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下)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下)

  淨空法師講述

  劉承符居士記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風華雨第二十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贊第二十叁

  叁輩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歌歎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菩薩修持第叁十

  真實功德第叁十一

  壽樂無極第叁十二

  勸谕策進第叁十叁

  心得開明第叁十四

  濁世惡苦第叁十五

  重重誨勉第叁十六

  如貧得寶第叁十七

  禮佛現光第叁十八

  慈氏述見第叁十九

  邊地疑城第四十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非是小乘第四十叁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超世希有第十八

  彼極樂國。所有衆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鹹同一類。無差別相。但因順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在帝王邊。面貌形狀。甯可類乎。帝王若比轉輪聖王。則爲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轉輪聖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複醜劣。假令帝釋。比第六天。雖百千倍。不相類也。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光顔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

  此品說西方人之正報,所有往生者之容貌精神色彩,超越世間衆生,而且西方人彼此之間完全相同,無差別相。西方有天人聲聞菩薩之名是隨順此方風俗,未到西方世界以前或爲人、天、聲聞、菩薩,但西方本身一律平等,其次是斷煩惱的程度不同,而有天人聲聞菩薩之別。事實上在西方世界統統是菩薩,而且是尊修普賢大士之德。佛要說出西方人之超世希有,舉出幾個比喻,先以帝王與乞丐相比,再以轉輪聖王與帝王比,以忉利天王與轉輪聖王相比,以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與帝釋天(即忉利天主)比,最後以第六天與極樂國中菩薩聲聞相比,光顔容色,各類等級無法相比。

  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至于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爲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阿難應知。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

  此一小段是專對我們一般人說的,我們爲了衣食住行,一天忙到晚。到了西方,物質生活樣樣不要操心。他化自在天最有福氣,衣食住都不要張羅,有第五天化樂天變化出來爲其准備。到了西方,阿彌陀佛變化一切供應大衆是大施主。“至于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爲比”。同樣在娑婆世界證得須陀洹果、阿羅漢果的,在西方世界斷了八十八品見惑等于此間的須沱洹、小乘初果。斷了八十一品思惑的等于此間的阿羅漢,兩個人斷煩惱的工夫是平等的,除此之外,智慧不平等,此間的阿羅漢比不上西方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智慧神通都比不上。西方人的一切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超越一切世間。佛最後招呼阿難,阿難是與會的代表,也就是對我們後世衆生開示。他說,無量壽佛極樂國土的功德莊嚴不可思議,是想像不到的。我們只有老實念佛,不要打妄想,只有仰信。如果一面念佛,一面還想西方的寶樹究有多高,黃金爲地的金子是否爲九九真金,那就錯了。

  受用具足第十九

  複次極樂世界。所有衆生。或已生。或現生。或當生。皆得如是諸妙色身。形貌端嚴。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種種。一切豐足。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須。悉皆如念。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以意爲食。色力增長。而無便穢。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複現。複有衆寶妙衣。冠帶。璎珞。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所居舍宅。稱其形色。寶網彌覆。懸諸寶鈴。奇妙珍異。周遍校飾。光色晃曜。盡極嚴麗。樓觀欄楯。堂宇房閣。廣狹方圓。或大或小。或在虛空。或在平地。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此品說明西方世界福德無量無邊,一切受用,應念現前,無不具足。不但已生現生者,就是我們今天如已下決心往生西方者,亦同樣可以受用具足。生西以後諸妙色身,形貌端嚴,與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前面已經談過多次。至于“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乃是八地菩薩的境界。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絕無妄語,必須相信,此彌陀本願威神加持,四十八願有明文,他已成佛十劫,自然諸願皆已圓滿。這一段經文說明西方世界的受用,凡往生者均與佛一樣。最大的福報是凡事稱心如意,所有飲食起居,以及衣服裝飾,所居堂宇房閣,無不微妙安隱,大小光色隨意,想什麼就有什麼,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德風華雨第二十

  其佛國土。每于食時。自然德風徐起。吹諸羅網。及衆寶樹。出微妙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複吹七寶林樹。飄華成聚。種種色光。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潔。如兜羅綿。足履其上。沒深四指。隨足舉已。還複如初。過食時後。其華自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華。隨其時節。還複周遍。與前無異。如是六反。

