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一句話:譬如師子蟲,還吃師子肉。法滅盡經中說,在滅法時,楞嚴經先滅。如楞嚴不滅,衆生可以辨別佛魔。所以當來之世,經道滅盡,佛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衆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可知本經是純正經典,一直到了佛法滅盡,它還存在世間一百年。此經乃純中之純,正中之正,如能依之而行,決不會有差錯。凡夫總會有些疑慮,以爲佛雖如此說,是否真能得度。此種心態即障礙了自己的信心與修持。果真如理如法,依經修行,一定會得到經中所說的利益。所怕的就是心行與經上所說不相應,結果必不會如願。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如來出現于世,很長的時間才出現一次,縱然遇到未必能見到佛。如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舍衛大城講經說法,全城人口有十萬人,見到佛者只有叁分之一,聞佛之名未見到佛者亦有叁分之一,其余叁分之一既未見到佛亦未聽到佛名。在中國滿清時代,乾隆皇帝整理中國固有文化,頗有功績。曾印大藏經若幹套,稱爲龍藏,每一省也只能分得幾套,大的寺廟亦難請得一套。另外還編纂四庫全書,分藏全國著名的藏書閣。近年來臺灣將四庫全書印了叁百套,其中約有二百五十余套銷到外國,最後剩五套,被日本人買去,已運四套回國,尚有一套只付訂金未取。我們向日本人情商,請其讓與,他加價臺幣十二萬,我們照付,此書現存達拉斯道場。
我們都是佛弟子,有責任流傳佛經,此本無量壽經自從八二年以後,曆年所印數量大約超過二百萬冊,數量雖不少,但與大陸十二億人口相較,何時才能人手一冊,殊爲渺茫。此事要靠大家努力,如此存心,必蒙諸佛如來的加持。遇善知識亦難,正知正見如法修行之人,不會偏離佛法正道,但難在一定要如法修行才能講得出來。若只依文解義,非自己親證,乃記問之學不足爲人師。果能真信真願真行,恭喜你,此生一定往生不退成佛。如果有人一聞此法,立即歡喜信受,依教奉行,決非凡人。
若有衆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踴躍歡喜。衣毛爲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聞佛號。心中狐疑。于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有人聽經念佛的時候流淚,在這種場面中觸動他的善根,自然會有此現象。證明他過去生中學佛,而且學的還不錯,可惜工夫差一點,未能圓滿成就。今生幸運,又遇到佛法,聞到佛號,心生感觸,汗毛直豎,甚至流淚。遇到此種情形,證明自己前生爲修行人。黃念祖老居士曾對我說,他寫無量壽經注解時,有很多次汗毛直豎,時或淚出。
“若聞佛號,心中狐疑,于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這幾句經文讀誦之後,記得就好,不必以此批評他人,以免招來無謂的煩惱。有許多人,你對他說假的,他歡喜信受。對他說正法,他不但不相信反而誹謗,還勸你不要去學。這與地藏經所說的“南閻浮提衆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結惡習重,旋出旋入,不久之間,又入惡道。”其情況是一樣的。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密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能說法人。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贊。付囑汝等。作大守護。
“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即指無量壽經所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之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之法,在一切諸佛所說經典中比較起來,實微不足道。我們在本經中讀到第五品,世間自在王佛住世四十二劫,給法藏比丘說法,經千億歲。可見諸佛如來所說之法,無量無邊,其中能令衆生當生成佛者,以此法門爲第一殊勝,故稱“無上之法”。下面是說如來果證的不思議。一切如來皆有十力,“十力”爲十種圓滿的能力,等覺菩薩都比不上。“無畏”是四無畏。“無礙無著”即四無礙辯才,“無著”即不執著,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無著,才能清淨、平等、無障礙。此法門可以超越叁界六道,往生西方,大家並不懷疑,而念佛能否如修禅、學教,達到大徹大悟圓滿智慧德能,尚有人懷疑。此處經文說明這個法門可以得到最殊勝,一切諸佛所修的圓滿智慧功德,無庸置疑。此是佛說,如他人說,很難令人相信。
“非易可遇”,大乘經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後能否聞到佛法,很難保證。今天世界上有五十五億人口,學佛人占幾成?恐爲數不多。佛法有各宗各派,接觸到淨土法門,又能遇到此本無量壽經者,更是微乎其微。我們今天有幸讀到無量壽經,千載難逢,切莫輕易放過。此法是難信之法,說聽都難,說的能使人信服,聽的也竭誠接受,依教奉行,如非諸佛如來本願威神加持,光靠個人,絕辦不到。
“堅固深信,時亦難遭”,讀此經如深信不疑,佛已爲此人授記多次,他過去生中已曾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何以未往生?只因未有堅定深信,遇到外面境緣,心就動搖,被牽著走。
