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計因,又稱爲戒禁取見。善因得善果,惡因受惡報,此一定不移之理。印度有些修行人定功很深,得定即有神通,得天眼通。他看到牛死後生天,于是持牛戒,吃草、耕田,過牛的生活,希望死後生天,因爲學牛,死後必會變牛無疑。他不知牛前生造有生天之因,善果成熟而生天,非因其今世作牛即可生天。這是在因地上的錯誤。第二是果上錯誤,非果計果,又稱爲見取見。一般宗教徒認爲生天是永生,錯了。天不究竟,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有八萬大劫之壽命,命終仍入輪回。除此四大類外,其余不合正見之思想一律均屬邪見。
思惑也有五大類,即貪、嗔、癡、慢、疑。有此見思二惑,故有六道輪回,欲拔除生死根本,必須斷見思。小乘聖者斷了八十八品見惑,才證得小乘初果須陀洹,即入聖流,從此不會墮叁惡道,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思惑斷盡,證阿羅漢果。無佛出世,靠自修而證道者謂之“獨覺”,又觀十二因緣而悟道者謂之“緣覺”,此二者皆屬小乘。雖屬小乘而修起來極難,非普通人在一生中所能作到。念佛法門不須斷見思二惑,只靠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工夫得力,伏住見思使其不起作用,心中沒有貪嗔癡慢人我是非,人人均能有成就。其他法門,若不斷見思,修的再好,達到四禅八定,也只能生到色界無色界,出不了叁界。念佛把心定在阿彌陀佛上謂之念佛叁昧,其力量與禅定類似,而且不須很深的定,即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令獲五德,升無爲之安”,“五德”即五善,乃清淨戒律,把境界向上提升到無爲之安。“無爲”是不生不滅,指往生不退成佛。佛七十九歲示現入滅,迄今叁千余年,已入末法時期。佛的經典及修行方法日漸消失,很少人修學。從表面上看,佛教似乎還興旺,其實已經貶值。經典依舊,而解錯修錯在所不免。佛在華嚴經上說: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真正修行人深入經藏,有心得,有感應,才能說得仿佛。如僅憑自己的聰明,難免說錯。現在這個時代,最好自己讀誦經典,直接承受佛陀教法,先把自己的文言文底子打好,每天念本經兩遍,認真讀誦,一年後一定有閱經的能力。若要研究經論,我主張讀古人注解。宋以前靠手抄,其後發明木刻版,而費用頗昂。古人注解若非真有價值,絕不會流傳至今。
經道漸漸消滅,人心亦漸虛僞,必再造作罪業。況衆生無始劫來的煩惱是因,內無聖賢教化的薰陶,外受社會惡劣風氣的感染,內外夾攻,五燒五痛,久後轉劇,一代比一代嚴重。我是八二年初次來美,去去來來已十叁年,所看社會情況,一年不如一年,世風日下,佛弟子應當互相勸勉,親友之間,凡相識者,善言慰勸,斷惡修善,有福德者,聞而接受;緣未熟者,相機進言,一曆耳根,其八識田中即播下種子,永爲道種。從叁十二品至此共六品,皆說善惡是非,因果報應,修淨土者至少每日將此六品讀誦一遍,提醒自己,檢點一日的思想行爲,改過自新,斷惡修善,此即所謂“持戒念佛”。
禮佛現光第叁十八
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應起西向。當日沒處。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難即從座起。面西合掌。頂禮白言。我今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供養奉事。種諸善根。頂禮之間。忽見阿彌陀佛。容顔廣大。色相端嚴。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又聞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無礙無斷。
此品顯示出佛說法用叁轉法耣,即叁種方式。一、事轉,給衆生說明事實真相,根性利的能完全接受無疑。二、勸轉,善根差的,用很深的感情,顯示佛對衆生真正愛護,令學人覺得不學對不起老師,此屬攝受方便。叁、證轉,善根更差的,好說拿出證據來,這一品就是顯示真實狀況給大家親眼看看,謂之證轉。佛叫著阿難說,你們大家要想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所居西方極樂世界,應向西方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能看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爲什麼見不到佛,因爲心尚不清淨,如真見到,心驚喜若狂,反而把平靜的心給擾亂了。縱然見到佛,亦應見如不見,才算正道。
東晉慧遠大師,淨宗初祖,一生先後叁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其狀況與經中所述西方依正莊嚴完全一樣,臨終時才告訴弟子。一般人偶爾也有小的感應,見到佛相佛光,或聞異香。達拉斯有一位同修,因父親生病,返臺省親。有一天在家中窗戶上見到一尊金色彌陀坐相,約二、叁尺高,顯現時間大約一、二十分鍾,絕非眼花看錯。後來他作生意在一古董店中看見一尊佛相與前見窗上之相一樣,即請回家中,現已轉送達拉斯道場供奉。他就是看見佛相才信佛。見到光,聞到異香,多半在初學時候,是好現象,此是爲取信于初機。若常常見到,恐怕著魔。
阿難聽佛所說,即合掌頂禮,願見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供養奉事,種諸善根”。“供養”是如教修行,“奉事”是輾轉勸化。一心一意,自行化他,即“種諸善根”。在頂禮之間,忽然見到阿彌陀佛,容顔廣大,色相端嚴,如黃金山。佛所現身是高大報身,金色光明,比作黃金山,高出一切世界之上。
