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P16

  ..续本文上一页昧,指一真法界,法界无量无边,每人有一个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在十法界,十法界是虚妄的,佛住一真法界,成佛之后,一切想法看法均相同。冷静细心的体会,如还有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仍是在迷。如果你心清净,开智慧,你对世事是照见,如一面镜子,而非分别,非思维,所以佛法用功不可有思维,一有思维即落到意识,用清净平等心处世待人接物是真正的智慧。华严说一真法界是无量的缘起,无论说的怎样多,都离不开本性,真能明了即谓之“华严三昧”,所有万事万物都是由自己真心本性变现之物。“华严”是比喻,“华”是花,所有品种的花都栽植在一大花园中,“严”是美丽,比喻此大法界。

  上至佛菩萨下至三涂,一切均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如梦中许多境界有善有恶,全为妄心所变,现在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真心变的,真心如何能变,华严说有无量因缘,无量因缘不出一心。佛所说的一部大藏经亦不过是无量因缘中沧海之一粟而已,只要得一心就全知道了。一心能入,一真法界是所入,净宗修学只要修到“一心不乱”,即能证得一真法界,亦即入华严三昧。我们今天念佛就是要求一心不乱,由“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下手,即能成功,此是正确之路,快速稳当,决定成就。

  “具足总持,百千三昧”。定何其多,有的人不贪财,财中得定,而贪色,色中无定。事物无量无边,定也是无量无边,在那一法得不动心,即在那一法得定,所以三昧百千。悟入华严三昧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动心,事实真相全明白了,所以对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

  “住深禅定”,“深禅定”是“性定”,非修的定。自性本定现前,所见的境界是佛的境界。自己成佛了,见一切众生都成佛了,山河大地也成佛了。华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众生成佛,还能了解,无情众生桌椅板凳如何成佛呢?境随心转,成佛就是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山河大地桌椅板凳都有法性,法性同佛性是一个性,你说那个人不是佛,那样东西不是佛?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见到了,还有迷惑吗?

  本经这个念佛法门巧妙之极,一切诸佛都是念佛成佛。“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第一殊胜。“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能力现前了,分身化身可以作到,能变的是真心,是自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真心,所有万事万物皆是这个真心变现出来的。楞严经开端七处征心,说得最清楚,各位可以参考。心包太虚,我们为什么没有这种能力?因为烦恼、所知二障障碍住了。

  前面讲“德遵普贤”是学习,现在普贤行愿均作得圆满,十大愿王都变成自己的见解思想行为,所以同佛一样的辩才无碍。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所有众生的语言,他都通达,能教化一切众生,教众生之手段用言语与表示,以种种不相同的方法,启发大众的气质,化凡成圣,化恶成善,化愚成智,“真实之际”即是宇宙人生之真相。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度化一切众生,希望众生同自己一样大彻大悟,圆成佛道。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菩萨住世是为众生,在万法中没有分别执著,更无个人的利害得失,所以自在。“庶类”指六道凡夫,为教化众生,自动找学生。佛不如此,因佛代表师道,有其尊严性。菩萨可视作学长同学,不必礼请即可来教。接受“甚深法藏”在本经说即“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在隋唐时代,中日韩诸国研究佛四十九年说法最主要的法门,探讨结果认为华严是法藏中最圆满的,无论是理论、事相、因果、方法、修学的境界,都讲得非常圆满。方东美先生是台大哲学系主任,他晚年在辅仁大学开的课就是华严,他说世界上最好的哲学概论就是华严经。

  华严与无量寿经比,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是华严的归宿,因华严如无最后之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就不圆满。所以无量寿经是大乘之大乘,一乘之一乘。此经为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共分四十八章,以第六章四十八愿为本经之中心,四十八愿以第十八愿最重要,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归到最后,佛的教化,就是这一句名号。所以一心执持名号,就把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论法门都包括在一句佛号之内,这一句佛号是“如来甚深法藏”。

