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还有九百多位将成佛,他们均在这个法会中接受佛的教诲,(最后一尊佛是韦陀菩萨)将来没有一尊佛不弘扬净土法门。这个法门的确是殊胜无比。
德遵普贤第二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此品接著前面而来,是前品的补充。前品说,“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乃是略赞,此品是广赞,说这些大菩萨之智慧、神通、德能。先举出十六位菩萨全是在家居士。普贤、文殊、弥勒是出家菩萨,出家只举出三人,在家举出十六人,所以此经主要以在家人为度脱之对象。十六也是表法,此经包括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各宗各派之教义皆不出此经。密宗以十六为圆满,显教如阿弥陀经以七为圆满,七是指东南西北上下及中心。华严用十表圆满。十六位菩萨中第一位贤护是佛在世时之弟子,其他十五人均由他方世界来的,代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都讲这一部经。他们听说佛讲此经,所以都来参加,证明此法门是一切诸佛所说。此诸菩萨之果位均为等觉菩萨,与普贤、文殊平等。在家菩萨亦能达到等觉菩萨,一样可以成佛。从前出家环境比在家好,远离社会,环境清净,容易修。现在世界颠倒,在家修比较容易。目前各大庙均变成观光区,出家人一天到晚应接不暇,那有时间修行。在美国,家庭应酬少,地方清静,乃理想的修行处所,能在此地居住修行确是很有福报之人。
菩萨名号也是表法,佛菩萨没有名号,非自己建立,因众生需要而建立,如“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在这个时代这个地区教学的宗旨。此世界众生业障很重,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佛用“释迦”二字。此二字是梵语,即“仁慈”义。其次此世界众生的心一天到晚妄念纷飞,一刻不停,所以用“牟尼”二字。“牟尼”为“寂灭”义。假如佛到了极乐世界作佛,西方人人都是大慈大悲,清净寂灭,所以“释迦牟尼”的名号就不适用。
第一位贤护菩萨的名号代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义。十方圣贤都护念这部经典与法门以及受持大众。“正士”是菩萨的称呼,通常称“大士”,“正”是“正等正觉”,另有称“开士”者,“开”是“开悟”义,指圆教三贤菩萨。“善思惟菩萨”,对此经有真实智慧,正知明了是善思惟。“慧辩才菩萨”,前面善思惟是自受用,尚须度众,应有辩才,兼有真实智慧将此法门推荐与人。“观无住菩萨”,此法门是诸宗圆融的法门,观法无住是表宗门修持。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菩萨表“无住生心”。“神通华菩萨”表“善巧方便”,“神”表“能力神奇”,“通”表“一切通达无碍”,“神通”是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通达无碍谓之神通。“光英菩萨”,“光”表智慧,光明英发之义,光表现在外,非常炽盛。“宝幢菩萨”,幡幢是旗帜一类。幡是扁的,幢是圆筒形很长,布制,从前寺庙前有旗杆,为升幡幢之用,作法会时悬幡,讲经说法时悬幢。“智上菩萨”,“智慧无上”之义。“寂根菩萨”,“根”指六根,即“持戒”义。“信慧菩萨、愿慧菩萨”,指信愿行都需要以真智慧为基础,说明净宗三资粮不可思议的殊胜。“香象菩萨、宝英菩萨”,特别表示众生求生净土之大愿不可思议。古时搬运笨重物件要靠牲口帮忙,动物中象的力气最大,表愿力不可思议。“宝英”表愿海无涯,万德庄严之求生大愿,这一生什么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中住菩萨”表示安住中道。“制行菩萨”代表持戒念佛,制是法制,行是行持,亦是律仪。“解脱菩萨”表示修行成果得大自在,必须具足深波罗蜜义。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咸”字总指前面所说全体大众,深一层说,也是指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所有一切菩萨众,全都遵守华严经上普贤大士之教诲。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讲的就是普贤大士之德。
彭际清居士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是有根据的。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大士之德浓缩成一卷即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文字少,内容与华严无二无别。
普贤大士之德在华严经最后归纳十大纲领,称之为“十大愿王”。华严经说︰一切菩萨如不修普贤行,即不能证得无上菩提。愿证圆满佛果必须修普贤行。一句“阿弥陀佛”即圆满修成佛果。如真能悟透其中意义,即相信古德所说华严法华两大经不过是无量寿经之引导文字而已。
华严经到最后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念佛人之一句名号圆摄十大愿王。若真是一句佛号中有十大愿王,即“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十大愿中之第一为“礼敬诸佛”。普贤菩萨的心是清净心、平等心,以此心礼敬诸佛是普贤行。
