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P14

  ..续本文上一页因果,学佛也得不到真正利益。

  “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行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人在世间,为非作歹,杀害生灵,所受殃罚,如穷乞、孤独、聋盲、喑哑,不过是花报,将来堕入三途幽冥,身体即随其所投之道而变其形,此皆因其生前恶念恶行所感召,自作自受,无人能代。此种事切勿以为是人的幻想。民国初年章太炎先生是当代国学大师,其婿朱镜宙居士,早年在台湾曾对我谈及他老岳父之事。他说章先生因言语不慎,得罪当时大总统袁世凯,受短期牢狱之灾。事后不久,被东岳大帝召为阴曹判官,每晚有二小鬼抬轿子接他上班,早晨鸡一叫就把他送回来。每天如此,颇觉辛劳。一日他用黄纸写一请假条在门口烧掉,当晚小鬼果然未来。他说阴间情况与阳间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阴间无日月,天气永远阴暗。鬼寿很长,曾遇到唐宋时鬼,东岳大帝管辖华北五省,权限很大。有一天他想到阴间有炮烙之刑,非常残酷,于是他建议大帝将酷刑废除,以舒鬼苦。大帝听后,未表示意见,即命一小鬼带其至地狱现场参观。到地狱后,他什么也看不到。因此他觉悟到佛经所说业力变现之理,真实不虚。不造地狱因,即不现地狱相。有两种人可以看到地狱,一、造地狱之业者,二、菩萨到地狱度生能见到地狱相,一般人看不到。因此可知四圣六凡十法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此说明阴间刑罚,犹如古时牢狱中罪犯所受种种酷刑,极为惨烈。命终以后,随其所造罪业,投生应去之道。寿命依其生前造罪之严重性而有长短之别。佛无能力救拔此类众生,但佛有方法教导其自行悔过回头,果能依教奉行,纵然已堕地狱,亦可缩短受罪期限。

  “相从共生,更相报偿”,冤冤相报,互相索偿,恶道感受极苦,罪未受尽即无法出离。由地狱出来,再入饿鬼道,继续受罪。饿鬼道出来再入畜生道还债。世间绝无有吃亏或占便宜之事,因事后尚有报偿,俗语说:“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此乃自然感应,绝非上帝佛菩萨主持其事。世人迷惑颠倒,造众多罪恶,结果还是报在己身。由此看来,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嗔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双。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此文说盗恶。“法”是法律,即生活规范的标准;“度”是戒度,以现代话说就是礼节,要确实遵守,不得过与不及。“奢淫骄纵,任心自恣”,即言行超过道德范围,放荡不羁。盗恶范围甚广,非只限于偷窃而已。例如在官场中,慑于权势,非其情愿,不得不馈赠厚礼者,接受之人亦为盗。又如一国元首,所率百官,贪赃枉法,榨取老百姓的钱财劳力,供其挥霍享受,此为大盗。一般豪门官吏,为夺取他人权位财富眷属,损害忠良,口是心非,诡诈多端,甚至欺骗家亲长幼眷属,用不正当手段,巧取豪夺,均属盗罪。应知财富乃命中注定,命中有的,推不掉;命中无的,求不得。世人愚痴,不知安份,贪而无厌,自私自利;在地位上,在财富上,总想超出别人,不惜结忿成仇,到头来破家亡身而不自觉。在古人传记中班班可考。一般富有之人,吝啬成性,一生只看重钱财,不肯布施修福,因其不会用财,反而作了众多罪恶,以致心劳身苦,临命终时,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修善积德,必得人天福报。作恶之人,利己损人,堕入恶趣。嫉妒虽属随烦恼之一,而其影响所及,见到善人善事,不但不肯见贤思齐,随喜功德,反而诽谤批评。

