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還有九百多位將成佛,他們均在這個法會中接受佛的教誨,(最後一尊佛是韋陀菩薩)將來沒有一尊佛不弘揚淨土法門。這個法門的確是殊勝無比。
德遵普賢第二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製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爲上首。
此品接著前面而來,是前品的補充。前品說,“一切大聖,神通已達”,乃是略贊,此品是廣贊,說這些大菩薩之智慧、神通、德能。先舉出十六位菩薩全是在家居士。普賢、文殊、彌勒是出家菩薩,出家只舉出叁人,在家舉出十六人,所以此經主要以在家人爲度脫之對象。十六也是表法,此經包括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各宗各派之教義皆不出此經。密宗以十六爲圓滿,顯教如阿彌陀經以七爲圓滿,七是指東南西北上下及中心。華嚴用十表圓滿。十六位菩薩中第一位賢護是佛在世時之弟子,其他十五人均由他方世界來的,代表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都講這一部經。他們聽說佛講此經,所以都來參加,證明此法門是一切諸佛所說。此諸菩薩之果位均爲等覺菩薩,與普賢、文殊平等。在家菩薩亦能達到等覺菩薩,一樣可以成佛。從前出家環境比在家好,遠離社會,環境清淨,容易修。現在世界顛倒,在家修比較容易。目前各大廟均變成觀光區,出家人一天到晚應接不暇,那有時間修行。在美國,家庭應酬少,地方清靜,乃理想的修行處所,能在此地居住修行確是很有福報之人。
菩薩名號也是表法,佛菩薩沒有名號,非自己建立,因衆生需要而建立,如“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在這個時代這個地區教學的宗旨。此世界衆生業障很重,沒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所以佛用“釋迦”二字。此二字是梵語,即“仁慈”義。其次此世界衆生的心一天到晚妄念紛飛,一刻不停,所以用“牟尼”二字。“牟尼”爲“寂滅”義。假如佛到了極樂世界作佛,西方人人都是大慈大悲,清淨寂滅,所以“釋迦牟尼”的名號就不適用。
第一位賢護菩薩的名號代表“如來善護念諸菩薩”義。十方聖賢都護念這部經典與法門以及受持大衆。“正士”是菩薩的稱呼,通常稱“大士”,“正”是“正等正覺”,另有稱“開士”者,“開”是“開悟”義,指圓教叁賢菩薩。“善思惟菩薩”,對此經有真實智慧,正知明了是善思惟。“慧辯才菩薩”,前面善思惟是自受用,尚須度衆,應有辯才,兼有真實智慧將此法門推薦與人。“觀無住菩薩”,此法門是諸宗圓融的法門,觀法無住是表宗門修持。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菩薩表“無住生心”。“神通華菩薩”表“善巧方便”,“神”表“能力神奇”,“通”表“一切通達無礙”,“神通”是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通達無礙謂之神通。“光英菩薩”,“光”表智慧,光明英發之義,光表現在外,非常熾盛。“寶幢菩薩”,幡幢是旗幟一類。幡是扁的,幢是圓筒形很長,布製,從前寺廟前有旗杆,爲升幡幢之用,作法會時懸幡,講經說法時懸幢。“智上菩薩”,“智慧無上”之義。“寂根菩薩”,“根”指六根,即“持戒”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指信願行都需要以真智慧爲基礎,說明淨宗叁資糧不可思議的殊勝。“香象菩薩、寶英菩薩”,特別表示衆生求生淨土之大願不可思議。古時搬運笨重物件要靠牲口幫忙,動物中象的力氣最大,表願力不可思議。“寶英”表願海無涯,萬德莊嚴之求生大願,這一生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中住菩薩”表示安住中道。“製行菩薩”代表持戒念佛,製是法製,行是行持,亦是律儀。“解脫菩薩”表示修行成果得大自在,必須具足深波羅蜜義。
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鹹”字總指前面所說全體大衆,深一層說,也是指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土所有一切菩薩衆,全都遵守華嚴經上普賢大士之教誨。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講的就是普賢大士之德。
彭際清居士稱無量壽經爲“中本華嚴”是有根據的。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大士之德濃縮成一卷即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文字少,內容與華嚴無二無別。
普賢大士之德在華嚴經最後歸納十大綱領,稱之爲“十大願王”。華嚴經說︰一切菩薩如不修普賢行,即不能證得無上菩提。願證圓滿佛果必須修普賢行。一句“阿彌陀佛”即圓滿修成佛果。如真能悟透其中意義,即相信古德所說華嚴法華兩大經不過是無量壽經之引導文字而已。
華嚴經到最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念佛人之一句名號圓攝十大願王。若真是一句佛號中有十大願王,即“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十大願中之第一爲“禮敬諸佛”。普賢菩薩的心是清淨心、平等心,以此心禮敬諸佛是普賢行。
