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P16

  ..續本文上一頁昧,指一真法界,法界無量無邊,每人有一個法界,所有一切衆生都在十法界,十法界是虛妄的,佛住一真法界,成佛之後,一切想法看法均相同。冷靜細心的體會,如還有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仍是在迷。如果你心清淨,開智慧,你對世事是照見,如一面鏡子,而非分別,非思維,所以佛法用功不可有思維,一有思維即落到意識,用清淨平等心處世待人接物是真正的智慧。華嚴說一真法界是無量的緣起,無論說的怎樣多,都離不開本性,真能明了即謂之“華嚴叁昧”,所有萬事萬物都是由自己真心本性變現之物。“華嚴”是比喻,“華”是花,所有品種的花都栽植在一大花園中,“嚴”是美麗,比喻此大法界。

  上至佛菩薩下至叁塗,一切均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如夢中許多境界有善有惡,全爲妄心所變,現在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們真心變的,真心如何能變,華嚴說有無量因緣,無量因緣不出一心。佛所說的一部大藏經亦不過是無量因緣中滄海之一粟而已,只要得一心就全知道了。一心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淨宗修學只要修到“一心不亂”,即能證得一真法界,亦即入華嚴叁昧。我們今天念佛就是要求一心不亂,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下手,即能成功,此是正確之路,快速穩當,決定成就。

  “具足總持,百千叁昧”。定何其多,有的人不貪財,財中得定,而貪色,色中無定。事物無量無邊,定也是無量無邊,在那一法得不動心,即在那一法得定,所以叁昧百千。悟入華嚴叁昧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動心,事實真相全明白了,所以對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

  “住深禅定”,“深禅定”是“性定”,非修的定。自性本定現前,所見的境界是佛的境界。自己成佛了,見一切衆生都成佛了,山河大地也成佛了。華嚴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有情衆生成佛,還能了解,無情衆生桌椅板凳如何成佛呢?境隨心轉,成佛就是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山河大地桌椅板凳都有法性,法性同佛性是一個性,你說那個人不是佛,那樣東西不是佛?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見到了,還有迷惑嗎?

  本經這個念佛法門巧妙之極,一切諸佛都是念佛成佛。“念佛叁昧”是叁昧中王,第一殊勝。“于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能力現前了,分身化身可以作到,能變的是真心,是自性,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真心,所有萬事萬物皆是這個真心變現出來的。楞嚴經開端七處征心,說得最清楚,各位可以參考。心包太虛,我們爲什麼沒有這種能力?因爲煩惱、所知二障障礙住了。

  前面講“德遵普賢”是學習,現在普賢行願均作得圓滿,十大願王都變成自己的見解思想行爲,所以同佛一樣的辯才無礙。

  善能分別衆生語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所有衆生的語言,他都通達,能教化一切衆生,教衆生之手段用言語與表示,以種種不相同的方法,啓發大衆的氣質,化凡成聖,化惡成善,化愚成智,“真實之際”即是宇宙人生之真相。心中只有一個願望,度化一切衆生,希望衆生同自己一樣大徹大悟,圓成佛道。

  于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爲諸庶類。作不請之友。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

  菩薩住世是爲衆生,在萬法中沒有分別執著,更無個人的利害得失,所以自在。“庶類”指六道凡夫,爲教化衆生,自動找學生。佛不如此,因佛代表師道,有其尊嚴性。菩薩可視作學長同學,不必禮請即可來教。接受“甚深法藏”在本經說即“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在隋唐時代,中日韓諸國研究佛四十九年說法最主要的法門,探討結果認爲華嚴是法藏中最圓滿的,無論是理論、事相、因果、方法、修學的境界,都講得非常圓滿。方東美先生是臺大哲學系主任,他晚年在輔仁大學開的課就是華嚴,他說世界上最好的哲學概論就是華嚴經。

  華嚴與無量壽經比,以無量壽經爲第一,是華嚴的歸宿,因華嚴如無最後之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就不圓滿。所以無量壽經是大乘之大乘,一乘之一乘。此經爲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集五種原譯本之大成,共分四十八章,以第六章四十八願爲本經之中心,四十八願以第十八願最重要,十八願是十念必生。歸到最後,佛的教化,就是這一句名號。所以一心執持名號,就把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論法門都包括在一句佛號之內,這一句佛號是“如來甚深法藏”。

  古德教我們要念這句佛號,從心生出,口念出,耳聽進去,這樣容易攝心,雜念不易進來。第一我自己不要間斷,引申的意思是這最奇特的法門不使其中斷,如此發心修學,亦諸佛如來之本願,如此作即真實供養。