  古德教我们要念这句佛号,从心生出,口念出,耳听进去,这样容易摄心,杂念不易进来。第一我自己不要间断,引申的意思是这最奇特的法门不使其中断,如此发心修学,亦诸佛如来之本愿,如此作即真实供养。

  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兴大悲”即发同情怜悯众生之心,沉沦在五欲六尘之中,把此法门介绍与他们。慈悲怜悯,尽心尽力去作。“辩”是讲经,随时随地把佛法推演给他们,表演是我作给他人看,自己表现心情舒畅,乐观豁达,使他人见而羡慕,给与机会教育。身心顺其自然,随顺心性,不能加以丝毫造作。心中有妄想分别执著,即不自然,境随心转,法门虽多均是修定。传授法眼,对万事万物有正确的认识,恶念恶行必有果报,劝人断恶修善,使其得益。菩萨对大众的心态,均视同自己,自他不二,所以能全心全意帮助旁人,只尽义务,不享权利。不求自得圆满的果报,无量功德智慧圣明自然现前。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此会诸大菩萨皆修普贤大士之德,相当圆满,十大愿王完全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处世待人接物,皆依普贤行愿。其中由诸佛刹土来参加者,无量无边。

  除此之外,我们凡夫肉眼看得见的有大比丘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共有二万人,每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甚为希有。天人也是凡夫我们无法见到。此法会是无比的殊胜庄严,显示此法门的奇特不可思议。以上是证信序,下面一章是发起序,又称为别序。

  大教缘起第三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这部经的发起是世尊示现希有的瑞相,发光感动阿难尊者。他一看佛的相貌风度,觉得从未看到过佛的容光焕发如今天这样。佛的光彩威德精神容貌,使人看到异常欢喜,又如黄金融化之灿烂夺目。“又如明镜,影畅表里”,佛的身心洁净,一尘不染,所以是透明的,我们身内肮脏的东西太多了。在中国气功很流行,可以看到人的光,从光可以看出人的善恶及健康程度,不但人有光,任何物质都有光。身体脏不是物质,而是分别执著贪嗔痴慢。我上次在迈阿密,曾宪伟居士告诉我,有一位外国人有神通,曾居士把夏莲居居士的相片给他看,他说此人身体是透明的,而且很了不起,此人已不在世,在世时也不大出名,他是大菩萨再来,曾居士请我引证究竟夏老是何身份,我不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断定,他是佛菩萨再来。否则他所会集的这本无量寿经不会如此的尽美尽善。

  “现大光明,数千百变”。阿难见了忍不住,就代表大众请问佛为什么如此的悦豫欢喜,容光焕发,超越过去。所放光中,显示十方诸佛国土,依正庄严,从来没有见过,太希有了。于是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向佛请教说︰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请佛宣说。

  “大寂定”即“念佛三昧”。神通是由定中现的,佛本来相好,再加念佛,十方诸佛加持,故相貌更好,佛心清净,所以相貌圆满庄严。“住奇特法”,佛要为大众宣讲最奇特成佛之法,念佛三昧,信愿持名是一切诸佛自己修的,也是一切诸佛对根熟的众生,积极要介绍的,根熟众生愿意接受,听后欢喜依照修学,佛赶紧帮助他一生成佛。“导师”是对佛教化众生之称呼,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在所有法门中最为殊胜,称最胜成佛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念阿弥陀佛即一切诸佛全念到了。佛佛道同,念弥陀就是念一切诸佛。现在阿难问佛,是念过去佛呢?未来佛呢?或现在他方佛呢?请佛为我们说一说。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

  佛在说话之前,赞叹阿难,连说两个善哉,一个是称佛本怀,佛来此世就是要传授这个法门,机缘未熟,终于今天等到,此经是如来出世正说第一经。第二是与会大众根机成熟,正是师资道合。佛很喜欢把这成佛密诀说出来,而且成佛不是到西方才成佛,你现在接受此法,现在就是肉身菩萨。阿难这一问,胜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的功德百千万倍。阿罗汉与辟支佛是圣人,不是凡人。他们修布施给六道众生,累劫不息,其功德不可思议,然而阿难之功德比他们布施的功德还大。

  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