西方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所以生到西方之後,從實報土的上上品到凡聖同居土之下下品,一律平等。在我們這個世界,世尊同我們說有四土叁輩九品,西方無此念頭,他們已經離開分別執著。而實際上有帶業的、有不帶業的,就是因爲每個人都沒有念頭,所以一律平等。
“禮”是外表的,“敬”是內心的。內有恭敬,表露在外,自然合乎禮節。敬是真誠心的流露,表現在外。古人常說“入境隨俗”,隨其一切禮儀,但是要現代化與本土化。在中國舊時最敬禮是叁跪九叩首。民國以來改爲叁鞠躬,禮節雖變,而誠敬之心並無兩樣。
佛法是活活潑潑的而不是呆板的,原理原則不變,而運用在生活上千變萬化。佛在十法界中地位最高,九法界衆生對佛均真誠恭敬。華嚴經圓覺經上說,一切衆生,本來成佛。我們要以對佛之真誠敬意用于對人對事對物。華嚴經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動物有佛性,植物、礦物有法性,佛性、法性是同一個性。無情衆生何時成佛呢?等你成佛,看山河大地全是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依報隨著正報轉。
如作夢,夢中亦有自己、其他人、動植物、山河大地,夢中那一樣不是自己的心呢?“全夢即心,全心即夢”。整個夢境就是自己的法身。
所以對于物亦應有禮敬。對事無論公私大小,要認真負責,世間聖人教學,儒家五經中之禮記第一篇︰“曲禮曰無不敬。”與十大願王“禮敬諸佛”意義完全相同。都把禮敬擺在第一,世法佛法皆同。佛與孔子,二人並未謀面,而其教學方面有許多地方相同。
今天世界亂了,病根在人與人之間無互相尊重之心。如每人都尊敬別人,敬人敬事敬物,縱然沒有警察,沒有法律,社會也不會亂,這是聖教之總綱領。學佛也由此學起,我們念佛時心裏還是夾雜間斷而且懷疑,心就不恭敬。有口無心,心行不相應,古人說︰喊破喉嚨也枉然。
第二、稱贊如來。將“諸佛”改爲“如來”,亦有深意。稱“諸佛”是由外表說的,稱“如來”是由性德說的。與性德相應才稱贊,否則不稱贊。例如五十叁參,其中在家人很多,有心善行善者要贊歎,心惡行惡者不贊歎。第一勝熱波羅門,愚癡,善財對他有禮敬無贊歎。第二甘露火王,嗔恚心大,報複心重,善財對他有禮敬無贊歎。第叁婆須蜜多是妓女,善財對她有禮敬無贊歎。
第叁、廣修供養。對長輩稱“供養”,對平輩晚輩稱“布施”,其目的是拔除根本煩惱。佛說凡夫煩惱無量無邊,歸納爲八萬四千,以其太繁又歸納爲一百零八類,再歸納爲二十六個──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再歸納爲“貪嗔癡”叁毒,此叁者到最後就是一個“貪”字。貪心最毒,布施治貪,貪愛的對象,不過五欲六塵,古人說“愛不重不生娑婆”。世間法不貪而貪佛法,仍然要搞六道輪回。不是叫我們變更貪的對象,如不拔除貪愛即不能出輪回。無論什麼宗派,如貪嗔癡不斷,修得再好,仍在叁界之內。此處所說供養範圍極廣,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均在供養之內,未來諸佛即衆生。世間福報包括錢財智慧及健康長壽,此叁者如理如法的求,必可得到。世出世間均不出因緣果報,財富由財布施而來。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如昧了因果,想求財富,不肯修布施,而求佛菩薩保佑你發財,佛菩薩雖神明亦無能爲力。佛只能把真相與方法告訴你,依其教導修持,亦能滿願。如有多余財物,要以清淨心、平等心廣爲布施,乃種福之道。有人經營事業並不操心,其財源滾滾而來,有人賺錢很辛苦,因其當初行布施時很勉強且施後後悔。萬般皆由命,半點不由人。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且通叁世。有人惡行多端而發大財,且有地位,壽命亦長,老天爺似不公平。應知今生果報是前世所修,今生他作惡,已修的福報恐將消耗殆盡,今生所造惡業,來世必報。如尚有余福,來世未報,可能要拖到第叁世以後待其惡業因緣成熟必得惡報。人之所以造業是迷惑顛倒,因此智慧最爲重要。佛說,甯可無福,不可無慧。有福無慧,享福必造業,有福又有慧,能普度衆生。智慧從法布施求,其果報之大小又與布施之心量成正比例。
現在行法布施比從前容易多了,從前是寫經,一年能寫幾部?現在印刷事業發達,可以大量印送佛書。今天如有人去大陸旅遊,到南京金陵刻經院參觀,仍然可以看到用油墨印刷的經文木刻版。
從前有一位大慈菩薩說過,你如果只勸過二人修淨土法門,他們都能先後往生,到你臨命終時,此二位必來接你,果報真不可思議,幫忙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如能勸百人千人念佛往生,你就是菩薩。無畏布施是令人不受恐怖,其方法即是放生與素食,佛教吃素是梁武帝所提倡,只有中國行之,世界其他各國與地區之佛教徒均系肉食,而佛教製度中未教我們吃長素,只教我們不殺生,吃叁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爲我殺。不要買活的動物回家自己殺。梁武帝是虔誠佛教徒,爲佛教大護法,素食興于中國而非印度傳來。更重要者,身體是機器,需要能源,飲食即能源…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