“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佛講此經真實之理,與真實之事,理事一如,乃是現量,不過份亦非不及。其廣大的程度,盡虛空,遍法界,上至等覺,下至地獄,統統平等得度。許多羅漢菩薩都不相信,因其智慧淺。此法門純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一切法門皆修因致果,唯獨此法門是以果爲因。正因如此,一切諸佛同所稱贊,自然蒙一切諸佛同所護念。
“付囑汝等,作大守護”。付是傳授,囑是囑咐。護持要信受奉持,如說修行,其次書寫、供養、讀誦,依照經典修習,並廣爲宣傳,令一切衆生皆有機緣聽到此法門。
爲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衆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應勤修行。隨順我教。當孝于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爲妄。增減經法。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刹。
“爲諸有情長夜利益”,“長夜”即世俗常說的黑暗時代。人類的知見,普遍都是錯誤的邪知邪見,真正智慧不能現前。以我們自己來說,沒有明心見性即是在長夜之中,在無明邪見之中。何時斷邪見、破無明,如禅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才能脫離長夜,相當不容易。佛說許多法門,在理論上講,皆可了生死出叁界,事實上,依其方法修學,困難重重,內外均有障礙,很難成就。修的再好只能得人天福報,想超越叁界不太可能。幸虧有此念佛法門,其好處是不需要破無明斷煩惱,也能脫離長夜,且很有效的讓我們能達到超越六道輪回的目標。只要依照經典的教訓實行,方法正確,因果無有偏差,決定得生淨土。平常要對此經深入研究,勤奮精進,如說修行。至于成就與否,百分之九十在于修學態度,方法充其量只占百分之十。有良好修學態度,不懂方法也能成就。過去有人請示印光大師,學佛有無密訣,印師說有,“誠敬”而已。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當孝于佛”,現在佛不在世,如何孝敬于佛?我們在講習中常提醒各位,心同佛、願同佛、解同佛、行同佛、德同佛,即是孝于佛。“孝”字在六書中屬于會意,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兩代合而爲一謂之盡孝,不能合而爲一即不孝。此字含義無盡的深遠,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不但父子一體,祖孫一體,盡虛空遍法界,情與無情,皆屬一體,孝即圓滿,圓滿的孝道即成佛。華嚴經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此孝道圓滿之象,亦即是法身。孝心在事上表現的是平等心、大智慧、大慈悲心,一切諸佛如來他們都做到了。
“常念師恩”,師師相承,第一個老師謂之“本師”,即釋迦牟尼佛。報師恩要報代代相傳的老師。如何才能作到常念師恩?必須把老師的教誡,如說奉行,並發揚光大之。佛的本願是叫我們“爲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衆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把本師的願望作到了,才是真念佛恩。佛法中,盡心盡力去作即謂之圓滿功德,如果不盡心盡力去作,雖做的再多再大也不算圓滿功德。由此可知修集圓滿功德對每一個人說,都是平等的。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此言很明顯的令我們弘揚經典,不要由我們手中把佛法斷絕了。從前宣傳佛法只靠兩種方法,一爲書寫,一爲口頭傳說,相當困難。現在印刷術發達,可以大量印送,如財力許可,可用電視廣播。
“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爲妄,增減經法”,這幾句經文看了之後,令人毛骨悚然,真不可思議。此經是五種原譯本之會集本,自古至今會集此經者有四人,前叁人都有增減經法,所以對于經法要堅持。“無得毀失”,毀是毀壞,失是喪失,其中含二意,一、依此經典修學而錯解佛意。二、流通經典依個人意思,世智辯聰,作的不如法,使人對經義誤解,不能往生。或使人修學落于邊地疑城,受五百年冤枉。“無得爲妄,增減經法”,此二句好像針對前面叁位會集人而言。這叁位在會集時,對經文都有增減,取舍不當。夏老居士的會集本,在文字方面,繁雜的與深奧的都舍掉了,取說理事因果易于通曉的細文,無一語而不詳參,無一字而不互校,使人接觸經本,生歡喜心,真是精當明確,當然也是叁寶加持。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佛叫我們依此經典修行,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得無上菩提之大道就快了。此四句合起來是全經的總結,也可以說佛說法四十九年之總結,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歸向淨土法門。佛對我們的真誠愛護,幾如愛護獨子。佛說:我所證得之法就是這個,今天整個和盤托出此如來親證之果法。換言之,如來說出親證成佛之法,同時也是十方一切如來成佛之法。“我法如是,作如是說”,這八個字真實到了極處,慈悲到了極處。諸佛如來出現世間,講經說法,普度衆生,能事盡矣。如來所行散見在經論中,說到“行”就是日常生活行爲,處世待人行爲。一切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