  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于諸衆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

  “興大悲”即發同情憐憫衆生之心,沈淪在五欲六塵之中,把此法門介紹與他們。慈悲憐憫,盡心盡力去作。“辯”是講經,隨時隨地把佛法推演給他們,表演是我作給他人看,自己表現心情舒暢,樂觀豁達,使他人見而羨慕,給與機會教育。身心順其自然,隨順心性,不能加以絲毫造作。心中有妄想分別執著,即不自然,境隨心轉,法門雖多均是修定。傳授法眼,對萬事萬物有正確的認識,惡念惡行必有果報,勸人斷惡修善,使其得益。菩薩對大衆的心態,均視同自己,自他不二,所以能全心全意幫助旁人,只盡義務,不享權利。不求自得圓滿的果報,無量功德智慧聖明自然現前。

  如是等諸大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衆。悉共大會。

  此會諸大菩薩皆修普賢大士之德,相當圓滿,十大願王完全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處世待人接物,皆依普賢行願。其中由諸佛刹土來參加者,無量無邊。

  除此之外,我們凡夫肉眼看得見的有大比丘萬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共有二萬人,每人都聽得清清楚楚,甚爲希有。天人也是凡夫我們無法見到。此法會是無比的殊勝莊嚴,顯示此法門的奇特不可思議。以上是證信序,下面一章是發起序,又稱爲別序。

  大教緣起第叁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裏。現大光明。數千百變。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顔巍巍。寶刹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爲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爲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爲宣說。

  這部經的發起是世尊示現希有的瑞相,發光感動阿難尊者。他一看佛的相貌風度,覺得從未看到過佛的容光煥發如今天這樣。佛的光彩威德精神容貌,使人看到異常歡喜,又如黃金融化之燦爛奪目。“又如明鏡,影暢表裏”,佛的身心潔淨,一塵不染,所以是透明的,我們身內肮髒的東西太多了。在中國氣功很流行,可以看到人的光,從光可以看出人的善惡及健康程度,不但人有光,任何物質都有光。身體髒不是物質,而是分別執著貪嗔癡慢。我上次在邁阿密,曾憲偉居士告訴我,有一位外國人有神通,曾居士把夏蓮居居士的相片給他看,他說此人身體是透明的,而且很了不起,此人已不在世,在世時也不大出名,他是大菩薩再來,曾居士請我引證究竟夏老是何身份,我不知道,不過有一點可以斷定,他是佛菩薩再來。否則他所會集的這本無量壽經不會如此的盡美盡善。

  “現大光明,數千百變”。阿難見了忍不住,就代表大衆請問佛爲什麼如此的悅豫歡喜,容光煥發,超越過去。所放光中,顯示十方諸佛國土,依正莊嚴,從來沒有見過,太希有了。于是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向佛請教說︰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請佛宣說。

  “大寂定”即“念佛叁昧”。神通是由定中現的,佛本來相好,再加念佛,十方諸佛加持,故相貌更好,佛心清淨,所以相貌圓滿莊嚴。“住奇特法”,佛要爲大衆宣講最奇特成佛之法,念佛叁昧,信願持名是一切諸佛自己修的,也是一切諸佛對根熟的衆生,積極要介紹的,根熟衆生願意接受,聽後歡喜依照修學,佛趕緊幫助他一生成佛。“導師”是對佛教化衆生之稱呼,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在所有法門中最爲殊勝,稱最勝成佛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念阿彌陀佛即一切諸佛全念到了。佛佛道同,念彌陀就是念一切諸佛。現在阿難問佛,是念過去佛呢?未來佛呢?或現在他方佛呢?請佛爲我們說一說。

  于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爲哀愍利樂諸衆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

  佛在說話之前,贊歎阿難,連說兩個善哉,一個是稱佛本懷,佛來此世就是要傳授這個法門,機緣未熟,終于今天等到,此經是如來出世正說第一經。第二是與會大衆根機成熟,正是師資道合。佛很喜歡把這成佛密訣說出來,而且成佛不是到西方才成佛,你現在接受此法,現在就是肉身菩薩。阿難這一問,勝過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的功德百千萬倍。阿羅漢與辟支佛是聖人,不是凡人。他們修布施給六道衆生,累劫不息,其功德不可思議,然而阿難之功德比他們布施的功德還大。

  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所以出興于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昙花。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能于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于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