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所以生到西方之后,从实报土的上上品到凡圣同居土之下下品,一律平等。在我们这个世界,世尊同我们说有四土三辈九品,西方无此念头,他们已经离开分别执著。而实际上有带业的、有不带业的,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没有念头,所以一律平等。
“礼”是外表的,“敬”是内心的。内有恭敬,表露在外,自然合乎礼节。敬是真诚心的流露,表现在外。古人常说“入境随俗”,随其一切礼仪,但是要现代化与本土化。在中国旧时最敬礼是三跪九叩首。民国以来改为三鞠躬,礼节虽变,而诚敬之心并无两样。
佛法是活活泼泼的而不是呆板的,原理原则不变,而运用在生活上千变万化。佛在十法界中地位最高,九法界众生对佛均真诚恭敬。华严经圆觉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要以对佛之真诚敬意用于对人对事对物。华严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动物有佛性,植物、矿物有法性,佛性、法性是同一个性。无情众生何时成佛呢?等你成佛,看山河大地全是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依报随著正报转。
如作梦,梦中亦有自己、其他人、动植物、山河大地,梦中那一样不是自己的心呢?“全梦即心,全心即梦”。整个梦境就是自己的法身。
所以对于物亦应有礼敬。对事无论公私大小,要认真负责,世间圣人教学,儒家五经中之礼记第一篇︰“曲礼曰无不敬。”与十大愿王“礼敬诸佛”意义完全相同。都把礼敬摆在第一,世法佛法皆同。佛与孔子,二人并未谋面,而其教学方面有许多地方相同。
今天世界乱了,病根在人与人之间无互相尊重之心。如每人都尊敬别人,敬人敬事敬物,纵然没有警察,没有法律,社会也不会乱,这是圣教之总纲领。学佛也由此学起,我们念佛时心里还是夹杂间断而且怀疑,心就不恭敬。有口无心,心行不相应,古人说︰喊破喉咙也枉然。
第二、称赞如来。将“诸佛”改为“如来”,亦有深意。称“诸佛”是由外表说的,称“如来”是由性德说的。与性德相应才称赞,否则不称赞。例如五十三参,其中在家人很多,有心善行善者要赞叹,心恶行恶者不赞叹。第一胜热波罗门,愚痴,善财对他有礼敬无赞叹。第二甘露火王,嗔恚心大,报复心重,善财对他有礼敬无赞叹。第三婆须蜜多是妓女,善财对她有礼敬无赞叹。
第三、广修供养。对长辈称“供养”,对平辈晚辈称“布施”,其目的是拔除根本烦恼。佛说凡夫烦恼无量无边,归纳为八万四千,以其太繁又归纳为一百零八类,再归纳为二十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再归纳为“贪嗔痴”三毒,此三者到最后就是一个“贪”字。贪心最毒,布施治贪,贪爱的对象,不过五欲六尘,古人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世间法不贪而贪佛法,仍然要搞六道轮回。不是叫我们变更贪的对象,如不拔除贪爱即不能出轮回。无论什么宗派,如贪嗔痴不断,修得再好,仍在三界之内。此处所说供养范围极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均在供养之内,未来诸佛即众生。世间福报包括钱财智慧及健康长寿,此三者如理如法的求,必可得到。世出世间均不出因缘果报,财富由财布施而来。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如昧了因果,想求财富,不肯修布施,而求佛菩萨保佑你发财,佛菩萨虽神明亦无能为力。佛只能把真相与方法告诉你,依其教导修持,亦能满愿。如有多余财物,要以清净心、平等心广为布施,乃种福之道。有人经营事业并不操心,其财源滚滚而来,有人赚钱很辛苦,因其当初行布施时很勉强且施后后悔。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且通三世。有人恶行多端而发大财,且有地位,寿命亦长,老天爷似不公平。应知今生果报是前世所修,今生他作恶,已修的福报恐将消耗殆尽,今生所造恶业,来世必报。如尚有余福,来世未报,可能要拖到第三世以后待其恶业因缘成熟必得恶报。人之所以造业是迷惑颠倒,因此智慧最为重要。佛说,宁可无福,不可无慧。有福无慧,享福必造业,有福又有慧,能普度众生。智慧从法布施求,其果报之大小又与布施之心量成正比例。
现在行法布施比从前容易多了,从前是写经,一年能写几部?现在印刷事业发达,可以大量印送佛书。今天如有人去大陆旅游,到南京金陵刻经院参观,仍然可以看到用油墨印刷的经文木刻版。
从前有一位大慈菩萨说过,你如果只劝过二人修净土法门,他们都能先后往生,到你临命终时,此二位必来接你,果报真不可思议,帮忙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如能劝百人千人念佛往生,你就是菩萨。无畏布施是令人不受恐怖,其方法即是放生与素食,佛教吃素是梁武帝所提倡,只有中国行之,世界其他各国与地区之佛教徒均系肉食,而佛教制度中未教我们吃长素,只教我们不杀生,吃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不要买活的动物回家自己杀。梁武帝是虔诚佛教徒,为佛教大护法,素食兴于中国而非印度传来。更重要者,身体是机器,需要能源,饮食即能源…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