  “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识与志字同,志即记载义。“神明”指天地鬼神,所谓神明记录确有其事。高僧传有一则公案,兹就记忆所及略述如下:从前有一位秀才,对世间善人写了一篇文章,恶意批评诽谤,只求快意,写完之后,随手焚而弃之。一日遇一禅师,禅师说他心术不正,诬蔑善良,他死不承认。禅师由袖口中拿出他所写的东西,摊给他看,吓得他惊慌失措。佛说我们起心动念,一言一行,生生世世,所有一切资料统统保存在阿赖耶识中,同电脑一样,随时都可以影现出来,瞒不了人。世人常说,阎王爷有生死簿,阴曹地府有业镜台。都不是虚妄的,冷静想想,应有此事实。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不允许有一丝毫恶念,念念存心利益众生,绝不恼害众生,以成就自己大德。“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此数句与前面“天地之间,自然有是”两句是同一意义。恶道循环,累劫难出。此种现象是佛与大菩萨现量亲眼见到事实真相,转谕我们知晓,我们必须以圣言量加强我们的信心,才算有善根福德。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失女。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神明记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此段经文是第三段讲邪淫恶,前面两段说明杀生偷盗二恶。一切罪恶中之最重者无过于杀生,在修道方面,最大的障碍无过于淫欲。佛在戒经中无论在家戒或出家戒,第一条均为不杀生。杀生之害,召来冤冤相报,一世比一世严重。知此事实,即便是微细昆虫,如蚊子蚂蚁也不能杀害,它们一样是条生命,贪生怕死。

  为欲超越世间,了生脱死,应以淫戒为第一,淫欲不断,想生到色界无色界也办不到。禅定功深者,烦恼未断,可用定功伏住,不起现行,往生到色界无色界天。如想修行证果,就非断淫不可,绝无淫怒痴未断而能证斯陀含果或阿罗汉果者。由此可见超越三界之难。净土法门讲带业往生,不须断烦恼,只要伏住,就能生到色界天,有此能力即可往生净土。如真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把淫怒痴伏住,伏不住,念佛再多再好也枉然。

  “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在这个世界,任何人不能独立生存,要彼此互相依赖。寿命百年,弹指即过,何况人生七十古来稀。整个世界看起来,人的平均寿命大概不会超过七十岁。在此短暂生存期间,何者应为,何者不应为,在取舍之间,自己应当有一个智慧的抉择。“不良之人,身心不正”。此指烦恼业障习气很重的人,心中常怀邪淫之念。虽是正式夫妻,亦应有所节制,以免戕害身体。淫念一起,心中如猛火焚烧,导致邪态外逸,作出非礼勾当,破人名节。不但对于道业有碍,对社会安全以及自身幸福都不利。“所当求者,而不肯为”。此“当求者”指“永生”而言,轮回至为痛苦,超越生死轮回乃是最大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亡国的君子多犯了淫欲之罪,如夏杰、殷纣王皆因贪爱淫欲,而招致国破家亡。明朝末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为了陈圆圆。这些实例,对整个社会国家带来灾难。至于为了争夺女子,不惜兴兵相伐,攻劫杀戮。“极身作乐”,如纣之酒池肉林,极尽其奢侈之能事。徒使民众憎恨厌弃,人神共忿,既造如是因,天地鬼神看得清清楚楚。迨其运衰时,自然堕入地狱,难免炮烙之刑,辗转于三途苦报之中。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此段经文是说妄语恶。妄语包括四种过失,妄语是不诚实语言,言语发乎心意,对于修道有很大的妨碍,即使在社会上工作亦难以立足。妄言欺人只能欺骗于一时,日久必败。儒家亦把信列为第一。“两舌”,挑拨是非。“恶口”,言语粗野。“妄言”,谎话骗人。“绮语”,花言巧语,以及含有淫意之言词,涉及闺阁者皆属之。憎恨嫉妒好人好事,社会上有道德有智慧的贤达人士,可作一方之表率,移风易俗,亦国家之宝。竟有人恶意批评他,此不仅对他一人伤害,而是结罪于一方人士,罪过甚大。

  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应尽孝道,世出世法皆建立在孝道上。佛法能否如过去兴旺起来?甚难甚难。现在的教育方针已把孝亲尊师舍弃了,无人提倡。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社会没有孝道,则佛法无从扎根。今天如在某种集会场合,若提倡孝亲尊师,可能被人讥笑为思想落伍,此为现在社会动乱之根源。父母师长的恩德都不顾了,朋友之间自无道义可言,完全看利害关系。因其自视甚高,轻视父母师长,作威作福,毫无惭愧之心。“惭愧”二字是佛法中之“善心所”,“惭”是受良心的责备,“愧”是畏舆论之指责。这种人很难改造,幸亏他前世曾修福报,今生任其跋扈。至于所造恶业尚未成熟,果报当在来生。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所以佛常常劝人修福更要修慧,不然有福无慧,内心中有贪嗔痴三毒烦恼,外有五欲六尘诱惑,在迷惑颠倒中,造作罪业而不自觉。在凡夫位中最好慧多福少,以免迷失自性。

  此人(即经文中所指之世间之人,不念修善者,当非一人)过去生中曾修…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