凡事誠則靈,畫符,一筆畫下來,心中一念不生,這符就靈,念咒也一樣,古德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因爲佛號只有四個字,很短,心中不容易打妄想。
世尊曾介紹說,阿彌陀佛功德巍巍,十方諸佛之所贊歎。現在此法會十方諸佛都出現了,其他菩薩羅漢不計外,肉眼看得見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居士等有二萬人,人人都能見到,證明世尊講的話沒錯。又聞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無礙無斷。本經世尊說十方佛贊,彌陀經說六方佛贊,此時大衆統統看到聽到諸佛如來無礙辯才對阿彌陀佛贊歎,爲一切衆生介紹西方依正莊嚴,從來沒有間斷過。念誦是贊歎,持名也是贊歎。
阿難白言。彼佛淨刹。得未曾有。我亦願樂生于彼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衆德本。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
觀無量壽經中說,阿難與目犍連同佛到韋提希夫人的皇宮,聽佛爲韋夫人說法時,曾見到十方無量世界及西方極樂世界,比較之下,極樂世界是無比的殊勝莊嚴。所以阿難對佛說,彼佛淨刹得未曾有,我亦願樂生于彼土。阿難的善根比阿阇王子要好的多,王子聽了,只動個念頭,希望將來成佛與阿彌陀佛一樣,還未想往生。阿難聽了馬上就發願求生淨土。信願行是往生淨土的重要條件,叫作叁資糧,缺一不可。信願二者阿難已俱足,如何修呢?佛對他說,凡是生到西方極樂淨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此即證了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縱然下下品帶業往生者,過去生中曾經親近供養無量諸佛。阿阇王子才供養四百億佛,與無量還差很多,聽了這個法門並不動心。我們現在勸人,人家不信不肯聽,乃是正常現象。
“植衆德本”,即多善根多福德。德本有二義:一、勤修六度。二、一向專念。假如此二項均能作到,決定往生。佛又告知阿難,你如果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一心歸依瞻仰。“一”是專一,過去你無論供養奉持何佛何菩薩,一律放下,專一念阿彌陀佛。如此則其他諸佛菩薩必舉手贊歎,祝你成就。歸是回歸,就世間法說,名聞利養,榮華富貴,五欲六塵,以前孜孜以求者,一律放下,今日回頭,只求生西方淨土。再者還要從佛法裏面回頭,以前我所學的許多經論宗派法門,統統放下,從此一心一意專修念佛法門,禮拜專拜阿彌陀佛,口念專念阿彌陀佛,思惟專想阿彌陀佛,身口意叁業皆專。淨宗書籍有五經一論,專依一部經修行,其余可作參考。專注一經,決定成就。“瞻仰”是平常所講的仰慕,如童子仰慕父母一樣,看不見就想。要用此種心態對阿彌陀佛及西方淨土,西方淨土如自己的家,如此念佛,一百人念佛,一百人往生。
作是語時。阿彌陀佛即于掌中放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時諸佛國。皆悉明現。如處一尋。以阿彌陀佛殊勝光明。極清淨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剛。鐵圍。大小諸山。江河。叢林。天人宮殿。一切境界。無不照見。譬如日出。明照世間。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處。悉大開辟。皆同一色。猶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沈沒不現。滉漾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複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前面提到與會大衆二萬人,包括出家比丘比丘尼及在家二衆,至于其他國王大臣尚未計算在內。在此盛大法會中,阿彌陀佛現身,大衆皆見。不但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同時也能看到十方一切諸佛世界。阿彌陀佛從掌中放光,身光屬于常光,此是放光,光明普照諸佛世界,大家看到,如處一尋,好像就在眼前。中國古老度量衡製中一尋是八尺,另一解釋乃兩臂展開之距離爲一尋。阿彌陀佛光明無量,殊勝第一,誠如佛在前面贊歎的話,“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又說,阿彌陀佛之光極清淨故。此句經文要緊,在此世界有很多境界我們肉眼看不到,而佛光一照就全看見。此現象現在科學家能理解,知道光有許多種,光波長度不同,人的肉眼只能看到極小一段光波,看不到的只能用儀器勘察,如X光、紫外線等。耳亦如是,只能聽到固定音波。佛的光明極清淨,毫無障礙。我們視聽能力有限,眼不能看到所有一切光度,耳不能聽到所有一切音波,是因爲心不清淨,因此體會到禅定能發神通,心清淨一分,即恢複一分本能。大衆借著阿彌陀佛威神,看不見的也看到了,聽不到的也聽到了,他能見到常人所見不到的境界。
“黑山、雪山、金剛、鐵圍”,這些佛在經典裏常提到,而一般人確實不知其所在,也無人見過。“大小諸山、江河、叢林”,在我們生活環境中常能見到。欲界色界天之天人宮殿,在佛光照耀之下全都看見了。“譬如日出,明照世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