五善,五善就是五戒。自然就感到福德降临,健康长寿,事业顺遂,家庭美满,社会和谐。
何等为五。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世人常说,弱肉强食,此话听来,似乎像真理,其实非也,乃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佛在楞严经上说:“羊死为人,人死为羊。”你今天先杀它,它来生转世为人再杀你,因为人是轮回的,如有冤仇,必互相报复,迄无了时。早年我在台北讲经,有一位吴老居士,每天来听经。他过去在上海作生意,晚年学佛。他告诉我,他有一位朋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上海某一德国公司工作,人甚老实,作事勤快,颇蒙老板信任。不料战事爆发,德国老板即将公司业务交他全权代理。回国以后,迄无消息,可能阵亡。此友继续经营公司业务,获利颇丰。此友后生一子,倒也聪明伶俐,惟喜挥霍。有一天此友作五十大寿,来宾甚多。在席间发现其子的相貌极像德国老板,此友深明佛法,当时对大家宣布所有自己的财产一律移交其子掌管。后话如何,不得而知,果真其子是德国老板后身来索债,不如趁早还之,或可保存一部份家业。由此可见,家庭亲眷相聚,不外讨债、还债、报恩、报怨四种因缘,如能看透,把孽缘转变为法缘,则是家族之大幸。
前面所说的冤冤相报,并不能恰到好处,总会过头,来生再寻隙相残,无有已时。世间刀兵之灾即起源于杀生,要想世上没有战争,佛说除非众生不吃肉。富人最易犯杀戒,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多害生命,花报就在今生。现在许多人患老人病,辗转床第,三班护理人员轮流侍候,细究其致病之由,总不外生活享受有逾于常人者。在台湾佛门中有位广化法师,精研戒律,且有著述。出家前与我同在军中服务,他管军需,用钱方便,每天吃一只鸡,经年如此。后来出家修行相当认真。有一天洗澡,见到满浴室的鸡,到处乱飞,他就东躲西藏,仓卒间把腿摔断,架著双拐,成为残废。他说我这是学佛持戒,重报轻受。假如他不学佛,恐怕果报更惨。回向偈云: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愿我将来成佛,先度三途中特别与我有怨恨者,希望在我修道期间,莫给我阻碍,我若早成佛道,冤家债主也都有得度的机缘。
“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此殃罚即五痛五烧。遇到动物要为它们念佛回向。若能令其皈依三宝更好,此与一般三皈依不同,应改念“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
“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过去生中不信道德,不肯为善,杀生太多。学佛人应对残障人士生同情心、怜悯心,以平等慈悲心开导他们,令其明了因果,真正忏悔。若其忏悔力量勇猛,信心坚定,感应不可思议,在传记中屡见不鲜。若谓何以有如此灵验,佛经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至于善的果报,“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我们前生未作大善大恶,所以果报平常,六根无缺,无财富,无地位,只有保持一个人身而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学佛之后知道恶报非常可怕,故绝不敢为恶。欲求善果,积德行善,自会得到。如袁了凡居士,受云谷禅师之教,积极行善,后半生命运几与云南孔老先生推算者大有改善。了凡四训就是一个千真万确的实例。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印送佛经善书,劝勉世人,断恶修善,老实念佛。曾将安士全书、了凡四训、感应篇等广为提倡。信徒有所供养,全数交其自办的弘化社印书。以上三种共印二十余版,每版一、二万册或五、七万册不等,我约略估计至少印了三百万册。当初以为这些并非佛经,为何印如此之多,以后才明白大师的苦心。如人不能深信…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