  此品是說明西方的氣象。所謂“食時”,是依我們的習慣而說,西方既無日月,亦無時間觀念。西方的清風和風,吹在寶樹羅網,發出音聲,爲衆生說法,演說苦、空、無常、無我,屬小乘法,如系大乘則說諸波羅密。大小乘從心量上分,心量大者,起心動念想到衆生是大乘;而起心動念想自己的利害得失是小乘。心量小處處分別執著,縱修大乘,仍屬小乘。如心量大,慈悲平等,他雖學小乘法,也是屬于大乘。佛法平等,無有高下,那有大小乘各宗各派,全是衆生心裏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所以佛在法華會上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二是大小乘,叁是聲聞、緣覺、菩薩。因衆生心量不同,所以佛方便說二乘叁乘,實際上佛所說的都是圓滿的一乘法。

  “香光莊嚴”是西方的特色,“塵勞垢習”是帶去的業,塵垢是汙染,“勞”是煩惱,“習”是習氣,生西方者常常沐浴在彌陀光中,而且又常在彌陀性德流露寶香之中,能覺悟我們的自性,雖有煩惱習氣不會起作用。“風觸其身,安和調適”,其舒適的程度,“猶如比丘得滅盡定”。“滅盡”是對煩惱而說,小乘滅見思煩惱,證羅漢果,亦稱入般涅槃,稱之爲小乘涅槃。如系大乘比丘得滅盡定,是圓教十地菩薩,法雲地的菩薩,見思塵沙已滅,無明幾乎要滅盡,四十二品無明,已破了四十品,這種殊勝快樂的自在,我們凡夫怎樣想也想不出來。

  “七寶林樹,飄華成聚,種種色光,遍滿佛土”。這些樹葉花果都是西方衆寶,西方的七寶都是軟的,又輕又軟。寶樹之花落在地面,自然集聚成爲圖案,如同地氈,足履其上,沒深四指,舉起足來,還複如初,有彈性的。每隔一段時間,風吹過來,又重新雨華,周而複始,每日六次。印度時間的算法是晝叁時、夜叁時。他一個時是我們的四小時,所以印度六小時即是我們的一晝夜二十四小時。但西方並無此時間的概念。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又衆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複有無量妙寶百千摩尼。映飾。珍奇。明曜日月。彼蓮華量。或半由旬。或一二叁四。乃至百千由旬。一一華中。出叁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爲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衆生于佛正道。

  此品說明西方蓮花特多,均爲衆寶所成,蓮花能放光,光中有化佛。蓮花的花瓣很細很長,有無量光色,所有一切萬物均放光,寶蓮是彌陀願力變現的,花之大小是念佛人清淨心所感應,如念佛時心地不清淨,即不得力。古大德慈悲憐憫一般業障深重的衆生,叫我們“佛不離口,珠不離手”。因佛號一斷,妄想就起來了。念久了,妄念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自然就得力。我們六根所接觸的都是誘惑,破壞道心,無論修學什麼法門,專一就是道心。若想禅淨雙修就把道心破壞了。自己修自己的法門,對于別人所修不同的法門一定要尊重,一定要贊歎。佛家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如果互相毀謗,彼此決無成就可言,因其心不清淨,心不慈悲,心不廣大。往生的人心量不一樣,蓮花大小亦不一。“由旬”是古印度度量衡長度的單位,半由旬是二十裏,最小的蓮花是二十裏。每一花出叁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又出叁十六百千億佛,這些佛都是彌陀的化身佛,在西方見佛的機會太多了。佛雖爲化身,與真身無二無別,每佛又放光,並赴各方說微妙法,雖說大小乘諸法,其最後指歸淨土。

  中國文字充滿了智慧,例如“正”字,上面是一,下面是止,即止于一。止于一就是正。無量無邊法門選一個法門即謂之正,研究學術一生專攻一門,一生決定有成就。佛教化衆生,只是依他的根性、愛好、以及生活環境,幫助他止于一門,即是入佛正道。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複次阿難。彼佛國土。無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亦無歲月劫數之名。複無住著家室。于一切處。既無標式名號。亦無取舍分別。唯受清淨最上快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決定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前面幾品只是介紹西方世界的環境中幾個重點,此品是總結。西方世界實在美不勝收,決非言語說得盡的。西方世界沒有日月星辰,亦無歲月劫數,所有講時間,都是隨順我們這個世界而言。西方無城市鄉村亦無街道門牌,一切隨心所欲,若找一個人很不方便,但西方人每人都神通廣大,應念現前,想見什麼人,乃至想見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